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三节草(下卷)>  第四十二章 海阔凭鱼跃 山乡困鸟飞

  第四十二章 海阔凭鱼跃 山乡困鸟飞

作品名称:三节草(下卷)      作者:老马识途      发布时间:2013-08-03 19:19:18      字数:4270

  在台湾大学美丽的校园里,一位英俊的青年正穿梭在图书舘各书架之间,象大海捞针似地寻找资料,为论文答辩作准备,他是杜朝辉之子杜光陆。
  十多年前,杜光陆之父杜朝辉在桃园县乡村家中给台大教授刘世范贺六十寿诞,刘世范信口说,欢迎还是孩童的杜光陆、杜光惠到台大读书。
  说者有意,听者有心。从光陆、光惠读小学起,杜朝辉就凭自己初中所学到的知识教育两个孩子,并把从大陆来台的辛酸经历和家史、国史作浅显传授,让孩子知道根在大陆黔西南龙城东山区乡村,何时何地都不能数典忘祖。
  光陆、光惠天资聪慧,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同班前茅。高中毕业,兄妹俩先后被台大录取,光陆学工商管理专业,光惠学生化专业。兄妹俩住在刘世范家中,古桸之年孑身一人的刘世范把光陆、光惠视为亲孙子、孙女,兄妹俩把刘世范视为亲爷爷,杜朝辉夫妇不时前来探望爷孙三,不是亲人胜是亲人。
  经过刻苦钻研,光陆顺利通过论文答辩,获学士学位,并公派到哈佛大学读研。初到美国的杜光陆,一切既新鲜又陌生。在台大,他英语水平是一流的,到美国后,美式英语使他在交流上有一定困难,有时闹笑话让他哭笑不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半年刻苦虛心学习,过了语言关,能畅游在专业的海洋里。经过五年苦学,取得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受聘于华商“台联集团有限公司”。
  杜光惠在台大毕业后,考取香港大学生化研究生,专攻酿造专业。经两年年刻苦学习,取硕士学位,受聘于“华光酿酒有限公司”。
  光陆、光惠经过几年历练,小有成就。已入天命之年的杜朝辉和梅花赴美赴港探望儿女,经过实地考查,杜、梅夫妇感觉香港有发展前景,离台湾、大陆近的区域优势,有朝一日可落叶归根。经过父母诱导,光陆最后来香港谋业发展。
  当年一起来台并在“眷村”朝夕相伴的罗远飞、贺登鳌、曹达凯、陈德雄等人之子女都在台湾各大学深造后就职于政、军、文教、工商界。杜和几个患难之交小聚叙旧时,都庆幸逃出火海方有今天。他们从刘老那里得知,大陆同胞正处在内乱、浩劫、灾难的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心中朝夕为在龙城的老父老母和兄弟姐妹祈祷,望亲人们能躲过劫难…… 
  文革之初的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的英明指示,全国立刻掀起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潮。
  当年,龙城县革委组织龙城中学历届和应界初中和高中毕业生19人到上山乡头厂村安家落户,龙城中学派一名青年教师带队,县革委组织数百人敲锣打鼓欢送,下乡者人人披红戴花。
  1970年,据中共中央和省、地革委指示精神,龙城县革委内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配置3人专职负责此项工作。县“知青办”人员下到县城各街道调查应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各区、公社选下乡知青落户点。形势所迫,被登记家庭及其下乡者虽大多不情愿,在无助与无奈年代,只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
  县委副书记陈建国在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大会”作报告后,回家和夫人丁学敏商量,丁说:陈龙是男娃娃,可以下。陈凤是女娃娃,下去不放心。
  陈建国说:有哪样不放心?我们当干部的女孩不放心,老百姓的女孩就放心?我们不带头,别人会怎样想。
  丁学敏说:你看着办吧!反正你官大,你说了算数,我也不想辩论,走着瞧吧!
  陈建国也认为丁学敏言之有理,何尝不想把宝贝女儿留在身边。形势逼人,只能先正己,才能正人。
  陈凤听说妈妈不让她上山下乡,也对妈妈说:你对我疼爱,我感谢!我不做乖乖女,我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到农村去滾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
  丁学敏见女儿人小志气大,表示支持,兄妹俩高高兴兴到县知青办报了名。
  在县革委工作的小戈的同父异母之弟初中毕业,也在下乡之列。从事饮食服务业的庶母要小戈找领导求情照顾。小戈知道相关政策,找谁都无用,向庶母宣传上山下乡政策,庶母不理解,误认为不是一母所生,小戈不关心弟弟。小戈有口难辩,只好委屈受冤。
  金秋八月,龙城县城第二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落户,300余人分别到6区42公社的知青点上当农民,县革委组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职工和街道群众敲锣打鼓、给上山下乡者披红戴花,分批送到知青点。知青办协同公社、生产大队落实住房、生活等具体问题。
  知青点虽离县城二三十公里,对未离过家的娃娃来说,是首次生离,送别之日,大人小孩都热泪盈眶,有的母亲泪流满面,伤感之情可想而知。
  陈龙、陈凤和小戈之弟都落户到离城约二十公里的兴化公社红卫大队,和其他知青点比较,这是一个交通方便、水火俱全的好地方,其他知青羡慕不已。这个点上共有10人,7男3女,大都是县革委机关干部子女,住在大队石木结构的三间瓦房里。
  公社和大队革委主任心领神会,不时前来问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这是其他点上享受不到的待遇。落户之初,丁学敏每周下到这个点上看望陈龙、陈凤,并嘱托公社和大队妇联主任多加关照。时间长了,每月看望一次,农闲时,陈龙兄妹回城住几天。
  陈建国下乡回家,有时巧遇儿女回城,他问起陈龙、陈凤下乡体会。陈龙兄妹说:最初不习惯,一是不会打田栽秧薅苞谷,手上磨起了血泡,疼痛难忍;二是晚上寂寞想家。经过半年来锻练,现在基本适应了。陈龙说:犁牛打耙、栽秧薅秧等农活我全会了。陈凤说:梨牛打耙我不会,插秧、薅秧和薅苞谷哥不如我。
  陈建国说了一些鼓励兄妹俩的官话,兄妹俩左耳进、右耳出,不以为然。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斗转星移。陈龙、陈凤下乡近两年,经过磨炼,陈龙皮肤油黑发光,手掌起茧,肩能挑百斤以上重担,各种农活不在话下,和村中男女老少、点上知青睦相处,对人和善有礼貌,深受群众好评,经点上知青和社员评选,陈龙出席龙城县首次上山下乡知青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县委、县革委表彰。回到家中,陈建国、丁学敏对陈龙夸奖有加。
  陈凤经过锻练,皮肤白里透红,一头黒油油头发,两条又粗又黑的辮子,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柳叶眉,她吸取陈建国和丁学敏貌像之优点。体态丰满,如花似玉的陈凤,是农村青年人见人爱的少女,红卫大队点上男知青和年轻小伙围着陈凤转,她的活路有人抢着干,她的举手投足大家称赞,她打个喷嚏大家问暖问寒……虽如此,她显赫的家庭,使爱慕者不敢越雷池半步。
  陈凤沉溺于少女的幸福感中之时,有人向她射出爱情之箭。大队革委主任英俊消洒之子吴俊向陈凤示好。陈凤对吴俊早有好感,因害羞而未表达。
  八月一个明月风清的夜晚,陈凤与吳俊相邀到田坝一谷草堆旁,两人首次谈情说爱。吴俊说:我早就喜欢你,不敢说。陈凤说:我也是。久压心里的话终于表达,双方沉醉于初恋幸福的欲海里,四周一片沉寂,偶有蟋蟀之声。
  第一次幽会,两人保持一定距离,明月可作证,大地可作证,老树可作证。
  事过半月,在一个月黒风高之夜,两人又来到那谷草堆旁二次相会。两人相依,当吴俊用手抚摸陈凤乳房时,她象触电似地瘫软在吴俊怀里,吴俊对陈凤狂吻,陈凤如醉云里雾里,吴俊一阵快感,精液浸湿内裤。
  他俩体验了第一次身体接触的快感,当时双方都有些羞涩和后悔,但彼此仍希望有第二次。
  时机终于到了,在一个赶场天,吴俊全家老小都到集市玩耍,他说身体不舒服,自愿看屋。陈凤应约而至,进屋后,两人心照不宣,把大小房门关好,进入吴俊卧室,闲聊几句后,双方象做贼似的只敢脱裤子上了床偷吃禁果,因缺乏做爱的经验,吴俊刚插入就射精了,双方虽有点快感,但未达高潮,意犹未尽。但怕家人赶场回来,只好穿好裤子,打开大门,两人在堂屋坐玩一会,虽都有些尴尬,但内心还是挂着那事。
  人世间少男少女鱼水之欢的事,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陈凤和吴俊的第二次是在守苞谷的窝棚里进行的。这是一个搭在离村子较远的苞谷地里简易爬地棚,收完苞谷后,没有人来这鬼地方。
  世人常说,色胆包天,这话一点不夸张。在一个天高气爽,一钩冷月的夜晚,两人相约而至,放心大胆做爱。有了前两次的体验,两人如鱼得水,如胶似漆,如愿以偿,同时达到高潮。
  陈凤哪会知道,半个小时的野交,葬送了自己。
  陈龙发现妹妹与吴俊相好,行踪诡迷,悄悄给妈妈讲过。陈凤回家,丁学敏也找她谈话,她支支吾吾说:请妈妈放心。
  事过两月,陈凤不来月经了,丁学敏知道,带她去医院检查,结果是有身孕了。丁学敏当时如五雷轰顶,不知如何是好,要医生绝对保密,给陈凤打胎。丁学敏签字,医生按常规用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陈凤吃药后大流血不止,经医院多方抢救无效死亡,结束了短暂的人生旅程。
  陈建国下乡回家,见到女儿冷尸,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丁学敏更是嚎啕大哭,悲痛欲绝。陈龙后悔自己没照管好妹妹,自责旡情。
  机关好友和至爱亲朋前來安慰,有人也得知死因,但不便寻根究底,装聋作哑。
  陈凤入土为安了。一个月后,丁学敏来到红卫大队调查,基本情况了然于胸。回家后,丁学敏把陈凤之死前因后告诉陈建国。
  死无对证,夫妇俩哑吧吃黄连,有口道不出,家丑不可外扬,息事宁人为上策。心中之痛如刀绞,只能认命了。
  1972年起,龙城县征兵和推荐工农兵上大学在上山下乡知靑中选拔。陈龙和小戈的弟弟高高兴兴报了名。征兵由在县革委政治部工作的县人武部邵科长负责,陈龙找爸爸说想去参军,陈建国、丁学敏都表示支持,陈龙满怀信心回到知青点。小戈之弟也对兄说,愿去当兵,请兄找邵科长说情。小戈不好当面找邵,写信给邵请帮忙推荐。
  经过大队、公社革委和区革委推荐。县革委征兵办审定,陈龙和小戈之弟未获批准,陈建国和小戈不便过问,虽有想法,也只能闷在心里。
  事后,邵科长给陈建国和小戈解释说:点上知青掲发,陈龙和小戈之弟传抄《少女之心》,故政审不过关,实在对不起,请鉴谅。
  陈建国和小戈对邵说,没关系,你按原则办事是对的,今后,我们加强对子弟教育,明年争取入伍吧!
  在当年,《少女之心》在中国是禁书,传抄者为大逆不道之人。因此,陈龙和小戈之弟在后来的征兵、推荐上大学中被打入另册,直到1974年,省内厂、矿来龙城招工,陈龙被大河煤矿录用为工人,为脱离苦海,陈龙只好认命了,离别父母,踏上人生的另一条路。
  小戈之弟命运多舛,点上男女知靑走上不同工作岗位,他被最后一个推荐批准上了地区卫校,弟弟和庶母对小戈抱怨终生。那年头,县革委普通工作员的小戈没有多大权力,就是县委副书记的陈建国在子女上也不敢违原则呵护,小戈又能怎样?这些苦衷又有谁知道和理解?
  和县内其他知靑相比,当煤矿工人的陈龙对父母耿耿于怀,极端反感。
  1975年底,龙城县千余名上山下乡知青通过参军、上学、进厂矿、顶替退休父母工作等全部就业了,以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情结束这多舛的命运,劳燕纷飞,各奔前程。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