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杂文两则

编辑推荐 杂文两则


作者:陈小乾 布衣,489.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23发表时间:2013-08-05 15:19:13
摘要:感想

一、于丹的文化
  
   近几年,于丹可谓红极一时,到处讲学,四处文化,电视、网络、媒体等只要有抛头露脸的地方,总能见到于丹的身影,就连我们平凉这个西部边陲小城,于丹也不忘记讲一把。据学习归来的人说,听了于丹教授谈道家文化,脑子里只有几个字:讲得太高深,听得人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我认为这是普通受众者对于丹文化的最好评价。
   在央视上,于丹最近总是露脸。只要一开口说话,就往文化上扯,比如年文化,五月五文化,八月中秋文化……可是说了半天,观众掌声给了,脸上的迷惘随处可见,这就像和尚的念经,估计懂的没几人。可于丹很严肃、很高深,一脸忧患意识,继续别人不懂的夸夸其谈。猛然记起家乡有句俗语叫:唱戏的疯子,看戏的呆子!当然,这话放在央视这个大舞台上虽然有点大不敬,更没有骂于教授的意思,只是觉得像极了家乡人看戏的情景。
   记得前几年,中国出了能人叫张红宝,著名的气功大师。此公最大的功夫叫隔物传功,他人在广州,能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甘肃患者发功,包治百病,手到病除,据治病的老头老太太反映,效果极佳。可是后来这位气功大师被警察逮住了,真相才大白于天下:原来是个骗子。今天说到于丹,我冷不丁想起张大师的故事,很是冷汗涔涔,一是为自己的胡思乱想,一是对于丹的不敬,要知道于教授可是文化大师级人物,咱一个小民百姓大放厥词,要是让教授写一篇文章,和我大谈文化,我岂不是瞎子听梆声吗?不过和于丹大师大打口水仗,来个名人效应,对于大师而言,不会有任何损失,对于我,那可就名利双收了,估计我的人气会在网上一路飙升,全国闻名。哥们姐们,咱也出名了,名气有了,钱袋子鼓了,二奶有了,秀才娘子的宁式床也估计抬到咱家来了!
   前几天,在网上又见有人给于教授提意见了,说又发现了于教授的错字了,这着实让人纠结,一个满口文化的人老是说错字,这确实是不很文化的行为。希望于教授再坐十年冷板凳,给自己继续充电提高,毕竟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不是云山雾罩,通俗易懂的文化估计老百姓容易接受,你一个披着文化使者外衣的学者,不能老和没文化的小老百姓的承受力一般见识吧!
   不知道上面的意见,于教授能否接受?
  
   二、“指示”的幽默
   现在的官员,无论大小,总喜欢到处指手画脚,懂了更懂,不懂装懂,下级也投其所好,就用官场用语说:某某某在什么地方做了重要“指示”之类。国家领导人做指示,人们觉得很合乎国情,可是到了乡科级,如果动不动做出重要“指示”,就很有幽默的味道了!
   那年,我在一份科局级文件上看到一个大秘书印发领导的讲话,竟然说该领导的讲话是全系统工作的“总纲”,当时看了觉得浑身起鸡皮疙瘩,私下里很为这位老弟的文采感到不以为然。可另外一想,签发文件的领导也不为自己的“总纲”感到汗颜吗?
   可见,溜须拍马不仅仅是权钱的问题,而是渗透到官场的各个方面,用现在的话说:是个系统工程。我虽然做了近乎一个抗战的秘书,但总是学不会这一套,所以总在领导身边转悠,始终得不到“重用”,并且今天下放到这,明天下放到那,还美其名曰“领导身边的人不能亏待”云云,大概就是和这指示总纲之类有关吧!
   西汉时期出现了一种文种叫赋,就是极尽夸张之能是,屁大的事总喜欢用赋来“赋”一下,恰好汉武帝又是好大喜功之人,发了个正式文件,大大地推波助澜了一下,当时的文人抓住这有利时机,把赋作为向上爬的“敲门砖”,做到高官的大有人在!
   官样文章上说: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当然“指示”、“总纲”之类算不上历史的悲剧,可官场的游戏规则却惊人地相似,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现在的小年轻,聪明着呢!
  
   2012年2月18日晨

共 14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两篇文章,评价的对象不同,却有着相似点,我们的名人和我们的领导干部总有有些让人感觉不舒服的地方。于丹的文化传播和普及,本来是好事,是让人欣喜的,可为什么不受“众”呢?就是“高高在上”,拔高了大众的“领悟”和“接受”能力,这是于丹应该改进的地方。中央有指示,我们的基层干部也开始讲“指示”了,为什么?作者揭示出的东西,虽然有点刺耳朵,却有着现实抨击性。如何为官?【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3-08-05 22:37:43
  两篇文章都有现实针对性,看后让人思考借鉴。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