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香天涯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墨香】金秋酥梨黄(散文)

精品 【墨香】金秋酥梨黄(散文)


作者:大风歌 童生,812.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12发表时间:2013-08-12 15:00:27
摘要:走近梨园,立于路旁,但见满园叠翠,一排排果树,纵横成行。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浓浓的瓜果味道,深深呼吸一口,甜丝丝的梨香沁人心脾,顿感心旷神怡,满腹馨甜,全身的毛孔都舒张开来,乘车紧张的神经悠然放松,心情也在阵阵果香之中渐渐沉醉。梨园中的小路在果枝间伸展,一棵棵梨树上,挂满了黄灿灿的酥梨。阳光从密密麻麻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闪烁着粼粼光斑,微风轻轻的吹过,挂满果实的枝杈,摇动起阵阵微波,散发出阵阵的清香,空气里顿时充满了香甜醉人的气息。一枝枝沉甸甸的果实,蕴育着梨农的寄托与梦想!

八月金秋,正是酥梨上市的季节。黄淮平原已是一片晚秋的苍凉,大豆收割了,玉米收割了,只有早播的小麦嫩芽躺在荒原上。黄淮平原已还原成黄土的色彩。然而,站在芒砀山上远望,梨乡砀山却还是一片墨绿。百万亩果园挂满枝头,望不到头的绿色延伸至天边。看不到村庄,看不到河流,一切都溶入在绿色的果园中,只有道路在绿色中蜿蜒,一片片果园,一方方麦田,明媚耀眼,错落有序,远远望去,绿黄相间,恰似天然棋盘纵横。
   走近梨园,立于路旁,但见满园叠翠,一排排果树,纵横成行。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浓浓的瓜果味道,深深呼吸一口,甜丝丝的梨香沁人心脾,顿感心旷神怡,满腹馨甜,全身的毛孔都舒张开来,乘车紧张的神经悠然放松,心情也在阵阵果香之中渐渐沉醉。
   梨园中的小路在果枝间伸展,一棵棵梨树上,挂满了黄灿灿的酥梨。阳光从密密麻麻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闪烁着粼粼光斑,微风轻轻的吹过,挂满果实的枝杈,摇动起阵阵微波,散发出阵阵的清香,空气里顿时充满了香甜醉人的气息。一枝枝沉甸甸的果实,蕴育着梨农的寄托与梦想!
   粗大的树枝像乌龙一样伸向天空,黄灿灿的酥梨压弯树枝。梨园深处荡漾着笑声,那是村姑在采摘果实,姑娘们小心翼翼的把梨子一个一个摘下,把丰收的喜悦装满一篮又一篮。欢笑声中飘荡着浓浓的梨乡风情。树上树下一片笑语,采梨是一种欢乐,满眼都是欢声笑语,到处都是忙碌的人们。酥梨在树下堆成一座座小山,老人们围坐一圈分级包装,丰收的喜悦把果实濡染得鲜鲜亮亮,丰收的欢笑把梨园渲染的灿烂辉煌。人们心底流出一股股暖流,在果香中蕴育着甜甜的满足。
   砀山人很大气,看你从树下经过,会顺手摘几个鲜果让你品尝。老人们还会大声招呼游客:“来来来,坐下歇歇,吃个梨子解解渴”。不论走到那个果园,都能听到这样热情的招呼声。满足了眼福的游客,又敞开肚子吃了个够。刚从树上摘下的果子汁多脆甜,格外好吃。一群文人游客也顾不上斯文,把梨树上水嫩嫩的梨子摘下来,擦一擦开口就咬,甜蜜蜜的梨汁四溢,顿时在嘴里扩散开来。香、甜、脆集于一身,只一口,就令人心甜到醉!通常所说的砀山梨主要指的是酥梨,它属白梨系统,果个大,近圆形,果皮光洁,色泽艳美,酥脆多汁,甘甜爽口。“弹指得破,入口即酥”是它的特点,所以被称作“酥梨”。
   砀山酥梨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口福,在梨园里,砀山人吃梨没有我们那么讲究,从树上摘下一个,在树干上轻轻的碰上几下,咬开一个小口,就像喝果汁一样美美的吸几口,游客们也学着喝上几口,那种美让人终生回味。砀山到处都是果园,无论走到那个果园,不管主人在与不在,随手摘一个吃没人过问,有人看守的果园,吃多少主人也会不计较,千万不能摘下果子悄悄带走,那会被人瞧不起。
   果园深处,一条条水泥村道宛若玉带,路旁排列着农家小院。小院浸染着灵气,一座座小楼白墙碧瓦,房前翠竹青青,屋后藤攀叶附,朱漆大门宽阔,玻璃门窗典雅,满院瓜果飘香。清秀的丝瓜爬满院墙,嫩黄的花蕾嬉戏着蜂虫。院外梨枝伸向窗台,随风轻摇,挂满枝头的酥梨,推开窗户随手可摘,好一派梨园风韵。
   果园的最深处,当地人说,有一条大河,那就是黄河故道。黄河给这里带来了文明,也摧毁了几个朝代建立起来的繁荣。宋建炎二年冬,汴梁太守杜充为了阻挡金兵的侵略,扒开黄河,使黄河决口改道。决口后的黄河,在这片土地上泛滥了整整六百多年。
   一条高出地面十余米的堤坝,就是当地的人们,年复一年的筑坝杰作,当年筑堤主要靠人力,一层一层夯砸而成,它见证了人们与黄河斗争的勇气和胆量。站在大堤下面,人顿时显的渺小起来。望着这高高在上的河堤,仿佛看到了当年滔滔黄河滚滚东去。
   黄河再次改道后,一辈辈的砀山人,在风沙满天的故道上顽强的生存了下来。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的疏松泥沙,进入广阔的平原,流速减慢,泥沙慢慢淤积下来.造成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了一条"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悬河。昔日寸草不生的黄河故道,今天变成了一个水果飘香的世界。面对这片无边的果园,无论怎样联想,都不会与泛滥成灾的大河联系在一起,如今人们在这里建起了旅游渡假村。昔日,黄河给这里的先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如今变成了一条绿色的长河,尽情的流淌着欢笑,给今天的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眼前的这片果园里,十年前曾培育出一个四斤八两重的酥梨,这个“梨王”今天仍被保存着,这也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的酥梨。梨王被收藏在园艺场,穿过一片又一片梨园,在园艺场的梨展馆见到了“梨王”。在这个硕大无比的酥梨的对比下,普通的酥梨显得格外的渺小。
   在果园,我们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告诉我们,他们家有一棵“梨树王”,就在不远处,老人一定要带我们去看看。
   在果园深处,我们见到了那棵“梨树王”。老人告诉我们,在他小的时候这棵梨树也有半米粗,现在二个人已经搂不过来了。如今这棵老梨树有五米多高,枝繁叶茂,树冠向四面展开,枝头上挂满了果实。老人告诉我们,这棵“梨树王”一年能产一万只梨。梨树王如此旺盛的生命力,着实让我们感到震惊。
   老人自豪的告诉我们,乾隆皇帝亲手摘过这棵树上的梨子。
   老人说,乾隆年间,祖上有兄弟二人去京城卖梨,时逢阴雨天,路上耽搁月余,到京城满车梨子烂的仅剩一筐,弟兄俩守在那里直叹气。
   乾隆皇帝的母亲此时正痰多肺热,御医讲:“必用梨做药引。”于是派出太监满街去寻。见到弟兄俩的梨,忙问多少钱一斤,大哥心想:事到如今,还按什么斤卖。于是张口说:“二两银子一个。”太监寻思:那有这么贵的梨。便回去禀报皇上,皇上说:“二两银子一个也买。”太监急速又回。
   弟兄俩见买主走后,心想一天没吃饭了,干脆吃梨吧。于是,你啃一个,我啃一个,见有穷人经过,也随手送人,待太监返回时,只剩一半了。太监掏出银子正欲拿梨,弟弟又说了:“四两银子一个。”太监一惊,刚才是二两,现在翻一番,回去怎交差,皇上不怪罪我吗。于是回去禀报。皇上说:“四两就四两,速去买来。”待太监跑回街上,弟兄俩把梨子又送几个给了路过的穷人,只剩五六个了,一问价,说:穷人白送,富人十两银子一个。太监为难了,真是见风涨,皇上又没下旨让我贵贱都买,无奈又折回宫。皇上发怒了:“太后得病,买个梨子这么难,没用的东西,这次贵贱都得买,拿不回梨子不用回来。”太监哪敢怠慢,连滚带爬赶到街上,兄弟俩又送给穷人几个梨子,见篮里只有一个梨,于是一个箭步跑去,趴在梨子上:“大爷救命,别再送了,这个梨不论贵贱我要了。”路人看太监不像好人,替兄弟俩说:“这只梨五十两银子,不要拉倒”。
   太后病愈后,说:“这梨是贵点,但话又说回来,便宜没好货。”并赐赏太监。太监献媚说:“何不把此梨作贡品,年年孝敬您老。”太后眼一瞪:“巴我害病不是?”太监吓得面如土色,一个劲地掌嘴:“小的该死,小的该死。”自此,砀山梨享誉京城。
   又过了几年,恰巧一日上朝,去江南暗访的大臣来报,江南贪官污吏横行霸道,土豪劣绅欺压百姓,地痞流氓敲诈勒索,无恶不作。搞得江南民不聊生,无人过问。可江南的总督的奏折来报,江南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到处一片欣欣向荣,鸟语花香,一片繁荣景象。乾隆皇上到底相信谁的呢?一个是贴身大臣,一个是封疆大吏。最后决定私访,自己亲自下江南看看。
   离宫时,乾隆乔装打扮,只带了香妃,一位太监,一位宫女。一路晓行夜宿,不觉进秋。一日,香妃突然感到呼吸困难,无法行走。乾隆忙找一位郎中诊断,把脉观色后,说是夫人患了肺病。乾隆闻听,猛然想起前几年太后治病的酥梨来。忙问郎中:“这里到芒砀山还有多远?”郎中答曰:“天黑前即可到达”。皇上点头,急忙赶路,天黑找一家旅店暂且住下。
   第二天,乾隆一行四人天来到一村庄。忽然天上浓云密布,一阵狂风过后,顿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这雨来得太突然,乾隆皇帝及随从,急忙跑到一家的门楼下避雨。这时从堂屋走出来一白发老者,热情招呼乾隆皇帝到寒舍避雨。乾隆皇帝刚进农舍大门,说也奇怪,大雨骤然而止,天上云开日出,红日当空,万里无云。乾隆皇帝心中纳闷,“这雨为何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呢?”于是就问老者:“此地何名?”老者答道:“此乃黄贝村,当地黄姓人家同居之地。”乾隆皇帝大悟,喃喃自语曰:“黄贝村,皇避村,苍天弄人,天意难违也!”
   乾隆皇帝向老者道谢告别,一行人出了黄贝村,见庄前有一片大梨树园,每棵占地三分有余,树上枝叶茂盛,硕果累累,香味扑鼻,一农妇在果园忙碌。这正是他们要寻找的酥梨,乾隆派人上前打招呼,准备讨要几个酥梨。农妇见是外地人,忙摘梨招待。乾隆四人客气一番,美美的吃起酥梨,真乃芳香浓郁、甜如蜜糖、清凉爽口、沁人心肺。乾隆赞不绝口,忙让随从付钱与农妇。农妇婉言谢绝,看到香妃咳嗽不止,便热情挽留他们:“姑娘住下吧,酥梨专治你这病,早几年太后吃了这棵树上梨,病就好了”。自此香妃每日三餐,生食、熟食皆有酥梨,不久病情痊愈,精神倍增,乾隆万分高兴。不知不觉住了七天,告别了古砀郡,踏上了南巡暗访的路程。三个月之后,府衙送来黄金千两,此村御封“皇避村”。老人及农妇恍然大悟,自己招待的是乾隆皇帝。从此,村子就叫皇避村,大梨树称为“梨树王”,乾隆经过的小路称为“皇路”,直到今天,小路已经修成水泥路,仍然保留着路名“皇路”。
   在古砀郡的日日夜夜里,香妃简直被这里的景色陶醉了,一眼望不到边的酥梨园,黄橙橙的酥梨挂满了树,站在树下伸手可取。到处散发着扑鼻浓溢的芳香。这里人杰地灵,真乃人间仙境、风水宝地。于是对乾隆说:“皇上,等我百年之后,能将我葬于此地,便心满意足了”。皇上点头应允。
   若干年后,香妃过世,乾隆皇帝不食前言,按照次于皇后的殡葬礼仪,依照香妃的遗嘱,将香妃埋葬于古砀郡的红山。二00一年,在砀城西关红山出土一具香尸,头戴风冠,身穿霞帔,开棺奇香扑鼻,女子貌美如花,老百姓说就是香妃。
   传说只是传说,也无需考证。《砀山县志》记载:乾隆三十年八月十六日,乾隆皇帝南巡。路经砀山城东口门子,因偶感风寒,咳喘不止,随行人员焦躁不安,正巧路过一老梨园旁,看梨老叟见状,请乾隆先在庵棚小憩,既唤孙女小翠去园中,摘数十上好酥梨蒸煮。请乾隆趁热服下,乾隆皇帝吃梨喝汤后浑身发汗,顿时感到清爽很多。临行,乾隆把随身所带扇坠赐给了小翠。
   乾隆皇帝返回京城后,看到各地官员呈贡的水果,又想起在砀山吃梨治病一事,急下一道圣喻,称“宫中贡品果类甚多,唯砀山梨色艳味美,治病尤胜歧黄,实甲天下之上品也”。即命砀山梨为贡梨。
   砀山梨种植面积最大的是金盖酥。
   传说砀山良梨村有一老汉,临死前将两行大梨树留给两个儿子,并吩咐他们说:“树虽是两行,但树梢搭界,树根交错,无法分得清了,我死后千万别分梨树”。老人逝世后,弟兄俩遵照遗嘱,互帮互助,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久,兄娶嫂,弟结亲,各自成家。时间久了,妯娌之间难免磕磕碰碰,梨树也就分了,兄弟俩一家一行。
   一天刮大风,树上的梨子落了一地,大嫂起得早,便将风吹下的梨捡成堆,弟媳树下的梨子,她也顺手帮助捡好。弟媳吃过饭一看,总觉得自己家的一堆小些,便怀疑嫂子做了手脚,于是记在心里。
   “秋分到,梨下窖。”弟媳趁着嫂子不在场,偷摘几篮挎过来,由于离的近,脚印乱,嫂子没在意。但今摘一点,明摘一点,嫂子觉得树上的梨子有问题了,于是决定抓贼。一天,她半夜起身躲在树荫下,结果,把弟媳抓了个正着。只有两人在场,无人作证,弟媳本该给嫂认错,却耍赖不认错。与嫂子吵了起来,越吵越凶,村上的人闻声赶来,劝了一阵,各自回家。
   嫂子回到家,丈夫不但不劝说,反而骂她坏了兄弟间的情谊,嫂子越想越气,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便一头撞死在自家的梨树上。血流如注,鲜血浸润了大半个树盘。几天后,大哥家的梨子,在果梗附近,居然个个都出现了红色的血斑。弟媳偷走的那几篮,也都长出了同样颜色。弟媳害怕了,连忙用湿毛巾反复擦,谁知越擦梨子越鲜亮。弟媳为难了,即不敢拿出去卖,又不敢还给哥家,更不敢把它偷偷吃掉,只好就用毛巾长久盖在那里。说也怪,那梨子只要用湿毛巾盖着,就没有红色斑点,掀掉毛巾,一会就现出褐色斑点。
   弟媳后悔莫及,每天忏悔祈祷,跪求嫂子原谅。只要有人串门问起这梨,她就说是“巾盖梨”,是专门供奉嫂子的,不让别人乱看。
   时间长了,人们敬重嫂子金子般的心,“巾盖”演化成了“金盖”。现在所说的金盖酥,依旧映出红褐色,并非金黄。金盖酥是酥梨中最好吃的一种,个大皮薄,甘甜清脆。

共 925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全文从大处落笔,首先展示给读者一派浓浓的秋韵,让人沉浸在秋的美景和诱惑里,不禁有了几分醉意。开篇不俗,满目的秋色里最惹眼的便是那砀山一望无际的梨园了,作者用黄淮平原的秋景做铺垫,把梨园的规模之大蕴含其中,毫不突兀。绿树、青山、梨园密布、香飘万里,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图出现在读者面前,语言清丽,写景如绘,真实地反映出节物风光,雍容典丽,平正和雅,工整自然,酥梨的美味、美色、梨园的意境和姿态,看不饱,尝不够,处处欢歌笑语,果香四溢,秋风里荡漾着梨乡人盛不下的满足和快慰。作者极尽铺陈之能事,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描述了砀山酥梨之种种,借古论今,视野开阔,太后食梨病愈,酥梨从此名声大振,香妃用梨治愈肺病,凡此种种,娓娓叙述酥梨之古今传说,沉郁顿挫,寄托遥深,包含着亲情、友情、人情、仁心、善心、包容心、宽厚心、忏悔心,用笔轻灵,新奇凝重,匠心独具,结构严谨,铺叙井然,绘景精细,条理清晰,全文空灵清疏,用语婉丽,情韵深婉,句句环绕主题,深化旨意,豪放而洒脱,给人以疏旷之感,实乃佳作,强烈推荐赏阅!【责任编辑:怡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913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怡人        2013-08-12 15:09:00
  品读大风歌力作,全文笔如游龙,转折跌宕,婉曲深邃,实乃妙文!问好大风歌,夏安!
回复1 楼        文友:大风歌        2013-08-16 17:39:44
  谢谢怡人编发,辛苦了,请茶。
2 楼        文友:墨菊        2013-08-12 15:26:04
  文如画画中人;梨飘香香有人;画面梨色黄,香过代代人……美文,问好!
回复2 楼        文友:大风歌        2013-08-16 17:40:42
  谢谢点评,问好。
3 楼        文友:快乐公主        2013-08-12 16:06:44
  洋洋洒洒几千文,尽显墨笔飘香。又一篇散文力作!欣赏
回复3 楼        文友:大风歌        2013-08-16 17:41:33
  谢谢公主点评,问好。
4 楼        文友:墨香天涯        2013-08-13 09:06:57
  祝贺大风歌再摘一精,墨香有你更精彩!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