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欢喜酒家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酒家】从金沙江到鲹鱼河(散文)

精品 【酒家】从金沙江到鲹鱼河(散文)


作者:素馨 进士,969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34发表时间:2013-08-15 16:19:02

自随先生来到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乌东德镇,最想念的还是家乡的绿。家乡一到夏季,到处都是绿色,绿得葳蕤,绿得蓬勃,甚至可以说是绿得疯狂。
   而乌东德,地处横断山区,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山脉上部岩石相对稳定,植被尚密集,时常于云遮雾绕里闪出惹人的绿意;而中下部经常滑坡,多是裸露的红色砂岩,稀稀拉拉地钻出一些杂草或是小灌木,绿是没有光泽和朝气的死绿,只让人体味到生命的艰难和苦难;尤其是下部靠近金沙江的地方,只有陡直的悬崖,布满深深浅浅的裂缝,或是大大小小的岩洞,岁月的痕迹在这里镌刻最明显,沧桑得直达灵魂深处。
   缺乏生命力的绿,润泽不了眼睛,焦渴了心灵,苍白了日子,和无尽的等待。
  
   那天,先生突然提议说带家属和孩子们去摘芒果,地点是与乌东德一江之隔的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可河乡的一户农家。他故作神秘地跟我们说:“那可是金沙江畔的一片小绿洲,那个绿呀,保管让你们眼前一亮!”
   如此一忽悠,响应的人一大片,顿时心生向往。
   午饭过后两点多钟,我们十个大人、四个孩子,分乘两辆越野车,兴高采烈地出发了。从驻地新村盘旋着下行,很快就到了金沙江畔的电站工地。两座施工用的临时铁索桥凌空飞架两岸。对岸桥头的崖上,竖着密密麻麻的钢筋脚手架,数个工人头戴安全帽,站在脚手架的不同高度用水泥抹护坡。红红黄黄的安全帽,是生在崖上的一朵朵顽强的山花,在山风中耀得我不敢长视,心都给提到了嗓子眼儿。
   车缓慢上桥,先生指着右手侧的“V”形峡口,说那就是将来的大坝所在。顺手望去,那是河道最窄处,两岸的山崖如刀削斧劈,直耸入云,仿佛左右手掌相互对峙。选择这样的地段建大坝,可以减少工程投入,不过,江最狭处水流最湍急,工程难度亦相应增大许多。
   过了桥,我们就到了四川会东境内。电站工程目前尚处于前期土石阶段,沿途到处堆的是石料、渣料、水泥,工人们三五成群地各自忙碌着,搅拌混凝土的声响如春雷阵阵。一辆辆大型工程车拖着混凝土等,像笨重的大象稳步行着,遇到对面来车,就得或进或退,找到专门的错车处再小心翼翼地错车。工区的洒水车一天来来回回地洒几遍水,依然解决不了问题,大车脚下仍不免带飞砂石尘土,裹挟起漫天黄尘,到处灰蒙蒙的一片,视线极不好,后面的车都只敢远远地跟着。
   专用工路绝大部分是深入山脉腹地的隧道,尚在修建中。去可河乡的路只有土公路,还是因为工程施工方临时修建的。土公路依山势凿成,沿途的山体都是风化严重的红色砂岩,随处可见暴雨袭击后滑坡留下的伤痕,新创、旧疤重重叠叠,触目惊心。路面凹凸不平,每天都有拖着重物的工程车经过,碾出了两道深深的车辙,即使减震系统很好的越野车行走上面,也颠簸不已,就像是一叶小舟在并不平静的海面航行,让人提心吊胆。
   这些天比较干旱。透过右手边的车窗,可以近距离地看到趴伏在山石上的几近枯死的杂草,和山石裸露的一道道伤痕。一阵山风呼啦啦吹过,就有细碎的砂石“沙沙沙”地溜下来,生有裂缝的山石,看起来更是摇摇欲坠。路面仅一车宽,前面的车拐弯时,我们在后面看到后外侧车轮似乎都甩到了路外,疏松的砂石跟着“簌簌”地直滚下坡,不由地捏了一把冷汗。而车窗的左边,是令人胆战心惊的深涧,深涧里藏着的黄龙就是金沙江。看得最清楚的是位于乌东德境内的金沙江对岸,近乎笔直的红褐色山崖,被岁月的风刀霜剑雕刻把玩成了沧桑和深刻的代言者。红褐色的浑浊的金沙江,如蟒蛇一般紧紧缠绕着,又咆哮着抗争,以至柔克至刚,冲刷出了一条条前行的路,向着远方不羁地奔驰而去,最终成就了一个个传奇。
   亲身体验着金沙江畔的土公路,脑子里就冒出了秦岭老师在新作《在水一方》中的一句话,也是描写他乘车在金沙江畔采访时对路的感知:“山道像陡立的墙壁上缠绕的一条蜘蛛丝,纤细、脆弱,给人随时断裂的感觉。山道靠悬崖一边,随处可见坍塌后的大坑和沟壑。”这样想着,就感叹如先生一样的水电人的工作环境之艰苦,之凶险。真是不看不知道,光是在电话里听他轻描淡写地讲述,从那些被他有意打了折扣的话语里,我哪里想得到会是如此蛮荒的地方?一缕担忧便萦绕在了心头,挥之不去。
   恰在这时,先生说大坝修好后,在库区会建一座跨越金沙江的大桥,这样两岸人民互相来往就便利多了。又说在库区修建大桥,这是水电站建设史上少有的事情。我们问桥址选在哪里,他顺手一指,说就在对岸悬崖那条狭缝的位置,并且补充说,就是那条还卡有一辆车的狭缝。我们在红褐色的悬崖上仔细寻找,果然,一辆大车的残骸还卡在石缝里,车头都已经被风化的砂石掩埋了。孩子们好奇地问那车里的人呢?有人接嘴说车里的人掉进了金沙江,随滚滚东流的江水,寻找灵魂安放的地方了。
   听说,当时一起冲下去的车是两辆。一时,军属们全都沉默。我的心揪得紧缩成了一团,为先生他们的安危,也为无法言说的一些,譬如有关生存和生命的话题。
  
   远远地,我们看到了金沙江与支流鲹鱼河的交汇口。金沙江是一条宽的赭黄带子,鲹鱼河则纤细得多,唯独颜色是那样统一、和谐。顺着一侧的土公路盘旋而上,车就像是一只吸盘功能大大减退的老壁虎,喘着粗气地抓着地面死命往上爬。好不容易爬上最高处,映入我们眼帘的正是养在深闺里的那一抹新绿,那是生机盎然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绿。光是远远瞧着,闻着山风送来的清新,就浑身舒坦,觉着滋润,恨不得马上去给个熊抱。
   大人孩子们一齐欢呼,以为离芒果园不远了。去过一次的先生只是笑而不语。车又像一头风烛残年的老黄牛,在蛛丝网一般纤细、蜿蜒的土公路上,吭哧吭哧地小心往前挪着步。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时,才转到鲹鱼河边的谷底。
   据先生说,这片谷底是很多年前山体滑坡坍塌下来的滑坡体,土质相对肥沃,气候又适宜,水稻都是一年两熟,农民大多种植水稻、玉米、果树,桑蚕业也是支柱产业之一。我理解的则是,在缺水严重的金沙江畔,哪里拥有作为生命之本源的水,哪里就是人们生活的沃土。可河乡正具备了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充分显示了上天对它的眷恋,从崇山峻岭远道而来的鲹鱼河穿谷而过,生养、灌溉出了千千万万个有着生命活力的生命。高大的乔木撑着一柄柄大绿伞,形成遮挡烈日和抗拒狂风的屏障;一丛丛修竹亭亭玉立,河风拂过,似牧童唱着“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的欢歌;一棵棵芭蕉,宛如一个个身着翠裙的傣家姑娘,扭着腰肢来向你敬献一大挂“碧玉爪”;一弯弯因势而生的稻田里,虚怀的谷穗已经微黄着稍稍颔首;更多的是桑园,一片片阔大卵形的桑叶鲜嫩碧绿,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金属的光泽。如若早些时候来,满园都是紫红的桑椹,那又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满眼,满心,满肺,全是幽幽的绿,充满灵气的绿。鲹鱼河分外显眼,像一个黄褐色的拉链拉头,游移着将绿从中一分为二。河两岸,从谷底直至漫坡,散落着几十户人家,红土砂岩垒就、黑瓦盖顶的土屋就掩映在深深浅浅的绿里。土屋大体都是两层,下层养牲口,上层住人。临近河口的那处小聚居地,土屋无一例外地都用蓝色板材做起了第三层。湖蓝色的顶,在明媚的阳光下格外耀眼,于谷底的绿和周围山脉的红中,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我们以为,农人们搭建这样漂亮的顶层,是有统一规划的,是为了遮阳或是防止雨漏,亦或堆积杂物。先生解释说都不是,大坝建成后,这里是库区淹没区,老百姓们赶着把房屋简易加层,只不过是为了多得赔偿款。唉,这在国人中并不鲜见,好恶便无从说起。
   从鲹鱼河上的小水电站旁经过,过了一座小桥,我们来到对岸,继续前行一段距离,就到了事先联系好的人家。一条更为简易的土路延伸到他家房子旁边,房子矮小,依然是土墙、黑瓦,墙体粗糙,经历风雨的剥蚀,到处是裂缝和小坑。房子与土路之间有一处狭小的空地,一角用石板彻着一方无盖的水缸,黑色胶管牵引着把水引到缸里,没有龙头,水溢了出来,顺着紧挨着水缸的小渠道,哗啦啦地唱着歌流向远处的稻田。水缸另侧的土墙边,码着一堆剥去树皮的木料,有些像我们老家老人们自备的寿材。
   正对土路的是一扇并不宽大的枣红色的木门。听到汽车鸣笛的声音,房子的主人,一位瘦小的老人出来了,一见先生就过来打招呼,把我们往屋里引。不太听得懂老人家的话,只记住了他那如房子土墙一样的脸,写尽了岁月酸甜苦辣咸之五味,和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七须。
   跟着老人进了屋。一进木门,就是一间杂屋,里面堆着成堆的玉米棒子,一个同样瘦小的老婆婆正在撕玉米棒子外面的包叶。墙角,码着几大篓子新鲜的芒果。原来,老人自接到先生的电话后,夫妻俩就跑去芒果园摘了一堆芒果回来,说是怕我们吃不了那个苦。当我们说明来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体验一下摘芒果的滋味时,老人忙说马上带我们去芒果园。
  
   老人家背着大背篓在前面带路,我们一行人紧随其后。大家虽说也有不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但离开乡村生活已久,而且都没见过芒果树,所以对什么都新奇,叽叽喳喳的,惹得村里几个孩子跟在我们后头看稀奇,路边地里忙乎的村民,也一一放下手中的活计,直起身来看我们,有的还热情招呼要不要芒果,要不要玉米。
   在杂草丛生的小路上蹿下跳,很快就到了芒果园。芒果树并不大,墨绿的叶片似乎打了蜡,在阳光下闪着金光。被土黄色的纸袋子裹着的大芒果,沉甸甸地垂着,就像吊着的一个个秤砣,称着的是农人们的血汗,和生活的希望。
   孩子们一见芒果,呼啦一声,就跟刚放出圈的小鸡仔一样,钻进果园里了。性急的孩子,三两下就撕去了纸袋,就着树枝使劲往下扯芒果,心疼得老人家连忙大声制止,生怕扯坏了他的宝贝果树,更怕扯断了他的幸福链条。
   原来,摘芒果要用专用的剪刀,离芒果尾部约几分公的地方剪断蒂,这样不会伤到芒果,也不会伤到果树。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在果园里寻找目标,“哈!我这儿有一个大的!”“爸爸快来,我找到了一个超级大芒果!”“妈妈,快看,我找的!”一时,剪刀的咔嚓声,和相机的咔嚓声,响成一片。我们大人在一旁看着孩子们的表演,比亲自去摘了还有意思。
   一会儿功夫,孩子们就摘了满满一背篓芒果。有的穿着青绿的袍,上面略带些许微白的霜;有的绿里泛着紫红;有的淡黄里透着橙红;有的黄绿相间。全是胖乎乎、肉嘟嘟的,一个就足有一两斤重,看着就喜人。捧一个闻,虽还没有完全熟,清幽的馨香已是沁人心脾,熨帖着人心。
   返回途中,天色尚早,男人们看着一旁欢歌的鲹鱼河就蠢蠢欲动。一人提议,众人附和,孩子们首先冲向河滩,男人们紧随其后。我还好,出门都穿着平底运动鞋,可苦了穿高跟鞋的嫂子们。商量着叫她们就在水渠堤上等候,可孩子们玩水的尖叫声穿过小树林,毛毛虫一般直撩人心,嫂子们干脆脱了鞋,打着赤脚也下到了河滩。
   孩子们嫌提着裤腿在河里玩不过瘾,干脆脱了短袖和裤子,只穿着小短裤下水。两个小点的孩子甚至脱了个精光。最小的“小板凳”平时就讨人喜,见到谁都是笑眯眯的,露出缺了门牙的几颗小米牙,顺带着挤出两个小酒窝。这时,脱得赤溜溜的他就像一条小泥鳅,在浑黄的水潭里滚来滚去。大孩子和男人们又好捉弄他,倒提着他的腿,或是干脆把他光着身子给举起来。他丝毫不露怯,咧开来的嘴巴又露出那个小豁口,惹得我们端着相机抢拍个不停。
   在男人们的怂恿下,孩子们分成了两组,打起了水仗。他们划拳分组,不幸的是最小的两个分到了一组,两个大的可乐坏了,一看分组结果就敞着嘴巴笑弯了腰。还没喊开战,战斗就打响了。大孩子们肆无岂惮地扬水,一拨紧着一拨,连带着站在水里看热闹的男人们也不放过。男人们赶紧跳着上岸。小的两个孩子开始还奋力还击,见势不对,一个连滚带爬地逃上了岸,只剩最小的“小板凳”孤军作战。他从头到脚全是水,眼睛都不敢睁,先还闭着眼乱浇水,后来没有还击之力了,只好双手掩面,带着哭腔告饶。大人们一番调和,孩子们才罢了手,继续在水潭里翻滚嬉戏。
   那感觉,就像是放了一群刚脱缰的小水牛,无比惬意地看它们在暑天里困泥。连带着,儿时相关的记忆和乐趣,如暴雨冲刷掉浮尘,全跑了出来。大人、小孩的笑声,闹声,响彻山谷。等我们把孩子们从水里生扯起来,才发现“小板凳”的衣服不知什么时候被风刮到河里冲走了,最后只好用他爸爸的长军装一裹。大家都笑他,孩子们更是取笑他要是裤子也没了,看他好不好意思上岸。他倒好,依然笑得那样纯洁无邪,真好。
  
   等我们回到老人家里,老人早已把一背篓芒果背回了家,夫妇俩正忙着把我们要的芒果装箱、过秤、包装。我们跑到屋里,想看看彝家人的生活。进了屋才发现土屋是一个袖珍的小四合院,我们进来的侧墙那个门,竟然就是整栋房子与外界唯一相通的出入口,按我们那里的说法,那就是大门,丝毫没有大门气概的大门。可能是因为地势所限,也为了方便通到旁边的土公路,便成了这样一种不伦不类的格局,不过,倒也显示了劳动人民与自然相通的心意。

共 717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游记文章,最忌以景论景,平铺直叙。而这一篇游记,在情景交融中,写得风生水起。洋洋七千多字的文章,细细读来,一种透心的清新感扑面而来,沿途的风物景致,风土人情,山岚水秀,一一本来眼底,人物和情景,都被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赋予了不一样的色彩,浓郁的乡土气息,弥漫在文字间,令人欲罢不能。推荐阅读!〔编辑:山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916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泉        2013-08-15 16:28:34
  奔腾不息的金沙江,来自于雄伟的青藏高原,千古以来,开山辟石,演绎了厚重的历史和人文,当年的忽必烈大军用羊皮筏横渡金沙江,以大理王为主的南诏国土崩瓦解。“金沙水拍云崖暖”,若干年以后,中国工农红军再次横渡,挥师北上,抒写了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颂歌。沿江两岸,悬崖高耸,林木葱郁,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着勤劳善良质朴的川滇民族同胞,不一样的生活习性,积淀了丰厚的人文。
   读朋友这篇文章,作为云南人,我感慨万千……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回复1 楼        文友:素馨        2013-08-16 14:59:55
  谢谢山泉老师精心编辑素馨拙文!老师是云南人,素馨还得多向老师请教呢。
2 楼        文友:山泉        2013-08-15 16:29:51
  问好索馨朋友,谢谢你对酒家一如既往的喜欢!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回复2 楼        文友:素馨        2013-08-16 15:01:15
  哈,素馨好酒,好简单,好我行我素,所以,酒家,甚好!过几天去丽江,如若时间来得及,定去玉溪拜访您!
3 楼        文友:玉心        2013-08-19 14:16:32
  首先恭喜素馨妹妹与夫君团聚!妹妹的文字,不疾不徐,沉着大气,读来让人心生宁静,让人眼前浮现出一位沉静内敛的蕙质兰心女子来。孩子们摘芒果、打水仗的情景,写得意趣横生,饶有情味。那双胞胎对小乌鸡的不舍,可以想见儿童的纯真与重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回复3 楼        文友:素馨        2013-08-19 17:33:04
  谢谢姐姐光临,哈,来一个大芒果,可好?姐姐探亲回来了?我明天又启程,去丽江、泸沽湖、香格里拉,月底回家。
4 楼        文友:蔚风        2013-08-20 07:42:35
  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奔腾不息的金沙江,在作者的笔下为我们描绘得淋漓尽致,欣赏学习,问好作者,写文快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回复4 楼        文友:素馨        2013-08-20 07:58:39
  谢谢老师光临!素馨的本意不在写景,一写金沙江建设者面临的危险和奉献,二写金沙江的过客因自然得来的快乐,三写金沙江的原住民生活的艰辛。
5 楼        文友:故事中人        2013-08-26 07:30:03
  散文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笔触细腻、情感真实、让读者见识了不少云南真实的生活。
   问好素馨。
   快乐。
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故事
回复5 楼        文友:素馨        2013-08-28 22:58:51
  谢谢社长大人的鼓励!素馨还在云南游玩,今天上来才看到,请社长多多包涵。同问社长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