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笔尖】曾经的传说(散文)

编辑推荐 【笔尖】曾经的传说(散文)


作者:垄上行 童生,987.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53发表时间:2013-08-25 11:06:49

夏天回家凑在乡亲堆里听人们谈论乡里的故事,其中一位大爷很面生。打问才知他就是河西张嫂的父亲,这些天正好来闺女家小住。看到张嫂的父亲,自然想起少年一直萦绕心底的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吴大爷(张嫂的父亲)任他们村支书。一个漫天飞雪的冬日,他到公社开会回家的路上,刚从乌河坝拐进通往回家的山路口,感觉有些不舒服,浑身软得提不起脚,就将挎包垫在一个石台的雪地上坐下歇息。突然看见对面远山处下来一个穿红衣服的人,“下雪天还有人上山?”他也只在心里掠过一下就不再想。但那个人向他这边走来。走近一看,是个很漂亮的姑娘。“大叔,你到哪儿?”“我回圪梁村,闺女,看见你从山上下来,你到哪儿?”“我也是到圪梁村。”“你不是哪个村的吧,去谁家?”“我是城里的,去我老姑家,我们是同路,相跟着走吧。”“你老姑家?你老姑叫啥名字?”“我也不知道我老姑叫什么名字,但我能找到她家,她家就是靠近村口的那一家。”“这雪天也有车?”“没车,我是从另一个村的亲戚家来的。”“是这样?那咱们走吧,也不早了。”村支书与姑娘并肩往回走,走着走着,总感觉不太对劲,心想这姑娘走亲戚怎么非得瞅个下雪天,另一家亲戚怎么能打发一个姑娘在下雪天出门?而且还走山,再者,这么大的娃儿怎么连自己老姑的名字都不知道?一连串的问题一涌而来,他借故看远处仔细端详眼前的姑娘,感觉她的眉眼不太对劲,说不上哪儿不对劲,但总感觉与一般的人不一样,他的心突然紧绷起来,“莫不是遇上不干净?假如真这样,切不能领回家,我得想办法甩掉。”
   快进一个村时,支书说:“闺女,我累了,你先走,我坐下歇会儿。”姑娘用很很甜的声音回答:“大叔,我陪你歇歇。”他垫挎包坐在雪地上,姑娘站在旁边向四处张望。看着她的眉眼,越看越发感觉她真的不是人,支书偷偷从屁股下摸出一块石头,趁她看别处的空档将石头砸过去,“吱”,随着一阵惨痛的叫声,姑娘变成一只狐狸向远山跑去。脚下躺着两根卷曲的桃枝皮,是姑娘扎辫子用过的,支书惊出一身冷汗。
   回家后支书大病一场,跑遍当地各家医院都不见效果,最后请外地一“神婆”来才治好。而且,那位神秘的“神婆”临走时还有交待,说那位“狐狸精”正在修仙的过程,可能会在夜间伤害一些外出的人,但她没有权力捉拿,只能从书记身上赶走,告诫人们尽量黑间不出门。
   趁乡亲们话题停顿的空,我靠近老人,“大爷,我小时就听说过你碰见‘狐狸精’的故事,是真的吗?”大爷突然哈哈大笑,“你是﹡﹡家闺女哇!你这出去念了几年书,也相信那是真的?”我只笑着说:“小时候很相信,而且,上学的路上一走到那一段就害怕,尤其冬天,一个人根本不敢走路。”大爷恍然大悟般地解释,“那时只想着怎样能管好村里的事,没想到也吓着了你们这些小娃娃。”说话间,思绪随着大爷的回忆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年代。
   上世纪七十年代,社会体制还属于人民公社,乡下农田的收成还不太充足,人口大的人家还饱受着饥荒的折磨。农闲的冬天,人们就挖空心思找吃的。上山打野鸡、野猪,套地鼠、野兔,掏獾、扣麻雀等几乎成了每日的事宜。但总有个别悠手好闲的年轻人趁着黑夜偷鸡摸狗,还有个别趁机调戏村里小媳妇。村里几乎每天有鸡毛蒜皮的纠纷从四处聚拢到他家,他每天也被一桩桩事搅得焦头烂额。那天从公社开会回家的路上,心头一直想着回家又不知会有什么是非等着他处理,突然一个念头冒出来。于是,他回家全然不顾已在家等待解决矛盾的村里人,而是装出一场稀有的大病。一进门就胡言乱语,指着张三说有小伙在她背后跟着,又指着李四说有姑娘正亲他的脸,一会儿,突然火冒三丈,厉声厉色地指点着又来找事的特爱搬弄是非的一个女人,“你咋又来了?我看上了你小(儿子),你等着,我派小司去你家叫他来给我喂马,要不,白龙驹没人管。”吓得女人一个愣怔后拔腿就往她家跑。其余人见势不妙,也陆续离开,不过,人们走前不忘悄悄拉过支书的老婆提醒,“嫂子,书记不对劲,不敢在家等,你们快想办法找人看看,需要人手就说一声。”
   等人们散尽,老婆着急得团团转,他一把拉过来,“我装的。”听他说完装的理由,老婆如释负重。
   煤油灯下,他与老婆合计下一步的路。好在老婆能理解他的苦衷,而且,同样被村里的闲杂事搅得手忙脚乱,巴不得能有个好的办法解决。娃们也小,他装什么就是什么。接下来,他便由老婆“领”着相继去省级、县级几家“医院看病(其实他们都是躲在县城亲戚家)”,医院没有丝毫效果,就又托人请来一位“神婆(其实是亲戚托人雇的一位民间走村串巷的《二人台》演员)”。“神婆”不但治好了支书的“邪病”,更维护了村里的治安。那以后的几年,村里极少再有纠纷。而且,方圆村里也因这个故事而自动稳定了秩序。为了感谢那位“神婆”,他们村还专门邀请“神婆”的剧组唱了几天《二人台》(“神婆”没有出面,她的角色临时选人替代),方圆几个村子也相继唱了《二人台》。
   老人讲完,叹口气说道:“那个年代讲那样的故事还管用,这个年代就不行了。”“你还真有办法。”“咱也没有文化,拿不出什么办法管制,只能用这个了,那时候,咱们乡下信的还就是这个。”“也是。”
   老人满脸的皱纹里刻满人身的阅历,当然,阅历中不能缺少曾任支书时的那一段。虽然带着几多愚昧与阴晦,但就因那一场人为的愚昧与阴晦才把持住村里的一度安宁,让人们平稳度过那个贫穷的年代。善良的乡里人不会在意那个曾经的谎言,就是曾经诱发老人编纂故事的青年们,也不会介意他们支书的良苦用心。
  
  

共 22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事蛮有新意,读来一股暖流涌入心田,带着淡淡的陈旧的泥土气息,将那个年代,那个小村曾经的故事娓娓道来,尤其是文章的转折,让人颇觉意外,朴实的文字中又带着新意,很不错的文章。【编辑:猫儿猫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航帐        2013-08-25 16:07:56
  感谢文朋诗友赐稿笔尖为暖,邀祝秋爽文丰。笔尖为暖QQ群:231199696,期盼您参与交流指导!
我手写我心! 航帐文友群:231199696,欢迎参与交流!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