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润心音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音】杭州印象(散文)

精品 【心音】杭州印象(散文)


作者:溪水竹风 秀才,2213.7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08发表时间:2013-08-30 13:33:27

【心音】杭州印象(散文)
   几次经过杭州,总是来去匆匆,对杭州只是大概印象。而这朦胧的印象则让我想写点文字。不能用工笔重彩,只能白描速写而已。
  
   一、天堂白描
   提起杭州,人们都会想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言。
   杭州历史悠久,都市繁华,当年南宋皇帝流连于杭州的山水之间,竟然忘却了大好河山四分五裂。此后上千年,杭州与南宋结下不解的情缘,乃至杭州的城市性格,也定位于“休闲”二字,成为了世界休闲之都。
   短暂逗留杭州,感觉虽然城市不大,但市容整洁,空气清新,杭州人精精致致,秀秀气气。这里山清水秀,市民安逸,令人羡慕。
   据说,杭州人最喜爱的夜生活就是到茶楼喝茶。泡茶楼是杭州最本土化、也最历史久远的休闲方式之一。一抹茶香、一壶清波中,夜色之静谧和恬然,平民百姓的那份平淡和闲适,便开始慢慢扩散,尤其让那些疲于为工作奔波的人们,体会到难得的休闲情趣……听说,杭州茶馆的夜场一般从傍晚五点到凌晨两点。东风(杭州)日产柴的朋友推荐说,如果想逛街、购物可到横贯杭城东西的解放路,尤其解放路与中山路交界处的官巷口是杭州市区商业中心之一。要购买丝绸、百货等,可到凤起路、庆春路。可惜我们要连夜赶火车,上午完成调研工作,下午只有难得的半天时间,要游西湖,根本没有时间去逛街购物。至于品茶,也只是在晚宴前品尝到西湖龙井特有的茶香。
   品茶观景、舒适安逸、轻松自在,杭州人如此休闲的生活方式,大概就是人们梦想的天堂生活吧?!梦想的天堂,让外地人神往,引来世界各国、中国各地的人们纷至沓来,要到天堂一游。而游历之后,无论感受如何,都要无可奈何地匆匆告别天堂。我想对于外地人而言,天堂杭州或许只能是白描般的印象。而我则突然有个疑问,长居于天堂里的杭州人到底是何种感受天堂般的生活呢?
  
   二、西湖泛舟
   到杭州必游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的著名诗句,勾起无数人对西湖的神往。
   我们终于来到梦寐已久的西湖。立于湖边,和风吹拂,水波荡漾,拍照留影,自不必说。西湖泛舟、亲近湖山、游览湖岛,正是游西湖的情趣所在。我们一行人租下两条轻舟,分为两组,相对而座。据说,为更好地接待中外游客,杭州市在2006年公开招聘了20位漂亮、聪慧、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年轻姑娘做“船娘”,此举受到广泛关注,就连中央电视台也报道了此事。为我们划船的这位“船娘”就是其中一个,据说她的招聘成绩位居前列,中央电视台报道时,还有她的镜头。看上去,这位“船娘”也就是不足二十岁的小姑娘。大概是风吹日晒、划船劳动的缘故,姑娘的肤色略显素黑,猛然看上去并不觉得靓丽。但同舟而行,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她皮肤细腻健康,尤其透过一双美丽的大眼,一脸灿烂的笑容、一嘴洁白的牙齿、一副矫健的身影、一口轻柔的话语,感觉到她的清纯和美丽。她就是本乡本土的杭州人,透过天真烂漫的笑容,我分明看到她生为杭州人、居住在天堂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再看,另一个船上的“船娘”,年龄要稍微大一些,显得沉稳而自信,脸上也始终洋溢着笑容。
   游船在湖面缓行,船桨溅水,清风摇曳,舟随浆动。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城。抬头东望,就是杭州市区,只见高楼林立,一派现代城市繁华气息。环视北、西、南三方,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其中的吴山和宝石山象两只手臂,一南一北,伸向市区,构成优美的杭城空间轮廓线。湖光山色与城市高楼交融辉映,相得益彰。
   时值六月,正逢一年一度的高考,想必殷殷学子们正在辛苦答题。而我们也是忙里偷闲,抽出半天时间游历西湖。泛舟湖上,空气清新,感觉舒爽。于是想起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而此时,美丽“船娘”一曲杭州当地民歌,让我感觉到几分近似苏州评弹的婉转优美。西湖泛舟,也让我们多少有几分兴奋,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
   小船饶过三潭印月,准备返航,湖面忽然刮起大风。为防止大风掀翻小船,“船娘”很快利索地卷起船上的乌蓬。风吹波起,小船颠簸起伏,逆风而行,“船娘”用力地划动单浆。我看见她的额头渗出汗水,但脸上依然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小船慢慢回到岸边,转眼就要下船,我们似乎游兴正浓。“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我想,当年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西湖留别》的诗句,或许能够表达我们此刻的心境吧?
   其实,整个西湖面积并不大,也无险山奇景。正如当代诗人郁达夫所写:“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尤其是与武汉东湖的宽阔浩瀚相比,西湖只能算是小家碧玉。1954年3月,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游览东湖后,即兴题词:“东湖暂让西湖好,将来定比西湖强。”然而,五十多年过去了,西湖的名气为什么依然大于东湖呢?我认为,抛开杭州、武汉两地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水平的差异不论,东、西湖的本质差异在于文物古迹、人文景观截然不同,确实难以相提并论。
   西湖不仅自然景观优美,擅山水之胜,林壑之美,而且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丰富的人文景观。宋代的岳飞,明代的于谦、张煌言,近代的秋瑾、章太炎等民族精英,都埋骨于西子湖畔。著名诗人白居易、苏东坡、林和靖等都在西湖留下千古传诵的诗篇,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飞来峰上的摩崖石刻,烟霞洞的五代造像,杭州碑林的南宋石经,西泠印社的三老讳字忌日碑等,都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六和塔、白塔、保俶塔和灵隐寺、净慈寺、凤凰寺等建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结晶。人们在游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可获得许多民族文化艺术的熏陶。尽管我们这次时间仓促,没有机会一一去游历,甚至去膜拜。但依然在导游的介绍中,感受到西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魅力。
   西湖是自然美丽的西湖,西湖更是充满人文景观的西湖。形成于南宋时期的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仅就其名字的文化品位和背后的故事传说,就有多么深厚的中华文化积淀。且不说,其他景观,仅一座断桥,一个《白蛇传》的传说——人与蛇的传奇爱情故事,就足以吸引人们来西湖一游了。
   匆忙西湖一游,实际根本不可能完全感受西湖的全貌,更何况“西湖十景”大多需要时令和季节的巧合,才能再现当初的意境。也正如此,才让人感受到西湖旅游丰富的内涵,让人们充满想象的空间,产生重游西湖的愿望和期待。
  
   三、苏堤晚宴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建于西湖苏堤上的一家餐厅。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虽然这次没有机会感受苏堤春晓的独特风雅,而被安排在苏堤晚宴,倒也体现出主人的别具匠心。
   说到杭州,说到西湖的苏堤,就必须提及一位伟大的历史名人:苏东坡。很少有一个城市像杭州这样,执着地保留着某个历史、文化名人那么多的印记,而杭州则和苏东坡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濒临西湖边两条最繁华的街道,一条叫“东坡路”,另一条叫“学士路”,足以表达出杭州人对苏东坡的深厚感情。
   苏东坡两度出任杭州知府,前后大约五年,从时间来说不算很长。然而他在任期间,体察民生疾苦,带领百姓疏浚西湖、清淤治河、防治水患、挖井引水、为民解决饮用咸水之苦。他的足迹遍步杭州的山山水水,以至于到如今,杭州城还留存他的烙印。苏东坡曾任翰林大学士,而今在杭州,学士港、学士桥、学士居、学士公园等等,以他命名的地方随处可见。杭州人感念苏东坡,不仅在于他给西湖的山水赋予了那么多的灵性,流传下歌颂西湖山水的千古绝唱;还在于他给西湖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道美景——苏堤。据介绍,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是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其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南山北山,日出时湖面涌金,雨色中烟雾空濛,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入夜的西湖,静谧恬然,苏堤上灯光摇曳,微风阵阵。东风(杭州)日产柴的领导设宴苏堤,为我们饯行。不知杭州市经委的领导如何得知消息,特意赶来,就杭州汽车工业的发展,征询东风方面的有关情况,表达探访东风的愿望。酒席言谈之间,真切感受到杭州“休闲”背后,当地政府强烈的经济发展意识、服务意识。我想,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享受太平安逸的生活。而杭州“休闲”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目的是以“休闲”的追求,促进地域经济、旅游经济的发展,从而带来平民百姓收入水平、生活品质的提高,最终到达和谐、安逸、休闲之目的。
   长堤延伸,六桥起伏,徜徉之上,想必别有一番情趣。只可惜我们要告别西湖、告别杭州,无暇领略苏堤悠闲漫步的惬意。
   即将离开西湖,不知为什么,我却突然想到与西湖有关的另外一个名人:弘一法师。据说当年,弘一法师辗转各地,最后供职于西子湖畔的画校,一个偶然的缘分,他遁入空门,于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每当听到弘一法师所写的这首短歌,我总有一种怆然的感觉。而此刻,面对西湖、面对梦想的天堂,我又生一个疑问,为什么风景如画、繁华如梦的杭州留不住一位游子的世俗之心呢?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把酒相别,对杭州、对西湖平添几分留恋,而对东风日产柴的发展更增加几分关注。东风日产柴是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合资公司,其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东风公司发展,也可为杭州市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我想,能为这天堂的城市,能为这美丽的西湖,有所作为,也算是一种美好愿望吧。
   杭州之行,来去匆忙,留下天堂大略印象;西湖泛舟,感觉几分惬意;苏堤晚宴,留下几分回味。
   此次到东风日产柴调研的人员主要有杨少杰、谭伟、周文捷、田清武、李正霞、王成海、刘俊和本人,大家虽然一路劳顿,但工作十分愉快。又忙里偷闲,西湖一游,也算不虚杭州一行。特意写下这篇《杭州印象》,以做纪念。然而,由于当初之匆忙,近日之繁忙,业余提笔起来,回想当时的情景,也只能是大概的印象,白描式的描写吧!恰恰应了明代诗人张煌言《忆西湖》的句子“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也只能写这些了,就此住笔吧!
  

共 40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近两个月我一直在杭州,在西湖边,不久后会定居于此。由于已经多次游过,所以现在已经不再去西湖游玩,只会于晚饭后去走一走,吹吹湖上的风。看到溪水竹风的这篇散文,忍不住要读一读,看看外地客人是如何看待杭州和西湖的。竹风是“匆忙一游”,“没有完全感受西湖的全貌”,但已经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好文章,我在此这么久,却没有想到写点什么,真是汗颜。竹风说他对杭州“充满想象的空间,产生重游西湖的愿望和期待”,那么,找机会再来吧。都说久住无风景,身在天堂,哪里有天堂的感觉,今年夏天杭州成了火炉,西湖成了游人的洗脚盆,竹风听了,是不是觉得有点意外,有点“煞风景”?事情就是这样,哲人说:生活远观之则美,身处之则苦,比之于景,似乎一理,要不怎么说看景不如听景呢?前些年儿子在武汉读书,我也去爬过黄鹤楼,游过东湖,觉得东湖也很美。相信总司令的话:东湖会强起来。限于水平,编辑中如理解有误,请作者原谅。【编辑:雨林】【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001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雨林        2013-08-30 13:34:59
  都说久住无风景,身在天堂,哪里有天堂的感觉,今年夏天杭州成了火炉,西湖成了游人的洗脚盆,竹风听了,是不是觉得有点意外,有点“煞风景”?事情就是这样,哲人说:生活远观之则美,身处之则苦,比之于景,似乎一理,要不怎么说看景不如听景呢。
河以长流乃及远,山因直上而成高。
2 楼        文友:溪水竹风        2013-08-30 14:59:23
  完整的说法是:看景不如听景,听景不如看影。 (影者,乃各个景点的广告宣传片也)。哈哈
3 楼        文友:溪水竹风        2013-08-30 15:05:50
  朱德总司令的原话是:“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 从面积而言,东湖比西湖状况很多,但缺少历史人文的沉淀和积累,旅游运作也不及西湖。愧对朱德元帅的期待也。哈哈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