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纸上的沉思

  纸上的沉思


作者:恒量 童生,71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97发表时间:2008-10-13 21:31:46
摘要:无可避免的,这又将是一次孤独的旅程。又将是一场灵魂的涅磐与挣扎,愉悦与疼痛。在这次孤独的旅程中,惟有我自己作为自己的伴侣,并独自面对我赤裸的思想。是的,这次旅程就是写作的过程。 写作永远是孤独的,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是无关他人的,甚至是超时间的。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几乎遗忘了整个世界,对与此无关的种种都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时间仿佛停滞亦或消失了,万物静默。在彼时惟有我们的思想在奔腾,在活跃的运动,在与永恒对峙。写作是个人与永恒的对峙,当人在面对永恒的事物时总不禁要表现出一种忧伤,一种对短暂事物的悲叹。也正因为如此,对峙又显得力不从心了,人这时候会想到宿命,想到或然性,想到荒谬的世界,因而对峙就会被理解成一种徒劳的反抗,很显然在这场对峙中失败的不会不是人类。于是我们开始寻找一种不灭的东西,亦即一种非肉体的永恒形式,我们希望借此来与永恒,与时间抗衡,无疑精练的写作在这就自然而然的成了我们一种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换言之,虽然我们自身不能永恒,但让我们的思想永恒却不会不可能。只要时间存在,在时间维度上的永恒便是我们从事写作的本能之一,这其中也包括那些没想过永恒却依然在时间维度上被永恒化了的人。

无可避免的,这又将是一次孤独的旅程。又将是一场灵魂的涅磐与挣扎,愉悦与疼痛。在这次孤独的旅程中,惟有我自己作为自己的伴侣,并独自面对我赤裸的思想。是的,这次旅程就是写作的过程。
  
   写作永远是孤独的,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是无关他人的,甚至是超时间的。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几乎遗忘了整个世界,对与此无关的种种都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时间仿佛停滞亦或消失了,万物静默。在彼时惟有我们的思想在奔腾,在活跃的运动,在与永恒对峙。写作是个人与永恒的对峙,当人在面对永恒的事物时总不禁要表现出一种忧伤,一种对短暂事物的悲叹。也正因为如此,对峙又显得力不从心了,人这时候会想到宿命,想到或然性,想到荒谬的世界,因而对峙就会被理解成一种徒劳的反抗,很显然在这场对峙中失败的不会不是人类。于是我们开始寻找一种不灭的东西,亦即一种非肉体的永恒形式,我们希望借此来与永恒,与时间抗衡,无疑精练的写作在这就自然而然的成了我们一种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换言之,虽然我们自身不能永恒,但让我们的思想永恒却不会不可能。只要时间存在,在时间维度上的永恒便是我们从事写作的本能之一,这其中也包括那些没想过永恒却依然在时间维度上被永恒化了的人。
  
   写作是人性向神性的靠近,是由俗世到圣洁的进化。人在写作中逐渐剔除掉主观的杂质和糟粕,并竭力为自己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然而依然色彩斑斓,妙趣横生,生机昂然的干净的世界,但那样一个世界没有主宰,因为不需要主宰,或者说无主宰而无不主宰。同时,人在写作中接受净化与洗礼,在写作中除去附在灵魂上的卑俗与尘垢,使自己尽量的达到纤尘不染。
   然而这依然不是写作的本质所在,我们围绕着它转了一圈后才突然发现,原来我们根本没有深入,依然停留在它光鲜的表面,依然不知道它的内核藏匿的位置。我相信任何从事写作的人并不单单是为了向神性靠近,不单单是为了那孤独中灵魂的沉静,而是为了更高尚的东西,是什么呢?一直在追问,但依然没有确切的答案。
  
   安妮在《莲花》的序言中说道:“我一直认为小说应该代表着一种内向的自省”,“它能扩大心灵的范畴”以及“对于创作者来说,其根本是一种寂静的个人经验”,在我看来,这同样适合高尚的写作,只是依然只是一个层面。这样以后,或许我们应该试着调换一下自己的角色,不把自己当一个创作者来看,而是把自己置身于读者之中,让自己面对浩瀚的文学书籍。在我们遭遇到一个个作家之后,也许对于写作我们将会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我们假设自己遭遇到了博尔赫斯,那么也就等于我们踏上了一场奇绝的旅行,在这次旅行中,很多的知识在我们脑袋里清晰明朗起来,他会告诉我们写作就是幻想的高级形式,或者就是对形而上的世界作的富有色彩感的奇谲的描绘。当然我们也可以遭遇到马塞尔•普鲁斯特。我们可以看到在他的《追忆逝水流年》里写作就是意识在时间里的绵延,是思想流动的载体,以及对逝去时光的再呈现和还原。又或者我们还会遭遇到阿克桑德雷,他将会给我们展示写作就是抒发个人感情,融合浪漫主义精神和超现实主义,对自然与人,宇宙与生命,死亡与爱情而进行的深入探索的过程。更可以是库切,对于他写作就是在人类反对野蛮和愚昧的历史中,对脆弱个体斗争经验的坚决支持。以及更多的人如马格丽特•杜拉斯,米兰•昆德拉,艾略特,萨特,卡夫卡……只是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停下来了,就像正在平坦的路上驰骋的我们突然看见一方巨石横亘在我们面前而不得不停下来一样,一个糟糕的事实使我们被迫停下了继续前进的步伐。我们沮丧的发现,如此,则有无数个见解,诠释,定义,而明显的是写作肯定不是这些见解,诠释和定义中的其中任何一种。我们的路又被阻断了,甚至是被堵死了。倘若非要往前走,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所有的回答综合起来,然而这一项工作永远都没有完成的时候,如果仍有人从事写作的话。
  
   于是我们试着往回走,企图在写作者与读者之间找到一个黄金位点,并准备以此作为写作的本质。
  
  
   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读者,并在某种意义上讲同时也是一个正在尝试创作的写作者),写作首先是对心灵的叩问。如果你是一棵树,那么你定会希望自己有蓬勃的绿。如果你是一粒星火,那么你必有燎原的雄心。如果你是一个写作者,那么对心灵的叩问永远都是必要的。好的作品同时也是对心灵叩问的结果,是心灵在挣扎疼痛涅磐过后的无声的呐喊。很难想象某些作者的作品是源自对心灵的叩问,其作品出版和被人类遗忘的速度足以说明一切。
  
   然后写作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亦即文本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看到的文学作品只是它具体的表现形式,而且只有微乎其微的文本通过实在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写作者在这只充当工具,就像磁铁一样,磁铁只是一种找到铁屑的工具,而我们拥有才华的多少,就如同磁铁磁性的强弱。越有才华,磁性也就越强,吸引到的铁屑也就越多,遭遇到的文本也就越多。然而同一个文本可以被不同的人发现,以不同的形式被表现出来,故而也几有了类似的文学作品。换句话说也就是写作是一个发现隐喻的过程,是一项逐渐揭开生活的隐喻和暗示的工作,只是被发现的和被揭开的永远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接着写作是灵感的迸发。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感到这样的情况,无数的词语突然拥到我们的心头,像要挤破脑袋似的上窜下跳,像要强烈表现自己一样不断的撞击着我们的脑门。又有些时候,悲伤的潮水突然袭击了我们,仿佛空气里全都充满了忧伤的分子,我们甚而忍不住流泪,并总愿意用一支笔来描绘出这一幅感伤的画面。更有些时候孤独寂寞的感觉紧紧的将我们围住,我们仿佛已被世界遗弃了,又或者世界上只剩下我们一个人了,我们甚至感到窒息,于是我们毫不犹豫的选择写作来宣泄内心的愤懑以及孤独寂寞之感,想以此来陪伴自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而写作更是一场救赎,或者对绝望的绝望。现世世界不可能像我们想象的那眼美好,它展现给我们的永远都是丑陋多于美好。人生就好象一次泅渡,理所当然的,在一生中动荡必定远多与舒适,苦难远非幸福能够慰藉。我们的灵魂一直受着无休止的残忍的折磨,肉体僵硬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世界上龃龉,并逐渐腐朽衰败,直到倒地不起腐烂消失。面对这样破败荒凉凄惨丑陋肮脏灰暗死气沉沉的生活的世界,我们总在寻找幸福的大门,总希望能够得到救赎。而写作便再次成了不错的选择。通过写作,生活中都如同多了一束阳光,少了一片阴暗;多了一些美好,少了一些凄惨;多了一块洁净之隅,杀了一方沼泽之地。它使我们的灵魂得到了点化与救赎,让我们在这污浊不堪的世界上依然保留着一份可贵的圣洁。当然写作也可以是对绝望的绝望,我们感到没有什么比现在更糟糕了,也每有什么比未来更令人恐惧的了,而一个对于未来恐惧的人,不是因为其他,是因为绝望,是因为他觉得前方早已一片漆黑没有一丝亮光,世界一片阴冷而毫无些须温暖可言了,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他怎么也寻觅不到哪怕一点点令他满意的东西了。于是他转而向写作,他用写作来为自己创造一个乌托邦,把爱当作乌托邦里源源不断的温暖与光,而一旦他的乌托邦倒塌了,那么他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这些人诸如张爱玲、海子、三毛、川端康成、海明威……
  
   然而写作又更是几次短时间的太空遨游,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我们依然平庸的生活在现世的世界上,就如周国平所说的那样“高尚一瞬间,平庸一辈子”的日复一日的过活。每次写作我们便离开这个世界一次,到另一个世界作一次短暂的旅行,而至于我们一生中能又多少次这样的旅行,我想永远都没有办法回答,遭遇的环境不同,慧根的深浅以及或然律的主宰直接影响了我们最终抵达另一个世界的次数,而每一次的旅行我们便对另一个世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作一次唯美的描述,完成了,就返回肉体寄居的世界,并期待下一次更加有超越性的描绘。
  
   最后写作又回到了心灵,只是是对心灵世界的丰富而不再是叩问。通过写作,我们的内心世界日趋丰富,一个简单的词就能代替形形色色的人,一处亮丽的风景在脑袋里会变成一个缤纷的世界。一些人一些事不再轻易的从我们生命里流逝,而是被我们永久的植入了作品之中,被永久的记忆。
  
   可是到这里我又不得不很抱歉的停下来了,难到这就是黄金位点吗?我们是不是又走进了那个该死的恶性循环里呢?我想我所谓的这个黄金位点只要换一个人来找,我敢肯定,绝对不完全是我发现的这样。结果我们又悲哀的落入了两难的境地。我们不禁要问道:“写作真的又所谓的本质吗?”倘若有,那么是什么呢?
  
   还是让我们自己清醒一下吧。我们要挣脱出这个该死的怪圈,那么何不做一个远处的观望者呢?何不用纯粹的理性来思考呢?我试着这样做,并很高兴的意识到,这真是一条绝妙的佳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让自己站在对面的山峰上,眼前越来越明晰了,而且我所看到的是如此的简单明了不可思议但又理所应当的是那样——写作的本质就在于它本身。是的,再没有比这更能对写作说些什么了,从古至今无一不是这样,写作就在于对本质的追问。而我现在正在做的也正体现了这一点。

共 36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写作确实自我灵魂的对话,写作也是拯救灵魂的一种手段,通过写作,可以圆满我们求索灵魂皈依的理想。【编辑:邬海波】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无奈的飘荡        2008-10-14 21:22:05
  然而依然色彩斑斓,妙趣横生,生机昂然的干净的世界-----------我喜欢这句话
2 楼        文友:美是一次邂逅        2010-02-15 04:09:53
  体会颇深,见解独到。文字所及,文采绝伦,值得品读!
人走,茶亦凉,有明月,照背影涉水而过。
3 楼        文友:焦揉泛        2015-09-12 17:31:35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