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润心音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心音】闲话韵律(杂文)

编辑推荐 【心音】闲话韵律(杂文)


作者:白夜99 进士,6459.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89发表时间:2013-09-16 17:18:04

学习的目的,在于继承和创新,以达灵活而有用于世的目的——若只是为了炫耀岂不可笑。正如把好好的牙齿拔掉,镶上金牙一般。光阴荏苒,春光大好,何故学堂闷坐,而不悠游游猎,飞鹰走犬...故前人慷慨,曰:书足以及姓名而已!壮烈。可当美酒一大白!
  
   文章亦是如此,在于有用在于悦人悦己,所谓载道,所谓美文!
  
   文章的美体现在修辞和形制上以及内涵思想上,比如诗有特别于语言和韵律——想谈谈有关韵律的个人见解,如有不妥,望过往诸君莫笑。
  
   诗是物像或意向的文字旋律,所以不押韵,一则无别于其它文体,二是缺乏旋律的美感。
  
   以我国而论,古典文学,诗则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近体诗的规矩比较严格有平仄,对仗,韵脚,字数的要求——我无学,且疏懒,所知不多,又怕耽误诸君,所以就不细谈了。
  
   诗贵在自由,在于跳跃灵动。我比较喜欢古体诗,所谓古风,所谓古歌行体。其中包括杂言(无句式限制)四言,五言,七言,和律古、柏梁体。古风可以一韵到底,可以中间换韵,可以对仗,亦可黏合成句,而多少字也无所谓——意尽二十字足已,否则,如青莲居士言,下笔万言,亦可!
  
   韵律大约来自语言声音,一般来说,所谓古韵就是平水韵——也就是古人的普通话中的相同的韵母....
  
   顺便说一下,古文不但语法修辞,而且腔调与今人发音亦不同。
  
   唐汉之际,乃至之前,东都洛阳,西都长安,所以当时的韵母大概源于这两个地区的方言吧,推断,然而八九不离十。而据我的耳食之言,平仄规律的形成,大概是唐朝,所以唐以前的诗歌没有平仄规律的。
  
   平水韵之前,有广韵,唐韵,和切韵,共分二百零六韵——就是唐人也觉得麻烦,于是许敬宗等上书,邻近的韵脚合并一起,后世宋人平水县刘渊据此总结二百零六韵为一百零七韵,到清又简化为一百零六韵,即所谓的平水韵——唐诗则是以平水韵为标准...
  
   与其说韵律在变化,不如如说人们的发音在变化,事实上唐朝人自己也切不准音。当时没有普通话,只有官话,这样一部统一的韵律是不足以形成的。没有物理基础,所以说平水韵因该是关于唐时陕西方言的韵律书。这就是即使唐诗也有出韵之处的缘故,比如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韵律上往往遭人诟病——他是四川人不会讲官话。
   到解放以后,改为十八韵。又改为十四韵..
  
   这样就有了古韵和今韵的分别,往往有人以会使用平水韵自豪,因为花了好多时间去背。
  
   而我则认为,如此有读死书的嫌疑,而我讨厌痰气翻涌以文学自居的人.
  
   第一,世上无所谓文学,只有文学技巧而已,正如现代人使用电脑一般,只是一种技能而不是独立的学问。
  
   第二,现代的大多数读者,不是以平水韵发音,就能用平水韵写作,而读者不能体会,白幸苦了,不干!
  
   第三,平水韵不能代表古韵,以平水韵的标准则楚辞,诗经,也只好算作不押韵的玩意儿。
  
   我对韵律的理解大概如此,很不全面,嘻嘻,好在也不要求稿费。

共 12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白夜99先生此作原为《一两句解释》,我在认真拜读之后,觉得或用《闲话韵律》更为妥当一些。因为本文大体是白夜先生谈自己对韵律的见地和理解。说实话,本编辑才疏学浅,对古诗、古词、古韵的没有太深的研究,即便偶尔写一些所谓的律诗,也是打油诗,填一些词,也是经常错韵。白夜先生对韵律的理解,有其独到之处,也为我们赏析古韵提供一种思路,提供一种态度,提供一种心态,文学原本就当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感谢白夜先生探讨和分享。【编辑:溪水竹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皂角树人        2013-09-16 21:13:06
  看完白夜的短文,似乎一下找到知音。一样不对古韵感兴趣而不愿去花时间功夫做翻涌之痰的傻帽,也不愿做自己辛苦别人不懂白费蜡的雅文。古韵有自家的瑰丽,我们自有自家小菜的风味。雨林说得好,没有好与不好,只有爱与不爱,喜欢与不喜欢……
在如画江山演绎生命的起伏跌宕
回复1 楼        文友:白夜99        2013-09-17 07:33:50
  感谢朋友鼓励
2 楼        文友:雨林        2013-09-17 07:30:32
  白夜可以谈得更细一点,深一点。期待中……
河以长流乃及远,山因直上而成高。
回复2 楼        文友:白夜99        2013-09-17 07:36:55
  那恐怕有点难,我在搬家中,资料都不在身边
3 楼        文友:雨林        2013-09-17 07:42:47
  回答树人:知道一点格律,偶尔写一点律诗,也挺好玩的。当然,我们也要允许别人不按格律写,但不按格律,就不要标格律;标了格律,就要讲格律——平仄、对仗、粘连等等。而我们社团的某些朋友,硬是既标格律,又不讲格律,最近他又写了不少词,也标了词牌,如“如梦令”,,一下子写了三首,但我对照一下“如梦令”词牌,都是驴唇不对马嘴,想编辑,没法编,只好放弃。我的意思是,你不按那词牌写,不要标那劳什子“如梦令”,好不好?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言。不是说格律不能突破,在确有必要时,完全可以突破,像潇湘妃子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请看清楚了:前提是“若是果有了奇句”,否则还是按平仄等要求写比较好。
河以长流乃及远,山因直上而成高。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