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指舞·散文┃对《咬文嚼字》的咬文嚼字

精品 ┃指舞·散文┃对《咬文嚼字》的咬文嚼字


作者:波文 举人,325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21发表时间:2009-03-17 16:47:00

《咬文嚼字》2009年第3期第40页,有《误说刘、项两件事》一文,文中在纠正第二件“误说刘、项”时,先列举了《庄子智慧全集》中的一段文字,如下:
   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是布衣出身,项羽却是楚国贵族,两个人争到旗鼓相当的时候,都想把韩信争取到自己的阵营,因为韩信是个军事奇才,谁要是能把韩信拉过来,势均力敌的战势将发生倾斜……
   然后作者指出:项羽同刘邦争夺韩信之说与史实不符。接着便开始以《史记•淮阴候列传》为据引用史实,说项羽不曾重用韩信,刘邦起初也不把韩信放在眼里,后来之所以起用韩信,全凭萧何的极力保举,于是便得出了先前的结论。
   对此,我很是不能苟同。不错,作者说的都是史实,史书上的确也是这么记载的。可我敢问一句:项羽不重用韩信,是什么时候?——群雄反秦时期;刘邦不把韩信放在眼里,直到后来的设坛拜帅又是什么时候?——项羽封王时期。好,现在咱们把《庄子智慧全集》中这段文字再看一遍。
   请看第一句话,《庄子智慧全集》说得很明白——楚汉相争时。如果说项羽封王这一时期可以归入楚汉相争,那倒也说得过去。但无论如何不能把群雄反秦也归到里面吧。于是,作者的说法就不攻自破了。
   那么楚汉相争时,项羽同刘邦到底有没有争夺过韩信呢?有的。既然作者在本文中处处取证《史记•淮阴候列传》,那么我们就不妨再次把《史记•淮阴候列传》翻开,重温那段战火纷纷的历史:
   那是汉四年,正值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韩信攻占了齐国,一时间兵强马壮,实力大增,天下遂成三分之势。这时,为了拉拢韩信,项羽派武涉前去游说韩信:“……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擒)也。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矣。当今二王之争,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武涉说得很好,当然,韩信不为所动。就连齐人蒯通也跑来劝韩信,说得也很好,韩信亦不为所动。这些暂且不论,咱们还是继续正题。
   项羽拉拢过是可以肯定了,那么刘邦呢?同样如此,而且还相当用心卖力。按韩信的话说,就是: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不仅如此,刘邦尽管心里十分恼火,但还是封了韩信为真齐王,以至于韩信深觉“我倍之不祥”,要对他“虽死不易”。这些都发生在什么时候呢?项羽封王的末期和楚汉相争的前期、中期。
   由此可见,项羽、刘邦都不重用韩信是事实,都争夺韩信也是事实,时期不同而矣!总之,楚汉相争时,项羽同刘邦是争夺过韩信的,《庄子智慧全集》说的没有错,错的恰恰是本文的作者!
   我想作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失误,无外乎三种原因:一是看书时一时疏忽,遗漏了细节。二是对史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项羽、刘邦没争夺过韩信,却不知他们也争夺过韩信。三呢?一知其一,便否定其二。知道了项羽、刘邦曾经都不重用韩信,便认为他们也没有争夺过韩信。我很想问一句:是不是一个人曾经干了件坏事,就可以说他没做过好事呢?世间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该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问题,难道还要再演一出“刻舟求剑”的闹剧吗?
   在这里我并无指责作者之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只是提一点自己不同的看法。最重要的还是澄清历史事实,以免混淆视听,误导读者。顺便也给《庄子智慧全集》正个名吧。
   个人浅见,不到之处,敬请继续指正。

共 13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历史本身就象一个烟雾缭绕的幻象,有的经过重重论证终可真相大白,但也有很多史实也许永远都无法重见天日。现代人的推导、猜测、质疑、考证,无非都是为了还原历史,所以不论对错,个人对其都是欣赏和支持的,因为他们的行为就足以让人尊崇。阅读本文,无疑令我们历史又有了新的认识。值得阅读的一篇考证文字,无华丽辞藻,接近历史的客观朴实和思辨!——半城烟火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319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