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润心音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心音】从“闲话”到“小品”(随笔)

编辑推荐 【心音】从“闲话”到“小品”(随笔)


作者:晚霞晓文 进士,659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72发表时间:2013-10-27 21:38:12
摘要:前几日,偶得闲暇。一时心血来潮,竟然操起笔来“舞文弄墨”。一口气说了点儿“闲话”,在“江山网站”一面世,竟然触痛了某根“神经”。一时间,“闲话”竟然成了“嫌话”。更没想到的事接二连三:先是阅读人数与日俱增,仅仅几天点击达几千人次,接着是顶着打压,居然被加了“精”!读着那些辛辣的文字,看着那个象征着“精”的红色标识,有人一下子眼睛也“红”了,心也“邪”了,连肚里那点儿仅有的“水”也全变成“醋”了。红眼病滋生歪心眼,歪心眼让人丧失理智,没有理智的人往往会演出一幕幕荒诞小品。且看:

【心音】从“闲话”到“小品”(随笔) 前几日,偶得闲暇。一时心血来潮,竟然操起笔来“舞文弄墨”。一口气说了点儿“闲话”,在“江山网站”一面世,竟然触痛了某根“神经”。一时间,“闲话”竟然成了“嫌话”。更没想到的事接二连三:先是阅读人数与日俱增,仅仅几天点击达几千人次,接着是顶着打压,居然被加了“精”!读着那些辛辣的文字,看着那个象征着“精”的红色标识,有人一下子眼睛也“红”了,心也“邪”了,连肚里那点儿仅有的“水”也全变成“醋”了。红眼病滋生歪心眼,歪心眼让人丧失理智,没有理智的人往往会演出一幕幕荒诞小品。且看——
  
   第一幕:拾人牙慧,狐假虎威。
   那人一见“拙文”,便心生嫉恨。也许是自知自己功底,用自己那点儿带“土”的“水”凑几句话一定是没什么分量的。于是就套用“郭小四”评价“韩老七”(韩寒在文坛排行榜位居第七)的话,说什么在下的“闲话”“没什么可记住的东西”云云。其口气简直就是文坛霸主郭敬明那段“经典”的克隆!如果运用“阿Q”先生的逻辑思维,那人似乎一下子就坐上了霸主的交椅,他真的就是文坛领袖了!
   下面小引拙作几句,以正视听:“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在头脑发热时做出一些傻事,供平静下来进行反思。”如“鸭群里,脖子伸得最长的,不是天鹅,可能是饥渴难耐者;记得还有人说,气球能飞那么高,那是因为它肚里全是空空的;风筝能随风飞到天上去,其实它一点儿分量都没有。”
   在“生活中,常常令人犯狂的还有,若是给几只猴牵着,就以为自己是齐天大圣;身边有几只猫跟着喵喵,就以为是兽中之王;梦中揽了袋冥币,就以为自己是富豪;在TheInternet里,拾了几句“巨星”的牙慧,就以为自己是文豪;给支扫帚,就以为可以横扫千军如卷席。”
   “在秋天里,那些经常出来献艺者,不都是歌王,还有鹦鹉在学舌,还有乌鸦在聒噪,还有青蛙在嘓鸹,还有怪鸱在夜号。在小溪里,鱼常常感觉自己很大,到了大海里它才知道其实自己很小。”
   “生活是一部多幕荒诞剧,在不同的场次里,它迫使人们变换着不同的角色去表演。有时,演着演着就恍惚了。比如,在夕阳下彳亍,影子被拉得很长,往往会认为自己很高大;在梦中,有时露出了脚丫,还以为自己长高了,其实那是被子拉横了。”
   “有幅漫画,画的是一个茶壶放在炉子上,水开了,哧哧的冒气。配文是:茶壶吹口哨时,它的胸中便开始沸腾了。”
   “人若浮躁了,心也就蒙上了尘埃,眼光只能看见自己的脚尖。鼠目寸光之下,天地小了,自己大了;坐井观天,自己就是天王;山外无山,天外无天;手里拿个地球仪,也敢说不要支点,同样可以玩转地球!”
   “我的这些话,不是从网络里“整合”来的,不太对胃口。自然,能让人记住的肯定很少。因为这些文字不堪一睹,既不是“小说”,更不是“大说”,登不得大雅之堂。因为这些话说起来不好听,听起来耳朵会不舒服;这些话放在心里就难受,记住了就睡不着,睡不着就会打倒五味瓶……因此,不如忘却的好,自然也就‘没什么能记得住的’了。”
   以上所引,仅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明智人一看就明白,红眼的人一看心里就犯憷,哪还会往心里去?
  
   第二幕:装腔作势,弄巧成拙
   某人见一计不成,又升一级。利用他手里那片区区的鸡毛“号令”“三君”,对拙文发起一场“围剿”。某人说自己的文章是“不施粉黛”的,是 “天然去雕饰”的,云云。有几个喽啰竟然沆瀣一气,成为应声虫。其“凄凄切切戚戚”,可怜的几句,就再也不见下文了。依某人之见,他的“大作”才是“范本”,天下之作文皆应以他的“天然”去别人的“雕饰”。依某人之见,似乎他的鸡毛令箭一晃,某社团就应该“一刀切”!凡文都应该向他看齐——“土得掉渣”就叫“天然去雕饰”,就是天下最好的文章!
   我以为,文章的风格特征受家庭背景,教育程度,文化沉淀,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心胸气量,血型气质,性格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文章各有各的风格,笔调各有各的修养,词章各有各的修炼。如果偏颇一端,大放厥词,大谈特谈所谓“成熟”的语言,云云。某君也随声附和:“一叶知秋,杯水波澜”。再一读,这话还真适合他们自己。殊不知,有时候,反话却成了正说,帮了倒忙,帮对手来攻自己的要害,需要对手的提醒,他方才觉出自己站错了队。
   鲁迅曾说,作文“不仅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所谓“因事而异”。就是说,描写对象(即题材)因其特点和性质的不同,而影响到作品的面貌,即风格笔调。“描写壮美的事物,不能以柔媚的笔调书之;描写可笑的事物,也不能以庄重的笔调临之;描写激昂振奋的场面,也不能用平淡无奇的笔调摹之;描写闺房密事,亦不能直描临帖那物罢?”
   我们又回来看看社团里那几许“高论”罢。他们所说,都无非说自己怎样怎样“高”,怎样“熟”。一句话,颇有“语言大师”的派头,大有超越老舍之气势。然而,遗憾的很,如此“高手”,“超写手”竟然没一个人能找出真正的“高人”的“高论”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我记得,上学写作文时,老师讲过:要想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就一定要找出有力的论据来“立论”。否则,你那些观点都只能算是你个人的贱知,都是站不住脚的,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如若这般,纵观那些“高论”,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根本连作文的基本套路这一课都没上好!既然如此,那又怎么有理由去耻笑别人是蹒跚学步,初弄笔墨呢?这不是明摆着是百步笑五十步吗?(恕颠而倒之)
   老舍先生在世时,是公认的语言大师。我不禁想问:其与你比之何如?老舍先生曾对初学写作青年朋友真诚地说过“真正美的人是不多施胭脂的”。这些经典,如果你能适时地借来,不是更能让你的“立论”有根有据,令人信服吗?放着大师不以为然,放着经典视而不见,这只能说明你的盲目逞狂,是读书甚少,无病呻吟,弄巧成拙。我奉劝:若想狂,可能还得把姿态放低一点,再去背几年书包,进一下正规点的学校,去洗礼一下,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那种只教人打工的“学校”,很多是不能提升什么层次的。比如你那些思维模式,行为习惯,思想境界,知识结构大多可能就脱胎于那个环境罢?
   话说到这里,需要申明一下:我们不否认行云流水般的成熟,更不会去嫉妒那些成熟“不施粉黛”的风格。但也不能排斥妙语连珠的生动;也不能扼杀朗朗上口的精彩;更不能排斥绮丽美艳的绝妙好辞。这些特色,正是咱们汉民族语言最具光彩的特色(别断章取义,是汉民族语言),正是这些光彩,才让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学不朽于世,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在全世界独一无二。
   鉴于此,我们没有理由将所有带着华丽包装的东西都认为是空泛,浮华而一概否定。如若这样,也许有人会反而说之:人家能写出华丽的,是人家词汇量大的见证,并非刻意为之。一个没有语言才华的人他是怎么也体会不到人家那种词涌笔端,恣意挥洒的痛快淋漓的。比如女人分娩的阵痛,无论她怎样撕心裂肺,作为男人的,你只能有一个“痛”的概念,顶多装一个“皱眉”的样子一样。
   再作深层次透析,人们也许会从你的那些言论中,读到你很可能连你自己那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之属你都没闹清楚呢!人家既然写华丽都那么得心应手,写朴实的还会难吗?比如会“杀牛”的,你能取笑他不会杀鸡吗?如果在某种场合,真要你去写点华丽感人的,你能如此这般吗?
   我们说,朴实的语言显得自然,流畅。而精彩的语言则更能使人心潮澎湃,神采飞扬,充满激越!试想,在一个活泼灵动的课堂,你若是用那种平淡无奇的话语去传递,一定会把活生生的课堂变成一滩死水;在一个激情燃烧的场合,你若是还坚持“不修饰”只铺陈的章法,其结果,可能只是你自己在陶醉,听众可能早就纷纷逃离了!
   我们常说与时俱进,我们就不能让历史的车轮倒转,不能因为电灯色彩耀眼,就灭了电灯去追求蜡烛的朴实无华。在现实中,我们不难看见,越是货真价实的商品越是需要华丽的包装。越是知名度高的企业越是需要“华丽”的明星去代言!如若这也要诋毁的话,那人家怎么没有来请你“不多施粉黛”的老婆去代言呢?媒体怎么不认同你的审美观呢由此看来,事实并不遂某人所愿,“土得掉渣”的“那个”是上不得台面的!以我之见,你还是把“无华”的“她”关在矮檐下,自己去孤芳自赏吧!
   如今世道变了,时代变了,你不能看不见,看见了又不习惯,或者看见了又闹不懂。当今,“华丽”才是大势所趋,追逐“华丽”,拥有繁华才能与时俱进。若逆潮流而动,只能是“小小寰球,有几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而已。
  
   第三幕:“螃蟹效应”自相矛盾
   据说抓过螃蟹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鱼篓中放了一群螃蟹,不用盖盖子,螃蟹一只也爬不出来。据说当篓子里有两只以上的螃蟹时,每一只都想朝出口处爬。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大钳子抓住它,最终把它拖到下面,另一只螃蟹又踩着它向上爬。如此循环往复,结果无一只螃蟹能够成功逃脱。我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但我相信。
   “螃蟹效应”是一种团队伦理的反映,进而表现为不道德,不理性的行为方式。其主要特点是,组织成员只关注个人某方面利益,而忽视团队利益;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持久利益,相互内耗,整个团队会逐渐会出现1+1<2,而且随着“1”增加到N个,最终的能量“和数”会远小于N,从而最终失去更可贵的东西。
   企业团队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因为企业团队中的权力毕竟不比官场,只是职责的体现,单个的力量过于薄弱,于是就结成朋党,以部门之间或几个人之间的力量进行内斗。这样的团队一般是有过早期的辉煌,一些管理者就不去思考组织的未来发展战略,而是热心于内部之间的平衡,于是团队会在内耗中失去活力。于是,小人、庸人当道,为巩固自已的地位,他们对贤能者进行排挤、打压、迫害,使整个团队里只存在差于自已及听自已话的人。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螃蟹效应”。
   回顾历史,红眼病,酸葡萄心理,都是“螃蟹效应”的具体表现,都是民族的劣根性。娶不到美女就说美女全是“被人性侵过的”;买不起品牌说品牌全是假冒的;买不起高档化妆品,就标榜自己是“天然去雕饰”的:买不起洋房,就说高粱地里做爱是最浪漫的;一句话,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全是酸的。
   如果回归理性,与其嫉火中烧,不如多点儿理性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去攻击别人呢?别人又没招惹你,碍着你什么了呢?如果按你所说,别人的文章一无是处,那还有什么可攻击的呢?那你的攻击不是无的放矢吗?既然“无的”,那还何须去攻击呢?你既然“什么都记不住”,那你怎么还记得去攻击他呢?那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不是自相矛盾吗?你不是没事找事吗?
   按心理学的观点,你所攻击的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其中碍你眼的就是“你比我好”,攻击的就是这一点。说到底,一语中的,全都是嫉妒心理在作怪,但恰恰相反,嫉火中烧的人往往百分之百都会极力否认自己的这种丑恶心理。
   事实上,文章自古以来,都是各种风格,各种笔法,各种体裁共存共生,相得益彰的。
   布丰说“风格即人”。 从汉语词义上讲,“风格”一词最早是指人的作风、气度、品格、风范等。后来才用于文学创作与评论。
   用“风格”来概括人的气质特点和文学创作的特征,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也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开始形成比较系统的“风格理论”的时期。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讲的“气”和“体”,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讲的“体性”,钟嵘在《诗品》中所讲的“味”,大都与风格有关。
   刘勰是我国古代正式使用“风格”一词来评论作家的第一人。他在《文心雕龙·议对》中说:“仲瑗博古,而铨贯有叙;长虞识治,而属辞枝繁;及陆机断议,亦有锋颖。而腴辞弗翦,颇略文骨,亦各有美,风格存焉。”
   稍晚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文章》中也说:“古人之文,宏材逸气,体度风格,去近实远。”他们所说的“风格”,已与现代的含义相近。
   至于作家个人的气质、禀赋对风格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中更是早就注意到了。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就强调了“气”是形成风格的主要根据(见文气)。刘勰则进一步指出:“然才有庸儁,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他既不否认先天的气质,又提出了后天的陶染,并把“才”、“气”、“学”、“习”作为影响风格的四个要素。用此来说明创作上存在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在当代,人们普遍认为,作家特殊的生活环境和个人遭遇,以及他所经历的世俗和人文风情,社会风气,政治制度等等,也都会在他的作品中留下印记,影响到他的创作风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那种“自我中心”论是多么的无知、可笑、狭隘、渺小!
   世界,本身就以多样性的形式存在的。写作也是如此。我们不能顾此失彼,以偏概全。这好比水果,艳丽往往是成熟的标志。我们谁会拒绝苹果的赤,谁会排斥柚子的橙,谁能否认芒果的黄,谁可阻止脆枣的绿,谁能不让芭乐青,谁会否认蓝莓的蓝,谁又会忽视桑椹的紫?
   如果你认为这也是在堆砌,那只能被见笑于大方之家。大千世界,正是由于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存在,世界才色彩斑斓,生活才丰富多彩,物种才生生不息。
   植物学家证实,花有多样红,是为了适应不同昆虫视网膜对不同颜色的感光,以吸引它们前来采蜜授粉;同样,果有多种色,其实道理亦然。因为最早的果子绝对不是为人类而生的。它成熟以后,也希望传宗接代,但是它不希望“儿孙绕膝”,与自己“争夺地盘”,“分羹争食”。于是,就以斑斓的色彩招引不同胃口的鸟兽前来分享甘美、酸涩。鸟兽食后就以不同的形式将种子带向了四面八方。而后,“果们”才子荣孙旺,绵延不绝,“子孙”才“祭祀不辍”。
   反之,如果你将银杏果的颜色绝对化,一切以此界定,认为银杏果的颜色单纯,朴素,你就认为它的颜色才是最美、最成熟的颜色,才是最值得肯定的成熟。如若真能这样,一声令下,让所有的果子都退掉色彩,变成银杏白,看谁还敢吃?面对此情此景,可能三岁娃娃都不会认同。他们兴许会说:“说这种话的人才是最不成熟的”!
   所以,物种的多样性是自然法则,世界的五光十色也是自然法则。它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如果偏激一隅,拒绝斑斓,可能世界上很多物种早已灭绝,世界将是一片苍白,地球将是环宇中的又一个无人岛。
   这些道理,我们不能十窍通了九窍,剩下一窍不通!
  
  

共 576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通过某些人得红眼病一事,详细地论述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妒忌心。有一条俗语说得好,出头的椽子先烂。就是说妒忌心已经不是个人的心里因素作怪,是相当普遍的心理了。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与其说是一种自我安慰,那么吹毛求疵,含沙射影攻击别人就纯粹是妒忌心了,有了妒忌心就失去了做人的原则,缺乏了起码的良知道德。妒忌心在我们中国最为猖獗普遍,普遍到已经感觉不出来了,自古有之,话说想当年庙里的济公和尚有了功能了,神通大显。方丈主持就坐不住了,什么功能,纯粹是走火入魔,赶出寺院去。连庙里修行的方丈主持都有妒忌心了,就别说我们当今社会的普通人了。正如作者所说“红眼病滋生歪心眼,歪心眼让人丧失理智,没有理智的人往往会演出一幕幕荒诞小品。”本文作者全方位地论述了妒忌心的几种表现。淋漓尽致地揭露了有妒忌心人的丑恶嘴脸,让人从本质上认清了某些人的居心叵测。本文作者全方位地论述了妒忌心的几种表现。淋漓尽致地揭露了有妒忌心人的丑恶嘴脸,让人从本质上认清了某些人的居心叵测。作者博学多才,博古通今。语言凝炼,犀利,杂文有当年鲁迅的文风,条理清晰,论点精当。欣赏阅读,极力推荐!问好作者。【编辑:冰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梅        2013-10-27 21:41:35
  本文作者全方位地论述了妒忌心的几种表现。淋漓尽致地揭露了有妒忌心人的丑恶嘴脸,让人从本质上认清了某些人的居心叵测。作者博学多才,博古通今。语言凝炼,犀利,杂文有当年鲁迅的文风,条理清晰,论点精当。欣赏阅读,极力推荐!问好作者。
自幼酷爱文学,笑看世间百态,广交天下朋友,共谱华丽辞章!
回复1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3-10-28 18:05:52
  谢谢冰梅老师的鼓励,博学多才不敢当,不过,晚霞晓文会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啊!
2 楼        文友:冰梅        2013-10-27 22:27:00
  作者通过某些人得红眼病一事,详细地论述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妒忌心。有一条俗语说得好,出头的椽子先烂。就是说妒忌心已经不是个人的心里因素作怪,是相当普遍的心理了。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与其说是一种自我安慰,那么吹毛求疵,含沙射影攻击别人就纯粹是妒忌心了,有了妒忌心就失去了做人的原则,缺乏了起码的良知道德。妒忌心在我们中国最为猖獗普遍,普遍到已经感觉不出来了,自古有之,话说想当年庙里的济公和尚有了功能了,神通大显。方丈主持就坐不住了,什么功能,纯粹是走火入魔,赶出寺院去。连庙里修行的方丈主持都有妒忌心了,就别说我们当今社会的普通人了。正如作者所说“红眼病滋生歪心眼,歪心眼让人丧失理智,没有理智的人往往会演出一幕幕荒诞小品。”本文作者全方位地论述了妒忌心的几种表现。淋漓尽致地揭露了有妒忌心人的丑恶嘴脸,让人从本质上认清了某些人的居心叵测。
自幼酷爱文学,笑看世间百态,广交天下朋友,共谱华丽辞章!
回复2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3-10-28 18:17:18
  晚霞晓文只是为了维护做人的尊严而已。其实,我写那些文字,并不是有意要写得那么丰富多彩。也许是自己的气质和血型有关。只要我一上键盘,思路一打开,词语就泉水般涌出,不能自已呀!非要一吐为快,一口气就那样写了。有些人他没有这样的经历,他永远不懂,永远都会在耿耿于怀之中咬牙切齿。这何必呢?我永远不会去嫉妒别人。有嫉妒的那份心思我一定会去做更有意义事。我说的是心理话,谢谢冰梅老师的理解与支持!
3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3-10-28 05:18:03
  谢大编高规格,高层次,高水准的编审!拜读按语,犹如醍醐灌顶,令愚茅塞顿开,真乃“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高山仰止,拜读“编按”,洋洋洒洒,高屋建瓴,六百六十余字,有六百余字是在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美学原理”。读“按语”,耳旁犹如在聆听巴人讲文学创作,徐中玉讲文学理论课程,朱光潜讲美学原论,郭绍虞讲文学批评,王岳川讲比较文学......名曰“按语”,实为在展示文学理论,是在免费举办“文学讲习所”。晚霞晓文能在此耳提面命如此高规格的教诲,实乃三生有幸,值此深表感谢!不过,晚霞晓文仅“一介良民”,一向安分守己。拙文中已有交代“根本没有去招惹过任何人”,本人一无帮派,二无帮凶,三无背景,四无山头。本不是斗士,何言“各立山头、尔高我低的争论、打压,”?“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也许大编大人有所不知:我从来没去“招惹过任何人”,我非但没有与“小人”斤斤计较,我已经退出了那个是非之地,那人昨天又穷追不舍到【心音】里来攻击。可以去看看那人的所作所为便一目了然了。如果大编大人也持这种态度的话,那就请删除我的拙作,并从【心音】里将我清除出去吧!不慎遗憾!
4 楼        文友:喝饱水的游泳者        2013-10-28 08:35:27
  谢晚霞提醒,学历平平的我也就这个水平了,但我不接受你说我母校的语言。文字方面我会努力提高自己,你说的土地掉渣我更承认,俗人土语禁不住端详。感谢晚霞洋洋洒洒给我的五篇回复,我已收下。如果说我攻击你,我不解释,文友们去看看我给你的回复,或者你贴出来给大家看,相信大家能看得懂。
   怪我多言,从此你写你的风花雪月,我写我的土老帽,以后不回复你的大作了。
   望好。
5 楼        文友:风雨飘飘        2013-10-28 15:56:04
  笔者语言功底丰厚,回击有力。
喜爱诗歌,古韵诗词,
回复5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3-10-29 09:12:22
  谢谢文友到访,祝好,远握!
回复5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3-10-29 10:24:09
  谢谢文友关注晚霞,您既然问了,我就说说这个事。您进来浏览这篇的时候应该看到【4楼上,7楼上】的评语,就是那个无聊小人。在【笔尖】那里他就找事,攻击我。我不想多事,就离开了,来到【心音】。他看我文章加了“精”,他又凑过来,在【秋征文】里胡言乱语。他在那说了一句恭维话,后面就说了五句损我的话。还煞有介事地教我该怎么样写文章。我去看了他那的所谓“精品”文章,有篇甚至文不对题,主题,结构,语法有十几出错误。你有空也去看看吧。真是超可笑!
6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3-10-28 18:03:32
  谢谢冰梅老师辛苦的编辑与客观、公证、合理的评说。一篇拙文,犹如一块顽石,或许丑陋,可能遭遇冷落,可能被人忽略,可能沉入湖底,也可能抛入粪坑。也许只有遇到慧眼,才有可能重见天日。有位伟人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比如有些人,你不惹他,他还不放过你。你退避三舍,惹不起,躲得起。他认为你怕他。你自卫反击,有人还认为你是在泄私愤,拉山头。连一点是非曲直都没有。好在咱们【心音】邪不压正,有你大社长主持公道,这是我们的福分!我看了有些社团,真是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竟然连明显的结构和主旨错误,文不对题,语法不通的文章也能被推荐为“精品”!真是咄咄怪事,连人家自己都说不知社团怎么推荐上去了。可见,江山的某些角落水平之滥,邪气之盛,乌烟瘴气到了何种程度!再谢冰梅社长的关照!
回复6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3-10-29 10:38:16
  谢谢文友们关注晚霞,您既然问了,我就说说这个事。您进来浏览这篇的时候应该看到【4楼上,7楼上】的评语,就是那个无聊小人。在【笔尖】那里他就找事,攻击我。我不想多事,就离开了,来到【心音】。他看我文章加了“精”,他又凑过来,在【秋征文】里胡言乱语。他在那说了一句恭维话,后面就说了五句损我的话。还煞有介事地教我该怎么样写文章。我去看了他那的所谓“精品”文章,有篇甚至文不对题,主题,结构,语法有十几出错误。你有空也去看看吧。真是超可笑!
7 楼        文友:喝饱水的游泳者        2013-10-28 19:02:18
  请晚霞晓文文友自重,你,也包括任何文友尽可以指出我文字的错误,一一我接受并和大家交流,但不要诋毁那个你曾经呆过的群体,社团只能推荐精品而无法左右江山编辑部的选择。
   我的精品是江山精品编辑部给的,至于水平是否够得上精品,你说了还不算吧,你可以直接质疑论坛编辑管理团体,而不是满口跑火车的胡说。如果认为我抄袭,我QQ907166583,或者登陆环渤海论坛文学沙龙找死水微澜,那也是我。红海滩作协文学论坛也是死水微澜这个名字。
   从林驿站论坛也是这个名字,不过我是一个骑行板块的版主。
   说话不要偏了,我自始至终都是评价你的文字而不是人身攻击,而你左顾而言他,完全是无赖作风,我真的不齿你说的社团乌烟瘴气的一派胡言。我希望你回到这个正题,而不是诋毁和诽谤,这不是菜市场,不需要撒泼打滚,望自重。
8 楼        文友:夏炎        2013-10-29 08:36:31
  晚霞老师,又见证了你绽放在鼠标下的精彩!夏炎首先抱拳,一表钦佩。真的,好优美的文笔啊,难怪叫人看了心里发醋,醋得令人嫉妒!不知你怎么有此语言天赋?看你的文章,如果是心地善良的人,一定会是除了钦佩还是钦佩。比如:世界,本身就以多样性的形式存在的。写作也是如此。我们不能顾此失彼,以偏概全。这好比水果,艳丽往往是成熟的标志。我们谁会拒绝苹果的赤,谁会排斥柚子的橙,谁能否认芒果的黄,谁可阻止脆枣的绿,谁能不让芭乐青,谁会否认蓝莓的蓝,谁又会忽视桑椹的紫?
   如果你认为这也是在堆砌,那只能被见笑于大方之家。大千世界,正是由于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存在,世界才色彩斑斓,生活才丰富多彩,物种才生生不息。这读起来简直就是一首沁人心脾是抒情诗!
回复8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3-10-29 09:23:05
  谢谢夏炎老师在百忙中还记得来品读晚霞的这篇拙文,深感荣幸!给夏炎老师敬茶,祝好,远握!
回复8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3-10-29 10:24:37
  谢谢文友关注晚霞,您既然问了,我就说说这个事。您进来浏览这篇的时候应该看到【4楼上,7楼上】的评语,就是那个无聊小人。在【笔尖】那里他就找事,攻击我。我不想多事,就离开了,来到【心音】。他看我文章加了“精”,他又凑过来,在【秋征文】里胡言乱语。他在那说了一句恭维话,后面就说了五句损我的话。还煞有介事地教我该怎么样写文章。我去看了他那的所谓“精品”文章,有篇甚至文不对题,主题,结构,语法有十几出错误。你有空也去看看吧。真是超可笑!
9 楼        文友:夏炎        2013-10-29 08:45:32
  晚霞老师,我前面所说的只是“瞎子摸象”啊,呵呵!请别见怪。我不知道面对这么精美的文章该如何评价。只是觉得自己怎么也写不出来。真的,要说,你的文章值得说的太多了,自己有没什么才气,就用你的话来代替吧。比如:植物学家证实,花有多样红,是为了适应不同昆虫视网膜对不同颜色的感光,以吸引它们前来采蜜授粉;同样,果有多种色,其实道理亦然。因为最早的果子绝对不是为人类而生的。它成熟以后,也希望传宗接代,但是它不希望“儿孙绕膝”,与自己“争夺地盘”,“分羹争食”。于是,就以斑斓的色彩招引不同胃口的鸟兽前来分享甘美、酸涩。鸟兽食后就以不同的形式将种子带向了四面八方。而后,“果们”才子荣孙旺,绵延不绝,“子孙”才“祭祀不辍”。
   反之,如果你将银杏果的颜色绝对化,一切以此界定,认为银杏果的颜色单纯,朴素,你就认为它的颜色才是最美、最成熟的颜色,才是最值得肯定的成熟。如若真能这样,一声令下,让所有的果子都退掉色彩,变成银杏白,看谁还敢吃?面对此情此景,可能三岁娃娃都不会认同。他们兴许会说:“说这种话的人才是最不成熟的”!
   所以,物种的多样性是自然法则,世界的五光十色也是自然法则。它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如果偏激一隅,拒绝斑斓,可能世界上很多物种早已灭绝,世界将是一片苍白,地球将是环宇中的又一个无人岛。
回复9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3-10-29 09:15:47
  谢谢夏炎老师到访,谢谢您来给晚霞捧场,请品香茗。问好,祝吉祥!
回复9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3-10-29 10:24:46
  谢谢文友关注晚霞,您既然问了,我就说说这个事。您进来浏览这篇的时候应该看到【4楼上,7楼上】的评语,就是那个无聊小人。在【笔尖】那里他就找事,攻击我。我不想多事,就离开了,来到【心音】。他看我文章加了“精”,他又凑过来,在【秋征文】里胡言乱语。他在那说了一句恭维话,后面就说了五句损我的话。还煞有介事地教我该怎么样写文章。我去看了他那的所谓“精品”文章,有篇甚至文不对题,主题,结构,语法有十几出错误。你有空也去看看吧。真是超可笑!
10 楼        文友:夏炎        2013-10-29 08:48:14
  晚霞晓文老师:“这些道理,我们不能十窍通了九窍,剩下一窍不通!”真的,真的经典!
回复10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3-10-29 09:24:19
  谢谢,谢谢!祝好问安!
回复10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3-10-29 10:24:56
  谢谢文友关注晚霞,您既然问了,我就说说这个事。您进来浏览这篇的时候应该看到【4楼上,7楼上】的评语,就是那个无聊小人。在【笔尖】那里他就找事,攻击我。我不想多事,就离开了,来到【心音】。他看我文章加了“精”,他又凑过来,在【秋征文】里胡言乱语。他在那说了一句恭维话,后面就说了五句损我的话。还煞有介事地教我该怎么样写文章。我去看了他那的所谓“精品”文章,有篇甚至文不对题,主题,结构,语法有十几出错误。你有空也去看看吧。真是超可笑!
共 31 条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