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缘春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缘】地瓜往事(散文)

编辑推荐 【文缘】地瓜往事(散文) ——D村风物篇之一


作者:荷叶漂水 秀才,1168.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09发表时间:2013-11-04 17:05:12
摘要:童年时代,地瓜给我留下了甘甜与酸涩的记忆,后来,烤地瓜成为我的城市常见的美食。尤其感激烤地瓜,在我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关键一步帮我做出了抉择。中华料理,对我来说,有时候仅仅具体到一个家乡的烤地瓜足矣。

【文缘】地瓜往事(散文) “这是地瓜,又甜又面,好吃,你尝尝。”慷慨的邻家小伙伴把手里的半根地瓜送到我的嘴边,我半信半疑地试探着咬了一口,震惊地发现我们D村不仅可以种土豆,那片平凡的土地竟然可以供养如此如糖似蜜的美食。
   这个微小的生活细节发生于36年前,我7岁,初识地瓜。它相貌平平,因“内心甜美”让人对它情有独钟。
   此前,父母为什么选择不种地瓜,我没有设为问题去探究,总之父母种菜马马虎虎,缺少谋划与创新。自从领略了地瓜的美味,我就央求父亲也参照邻居的做法,拓宽生活思路,增加种菜的品种。
   承袭了山东人暴躁、倔强性格的父亲也有“纳谏”的度量,第二年夏天东边园田地五垄绿油油的地瓜秧相互牵扯着铺满了脚下的大地。今年我可以不羡慕邻家伙伴了,也不用眼馋她手里的地瓜了。
   6月6地瓜熟,7月半地瓜烂。清晰地印在脑中的是一天早晨,父亲和我们几个孩子兴致勃勃地去地里收地瓜。我们将地瓜秧拔下放到一边,然后父亲用锹挖藏在土里的“真货”。我们目不转睛的注视父亲锹里的土是否藏着圆形的,椭圆形的,或者纺锤形的地瓜。我们从土里拽出地瓜的根须,并没有找到“硕果”的踪影,根须与秧茎一般粗细。
   再往里面挖挖,也许长成的地瓜喜欢中间地带呢。父亲继续挖,我们接着查验成果。一根垄挖到一半长度,仍然一无所获。父亲从来没有制怒的习惯,一边继续挖地瓜一边以痛快淋漓的谩骂换取泄愤后的快意。他开始的时候骂这快地不肥沃,骂够了地又骂地瓜秧不结地瓜,骂够了地瓜秧又骂我们嘴馋非要种地瓜,骂够了我们又骂超出地瓜话题的其他事情,七百年的谷子,八百年的糠。如当今的“路怒”,借地瓜绝收的机会,释放生活中的苦闷与压力。父亲还有一个特点,骂的时候全不在乎路上是否有人收听,当然也不在意他人对其行为的看法。
   父亲以雷鸣闪电式的咬牙大骂在我们周围制造了白色恐怖的气氛,可他越是表演破口大骂,我们越觉得好笑。想笑,怎么敢笑出声,只能忍着,再忍着。等到骂骂咧咧的声音随同父亲走远,笑声如强弩之末无力传入他的耳朵,我们姐妹三个憋在胸口的笑声才春潮般倾泻而出。
   之后我们再也不敢重提种地瓜的建议了,重新羡慕种地瓜的人家。邻家伙伴是生产队的一员。生产队大院旁也种了一片地瓜,我目睹过大家热火朝天收地瓜的场面,不到一个小时,躲藏在不同方位的地瓜被人们搜寻出来在院墙边堆成一座“大背山”(本地的名山)。队长预备给每家农户分地瓜的时候,天公搅局,突降暴雨。人们作鸟兽散,此地空余地瓜风雨中。还有一个看客没有走,那就是我。那个时候如果我以小孩子不懂事为由窃取几个地瓜拿走,并没有人会发觉。但是严厉的家教培养了我慎独的品性,我知道拿回家去不但要再还回来,还会被父亲暴打责骂。那就站在地瓜山前望瓜兴叹吧。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改革开放的开端。改革春风吹皱了我们D村的一池春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们的生产热情。冥顽不灵的父亲受到这种潮流的冲击,对如何充分挖掘两亩园田地的潜力、增加新的菜肴品种进行了重新思考,最后决定在我家北面的菜园里又种了4垄地瓜。
   有道是庄稼不得年年种,总有一年好收成。嘿,北边的4垄田地凭自己的肥沃与爱心养大了地瓜,试验成功了!那个时候,在我们心中父亲是一头闷在实验室里搞科研的蓝爸爸,经过无数个昼夜的劳动最终配置成了魔药!
   这次是真的不用羡慕邻家了。只要我们喜欢,就可以到自留地挖地瓜做晚餐。一颗秧苗拔下来,带出2、3个地瓜,再挖下面,又发现3、4个,各种形状应有尽有。黄瓤的,绿瓤的,和谐共生。
   烀地瓜是我们小孩子期盼的美食。大锅里被倒入半舀子水,水上扣一个二大碗,在碗的周围一个接一个顺势摆上一圈地瓜,烧开锅,充斥着地瓜甜味儿的水蒸汽沁入心脾。我们的心也象地瓜那样煎熬半个小时,掀开锅的时刻就到了。贴着锅的那面烙上了一层强化食欲的金黄色,锅底的水炼成粘稠的糖浆。又甜又面的地瓜,可以吃足了。
   地瓜能储藏漫长的冬季。不过,普通的放置经过一个多月后,地瓜的质地和口感会发生一些变化,烀熟后瓜瓤的甜度突出,水分增加,对于喜欢甜食的孩子来说是一种福音,既甘甜又不噎人。
   11月初北半球迈着蹒跚的步子走入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我们D村所在地区昼短夜长。我读初三那年,正常放学后要上一节晚自习,回家时家人已熄灯入睡。我回家晚理由正当,父亲却不会因此允许我开灯吃饭再上炕入睡。那时一家人睡在一铺炕上,父亲在炕头,我们几个孩子在炕梢。我蹑手蹑脚地开门进屋,不敢惊动他老人家而招来四邻不安的大骂。然后抹黑找到自己的位置,悄无声息地爬进自己的被窝。我想入睡可是空空如也的胃以“咕噜咕噜”的叫嚷抗议我无视它的不适。姐姐心疼我忍受饥渴的折磨,贴耳低语:“碗架子里有烀地瓜。”
   我以练轻功的姿势爬出被窝,以盲人的动作沿着炕边的椅子、桌子“飘”到碗架子前,轻轻地打开门,试探着摸最底层,盆中装满了尚温的地瓜,我拿起两个长形的地瓜返回被窝,没有被父亲发觉,得手了!钻进被窝深处吃地瓜,让被子隔离咀嚼的声音,形成一个保护层。和饭桌上的地瓜比起来,被子里的地瓜多么香甜啊!
   地瓜对我们家供大于求,父亲还是不允许我们用灶坑烧着吃。在他的固执观念里,烧着吃是可有可无的零食,烀着吃才算正经八百的主食。十多岁的孩子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吃着烀地瓜,惦记着烧地瓜。愈是吃不到,愈相信它是美味珍馐。
   直到后来我参加工作,经常去C市市区,看到大街小巷遍布烤地瓜的烤炉,城市弥漫着烤地瓜的甜味,才得到随心所欲吃烤地瓜的权利。
   除了春夏的一段时间,我们C市烤地瓜长盛不衰。经常吃到烤地瓜,体会了生活美好的一面。尤其感激烤地瓜,在我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关键一步帮我做出了抉择。
   那是1995年,我的第一届学生步入初三,在自己平静如水的外表下面,正掀起惊涛骇浪。那时我陷入心理危机的泥潭。我摇身变成萨特存在主义小说《厌恶》中的主人公洛根丁,对周围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厌恶情绪,没有适应从大学到简陋中学的巨大反差,个人感情生活遭遇挫折,想离开工作了三年的那所郊区中学,离开C市的亲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寻求解脱。我浏览地图册的时候,看到新疆喀什标注着一所大学—喀什师范学院。行动跟着心动,随即给院长写一封信,表达了要去那里工作的意愿。院长将我的信转给院方人事部,人事部给我回信索要毕业证、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近照后说目前需要我这样的人才,发给我一封正常调动函;我说嫌太麻烦想直接去,他们那么迁就我,让我尽量多复印档案里的材料然后直接去他们学院,到乌鲁木齐有工作站接洽。
   抱着试一试态度寄去的一封信,竟有了这样明确的结果,我必须考虑好是去是留。上课之余,我反复思量这个问题。这样尖端的问题不适合与同事商量,也没借到可商量此事的知己好友的脑袋,亲属必定坚决反对我的离开。可以利用的,只有自己了。
   反复思索,反复推敲,时而去意已决,时而挂念亲情。从东北到大西北,万里迢迢,也许是终身自我“流放”,故园难回。犹豫,比较,设想……轮番轰炸我的思绪,头痛欲裂,也没有决定最后的取舍。
   “那喀什会有C市这么甜的烤地瓜吗?”这个问题拔开其他因素挤进我的脑中。眼前无数个地瓜象大头娃娃蹦蹦跳跳地提示我务必正视它们的存在及失去它们的遗憾。不确定会不会有,如果没有,吃不到烤地瓜的日子怎么过呢?
   终于尘埃落定。是家乡的烤地瓜,伸出它温暖的双手,抱住我想要离开的双腿。如果我去了喀什,多年以后凭借我的努力,会沿着讲师—副教授—教授的线路走过来,留在本市,基本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为了地瓜,我无怨无悔。
   我们C市被誉为最有人情味的城市,烤地瓜承载着沉甸甸人情味儿。“地瓜爷爷”的故事在我们这里妇孺皆知。“地瓜爷爷”和“地瓜奶奶”两位老人都年近古稀,为谋生和救治患病的儿子,12年来在东北师范大学卖烤地瓜,风雨无阻,成了那里的一道风景。后来,“地瓜奶奶”因脑出血卧床不起,东北师大的学生们给老人捐款,却被婉拒,学生们只好多买地瓜默默地援助他。
   最近看电视采访如何看待爱国这个问题,著名作家王蒙说:我们喜欢唐诗宋词,这代表中国心,我们喜欢中华料理,这代表中国腹,我们对祖国的感情,是心腹的感情。中华料理,对我来说,有时候仅仅具体到一个家乡的烤地瓜足矣。

共 33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由培育地瓜到事业的选择,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选择,种地瓜从做出选择到供不应求再到路旁的烤地瓜炉里传出的阵阵香味;教到初三的那年,事业有了转机,在去与留之间做出艰难选择,不管身在何处总忘记不了家乡的味道,那总有几丝温馨与甜蜜在心里;无论如何选择,总是能在心里留下永远难忘而美好的回忆。欣赏细腻而富有哲理的文章,遥祝作者创作愉快!【编辑:翠柳含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翠柳含烟        2013-11-04 17:09:42
  读完此文仿佛看见你父亲种植地瓜,烀地瓜的场景,也看到地瓜爷爷,地瓜奶奶卖地瓜的场景,一个地瓜折射出人间百态,生活画卷,欣赏,问候作者!
2 楼        文友:潮仙        2013-11-05 06:58:37
  我们喜欢唐诗宋词,这代表中国心,我们喜欢中华料理,这代表中国腹,我们对祖国的感情,是心腹的感情。中华料理,对我来说,有时候仅仅具体到一个家乡的烤地瓜足矣。欣赏佳作。问好!
3 楼        文友:荷叶漂水        2013-11-05 13:13:21
  多谢关注与鼓励!
真诚
4 楼        文友:徐雨文        2013-11-07 09:16:23
  每次拜读老师的美文都使我回想童年的某件美好的往事,这次,仿佛那又甜又面的地瓜摆在我的面前……欣赏,向前辈问好!
回复4 楼        文友:荷叶漂水        2013-11-07 09:27:42
  多谢关注,过奖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