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寻觅梦里的故乡(散文)

精品 【流年】寻觅梦里的故乡(散文)


作者:风雨 秀才,145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78发表时间:2013-11-05 13:03:20
摘要:故乡,既有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形而下,又有虽历经风霜雨雪却亘古不变的形而上。故乡,既是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又是起源于物质而最终独立于物质因素之外的自我意识。


   夜深人静,酣睡梦萦,总会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
   那里,青山隐隐隐入天际,一抺白云与缠绕着山巅树枝的流岚相依相伴,分不清天分不清山,理不出树理不出雾。嶙峋奇峰由怪石堆码而成,初看乱而无状,细观浑然天成,当地人并不称其为“峰”,而随口叫它为“石”、“岩”。有时,堆在一起的石慢慢突兀独立,幻化成一根根美丽的笋,耸立在山旁。笋壁刀砍斧削,笋尖杂草丛丛。巧树几棵,枯枝与绿叶并存不悖,死亡与生命和谐共鸣。溪沟小巧精致的有些小气,潺潺流水时而在乱石间穿逡,时而在细沙上流淌,时而悬为白练垂下崖坎。微风吹过,白练如丝似缕,翩然而舞,柔柔地拂过来飘过去。偶尔一个深及肚脐的水坑便被小孩们夸张地称为“绿茵潭”,视为畏途,站在潭边不敢探脚深入。有时,小小的溪沟突然扩张姿肆,充盈为可以行船的河流,水势洪浩,浪花高低跳跃堆银砌玉,滩陡潭深,水呈深绿诡谲莫测。
   山间,榛莽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绵延无边;峰下,梯田随山势起伏蜿蜒有致,逶迤无垠;溪边,坡地一块连着一块,块块相连,直伸入溪里。一个小孩,穿着开裆裤,留着浅平头,背着小背篼,手握镰刀,有时独自一人,有时呼朋引伴,出没于山峰林莽溪沟田间地头。
   醒来,咀嚼梦境,来不及回味梦中穿着开裆裤、留着短平头、背着小背篼的小孩曾经经历的事情,一个词便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夺走了我所有的思绪。我,又一次梦见了故乡。故乡,又一次闯进了我的梦境。
   二
   寻觅故乡,我总会到达三个不同的地方。
   不知从何时起,我的祖辈就开始在万斛坝里、天包寨下、磨子塝旁繁衍生息,到曾祖、祖父,已成耕读世家。虽然并没有读出什么功名,但解放后祖父每天一担往区公所挑书缴公、连续挑了一个多月的事实,却无声地阐释着我的祖先对书的热爱。据一位地理先生说:万斛坝的地脉从远远的尖山子延伸而来;天包寨旁那几根石笋,暗中助了一臂之力;而沿坝而过的前河,宛若玉带,护佑着这里。于是,这里物产丰盈,有“万斛”美名。记事以来,每年寒暑假,都会到磨子塝的祖母家住上一段日子。那里的每山每水每树每石,一起的玩伴,度过的每一个日子,经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里。天包寨旁的石笋,万斛坝边的响水凼,更是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血脉里。
   祖父逝世六年后,我出生在父母任教的月溪公社完小。一条小溪以“月”为名,可以想见溪流的清澈洁净,可以肯定其名出自一位有文化底蕴的文人的浪漫诗意,可以推测这里很早很古就已经受到汉文化的覆盖荫蔽。关于它的记忆,来源于父母的述说和我的加工,来源于后来在这里读过两年初中。学校里的老师、同学,现在依然有来往交流,那棵高大的皂夹树至今还耸立在学校的操场边和我的记忆里。
   三岁,我随父母一起来到杯子坪。我完全自主的记事,便是从到杯子坪这天开始。不知道杯子坪其名的来由,却莫名地喜欢,觉得它只能是这样一个名字。儿时的记忆,几乎都在杯子坪。大队学校背后高耸入云的“大梁”,上大梁要经过的斜石板、九道拐,大梁上丛生的灌木,高密的树林,农业学大寨开垦的茶园,都留有我玩耍嬉戏的痕迹。学校右边的堰塘,不知多少次洗涤过我的身子,虽然洗完太阳一晒就一层泥,但依然乐此不疲。学校操场坎下有条小得没有名字的溪沟,乱石堆、细沙滩、小水潭、高崖坎,一个接着一个。阳师岩上那块从来没爬上去过的印子石,传说更是神奇神秘:在印子石某个地方点火,几十里外的土黄镇就会烧街。学校前面的老院子,屋连宇接,院邻墙靠,青条石的阶梯,青石板的院坝,粗大的木柱,还有一根向米高的石华表,看上去气势非凡。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贫脊落后、山高路陡的村子里,还会有这样的房屋。每次夜梦,都有杯子坪清晰可寻的景象,都有我不断成长的点点滴滴。
   三
   万斛坝、月溪沟,我多次回去过。在这里,既能找到许多儿时的风物与记忆,也看到了许多现代化的变化。
   万斛坝里,坝平依然,只是感觉比记忆中的窄了许多小了许多。坝前前河依然,响水凼里波浪依然,只是感觉气势不如以前恢宏水流不如以前湍急。坝后天包寨依然,天包寨边的石笋依然,只是感觉寨已低矮倾圯笋不高渺耸峙。曾经人声鼎沸的院落冷清了,单家独户的小洋楼,东一幢西一幢高傲地蹲踞着。曾经稀疏的树林浓密了,一片连着一片的森林蓊郁葱茏得要迷醉人的眼睛。曾经羊肠的泥路通畅了,通村水泥路、通社泥结碎石路、通户水泥板路四通八达,雨天出门,可不湿鞋。曾经古朴的风俗现代了,老年人再不包裹白头帕,也很少吸旱烟,年轻人更是西装革履、高腰长靴,与城市里的红男绿女没什么区别。
   月溪沟中,石板小街逼狭依然,只是感觉比以前更加小巧更加古朴。青瓦房依然立于小街两侧,只是感觉不如记忆中的高迈整齐。小溪里乱石依然,过溪石桥依然,只是感觉溪窄桥矮石小流细。曾经聚啸而过的孩群不见了,街沿上坐着几位晒太阳的白胡老者。曾经很远都能听到的高音喇叭不见了,电视里传过一阵高过一阵比赛似的歌唱。曾经的浅平头和长辫子不见了,男子披肩的长发女生焦黄的卷发随处可见。
   走在这样的故乡,有些迷失,有些失落。总希望再烤烤灶堂那一缕亮堂的柴火,再嗅嗅铁罐翻腾的浓粥飘散出来的那一阵清香,再看看房前屋后堆码得整整齐齐靠上去软软和和的柴禾,再睡睡铺垫稻草被盖满是米香几个人脚蹬手舞的大木床。总希望能再与一群孩子一起在院坝一群来一群去地疯跑,再和天真的同学们一起暗自较劲比试学习成绩,再同学校的老师们一起坐在操场边的皂夹树下燃着艾蒿驱蚊,听他们谈天说地。
   四
   对杯子坪,我选择了间离。好几次,到了梯子坡下,只需再用十几二十分钟,爬上去,就能到达不知梦见过多少次的地方。但我却放弃了,退了回来。我不想看到杯子坪那些我不喜欢的变化,我要让杯子坪永远成为记忆里的杯子坪。
   于是,好多次夜里,我像柳宗元希望的那样,真就“化得身千亿”,走过杯子坪的每个山头,“散上峰头望故乡”。当有人从杯子坪来县城时,我就像王维对故乡表现出的强烈感情那样,对来自故乡、应知故乡事的人殷情相问:“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当月华清辉从林立的高楼缝隙透进窗户点亮回忆时,杯子坪那一轮皎洁的朗月就会慢慢升起,山风吹过在月光里婆娑起舞的垂柳、柔竹就会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杜甫那样的感觉不可抑制地汹涌而出:“月是故乡明”。
   但杯子坪的变化却还是从片言只语里凸显成事实:它再也不叫杯子坪,已改名为鹰嘴村了;大梁上的茶园因茶质太差没人管理,荒芜了;曾经绝迹的麂子、野猪等重新有了它们的乐园;大队学校已搬到秧田塝旁的桠口上,原先的那一排教室部分被拆,部分被变卖;公路已经修到了杯子坪,水泥路也硬化到了邻近的大桠口,今年冬年就能硬化到原先的学校边;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打工去了,许多人家搬到了交通便捷、居住条件更好的乡场上……
   我知道:不管我去不去,杯子坪都在变化着。总有一天,它会变得我不认识;总有一天,它会变成真正的鹰嘴村。我不能为了留住自己的记忆,让杯子坪永远停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变化,不可避免,不应阻挡。但我可以拒绝亲眼目睹它的异化,可以不去杯子坪,我愿意将记忆里的杯子坪外化物化为我自己的杯子坪。
   五
   有时,故乡的指向是明确的。回忆自己的故乡,脑海里一下子就会浮出万斛坝、月溪沟、杯子坪这三个地方。当我认真梳理思维、确认自己的故乡时,杯子坪便会自然而然地占据主要位置。或许,在内心深处,我一直是把自己渡过童年时光的杯子坪当故乡。
   但更多的时候,故乡却又是模糊的。它不仅仅是个地名,不仅仅是某个地方的自然生态、风景名胜,它还有更深刻的人文内涵,有隐藏于物质背后的精神因素。每每想起故乡,就会自然而然想起故乡的人,故乡的风俗,故乡的口音。在故乡,人们除“h”、“f”不分,将“风”读成“hong”等外,更有一种无法描述深及灵魂的音调,永难忘怀。虽然,自己的口音早已彻底四川化,现在也很少有人能说出标准的故乡话,但偶尔响起的一句浓浓乡语、一个简单的土味音节,就能一下子让我回到前河上游故乡的屋檐下。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出生成长于同一个地域的每个人心目中故乡都不一样。因为,故乡更多的是儿时的记忆。不同的儿时生活经历,不同的个人兴致所好,必然会导致记忆的侧重点不同,而不同的成长历程与文化底蕴又无时不在加工改变升华着这些记忆。从这个角度看,故乡,是一种与个人记忆深度和人文素质紧密相关的非物质形态。
   六
   故乡,既有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形而下,又有虽历经风霜雨雪却亘古不变的形而上。故乡,既是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又是起源于物质而最终独立于物质因素之外的自我意识。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梦里,我常常迷失于流岚雾霭,在山间、峰下、溪边,寻觅故乡。醒来,我依然徘徊不已,踌躇难定,在万斛坝里、月溪沟边、杯子坪上,寻觅故乡。
   故乡,何处可寻?何须寻觅?
   真正的故乡,在梦里!在心中!

共 35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优美娟秀的文字细细描绘了让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那里,有着最早的记忆,是最早生活、嬉戏、学习的地方。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美好回忆。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时隔多久,故乡,永远在心底最宝贵的地方安放、珍藏。因为,在故乡,烙下了“我”情感的胎记,难以磨灭。作者之于故乡,可以看得出是深深怀恋的。可是,朝思暮想、殷勤探问之余,选择的却是间离。因为作者心里有个“原乡”情结。眼下的故乡,不再是记忆中的故乡,它的个性特征逐渐被现代化的巨掌抹去。对远离故土的人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心中的隐痛:故乡非“故”。要想到实地去追寻旧梦,那是一种奢望。原汁原味的故乡已不复存在,它只存留于思乡人的梦里、心里……【编辑:玉心】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1106004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玉心        2013-11-05 13:06:00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11-06 20:30:4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