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峥嵘岁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峥嵘】聚太和气 乐适宜游(散文)

精品 【峥嵘】聚太和气 乐适宜游(散文) ——《聚乐村四四席非遗申报电视片》解说词


作者:孝乡邑人 布衣,45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08发表时间:2013-11-10 16:39:34
摘要:山东博山,中国陶琉之乡、泵业名城,中国鲁菜的发源地之一,是国家级“中国鲁菜名城”、“中国鲁菜烹饪之乡”。“聚乐村”饭庄是山东省四大鲁菜馆之一,中华老字号,其创建的“四四席”,文化内涵丰富,传承有序,是国内除“满汉全席之外的整建制套餐宴席,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期申报国家级非遗,就此拍摄宣传片,此文是作者为其编写的解说词。”

这是一座被誉为“鲁中明珠”的古老城市,她穿越过春秋时期的鼎盛辉煌,也历经过清末民初的水火洗礼,在漫漫历史发展中奠基了齐鲁大地源远流长的诸多文明。
   这更是一方人杰地灵、文化璀璨、钟流毓秀的人文胜地。这就是博山,一座镶嵌于淄博市南端的锦绣山城。
   这是一条哺育着几百万人口的母亲河,这是一条承载了千年美丽传说的文化河,这是一条向北,一直向北,最终注入黄河奔向大海、繁衍了千年陶琉文明的艺术河。
   这就是贯穿淄博南北的孝妇河,一条流淌千年、滋养了无数人杰、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圣洁之水。
   走进博山,那古道柔肠的历史痕迹、那庙宇流彩的膜拜殿堂、那清泉吐涓的冰清玉洁、那翠山环绕的伟概气势,都会清晰地告诉你这方小城注满了多少优美的故事,刻画了几多流年的华彩。
   2006年9月30日,国家商务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首批中华老字号授牌典礼,博山有3家老店入选,而且这3家全是餐饮老店。一个区县级城市,就有3家中华老字号,这足以说明博山拥有着独具优势的厚重历史和丰富文化,更昭示着其作为鲁中重镇特有的餐饮文化底蕴。
   聚乐村,这家在淄博最老的餐饮老店,裹挟着近一个世纪的风花雪月,沧桑轮回,沉淀了足以铺展鲁中近代工业文明发展史的鲁菜经典,引领着近百年鲁中地区不变的餐饮文化主体,一路走来,就像那条向北延伸的孝妇河,蜿蜒曲折,奔腾不息。
   历史常常出现偶然,但偶然的后面却隐藏着必然。博山的餐饮文化,聚乐村饭庄的诞生,乃至于始于1919年的聚乐村四四席,都是在一种历史的偶然和必然中开端的。
   自明代开始直至清末,几百年间就有几十位博山籍才智英杰之士或历仕枢要、官居高位,或艺文成名,四海共仰。使一隅小城平添了厚重的人文光彩,更使得博山接受了诸多京畿文化的滋熏。
   聚乐村饭庄于1919年在鲁中重镇博山始创。
   聚乐村饭庄创建时期,社会相对安定,商贸得以发展,市井有序繁荣,已有“珍珠玛瑙翡翠琥珀琉璃街”的昌盛景象,商业亦是“车马辐辏,百商云集”的空前繁荣。
   1919年夏,清末进士张新曾(字焕宸,以字行)应邀在怡园清音阁的茶叙中提出由业厨世家栾氏等人“成合”饭馆的创意,并以“聚太和气,乐适意游”之意取名“聚乐村饭庄”,以股份制形式组创字号。聚乐村”寓意深刻,雅而不俗,取“聚太和气、乐适意游”之意。“聚”的是天地太和之气,“乐”的是人间惬意之游 ,“村”乃人脉旺盛之地。这样的店名寓意,也在某种程度上定格了其独有的内在品质和创业理念。
   经过众人应和努力,一个深刻影响博山餐饮文化的著名饭庄由此诞生。
   精通北京“公馆菜”的制做工艺,世厨之家出身的名厨的栾玉琢任经理;通晓济南“饭馆菜”烹制方法,曾学艺御膳房,为“辫子军阀”张勋做过专职厨师的王广镛任副经理,。两人的“珠联璧合”,创造出一大批具有博山特色的饭菜品种和受人欢迎的“四四席”宴席规制,近百年来沿袭至今。
   “四四席”不仅指菜品和器皿的数理规制与上菜程序,而是更多蕴含着一定的哲学理念和辨证思想。单就数理而言,八人用餐,“四四”规制恰到好处,少一个则不足,多一个则有余。而从中国传统观念上理解,“四”字的含义,多有 “四红四喜”、 “四平八稳” 、“四方宾客”、“四世同堂”、“四乐人生”、“四季来财”等吉祥寓意。因此,“四四席”的叫法也就自然让人们充分地展开联想,把菜品和器皿的数值含义与社会理念进行了丰富的延伸。
   其次,“四”字与菜品内容结合,使之在不同季节得以有序变化和更迭,人为地迎合了时令间“四季变换”、“四时常鲜”的自然属性。极大地顺应了“天人合一”的一般规律和自然法则。在菜品和工艺的不断变化中寻求不变的品质和恒定的品格。
   再者,更有“长尊幼卑”、“主客有序” “先干为敬”、“离座敬酒”等传统礼仪规制的约束,以及食客们席间作诗侑(读作“又”)酒、逊谢酬答的现场调和,更令“四四席”在燕乐餐饮中少了几分粗俗,多了几分优雅。
   而其仍延续至今的诸多规制、讲究,亦并非是繁琐的繁文缕节与陈规陋习,而是餐饮与文化,人文与环境,自然与美食,精神与物质的和谐体现。
   博山四四席,可谓是中华餐饮文化大家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既来之皇家,有皇家贵族的珍馐美味,又来自百姓,有寻常百姓的地道风情。从起源伊始,就极具特色。
   一是制汤讲究。鲁菜素有注重制汤的传统,四四席更是将这一工艺发挥到极致,用料和工艺都十分考究。无论高汤、清汤、奶汤还是素高汤,都严格根据菜品不同而选用制作方法。
   聚乐村四四席菜式里面汤菜较多,而对制汤又特别重视,用料则相当讲究。前辈厨师们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独特创新,创立了聚乐村饭庄独具特色的“汁汤”煲制工艺。
   在全国餐饮界中,独有聚乐村饭庄所创建的博山菜系所用高汤被称之为“汁汤”。“汁汤”,就是不加水,而用适量黄酒配以十几种原料经过六道程序长时间煮熬澄制,并经过红潲白潲多次潲汤,滗滤出来的上等高汤。当年聚乐村饭庄的“汁汤”制作可谓艺技独传,无以伦比。聚乐村饭庄在菜品的烹制过程中所产生的味道感觉是一般饭馆所无法比拟的。
   其汤汁,讲究一清二酽三浓,质清味正,醇厚浓香,是聚乐村饭庄菜真正的底气与灵魂。
   聚乐村饭庄不同菜要使用不同的汁汤,不同的汁汤有不同的制作工艺。如:“清汤燕菜”必须用高级清汤制做,高级清汤的原料必须是新鲜的猪肘子、老母鸡、肥鸭与配位调料等,用慢火烧至酥烂,然后将原料取出,再用“红潲”、“白潲”分别清出渣滓浮油之后才能使用。“红潲”是用鸡腿肉剁至极为细腻的茸泥,“白潲”则将鸡脯肉剁成茸泥后,用漂解成茸汁使用。因此,用此工艺制作出来的清汤要比现今的所谓高汤工艺还要复杂,品质更为高档,一碗高汤价抵数斤精肉。聚乐村所用高汤被厨人称为“汁汤”,汁者更较一般肉汤为浓厚,在入锅使用时一般需要参加开水澥化冲和。中国古代脍炙肉食的“醢汁”古法便是聚乐村制汤工艺的远祖胎息。
   一锅汁汤浓缩了万千风味,百味浓香炮制出地道美食。对于每天的汁汤制作,聚乐村的厨师们都不敢有丝毫懈怠,更无有偷工减料之说。没有了汁汤,即使有食客登门,也不再开席,实言逊谢。所以即使后至之客虽不得即食,也不悦诚服,约订来日。就像同仁堂的店训一样“炮制虽繁,绝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绝不敢减物力”。这就是老字号之所以能成为老字号的训规法则。
   二是程序和内容讲究。四四席的宴席内容和上菜程序都有诸多讲究。上大件前每一道程序,都配有相应的“喝头”(饮品),上一大件之后跟着一行件。这样排菜更从向于健康自然,营养搭配的理念,并刻意体现出祥和吉庆、寓意吉祥的食文化。
   三是礼节与忌讳讲究。八仙桌坐八人,七人者称为缺口席,六人者敞口席,以备劝酒者搭坐此空位,若坐九人者,俗称挂角席。座次行酒均分宾主,体现长幼尊卑,以上为尊,以左为长。席间有忌讳的沿革习俗。如点心不上麻花(谐音“麻烦”)、水果不上梨(谐音“离”)。 宴席大件均可根据宴会主旨对菜品进行斟酌调换,如婚宴有“八宝饭”,寓意“早生贵子”,寿宴则上“四喜丸子”以寓“福禄寿禧”之意,家宴则有“全家福”这道菜,饭食也讲究“出家饺子还家面”的吉祥之意。
   四是餐具花色讲究。四四席有“美食不如美器、美器不如美地”的说法。酒具、餐具的使用上,刻意追求格调的统一和完美。美器、美食在不同规格和用途的筵席中加以变换,二者和谐衬托,相得益彰。四四席不仅成为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佳肴,更是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五是讲究用料工艺。博山地处鲁中,远离海洋,但四四席中的海鲜菜肴却有着独到的制作工艺。其中,海鲜“水发”、“油发”工艺,使原料既保持原味,又不至变质腐烂,在全国极为罕见,与今天的蔬菜脱水工艺相似。这样的处理工艺极大的丰富了菜品的品种和档次,颇有代表性的菜肴有“沤底鱿鱼”、”沤底海参”等。
   如宴请重要客人,也多以配备四押桌、四干果、四鲜果、四蜜饯、四点心为“预席”之仪,不仅以此彰显对客人的尊重,而且符合不使主客空腹饮酒的养生要求。坐席之间专留两个空座以备敬酒之人随时入席敬酒,谓之“敞口席”(少一人为“缺口席”,多一人为“挂角席”),以示待客的隆重与礼数的周全。
   而在菜品的器皿和酒具的使用上,“四四席”也刻意地追求格调和风格的相对统一和完美。美器、美食和谐衬托,相得益彰,并使其在不同规格和用途的筵席中加以变换。使“四四席”不仅成为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佳肴,更有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如此陈列,不难看出设计者高超的美学理念及突出的和谐构思。
   因此,“四四席”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博山菜的文化内涵。
   “四四席”传承至今,从无断档。这在当今中国纷繁的餐饮消费习俗中,大概再没有像这样以特定的就餐规制,在一定区域内始终传承地如此完整,影响又如此深刻,可见它的创制者们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识与丰富的民俗见识。
   “四四席”不仅是单纯的餐饮规制形式,而且还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融合了当地民俗的基础上,派生了酒文化、孝文化、礼仪文化、婚庆文化、师承文化、厨艺文化等丰富内容。它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以“京韵鲁味”为特点的博山菜在鲁菜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和文化价值。
   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变的是中华魂。四四席餐饮消费习俗在博山的滥觞和传承,是几代人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一方民众无法离弃的美食情节。在齐鲁大地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里,四四席像一块璀璨耀眼的瑰宝将越来越夺目,越来越华彩。
  

共 38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段落有致,气势雄浑,赞美之句更是彰显文采,作为中国陶琉之乡、泵业名城,中国鲁菜的发源地之一,山东博山在作者笔下大放异彩,从文化历史到民族习俗,再到优美的山水风景,都一一纳入作者的文字之中,读来不禁让人向往去旅游一番,还有小吃的精华,煲汤的做法,以及四四席的餐饮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祝福齐鲁大地博大精深的文化能够继续传承,发扬光大,文字充满文化性,知识性,是一篇难得的佳作,问好作者,欣赏推荐!【峥嵘社团编辑:於星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11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