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峥嵘岁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峥嵘】家魂(散文)

编辑推荐 【峥嵘】家魂(散文)


作者:孝乡邑人 布衣,45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10发表时间:2013-11-10 16:48:07

2010年4月的一天早上,我正在外地做项目,突然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告诉我大爷(大伯)住院了,这次病的不轻,是急性脑出血,让我做好心理准备,早点回家,以备不测。
   我接完电话,心里猛地一紧,有点措手不及、方寸大乱的感觉,起身出门好一阵定神。
   那年大爷已79岁,身体健康欠佳,但精神尚好,决然没有预料到他会得这样致命的急症。因为项目组还有工作没有做完,只能按下悲恐,先干工作。
   三天后,父亲打来电话,告之大爷仙逝,我早有准备,撇下手头事,急急往家赶。
   大爷的去世,使我们这个大家庭顿失家魂!
   在大爷丧礼间,我发现作为大爷胞弟的父亲,始终没有哭过,只是偶尔落泪,我认为父亲的悲痛也许是深埋于心中,坚忍于众人面前。但未曾想到的是,上完大爷的三日坟,中午吃饭前,父亲开口讲了一句:“你大爷这辈子不容易,长兄如父的概念在我的身上感受最深……”没等说完,父亲便开始哽咽,而后竟大哭起来,众人急忙劝慰,父亲才慢慢平息下情绪。
   我在一旁看到父亲的这般激动,立即读懂了他的悲伤。他先前的克制,原来是心中有一块不敢触碰的脆弱情结,一旦触及,便会产生无尽的痛而不可收止,因此在丧礼间父亲是在努力地克制。亲兄热弟,生死离别哪能不悲恸!
   大爷一辈子很不易,幼年丧父,14岁便和奶奶担起了养家的重担,那年我父亲(大爷兄弟四个中的老小)才刚刚五岁。奶奶一段时间望着四个尚未成年的儿子,天塌地陷般的境况,让她哭瞎了眼。
   大爷只好辍学当家,跟着家里的大人到处赶集,以贴家用。小小年纪的他,脖子上挂一个卖针线的簸箩,沿街叫卖,勉强维系着全家人的生计。由于是微本营生,所以会时常入不敷出。记得他生前曾讲起过,就是这点小本买卖还得借债经营,有时债主来家催债,货底尚未卖完,实在拿不出钱还账,他只能躲在床底蒙混过去。那时的大爷毕竟还是十几岁的孩子,哪能经得起这些风雨。
   抗日战争时,大爷被日本鬼子抓去做过挖战壕的壮丁,后来又侥幸逃脱了日本鬼子在我们当地炮制屠杀无辜平民的“谦益祥”惨案,年少时遭遇饥荒,得过重病幸而被救治过来。大爷的前半生可谓蹉跎。
   出身贫苦的大爷一辈子很优秀。他是建国后我们县城西关村第一任民选村长。那年他才18岁,正值风华。建国初期,他在村上带领大伙搞土改、划成分、办夜校、做宣传,样样拿得出手。正是这样的努力,大爷不久便被选拔到刚刚组建的市政府,成为一名干部,并被优选到北京劳动大学进修,成为我国第一批劳动干部。毕业照是与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一起照的,长长的合影照片在家里的正面墙上挂了多年。
   我前年因小恙在医院打了几天吊瓶,与临床的一位八旬老翁扯起家常,方知是西关街上的邻居。我与他本不是一世人,自然不认识。当他听我是蒋家大门里的后生,便打听起大爷的名字,我说我是他的亲侄,老翁立即竖起大拇指:“你大爷可是咱西关街上出名的能人,当年他当村长时,都怕他,那么年轻就能压住阵脚,了不起!”我听后甚感骄傲。
   从小失去父爱的大爷一辈子很顾家。长兄如父、一家之长的责任他一直担到去世。在大爷的带领下,兄弟们相濡以沫,尊长有序,从来是大爷说了算。
   每年家族的大事小情,都是大爷做主当家,年老后虽不去亲自操持,但也要他去拿主意。他的话,是我们一家人的主心骨。诸事请他表个态,也已是家中不变的规矩。
   历尽艰辛的大爷一辈子充满爱心。少年当家,自然是长兄如父,后来家族壮大,他又是一家之主。家里诸事,担得起放得下。
   父亲年轻时学习特别好,1963年考上了大学,大爷就带领二爷、三爷负担起了父亲的全部学费。使我父亲成为我们村上第一名大学生。???
   大爷兄弟四个,在我们西关街是出了名的团结好兄弟。艰苦家境,造就了他们敬老爱幼的良好家风,并相传于我辈。如此家风的形成,与大爷的带动和示范有着直接关系。
   父亲在一九八六年长了一场大病,关乎性命。那时候大爷和三爷就请了长假,陪护父亲去济南治病。
   那时正值炎夏,大爷和三爷在父亲的病榻前,关爱有加,伺候病人,寻医问药,四处奔波,非常辛苦。由于他们的悉心照料,终于使父亲安全渡过了术后危险期。
   父亲从济南出院后,回家继续住院巩固治疗。那时,我记得我们全家都集中住到三爷家开伙,由大爷坐阵指挥,三爷家的姐姐和两个哥哥,还有我和弟弟则是大爷的直接下级,全部受命于他指挥调遣。也是在那一年夏天,我学会了很多家务。
   记得那时,大爷命令我们为父亲制定出一周菜谱,经他审阅完毕后,张贴上墙,严格执行,一点差错也不能出现。菜谱是经过全家人开会精心设计的,不仅注重营养,还要讲究调剂父亲的口味。两个哥哥,一个和弟弟负责采购,一个负责制作,我负责送饭,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大爷向来都是从严治家,对我们要求很严格,稍有偏差,就会挨大爷的骂。
   有一天晚上,大爷叫我们兄弟们次日早起,不要睡懒觉,安排完明天的事情后,还特意嘱咐我去集上给父亲买几条金鱼送到病房给住院的父亲解解闷。当晚天公作美,下了一场瓢泼大雨,第二天清晨出奇的凉爽。那个年代家里还没有空调风扇,闷热的夏季难得有这样的天气,我们弟兄四个都贪睡了一会,我醒后就匆匆赶往集市买鱼。
   我回到家时,一进屋就被大爷训斥住:“你看看几点了!”我偷眼望去,两个哥哥和弟弟都老老实实地站在屋里。
   “你们四个都转过身去!”大爷命令道。
   啪、啪……我们兄弟四人的屁股上都挨上了大爷的两巴掌。
   “这就是起晚了的结果!”大爷一声呵斥,我们都不敢出声。揍完之后,还要我们都写出书面检查,张贴上墙,以观后效,一副严惩不贷的架势。从此,我们都没敢再睡懒觉。
   正是全家如此无微不至的护理,父亲终于战胜病魔恢复健康。这期间,大爷操碎了心。
   现在,我们兄弟几个聚在一起每每提及此事,都嬉笑一番,俨然是在回忆一件过往已久的趣事。但我的记忆中,那天早上大爷是真的生气。现在想起,已界不惑之年的我,深深品味出大爷当时的那股气是一种多么无私的爱,浓缩了多少复杂的情怀。一想到此,我便会眼眶湿润,在心间产生对大爷无尽的思念。
   大爷不仅爱待兄弟,对我等侄辈,也视同己出,时常对我们讲“儿侄不分”,我们就是他的儿子。他说到也做到,我们叔伯兄弟都受过大爷的养育、教导之恩,也都因顽劣挨过大爷的打骂。从小就敬畏他。
   人老如童,大爷上了年纪之后,却不再威严,却凭添了些孩童性格,爽朗处事,宽心待己,儿孙绕膝,尽享天伦。
   大爷的为人磊落真诚,治家公正严明。在家就是我们晚辈心目中的天。大爷的离去,心疼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无法抗拒,与他今生终有一别。但大爷的人格魅力却永远矗立于我们全家人的心目中。
   华夏传统文化,向来以家族理念为核心,我的大家庭就是一个典型的家族文化深厚的例子,祖辈受苦,父辈艰辛,我辈团结。
   我家亦是百姓人家,寻常往事也早已是过眼云烟,但随着时代变迁,祖训一代一代相传延续,不曾更改。没有波澜壮阔的辉煌家世,更多的是有着与大多数百姓家庭一样的跌宕悲凉。正所谓幸福是一样的幸福,不幸有各自的不幸。
   而我的这个大家庭有了大爷这样一位家魂式的人物,就能抵挡住人世间万般骤风暴雨,洗礼出生活中诸多别样幸福。 ? ?
   一直以来的感受,家就是我们所有成员坚强的依靠,大爷就是我们所有家人不变的家魂。在他的身上,既传承了严爱治家的优良传统,也有凸显了坦荡做人的处世品德。他不仅是我们大家庭的一家之主,更是全家人坚强生活,在人生路上沥风沐雨的楷模。
   正是有了大爷这样的一种带动,全家人的德行和操守才不失偏颇,整个家庭亦充满了爱。

共 31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家魂,是一个不朽的词,在这篇散文里,将大爷生前的经历和动人的故事一一讲来,读后不禁潸然泪下,感动不已,从14岁开始便承担着一个家,扛着一个家的分量,从抗日战争到村长,大爷尽心尽力,搞土改、划成分、办夜校、做宣传,为国家、为小家,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以及在生活的细节上,对作者的教导,更显动情,华夏传统文化,向来以家族理念为核心,我的大家庭就是一个典型的家族文化深厚的例子,祖辈受苦,父辈艰辛,我辈团结。也正是大爷的这种带动,全家人的德行和操守才不失偏颇,整个家庭亦充满了爱。更没有失去家魂,文章情真意切,生动动人,具有教育意义,读来感悟颇深,问好作者,倾情推荐!【峥嵘社团编辑:於星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