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道教为何难以得到发展?

编辑推荐 道教为何难以得到发展?


作者:云台文经 举人,3727.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90发表时间:2013-11-11 21:16:22

道教做为土生土长的中国的本土教,被称为国教,虽有其名,但显然没有受到国教的礼遇。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更重要的是与道教提倡男女平等是分不开的。
   道教主张男女平等,可能与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有关。在他们的神仙理想中,女仙具有与男仙相同或相近的地位,女冠(道姑)可以与男性道士一样直接成为仙人。道教的婚姻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理念。尤其是早期道教,男女平等的观念尤为典型。《太平经》认为:“女之就夫,比若男子之就官也,当得衣食也。”这就是说,做妻子如同做官,应当享受“俸禄”。因此,一旦婚姻关系成立,夫妻就应当共同努力生产劳作,创造美好生活。“女子就夫家,乃当相与并立同心治生,乃共传天地统,到死尚复骨肉同处,当相与并力,而因得衣食之。”不仅如此,这种共同的协力劳作,还是巩固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夫人各自衣食其力,则令妇人无两心,则其意专作事,不复狐疑也。”这种强调在其同劳作基础上的夫妻平等观念,能出现在1900多年前的道教经典中,不能不令人叹服。
   也许正是因为道教有这种“逆天”思想,与儒家“三纲五常”相冲突,并直接挑战等级观念,所以在皇帝大一统的封建社会里难以登庙堂之高也就不奇怪了。儒家思想推崇“男尊女卑”,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更不可更改的是男女平等思想与做为封建统治根基的“三纲五常”的说教简直是唱反调,不说道教大逆不道已够万幸了,没有给它加个“邪教”的罪名加以扑杀更是万幸中的万幸了。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很有名的显学——墨家思想,虽受老百姓欢迎,但不被皇帝老儿看好,照样被找了个茬——参与谋反——被扼杀了。如果儒家思想没有成为统治中国人思想的主流文化的话,说不定道教还能在中国有较大的发展。正是因为皇帝老儿看中了先秦儒学的等级观念,再加上董仲舒肆意篡改先秦儒学,使得儒家文化成为御用文化,贻害中国近两千年。儒家高举“男尊女卑”的大旗,横扫中国文化思想界,土生土长的道教还怎敢提“男女平等”?在这种大背景下见缝插针、时隐时现,能留下一口气,没有象墨家一样被扑杀就算不错了。从这一点还可看出道家思想的根本(不是道教思想的根本),那就是,弱者生存的理念。实际上中国人想想,要养生还是道家思想能给人一些空灵的感觉,使忙碌不停的心有一个栖息的家园。所以说现在怀才不遇的居士(包括历史上许许多多归隐的有志之士)实际都是道教的弟子,更是道家的门徒,一点儿也不过分。道家在历史上就是归隐学派。道教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继承了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道家是哲学,属思想文化范畴,道教则是宗教信仰。
   人们常说“寺庙”,却没有人说“庙寺”。说明寺和庙在人们眼里基本上已经不大区分了,无非都是烧香拜佛、请神许愿的地方。但是很显然,人们同时也认为寺要比庙更广泛,也就是佛教比道教光大。其实,道教虽然没有那么受人推崇,但是在民间还是有很大市场的,只不过不象外来的佛教那样重视宣传。比如:看风水、算命、求签、占梦、阴阳五行,九宫八卦、天干地支、黄道吉日、三魂七魄、十八层地狱、善恶报应等等,再如日常生活中的祝寿、拱手礼、作揖礼、叩拜礼、经常提到的“精气神”三宝等,还有一些过节风俗,如春节贴门神、祭灶等,都是道教范围内的,在古代城隍庙更是遍及中国大小城市,至于养生术更是百分之八九十的都是道教留给人们的瑰宝。但不管怎么说,道教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已是事实,说它是国教一点不为过。只不过人们记住的是佛教,遗忘的是却是道教罢了。

共 14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从男女地位的角度解读了道教和儒家思想的相反,道家主张男女平等,儒家主张男尊女卑。文章引述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了道家的观点和儒家的观点,揭示了两者在古代中国地位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文章也分析了墨家等的遭遇,说明道家思想能流传下来不容易。分析清楚,内容具体,条理清晰。【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3-11-11 22:23:21
  文章从社会制度和统治需要的角度进行解读,分析有很强的说服力。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云台文经        2013-11-12 22:09:23
  感谢关注,有空常来我的江山做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