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转罗山的孤坟(短篇小说)

精品 【流年】转罗山的孤坟(短篇小说)


作者:山地731828829 探花,17419.9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831发表时间:2013-11-18 15:17:29

肖家坡的人突然发现,河对岸的那座小山,敖洼子村人叫转罗山的山顶上那片伏地松林间,孤零零地增添了一座新坟。
   新坟下面是层层狭窄的梯坡地,一块接一块,往山脚依次分布下来,一直延伸到山脚。在山脚有几块像样的宽大的地。地里没有种庄稼,是一棵棵核桃树,风一吹,枝桠左右摇摆。这座山不是风水宝地啊,谁家会选择在那儿安葬呢?
   村里专门做豆腐、豆花、魔芋豆腐的、走村串户去叫卖的肖大婶说,那是敖洼子村董大爷,前几天才过世了的。肖大婶的消息那绝对是准确的,她的邻居、养牛户四爷说,难怪好久没有见到他了,精神那么好的他,怎么走在我前呢?不然咱们老哥俩常在一起放牛羊、侃天侃地呢,说完不禁难过起来,揉了揉眼睛。
   转罗山,是敖洼子村西的一座小荒山,山不大,当阳面积大。以前,除了山顶有一小片伏地松外,其余就是荒着的。不是说不种树,是种了不会长;也不是不种地,是坡很陡,无法耕种。地面草皮表皮长满了不知名的野草,浅浅的草皮下全是硬土块。敖洼子人叫羊肝石,不过不是石头,经过太阳暴晒一久,就会碎了变成沙泥,这种土不肥沃。敖洼子村的人从记事起这小山丘就是这个样子了。只有小山脚下有几块像样的地,都是沙地,不属于肥土,但可以种庄稼,亩产不高。一条河水从山脚下流过。河的对岸有一片田,过了那片田,就是另一座山,是乌蒙山系中的一座大山了,叫青松山,青松葱郁。山脚下是另一个村子,叫肖家坡。站在转罗山,整个肖家坡尽收眼底。然而,转罗山不属于肖家坡,而是属于敖洼子村的。
   肖大婶说的董大爷,叫董小乖,膝下只有一子,起名为董天地,意为长大后天上地下的事都懂,足见董大爷对儿子的期盼。农村人,特别在那个年代,一般的家庭都是两三个孩子以上,董大爷为啥只有董天地一个孩子呢?这说来还是董大爷的心病,从不愿意提起。那个时候,深处大山中的敖洼子村家家都不富裕,穷人多,董大爷家更是贫寒,穷得董大爷快三十岁了还娶不上媳妇。董大爷年轻的时候,人长得壮实,浓眉大眼,个子中等。那时,董大爷家里就他老母亲与他俩人,父亲早就不在了。老母亲六十多岁了,成天为儿子的婚事发愁。就在这个时候,从北边来了很多讨饭的,其中母女二人,由于母亲生病,就暂住在董大爷家。这位母亲已经五十多岁了,女儿刚二十岁吧,长得很标致,特别白,就是瘦得很,一看就知是营养不良,吃不饱饭造成的。这位母亲一病就没有好转过来,临死前将女儿许配给董大爷。那时的董大爷刚刚三十岁。就这样,董大爷天赐良缘,意外娶得了一位标致的媳妇。他们结婚一年后,喜得一子,这就是董天地。虽然穷,但能吃饱饭,董大爷的媳妇生了孩子后反而漂亮了起来。婆婆不让她做事,对她百般关爱,直到孩子断奶以后,她才下地干活。与当地人一比,显得越发水灵。村里的那些小伙子们,都说便宜了董大爷,个别嫉妒的私下说,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然而,这种令人羡慕的状况没有持续多久。当董天地两岁时,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董大爷的媳妇与来村里弹棉絮的一位外地人跑了,从此杳无音信。董天地上小学那年,奶奶生病无钱医治也离开了人世。就这样这个家庭只有父子两个了。虽然有好心人也给董大爷介绍过两个离异的女人,但女方人家来看过后,嫌穷,就离开了。至此,董大爷没有再娶。
   就在这个时候,上面来政策了。土地下户了,村里按人口分田分地,董大爷父子俩分不得多少。由于董大爷为人憨厚老实,村里在分地的时候,就把没有人要的村西转罗山的几块贫瘠的沙地分给了他,他也不计较。他在查看了整个转罗山后,一个主意在他大脑里形成了。他开始从上到下开挖转罗山的荒坡,新开挖的每一块坡地稍微往下倾斜,一米多两米不到的宽度,长度就不好说了,一直围着转罗山形转。就这样,两年的功夫,转罗山的荒坡全部被董大爷开成了梯坡地。开始挖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说都是羊肝石,你怎么能开挖成地呢?董大爷可不这么想,他自有主意。原来,董大爷一块一块地翻挖,把挖出来的羊肝石让太阳晒个够,直到变成碎沙土。然后到冬季,他到大山里抓了很多枯树叶子和松毛,背到开挖出来的沙地里,深埋进土里,让其自然腐变,肥沃沙土质。这一切,敖洼子村的人倒不注意,因为看不到,反而是肖家坡的人,从早到晚都看得见转罗山那儿有一个人在山坡上开挖荒地。这一挖,就是两年。董大爷在山坡地肥沃之后的第三年,种上了洋芋。这山坡沙地,却适合种植洋芋。洋芋长得大,刨出来时不粘土。不像那些成片成片的肥地里种的洋芋,如果是雨后刨,洋芋被稀泥包裹着,剔除泥巴是一件费功夫的事。而董大爷家地里的洋芋,啥时刨,沙泥土都不沾洋芋。最令董大爷开心的是,沙泥土地里种出来的洋芋特别好吃,煮出来面嘟嘟的,香喷喷的,而不是那种水杂杂的。吃过的人都说,董大爷家的洋芋味道好极了。
   至此,转罗山,在董大爷手里变了样,由荒坡变成了可种粮食的土地。有人给董大爷粗略估计了,他那两年开挖的山坡梯地,狭长一块狭长一块地累积起来达二十多亩。这片土地成了董大爷的最爱,每年,他都要在这片沙坡地里种植洋芋、包谷、白萝卜等。看到自己丰收,大袋大袋的洋芋背回家,他暗暗嘲笑那些当初对他不怀好意的村干部,想不到格老子变废为宝了吧,看来老天爷很公平,不亏待穷人。闲时季节,他就经常在转罗山走来走去的。
   董大爷自己不识字,但他却固执地坚持让董天地读书。很多好心人劝他,不要让董天地读书了,回来帮你做农活,你开挖出这么多坡地,够你种植的了,看你一个人那么辛苦,早出晚归的,有一个人在身边,有个帮衬和照应,才好。董大爷听了直摇头,不对,不对。我儿子必须读书,老子就是犯了不识字的苦,讨了媳妇还让她给跑了,让老子蒙羞一生,一生贫穷的命,老子不愿意自己的儿子走他老子的苦命路子。对方听了直摇头,你像一个犟驴子啊,不听劝就算了。
   也许是天随人愿吧,董天地学习出奇地好,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都名列前茅。村里人说,这娃娃有出息,可能是随他妈,没有随她爸。如果随她爸董大爷,闷葫芦一个,读得成书吗?看来这个娃娃也是与他的妈妈一样,在不住这个小山村,恐怕是在城市生活的料。董天地并未让人们失望,考入省城大学经济系。这一消息,轰动四方乡亲,这可是附近几个村子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啊!不管是敖洼子村,还是肖家坡,父母都拿董天地读书的例子教育他们的孩子。向董天地学习,这句话成了父母们的口头禅。
   夸完董天地,村民们往往开始夸董大爷了,说没有董大爷就没有董天地的今天。如果董大爷当初听那些村民的话,把儿子喊回来做农活,哪有今天的大学生呢?董大爷又当爹又当妈地把儿子养大还供他读书,真的太不容易了。好在儿子很体贴他,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每天放学回来就帮助父亲做事,假期就更不用说了,父子俩一道,起早摸黑,虽然日子苦了些,但很踏实。董天地认定的事,也是要做个好,不见好不会回头,固执得要命,这一点又随了董大爷。有时天都很晚了,还要上山抓草垫圈,董大爷叫他不要去了,他不听,硬是去抓一花箩回来。村里人见了直摇头,有的人戏称他们是董家的两根牛犟筋。
   后来,董大爷种的粮食吃不完,就卖出一些。他又养了好多猪、山羊,还买来一头黄牛。现在他有两头牛了,其中一头花肚黄牛是耕牛,专门训练了犁田耙地的,另一头黄牛是顺带养的,两头牛好养,当养壮实了,就卖了。只有这头耕牛,从田地下户那年分给他后就一直陪伴着他。董大爷自己省吃俭用,用卖牛卖羊卖猪赚来的钱供儿子读书。董天地在学校里也不敢乱花钱,几乎不敢出去玩。特别是大学期间放学或周末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看到其他同学出去玩或谈情说爱,他无动于衷,只是埋头读书。所以董大爷供给他的费用勉强够维持。
   终于四年过去了,用钱的日子熬出头了。董天地由于学习成绩突出,被分配到省政府政策研究中心工作。头几个月的工资,他留下生活费后,给董大爷买了一件冬衣,还买了一个小收音机,兴冲冲地赶回家,说,爹,你带在身边听听新闻听听歌曲。后来,董天地结婚了,妻子是省城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头几年夫妻二人还经常回来过春节,自从有了孩子后,回来不方便了。一是路途不方便;二是晚上孩子睡觉不方便。孩子认床,哭个天昏地暗。两岁时,有一次,夜里拉肚子,发烧,只得连夜赶回城里到医院给孩子看病。从此,春节就没有再回来过了,而是把董大爷接进省城家里过春节。董大爷呢,就不愿意在城里过,儿子儿媳妇都孝顺他,但他还是心里不痛快,觉得在城里不自由,人与人之间也是冷漠无比。他特别挂着他养的猪牛羊,还有他的宝贝坡地,每次都是过完年,大年初三就跑回来了。董大爷说,我住这几天可以了,我得回去,我的耕地我要经管,我的猪牛羊我要喂养。交给人家代管两三天可以,日子长了怎么行?说完,任凭儿子儿媳挽留他都不听,只管低着头往外急匆匆地走去。无奈,董天地只好陪他到车站,给他买好车票,送他上车,目送车子开远了才返回,不断伸手抹泪。
   董大爷回到敖洼子村,并未直接回家,而是直奔转罗山而去。到了自己亲自开垦的坡地里,顿觉踏实,亲切无比,一下子坐了下去,双手抓起一把把泥土,拿到鼻子边使劲闻闻,生怕有什么异常。他闻着,还是那熟悉的清新的沙土味,他重重地出了一口气。他站了起来,一块地一块地去看看,走走,他心里踏实了,他的坡沙地还在,他的宝贝还在,这才是他的家。谁也说不清,董大爷对土地会有这么深的感情。他一直认为,种庄稼的人就要像一个种庄稼的样子,就要以土地为主,向土地要吃的。农民不种地,还是农民吗?他想到这里,自责起来,为自己最近几年跑到城里儿子家逍遥的几天深深地自责起来。不该呀不该,董老头,你一个庄稼人,种庄稼的能人,你的根在这儿,你的命在这儿,你只有在这儿才踏实;你只有在这儿才有活力;你只有在这儿才活得下去。董大爷暗暗下决心,再也不会去城里了,还是本本分分地种自己的地吧。过了好久好久,董大爷才恋恋不舍地回到老屋,给邻居说了一声,我回来了,我的牲口我自己来料理了,谢谢你们这几天替我照料。邻居说,怎么不多住几天啊?在城里儿子家,吃穿不愁,还得到处玩耍,人家说是花花世界。你倒好,拼命赶回到这穷山窝里。孤零零一个老人,还让董天地他们担心。我们照料你的牲口,你不用谢,你儿子给过我们钱的。董大爷一听,心里就来气,这龟儿子,竟然瞒着我,这又是何苦呢?
   当董大爷赶着牛羊到河边放牧时,见一老者正躺在河埂上,一只脚翘在另一只的上面,嘴里哼着小曲,几头牛在河边边悠闲地吃着草喝着河水。
   这不是肖家坡卖豆腐的肖大婶的邻居四爷吗?四爷听见声响,打住歌声,转头一看,高声说,老哥子,好几天没有见你放牛羊了,听说到你儿子那儿享福了。
   享啥福呀,他们倒是很有孝心,可我住在那儿心里憋闷得很,还是回到这儿自在舒畅,董大爷终于露出笑脸了。
   自在的日子很好过。董大爷身体硬朗,也不生病,虽说是一个人,一人吃饱全家饱,早出晚归,要么去地里,要么去山上放牛羊,成天乐呵呵的。很快,又到一年的年底了。
   爹,刚赶回家来的董天地说,你年纪大了,我不放心你,就不要再上山放牛了吧?土地也不要种了,我租给别人种。另外你进城与我们住去。董大爷不答应,说,喊我去城里住,就是盼我早死。董天地一听,气得转身就走。走到村口又折回来,放下两千元,话也没有说,头也不回地走了,心里想到,我怎么摊上这么犟的一个爹。
   看到儿子头也不回地走了,董大爷心里想到,土地是老子的命根子,这是我的根,我要守住根,也是为了你们,也是为了祖宗。牛羊不养了,田地不种了,没有了土地,老子还叫农民?老子岂不成了无业游民!没有了耕地,老子以后死无葬身之地。你还年轻,你懂个球,你还嫩得很。还来给我这一套,老子怎么养了你这么一个犟儿子!
   董大爷第一次一个人在家过春节了。大家都责怪他,说孩子一片心意,来接你,你却不去,反把儿子给气走了。你守着这个穷窝有啥图的。董大爷笑笑,说,我有这么多的土地,我就是地主,我就是富翁。我靠地吃饭,哪来的穷?
   最近几年来,钟爱土地的董大爷越来越想不通了。先是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接着连中年人都出去挣钱了,连那些不出门的中年妇女都出去打工了,说是挣大钱。最让他想不通的是,四爷告诉他,肖大婶婆媳居然去城里卖豆腐了,不在这儿走村串户卖了。而以前,每天他都会买上一点肖大婶婆媳挑来的豆腐、豆花,或魔芋豆腐,那味道真个美!他突然想起肖大婶的好处了,她的老伴也是走得早,很可怜的一个女人。豆花,豆花,肖大婶几次来到自己屋子院子里卖豆腐,就这样吆喝着,他喜欢听她的那个吆喝声,现在听不到了。肖大婶有几次甚至说,你有没有需要缝补的?如有,我帮你,好不?他回答说,没有,即使有,自己会补。肖大婶一听,白了他几眼。也许肖大婶那是暗示什么呢?话又说回来了,自己何必想这么多呢?何况她已经进城去了,自己可是不愿进城的,走的不是一条道啊!

共 790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以转罗山的山顶上一座孤零零的新坟作为开端,渲染出悲凉的气氛,由此引出董大爷的辛酸故事。董大爷名叫董小乖,年轻时敦厚老实,三十岁时幸运之神才开始将他眷顾,讨了一个貌美如花年轻娇艳的妻子,一年后又喜得贵子,当董小乖还沉浸在娇妻稚子的喜悦之时,不幸袭来,不守妇道的妻子抛家弃子与人私奔,下落不明;几年后老母亲因病无钱求医撒手人寰,只剩下父子俩相依为命,董小乖再未娶妻。土地下户,老实善良的董大爷分得了村民没人稀罕的转罗山贫瘠的沙地。董大爷转动脑际,辛勤开垦,细心细致地侍弄这片沙土地。天道酬勤,三年后这片沙土地有了极好的收成。与此同时,董大爷的儿子董天地勤奋好学,董大爷不识字却拼命供儿子读书,董天地不负众望,考取了理想的大学,也算出人头地。毕业后分配在省城,安家,娶妻,生子。董天地是个孝子,目睹父亲一生辛劳,将父亲接到省城,希望父亲晚年安享天伦之乐。董大爷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与土地结下深厚的感情,土地是他的宝贝,他舍不得丢弃。尤其是近些年来,村里青壮年外出打工,人口流失,土地渐渐荒废,董大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忧心忡忡。董大爷下决心与土地相守,不再去城里。董天地担心六十八岁的老父亲无人照顾,又恰逢董大爷背洋芋伤了筋骨,儿子更加担心,于是在董大爷住院期间,自作主张卖了牛羊,并将转罗山的沙土地租给乡亲,沙土地全部栽上核桃苗。土地没了,等于董大爷的根没了,生活再无念想,董大爷从此一蹶不振,孤苦伶仃的身影守候着自己开垦的土地,借此寻求一点慰藉,最终如一尊石像,守候成佛。小说布局合理,主次分明,以董大爷凄苦的一生作为主线,用细腻的笔触描述出目前农村一些不容忽视的现状——出现空巢村,留守老年人生活孤寂,土地的日渐荒芜等。土地是农民的根,根动摇了松动了,村民的生机和希望将更加渺茫。董大爷誓死守护土地的悲壮场面催人泪下,令人沉思。小说也从侧面反应出“孝”与“顺”的矛盾和统一。诚然,董天地是孝子,但“孝”还要遵从“顺”的意念,董大爷离开土地,如同鱼儿离开水,干涸的是心灵进而是生命。怎样才是真正的孝顺,为人子女亦该深思。一篇让人心灵震撼的小说,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晓文】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1119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晓文        2013-11-18 15:19:37
  董大爷心酸的一声令人同情而痛惜,董天地“孝”却未“顺”令人惋惜。佩服刀哥的大手笔,大阵容,又一篇力作!
恰好你来,恰好我在。
回复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3-11-18 21:15:24
  谢谢叶子的精彩的编者按!洋洋洒洒一大篇,把我的意思说得非常到位,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 楼        文友:静如画        2013-11-18 16:45:02
  转罗山的孤坟,一位土生土长,靠山吃山爱山,把一生的希望寄于这片土地的董老汉的归宿。
   故事里,没有谁对谁错,有的只是董老汉对那片自己亲手开荒出来的土地的热爱。
   这个世界很多冷漠,可是,能够用这样一份执着的情怀来面对那深深眷恋着,犹如深入骨髓的事物时,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
   文章里,我读到了一个人的灵魂,即使那是一座孤坟,可是,依然能够影射出力量的伟大。
   佩服这篇文字中的董老汉,赞美这篇文字的主人,一并祝福,安好!
回复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3-11-18 21:25:23
  如画现在评论真棒,水到渠成,直击重点,信手拈来,洋洋洒洒,情真意切,令我感动!
3 楼        文友:阳光下的红叶        2013-11-18 18:25:24
  小说的主人公“董大爷”,因为家境贫寒,以至于妻子在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后便离家出走。他一个人拉扯着年幼的儿子,尝尽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是转罗山的荒地,给他带来了希望与改变,他倾注了所有的心血与汗水,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侍弄这片荒地。眼看着一座光秃秃的荒山,一天一天在自己的手里变了样,他心里的喜悦与成就感,那一定是无法比喻的。可以说,除了儿子,这座转罗山,就是他所有的梦想与寄托,这片土地,就是他的根。
   可当有那么一天,他的根断了,于是,他也就成了一座永远守候那片土地的雕像。
   这是一篇贴近生活却又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小说,小说的人物性格,刻画得非常成功,让人看过,便会准确地清晰地记住那个勤劳质朴的“董大爷”,也更会让我们为“董大爷”那种对信念与梦想一生守候的坚韧与毅力,深深的震撼与感动。
   很好看的小说,红叶拜读并问候刀哥创作愉快,冬日安好。
做一个简单的人,平和而执着,谦虚而无畏。
回复3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3-11-18 21:27:51
  看到红叶的评论我就开心,红叶出山了!欢迎红叶闪亮出场!红叶的出场费:真诚无价!
  
   红叶评论很准确,谢谢你对我的鼓励!
4 楼        文友:牛儿        2013-11-18 18:29:52
  董大爷含辛茹苦的把儿子养大并且出人头地,儿子一片孝心接老人到城里享福,但董大爷对那片沙地及花肚耕牛感情至深不愿离开它们,是一位执着的老人,儿子一片孝心但不明白董大爷需要什么,看完挺难过的。看来子女的孝要顺老人的意才能体现出来。哥哥辛苦了,又是一篇正能量的小说,哥哥加油哦!
回复4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3-11-18 21:29:04
  牛儿的评论真棒,很有自己的思想。
  
   你来支持我,我心里高兴……
5 楼        文友:清鸟        2013-11-18 19:19:28
  土地不仅是农民的根也是他们的生命,他们对土地的感情犹如我们对自己事业的投入,有了土地便有了依靠,这种踏实的感觉如果被剥夺,就像悬在半空中的气球,最后会不知原因的消失,剩下的只有空虚和寂寞,以至于让生命萎缩,文中完整的描述了董大爷坎坷的一生,在他的生命中唯一热爱的就是土地,他不愿看到一片废墟,不愿看到土地的流逝,然而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土地,那份热情也随着消失,静静地淌在转罗山的山头,和他热爱的土地紧紧相依,只到永远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5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3-11-18 21:30:35
  清鸟说的正是如此!“在他的生命中唯一热爱的就是土地,他不愿看到一片废墟,不愿看到土地的流逝,然而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土地,那份热情也随着消失,静静地淌在转罗山的山头,和他热爱的土地紧紧相依,只到永远 ”顶!
6 楼        文友:雪飞扬        2013-11-18 19:59:00
  哎哎,山哥的文总是那么动人,读到董大爷骂自己那段,又不由自主地得流泪呀!
   其实董大爷的悲剧好像不是哪个人的错,而是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一个普遍的现象。
   土里刨食已无法满足当今的消费水平,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去挣钱,土地自然要荒芜。而董大爷这一代土生土长,把土地视为命根子的群体无论如何是难以适应眼前人们对待土地的状况的。在他的观念里农民就得种地,不种地怎么叫农民呢?不种地大家怎么活?这是一方面原因,再一个就是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们,是跟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的,要是不让他种地,他真的是没法活的。
   但愿有关方面出面关注这一块儿,出台合理的政策,让农民能够安心种地,别让大片土地荒芜,别让董大爷这样的悲剧再一幕幕演下去!
   这样的体裁我也是深有体会呀!也一直想好好写写,一直不敢写。山哥写得真好!
回复6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3-11-18 21:32:16
  哪里呀?飞扬写过一篇说土地的,也是非常好的,我也喜欢的。
  
   飞扬,你现在文思如潮涌,替你开心!
7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3-11-18 21:29:18
  董大爷死了,死时以守望的姿态坐在转罗山顶,坐守着自己一铲一铲开出来的坡沙地。小说借董大爷这个形象,揭示了土地是农民的根,没了土地,农民的生活就没了依托这个主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离开土地外出打工,村里只留下老弱病残,大量的土地荒芜。读了山哥的小说,不禁深思:农民,出路到底在哪儿?果断地斩断自己的根,离乡背祖,舍家弃业,加入到城市的打工大军中,真的能改变农民的命运吗?
   小说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有关“孝顺”这个话题。常见不少为人子女者,打着“孝”的旗号,以自己的心意来左右老人的人生。董大爷的不幸,促使我们不禁要问一声:何为孝?何为福?
   耐品耐读的一篇小说,欣赏拜读。问好山哥,祝佳作不断。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7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3-11-18 21:34:46
  谢谢如玉的解读,你的解读总是那么精准深刻!谢谢你,如玉。你这么忙碌,还来评论,让我感到很温暖。
  
   正如你说的,我写这篇小说的目的,就是如此!
8 楼        文友:荷塘人        2013-11-18 22:55:42
  小说以荒芜、土地贫瘠的转罗山为写作环境,用朴实而流畅的语言塑造一个勤劳、俭朴、爱家乡、爱土地、爱庄稼的厚道的名叫董大爷的农民形象。通过董大爷荒山改造成梯田、将羊肝石改造城泥沙土,由种洋芋,后又扩展到种植、包谷 、白萝卜,由收获几箩筐到收获几十箩筐,由一头牛到两头牛,自己由单身,到娶妻生子,儿子读书,读小学中学大学,由分土地,到荒废土地,农民纷纷出去打工,先后生,后又有老太婆都出去打工做生意。董天地大学毕业在政府工作,还有汽车进村。如今又科学种核桃。通过这写描写,人们看到了农村的变化,农民生活的改善,生后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由不识字到大学生到科学种地,董大地给父亲出手就2000元。农村正在飞跃。这篇文章是农村发展奔小康的一个缩影。选材精到,构思巧妙。货真价实的没有半点水分的正能量。材料普通,通过精心的文字编织,起了质的飞跃。
回复8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3-11-19 09:36:26
  荷塘大叔,你说得真好,其实就是你说的这回事,一副农村的真实地再现……
   谢谢大叔的鼓励!
9 楼        文友:平凡文刀        2013-11-19 05:32:27
  刀哥的写实文章既有乡土味又接地气,文字纯朴冒着浓浓的烟火味。欣赏。加油。
我是个喜欢文字而没有文凭的农民工,我喜欢民工码砖一样码字,在江山这个文字乐园构建属于自己的心灵花园。
回复9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3-11-19 09:37:08
  谢谢文刀的支持!互相鼓劲!加油!
10 楼        文友:晓文        2013-11-19 09:04:24
  祝贺刀哥作品成精,嘻嘻,我这个月编辑的精品很多呢!
恰好你来,恰好我在。
回复10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3-11-19 09:38:29
  叶子,你的编者按,那是出类拔萃的!文章有了你的编者按,更显得画龙点睛了!谢谢叶子!
共 28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