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城市中的蓬莱(散文)

精品 【心灵】城市中的蓬莱(散文) ——保定古莲花池


作者:星空下的蝶舞 秀才,186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13发表时间:2013-12-13 13:58:02
摘要: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照耀着这座古老而静谧的园林。此时此刻,在我的眼里,这座古老而精美的古莲花池,更像是一位久经风霜的老人,在时光的转角处,那么安静的眯着眼睛,若有所思,若有所梦,仿佛在向你默默述说着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


  
   一转眼,在保定这座小城生活了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亲眼见证了城市的日新月异: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新建的小区整洁美丽。保定这座城市,的确很小,小到开车一个小时,便能从南走到北,从东走到西。
   在保定,提起素有“城市小蓬莱”之称的古莲花池,妇孺皆知。因为,她,早和直隶总督署,军校广场一起,成为保定这座古城的一张耀眼的名片。
   古莲花池离我家不远,如果骑自行车的话,大约要十分钟。
   一个阳光朗朗的夏日午后,无所事事。丫头说,在保定住了这么久,都还没到古莲花池去过,离得这么近,去看看?
   夏日,骄阳如火,蝉声恬燥,却阻挡不住开心快乐的心情。三个人每人一辆山地车,骑行在熟悉的林荫大道上。路两旁矗立着高大粗壮的百年梧桐和古槐树,树木枝干繁茂,绿荫如盖,整条街道都会笼罩在浓密的林荫里,清凉惬意。
   南行数百米右转,就是保定最繁华的裕华路,素有“城市小蓬莱”之称的古莲花池,就座落在这人声鼎沸的闹市区,一处烟火气息极浓的商业街上。
   这的确是一条繁华的老街。因为路窄,再加上路的两侧商场店铺林立,保定最具盛名的几家商场都云集于此,堵车便成了常态,所以,来这个地方,骑自行车还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古莲花池那两扇红漆大门的门楼,我曾经无数次匆匆穿行而过,却从未仔细驻足凝视过她。只知道这大门的东侧那个卖冰糖葫芦的小店,生意异常红火。每年天气转凉,冰糖葫芦当道,这里便每天排起长龙般队伍,“老保定”冰糖葫芦也因为座落在这古莲花池旁边,早就成了当地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
   我和丫头馋嘴,也曾经很多次专程来排队购买这里的冰糖葫芦。每每到此,透过半开着的那扇威严的红漆大门,总不忘窥视一眼里面的美美的风景。心想,这古莲花池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一进大门,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座假山。绕过假山,一抬眼,一座巍峨挺拔的牌楼矗立眼前,朱红色的大柱子,门楼之上但见“古莲花池”四个灵动而遒劲的大字,左右两边的小门楼之上分别写着“摇红”和“涤翠”,门洞之上精心描绘的精美的古典图案,遒劲的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人心生敬意。
   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绿树掩映中,一座白色的拱桥时隐时现。空气中弥漫的丝丝缕缕的暗香沁入心肺,让你忍不住大步向前。前行右侧,一大片氤氲的绿意映入眼帘,这便是久负盛名的莲花池了。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些诗句,这些关于咏莲花的诗句,不经意间就闯入脑海之中。正值盛夏,眼前的荷花开的极其壮观,碧波之上,宽大碧绿的荷叶铺满了整个池塘,层层叠叠,袅袅婷婷,像是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似的,有的浮在水面,有的高出许多,深绿,浅绿,墨绿,像妙龄少女那美丽的裙摆。大朵大朵娇艳的荷花傲然挺立着,粉色的,白色的,争奇斗艳,氤氲着清雅的荷香。
   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有的静逸地轻浮于湖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放眼望那湖面上,每一朵荷花都似一位姿态不凡的仙子,在荷叶的衬托下,微风的扶持下,翩翩起舞。每一朵荷花,都有一种独特的风韵,有的已经全开了,亭亭玉立;有的还是一个花骨朵,含苞欲放;有的才开出两三瓣,迷人醉眼……千万朵荷花,千万种姿态,把波光粼粼的湖面点缀得更加灿烂夺目。
   古莲花池,地处保定市内南市区,是保定八景之一,称“涟漪夏艳”。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而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遐迩。
   古莲池,初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开凿,约建于公元1227年至1234年。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花而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大多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中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有"城市蓬莱"、"小西湖"的美誉。
   公元1284年曾经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代以后的志书,就把它随俗称为“莲花池”。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从此,莲池成了达官显贵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
   到了清代,兴建了莲池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皇帝多次出游驻跸。古莲池几经修建,达到了极盛。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1921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书了“古莲花池”横匾,该名沿用至今。莲池园林以池为主体,临漪亭为中心,主要建筑有水东楼、藏书阁、藻咏厅、君子长生馆、响琴榭、高芬轩、寒绿轩及临漪、濯锦、洒然、不如、六幢、观澜等亭,宛虹桥、曲桥和元建白石桥等,构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使人领略到古典园林之美。
   一位园区的工作人员,用一根长长的竹杆子,勾了一片碧绿的荷叶上来,我好奇,上前询问,打捞这荷叶有什么用途?他笑笑,回家做荷叶饭啊!哦,我恍然。他们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天的饭桌上都可以有荷叶香呢。
   我粲然地冲他笑笑:“大哥,可不可以把荷叶送我一片?”他欣欣然,把那片碧绿的荷叶送给了我。我把荷叶当成小伞给丫头戴在头顶,继续向前。
   穿过一条长长的廊子,绕过一扇月亮门,眼前展现出一个竹林掩映的院子,别有洞天,原来莲池书院便在此处。
   保定莲池书院,是距北京最近的书院,在清代被称为北方最高学府,和百公里之外的京城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保定成为畿辅名城,确切说始自金元时期。金元时北京已是煌煌国都,但,今天在更多人看来,这样一个时间推延到了明清时期,他们熟悉和认同的保定,是在这个时期确立了畿辅名城地位。
   清初,刚入主中原的顺治、康熙两位皇帝深知,要想稳固自己的统治,就必须学习汉族的文化。恰在此时,官学、私学开始衰退,书院的逐渐兴盛引起清廷重视,于是官府开始利用书院来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
   京南门户、直隶督署衙门所在地保定的莲池书院应运而生。
   话说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乾隆、嘉庆、慈禧等帝、后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驻跸。乾隆帝曾多次来这里,并赋诗赞美莲池。
   解放以后,毛泽东到莲池,故地重游,他说:“莲池之所以有名,关键是莲池书院有名,莲池书院在清末可称为全国书院之冠。”
   而今的莲池书院,也汇聚了当地著名的书画大家,云集于此。院子的墙壁之上,悬挂着保定书画大师们的佳作,行书、隶书、草书等各种风格。流连于此地,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从时空深处飘来的股股墨香,在弥漫。
   信步莲池,随处可遇佳境。园中最大的假山,由沟通南北两塘的东渠环抱。山上怪石林立,远看有的似玲珑宝塔,有的像仙鹤引颈,有的如猿猴搔耳,有的同骏马奔驰。山顶有观澜亭,下观北塘参差错落的莲叶,如碧涛波澜。山中有篇留洞,由块石精叠巧筑而成,在灯烛照耀下,可见幻影迭生。洞中及洞内岸壁上,有乾隆皇帝手书的即景诗刻石。
   山下有一座汉白玉石桥,原名“绿野梯桥”,为元代所建,与赵州桥有异曲同工之妙。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这座古代园林里年代最久远的建筑。
   恍惚间,仿佛看到,一位婀娜多姿的古代女子,正静立于亭台之上,丝质彩衣,发髻高挽,表情娇媚,眉目含情。手握玲珑丝扇,衣袂飘飘,巧笑嫣然。
   也许,这不是想象,若干年前,这样的画面,只是平平常常的一瞬间。
   沿桥向东走,可通竹林深处的寒绿轩;向西,可去中心岛上的藻咏亭。浏览一下濯锦亭、高芬轩、红枣坡、不如亭、六幢亭,以及响琴涧、响琴榭、响琴桥等建筑,也各有佳妙,传有史话。
   “莲叶托桃”,是园中亭顶的独特造型。在绿色翻卷的大莲叶正中,托着一只大红桃,这一景观,构制新奇而又自然。
   关于这“莲叶托桃”的建筑造型,还有一段广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传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了北京城,慈禧太后连夜逃出了北京,经八达岭、山西到了西安。第二年“议和”后回到北京。光绪二十九年,慈禧想起来要到西陵祭祖,还要绕过省城保定。直隶总督袁世凯为赢得慈禧的欢喜,命保定知府在几个月内建起一座富丽堂皇的行宫。知府也不敢怠慢,把方圆八百里的能工巧匠都找来,限期完工。
   因为英、法、德、意四国入侵保定,纵兵大抢三天,价值连城的古莲池中,珍贵的书籍、文物被抢掠一空,令人目不忍睹。等事态平定,西太后一行返回北京时,要住在保定莲池行宫。但莲池刚被洗劫,面目全非,为迎接太后入住,许多工匠开始整修园子。
   有一位老工匠听说慈禧不以国事为重,只顾自己逃命,十分气愤,在修整行宫时,便在莲池水中亭的顶部,设计了“莲叶托桃”的亭顶样式。“莲叶”就是莲花叶;“托桃”就是莲花叶子托着一个桃子。绿色翻卷的大莲叶正中,托着一只大红桃,这一造型新奇而自然,取名“莲叶托桃”。“莲叶托桃”谐的就是“连夜脱逃”之音,意思是在讥讽慈禧太后连夜逃出京城的丑行。创意虽然很好,但大家都为这个工匠捏着一把汗。
   据说慈禧太后住到行宫后,看到造型新奇的“莲叶托桃”,非常高兴,也很欣赏,据说还赏赐了工匠很多银子。但,她是个狡诈多疑的女人,待她仔细品味其中的含义时,越看心里越不是滋味,不由恼羞成怒。她忽然明白了:这“莲叶托桃”意外之意,是在讽刺她连夜脱逃得丑态,当即传旨杀了这位老匠人,这件事在当地流传很广,可以说是妇孺皆知,慈禧也在这里留下了千古骂名。
   我在那个亭子里,仰望着那惟妙惟肖的画面,心想,想必那个对外贪生怕死,对内颐指气使的慈禧太后,多年以前,也曾经在这个地方用同样的姿势仰望过吧?只是心境不同罢了。
   这古莲花池,还有一处景观不得不提,那就是散落于各处的碑刻。莲池的碑林散落于园内亭台楼阁的四周,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莲花池,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莲池、碑刻除了它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以外,最主要的还得数它的书法价值,其中书法艺术水平最高的是《莲池书院法帖》。《莲池书院法帖》是清道光十年(年时,直隶总督那彦成命人将六位书法大家的墨迹,摹刻在莲池书院的墙壁上,供学子们观摩研究的。它包括褚遂良的《千字文》、颜真卿的《千福碑》、“草圣”怀素的《自叙贴》、米芾的《虹县诗》、赵孟頫的《蜀山图歌》、董其昌的《云隐山房题记》、《李白诗二首》、《罗汉赞》等六家八种。
   古莲花池是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等齐名的十大历史名园之一。莲池的出名,不仅仅是由于它有着“摇红涤翠、虫儿带霞衣”的婀娜风姿,更主要的是它有着浓郁的、从古到今延续下来的文化氛围。
   古莲花池共收藏碑石140余方。东碑廊和西碑廊中保存了7通清代皇帝御制诗碑,包括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御笔。莲池园藏石刻相当可观,对学习和研究书法具有很高的价值。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园藏石刻中有笔走龙蛇、气势磅礴的唐代草圣怀素的“自叙帖”;有浑厚雄劲的颜真卿的“多宝塔”;有鱼跃龙门、虎卧凤阙的王羲之的墨迹;有苍劲有力、潇洒的王阳明的“夜宿天池”;以及清朝康熙皇帝手笔“龙飞”题字……真可谓墨宝荟萃,更渲染了古莲池这一古代名园的艺术色彩。
   老公是酷爱书法之人,每次总会在这个碑林旁边长久逗留,东瞧瞧,西看看,拍了照片还不甘心,还要怀着十二分的虔诚,亲手触摸一遍。
   而我,是只对康熙那“龙飞”御笔感兴趣,一面细细端详,一面在心里生出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来。当然那想法总会与电视剧里的某些故事情节扯上关系。演员陈道明,把《康熙王朝》里高高在上、内心孤独矛盾的康熙,演绎得出神入化,堪称经典,康熙与他最挚爱的容妃在冷宫的一段对白,让人肝肠寸断。一代帝王雄霸天下,自古忠义难两全。他含泪把自己至爱的女人打入冷宫,把掌上明珠蓝齐儿远嫁番邦,骨肉分离,那份无奈与不舍又哪是寻常人能够轻易做到的?
   我和丫头走得累了,在一条长廊里坐下小憩,老公遗憾的说:“再来这古莲花池,给你和丫头每人买一身旗袍穿。这柔美的精致,只有那江南烟雨里穿着旗袍的柔媚女子才配得上她。”
   我笑笑。亏他想得出来,再说,我一向认为,那精致典雅的旗袍,只配得上小巧玲珑、古典端庄的小女子,哪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穿出风情和韵味的?像我这样人高马大的身材,无遮无拦的个性,断然没有妄想过把那么精致美妙的衣服穿在身上。即使穿上了,也会显得不伦不类,被人笑掉大牙。
   丫头摆摆手嚷嚷道:“我不穿旗袍,我要穿《甄嬛传》里小格格穿的衣服。要是在古代,我就是人人敬仰的萱格格啦!”
   游走在这古风古韵的古代园林里,耳畔是悠远绵长的古筝曲,在轻轻环绕,真有点恍若隔世的感觉。似乎真的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今夕是何夕。

共 543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城市中的蓬莱》是一篇文笔优美,语言灵动,富有诗意,而有情趣的游记散文,让人一见倾心!保定的莲花池素有”城市蓬莱“之美称,是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等齐名的十大历史名园之一,我初是不信的,但仔细看下去,确实如此,在作者的笔下散发着满池的芬芳,叫人神往!那荷叶,那凉亭,那一路逶迤的景致在作者的细腻的笔墨下显得立体可感,园林中的“莲池书院”久闻其名,但我却一直不知道其的历史典故,今在作者笔下,看见了千百年前的“莲池”的一段书院盛事,算是长了知识。本文不是单写园林景色,而是着了浓墨写了园林的历史,那些风云变幻,一幕幕在眼前演绎着!此文中一直有“丫头”是一个活泼,雀跃的影子,使得本文更加生动!喜欢结尾那句“这座古老而精美的古莲花池,更像是一位久经风霜的老人,在时光的转角处,那么安静的眯着眼睛,若有所思,若有所梦,仿佛在向你默默述说着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是呀,一座园林刻录着年轮,也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一座园林的历史,就像一个人的人生,一样是山一程,水一程石榴红非常棒的文字,文笔老练,字里行间都透着深厚的文字功底!强烈推荐阅读!【编辑:满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214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满月        2013-12-13 15:08:05
  拜读蝶舞老师佳作,学习了!
我的字很轻,落笔似雪落的声音,空灵,以柔情翩跹,翩跹!
回复1 楼        文友:星空下的蝶舞        2013-12-13 22:20:03
  月儿编辑辛苦了,谢谢啊
2 楼        文友:满月        2013-12-13 15:08:49
  第一次编辑您的作品,编按有不妥之处望包容!
我的字很轻,落笔似雪落的声音,空灵,以柔情翩跹,翩跹!
回复2 楼        文友:星空下的蝶舞        2013-12-13 22:21:14
  月儿客气了,编按写的棒极了!锦上添花了呢!远握,敬茶!
3 楼        文友:满月        2013-12-13 15:09:16
  祝您佳作连连,精彩不断!
我的字很轻,落笔似雪落的声音,空灵,以柔情翩跹,翩跹!
回复3 楼        文友:星空下的蝶舞        2013-12-13 22:23:04
  谢谢月儿的祝福,共同进步,一起提高!
4 楼        文友:春梦        2013-12-13 20:11:09
  蝶舞老师的文字似紫薇薇的桑葚,看了诱人,食之有味,色香俱全;灵动曼妙的笔墨或抒情或叙事,处处留白,引人遐思;独特灵活的叙述方式闪古铄今,夹叙夹议,令人警醒。羡慕、嫉妒,学习、欣赏。
回复4 楼        文友:星空下的蝶舞        2013-12-13 22:26:38
  谢谢春梦驻足留香,过奖了。祝你写作愉快!
5 楼        文友:雨春        2013-12-13 21:59:14
  十分欣赏这篇雅韵横飞的经典游记散文,笔墨流畅的同时,语言精美而洗练。佳作,推荐共赏!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回复5 楼        文友:星空下的蝶舞        2013-12-13 22:27:55
  谢谢社长留墨点评,社长改文辛苦,敬茶一杯!
6 楼        文友:简单爱好        2013-12-14 08:48:46
  景色好,文笔美,拜读蝶舞老师佳作,向老师学习……
7 楼        文友:天龙        2013-12-14 14:52:47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彩蝶飞舞,舞出你的精彩!!
8 楼        文友:雨春        2013-12-16 10:44:06
  恭喜你佳作成精!心灵因你而更精彩!祝你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9 楼        文友:铁禾        2014-03-13 15:34:15
  感觉写得挺好的一个作品,在这个午后里不经意读到,给人带来些些的文字享受和精神盛宴。好的作品总是散发着光芒,充满能量。祝文友创作更进!
铁禾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