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峥嵘岁月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峥嵘】至尊艳后(口头文学)

编辑推荐 【峥嵘】至尊艳后(口头文学)


作者:耕石 秀才,2811.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99发表时间:2013-12-28 20:26:14
摘要:民间口头文学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像《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谁是正统?无疑是后者,可是前者却被人民口口相传。对历史人物同样如此。《至尊艳后》亦名《慈禧秘事传奇》,就是来自民间口头文学,这一个不等于那一个,但绝不是空穴来风。


   引言:本文所要讲的内容纯属传说,来自说书艺人之口,民国初年在下层社会的老百姓中间流传很广。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史学家和教授,也没有现在翻出来的那么多书林文海,所以无知的百姓就信以为真。现在研究的人倒是多了,可是你听一听看一看,那些权威人士讲的权威史料却是五花八门,不知听谁的好。我的传说虽无正宗的资料可查,但也不是空穴来风,据说来源于一部评书话本《清宫秘事》。这本书我没见过,也不知是真有还是假有,内容只是儿时的记忆.确信慈禧根本不是什么“满洲镶黄旗”人,也不姓什么“叶赫那拉”,更不是什么朝廷大员的女儿。慈禧是汉人,出身贫贱家庭,只是历史的阴差阳错加之她的阴谋多端把她推上了皇太后的宝座。至于慈禧究竟是哪里人,如今就有“七省九地”之说,这七省有新疆、甘肃、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和北京,“九地”是北京和山西又有两地,都说的有依有据,“研究”中你推翻我,我推翻你,都想把慈禧拉到自己的家乡来。所以“史料”乱了,把人的思想也搞乱了,可见记忆中所讲慈禧秘事传说也是有一定根据的,专家可以讲,百姓也可以讲,不妨写出来,作为故事来听也罢。
  
   话说咸丰年间,太行山上有一个道观,住持一个道人,号称一贯子,这人神通广大,高来高去,所收徒弟无数,最得意的要属安德海了。
   安德海是绥远人,在河北承德被一贯子收为徒弟,他长得眉清目秀,为人乖巧伶俐,能说会道,心灵手巧,照顾起人来犹如一个侍女,为一贯子的一个贴身男童。
   一贯子本姓赵,早年因家贫而进山,他有一个姐姐住在农村,姐夫姓宋,生有一个女儿小名兰儿。兰儿五岁那年家乡灾荒连连,瘟疫流行,父母双双死去,丢下一个女孩无人照管,几经周折乡亲们就把她送给了唯一的亲舅舅,一贯子就把她收养在道观中。
   在道观里收养一个女孩子毕竟有很多不便,一贯子就在后院腾出两间空房,搭起一个小院,种上一些花草,形同一个小花园。这个小院谁也不准进去,只有安德海可以给兰儿送饭,当师傅不在时陪她一同玩耍。
   说话几年过去了,兰儿已经长到十二岁,出落成一个大姑娘。这时安德海也不过十五六岁,他二人亲密无间,倒也使一贯子省心。
   这一天上午一贯子一个人坐在屋里,安德海又不在身边,忽然想起了兰儿,便信步走到小院去看望甥女。走进小院看见房门虚掩着,安德海正在给兰儿梳头,情状很有些狎亵。一贯子停住了脚步,站在门外观看,梳完头安德海抱住兰儿,将手伸进她的怀里,不住地往深处探抚。
   一贯子怒火冲天,恨不得一步闯进去将二人掐死。刚一迈步心想不对,如果真的闹出事来必然纸包不住火,对自己对道观的名声都不利,再说兰儿毕竟是自己的亲甥女,从小没爹没娘够可怜的了,万一有个好歹也对不起自己的姐姐。于是他压住怒火,悄悄地退出了小院。
   没过多久一贯子对安德海说:“你是我最得意的弟子,师傅该教你的本事也差不多了,也该下山独自去闯一闯了。”
   安德海恋恋不舍地说:“我的本事还没学出来,独自下山怕给师傅丢脸。”
   一贯子说:“不要紧,我离开师傅还不是也只有你这么大?当时什么都不如你,现在自立门户还不是靠自己闯?等我再教你一些功夫,下山时再给你一粒丸药,吃下去你会洞悟天机,如你这么聪明伶俐,将来会比师傅更强。”
   一贯子的一番花言巧语把安德海打动了,他猜想到与兰儿的事已经败露,也就不敢多说什么,决心舍弃兰儿去奔自己的前程。经过了几天的准备,师傅又教了他几招秘诀,把丸药交给了他,用油纸包的严严实实,千叮万嘱让他安定下来再吃。
   安德海兴致勃勃地下了山,走到半路走累了,口也有点渴,心想:吃了丸药可以凌空腾那,我何不现在吃下去呢?他从身上掏出了纸包,一层又一层,最后闻到扑鼻的清香,原来是一粒豆大的白色药丸。他把它吞了下去,顿觉身轻如燕,口内生津,心喜的不得了,下得山来一步当十步走。没走多远,忽然觉得浑身抽筋,骨节骨脑都在发烧,一阵晕眩倒在了地上。过了一会他清醒过来,觉得自己的身子起了变化,用手一摸,方知受了师傅的惩罚。
  
   再说兰儿,自从安德海走了以后她头不梳脸不洗,一贯子亲自给她送饭她也不吃,没过几天小脸失去了光泽,像一条打了蔫的黄瓜。一贯子劝也劝不好,又不想把事情挑明,心想在身边是留不住了。一天对她说:“舅舅带你到外面走走,莫在屋里闷病了。”她这才梳头洗脸,吃了点东西就跟舅舅一起下山了。
   来到一个府邸的门口,一贯子说要进去看一个朋友,就带她走了进去。原来这是一个知府的家宅,一贯子谎称在路边捡了一个女孩子,自己不便带引,就把她送给了知府家里做丫环。知府把她交给了夫人,兰儿倒也伶俐,深知自己的身世和处境,也就高兴地留了下来。
   一天她给夫人洗脚,看见夫人的脚心长了一个瘊子,对夫人说:“我的脚心长了两个瘊子。”夫人一听吓了一跳,马上让她脱去鞋袜验看,果然在两只脚心上各长了一个瘊子。夫人把这事告诉了知府,并对他说:“我的脚上长了一个瘊子就当了知府夫人,这孩子将来必是一个贵人,咱可不能怠慢。”
   恰巧知府有一个女儿也十二岁,两口子爱如掌上,再过两年宫里就要选秀,知府和夫人都舍不得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送进深宫,可是已经造册,两口子正为这事发愁,于是决定把兰儿放进小姐的闺房,让她和小姐即做丫环又做姐妹,从此兰儿过了两年的闺秀生活。
   到了十四岁宫里选秀,知府给她买上一个满族的姓氏,算是入了汉八旗,谎称是自己的女儿,本来已经在册了,也就顺利地选进宫里。进宫以后她成了咸丰的妃子,后来成了贵妃、西宫娘娘,咸丰死后同治继位,被称为圣母皇太后,西太后、尊号为慈禧太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昏庸、腐朽、专横、残暴的妖后。
   人们只知道她弄权辱国,却不知道她的风流韵事,其实慈禧更是一个艳后,她和安德海的奇缘似乎也是天注定的。
  
   话说安德海下山以后知道自己成了废人,心想不如一死,可是他又惦记着兰儿,重逢已经不可能了,但是牵挂往往能够给人以生存的动力,但是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学会谋生,他又能够做什么呢?唯一的出路只有当太监。
   他于次年走向宫廷,要求当太监。虽然年岁大了点,但凭他的小模样和口才还是被录用了。起初只是打杂,一年以后他出入后宫,听说新选了一批嫔妃,这本和他毫无关系。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见了兰儿,兰儿也看见了他,两个人既欣喜若狂又疑问重重。她是怎么被选进宫里的?他又是怎么当了太监的?解不开的谜团使两个人都更想接近。这时兰儿已经成了妃子,想在后宫见一个太监还是比较容易的,可是众目睽睽之下只能证明这是真的。他俩装作不认识,但都起了谋心,指望着两个人能够从归旧好。安德海有一手绝活,那就是会梳头,兰儿正在得宠,不久被封为贵妃,便把安德海要到了自己的身边。这一来二人越发不可收拾,在深宫兰儿似乎只有一个安德海就足够了,但他必究是一个太监,不能不说成了二人最沉重的心思,可对别人来说谁也看不出其中的破绽。
  
   事有凑巧,这一年湖南发大水,经月不退,人民受灾惨重,惊动了朝廷。在湖广总督府内发生了一起重大诈骗盗窃案(见下文《洪灾奇案》),对匪首追来查去落到了一贯子的头上,可是又拿不到真凭实据,只得拖延。一贯子是一位高人,在当时名声很大,谁也不会相信他就是匪首,更不会有人知道他便是西宫娘娘的舅舅。兰儿心里明白,便以信佛崇道的名义召见了这位高人,谈起了“炼丹术”,兰儿说皇上“萎靡不振”,怕被正宫争宠,要求舅舅给皇上配一付壮阳的药。一贯子根本不知道安德海就在她的身边,但这种药不是可以随便配的,更不能把秘方传给别人。兰儿就拟了一道懿旨,除为一贯子歌功颂德外,注明了是一位“随时召见”的道人,一贯子是何许人也?一下子“顿悟天机”。那时宫廷内外的达官贵族都信神佛,兰儿以此作为交换,一贯子献出了自己多年修炼的秘方,也为自己得到了一张通行证和护身符。
   兰儿把秘方交给了安德海,对于一个宫廷大内来说,安德海配这付药还不容易?很快把药配回来,原来是两种,一种是他服用过的白色药丸,一种是粉红色,同样大小,其香犹甚,那真是似麝如兰,用两个精致的木盒装着,只可惜没配腊丸,一打开盒盖满屋喷香,盖过了屋内任何一种香料。得了药二人欣喜若狂,这一辈子的美满夫妻算是做定了,况且与一般夫妻不同,服了红丸马上变成一个壮男子,中途还可以加服,完事以后再服白丸又可以变回太监。在娘娘的寝宫谁敢闯进来?谁又敢多说一句话?
  
   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的墙。尽管他俩的权势极大,做的事又非常谨秘,但是时日久了在后宫未免有些风声。同治继位以后他俩更加放肆,对于母后的传闻皇帝有些郁郁不乐,但是又无法拿到证据,即便拿到了证据也无法处置自己的亲生母亲,只好一眼睁一眼闭。
   一天皇上有要事要在后宫召见几位大臣,其中一位军机大臣来得较早,无意间来到了一个小佛堂,那是后宫的娘娘妃子们平日烧香的地方,大臣进去以后正见香炉内香烟袅袅,心想哪位妃子会这么早来进香?他走向前去,只闻得香味大不相同,更增加了他的怀疑。他拔出一支香,拨了拨香炉的香灰,发现了一个小油纸包,他把香插回去,打开纸包一看是一颗豆大的粉红色药丸,香味正是从这粒药丸里发出来的。这是什么药呢?又是谁放在这里的呢?肯定不会是皇上用的,皇上用药怎么会放在这里呢?仔细一闻还略带一点蜜甜味,肯定又不是一般的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解不开的谜团使他产生了把它吃下去试一试的欲望。他把它吞了下去,顿觉浑身舒爽,不一会身子便往下坠,突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他无法再站立,躺在地上大喊来人。来人把他抬回家,他立即派人报告皇上,皇上立即传旨缉捕安德海,可是已经迟了。兰儿给他写了一道懿旨,藏在水烟袋的纸捻里,逃出城时城门官已经把他拦住,可是圣旨里没有注明“有太后的懿旨也不能放过”,于是安德海冒险逃出京城,一路顺利地逃往江宁。只要他离开皇宫,皇上也就如释重负了,为了使事情平息,给他安了一个“采办”的名义。按照慈禧的意思是让安德海在江宁颐享天年,哪知他借“采办”之名大敛横财,成了一个巨贪,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这里又有了一连串的疑问,史学家们必然掌握了大量的史料各说一词,我这里只不过是讲讲尘埋百年的口头文学,主要是讲慈禧和安德海那“凄美而悲壮”的爱情故事。如果完全是空穴来风,那么安德海这时已经是清廷大总管,在慈禧身边好不得,为什么单派他到江宁去搞采办呢?慈禧不会阻挠吗?为什么一点动静都没有?慈禧是那么好摆布的吗?安德海被杀以后,慈禧为什么也采取了一眼睁一眼闭的态度,不去追究责任呢?他毕竟是她的贴身宠宦,在慈禧阴谋夺权的政变当中,他曾经是她的功臣啊!一个当了皇太后,一个当了大总管,反而把他们分开了,岂不是咄咄怪事?
   有人说安德海是被山东知府杀害的;有京剧演的是得到慈禧的懿旨才杀的,因为他是一个“巨贪”。说法也是众说纷纭,其实安德海是被同治派人暗杀的。
  

共 43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题材新颖、选材新颖、构思新颖的文章,故事生动,人物刻画形象,故事性强,能够将口头文学融合小说,是独到的艺术,作者独具匠心,让这篇文章的艺术价值更升一层,这样的构思不能不令人赞叹,如作者摘要所述,民间口头文学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像《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谁是正统?无疑是后者,可是前者却被人民口口相传。对历史人物同样如此。《至尊艳后》亦名《慈禧秘事传奇》,就是来自民间口头文学,这一个不等于那一个,但绝不是空穴来风。倾情推荐此文以飨读者!问好耕老!拜读欣赏!【峥嵘社团编辑:於星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