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杨柳】不要让老有所养成为南柯一梦(散文)

精品 【杨柳】不要让老有所养成为南柯一梦(散文)


作者:冰凌花 童生,815.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64发表时间:2013-12-29 18:55:19

不要让老有所养成为南柯一梦
   一位老人因为上吐下泻,拖延很久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当他闭上眼睛那一刻,我想老人的脑子里一定没有太多的恨,甚至还在惦记自己的子女是否能够过好,是否能够吃上热乎的饭可口的饭,三个子女上班后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照看自己的孩子,他走了谁来帮助他们照看上学的孩子。在闭上眼睛那一刻他留下了眼泪,为自己不能继续为自己的子女做事而落泪,为生命的无奈而深深地叹息。可是,他们听不到老人这声深深地叹息了,那声叹息声音太低,已经不足以震撼他们的心灵了。
   老人因为三个儿子不让住房子流浪街头,最终选择了跳楼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跳楼那一刻他撕心裂肺的喊出了两句话,让所有的看客都听到了:让所有儿子都过来,见证他父亲敢不敢死,这是用父亲给予的生命逼死了父亲自己的生命,我不知道他的三个儿子会怎么想,但是我看到了看客中愤怒的眼神。只是愤怒的看客已经无法挽救失去的生命,道德和良心的法庭已经无法让时间倒流,又一位老人在用生命向我们陈述他们无奈的选择。
   一位老人躺在冰冷的医院里,等待着他儿子签字,他的生命才可以得到抢救,可是无论他的女儿怎么求助他们,丧尽天良的四个儿子始终不签字,对于躺在那里的生命他们已经视如陌生,那就是他们的亲生父亲,只是此时此刻他们的脑袋已经被钱腐蚀了,那条生命就在他们拒绝签字的坚持下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划上了一个无奈的句号。
   一位老人蹒跚着走在坎坷的山路上,背上的柴禾就是中午做饭的火源。简陋的房屋已经经不住雨季的侵蚀,在风中摇曳着,用呜咽的声音诉说着它的使命。房屋里发出了发霉的味道,很多人选择远离她,当有人发现她的尸体时候,已经是很久很久的日子了,没有人知道她到底是什么时候离开这个世界的,在她的身边放着还没有吃完的饭菜,飘出了让人呕吐的霉味,她的生命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终止。没有人知道她临终前要说什么,只是看到她的眼睛没有闭上,大概是想再看看自己的孙子吧,儿子的住房就在不远处,新盖的瓦房在太阳光下耀眼的闪烁着,房屋之间只不过相距几百米。
   很想告诉自己这些都是故事,并非真实的演绎,只是现实很残酷,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真实的板块。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其中的看客之一,当时的我们我相信是气愤的,但当一切随着时间和记忆的慢慢淡忘,生活依旧没有太多改变。我们的思想慢慢的变得麻木了,对于所谓的残忍少了气愤,多了冷淡、多了无动于衷。因为法律无外乎人情,也受到很多道德限制,也无法追究良心之债,一时的谴责对于为富不仁的人来说没有太多的意义,更多的时候是人与人之间已经少了一种少有的坦诚。住进高楼大厦走进时尚已经成了必然趋势,电视、电脑让我们的耳目一新,也就是这些信息让我们很少走进相互的世界,阻隔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亲情味道。
   养老院我不敢妄自断言都是好的,但我们也无法否定打着养老旗号广为敛财,目的只是为了盈利的比比皆是。把老人送进养老院或者丢弃于无人居住的祖屋,借口无外乎工作忙,无法尽职尽责,似乎这个理由人人可以理解,也可以作为逃脱良心谴责,试问我们的父母什么时候可以也借这个借口,把嗷嗷待哺的我们抛之于家中,不闻不问竟然几天之久?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怎么能健康快乐的长大,也许他们的背影真的很渺小,只是就是这样的父母也是用最好的呵护,最精心的照顾把我们养育成人。
   《三字经》开头四句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中前两句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人之初”是指人刚生下来的时候。什么是“性”?就是与生俱来的东西。“性”的本义就是如此。古籍中“性”有时作“生”即为明证。人性既然是善的,那么人性中的恶从何而来?如果说是由于沾染了社会环境中的恶而来的,那么社会环境中的恶又从何而来?社会不是许许多多个人组成的吗?所谓善恶,是一种道德评价。道德是人类社会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关于人的行为规则和行为评价标准。何谓善?何谓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体系下道德标准。我们无法用所谓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这些失去理智的人,也无法用所谓的语言来评价他们的价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老’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无疑是我中华民族长期一贯的传统博爱思想。
   作为子女我们有义务也应该赡养我们的老人,养老、教育、医疗诸方面的情况都是我们的首要问题,但无论我们有多少理由,都不是我们推辞赡养老人的理由。看着比吾老的老人这样离开我们,不只是心寒。有时候想想,我们离老还有多远,我们的年轻资本还有多少可以炫耀,我们的后人怎么看待我们,其实我们的资本只是一瞬间,养老、就业、教育、医疗各项事关国计民生政策大权的公仆们心中缺失,实在令人齿寒,真心祝福天下父母都幸福!
   不要把养老院当做父母的最终归宿!
   老人的晚年生活怎么过才能更幸福呢?儿女孝顺,子孙满堂,晚年享受天伦之乐,这应该是老人最大的心愿。可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面临着如何养老的问题。据上海市老龄委一项调查显示,2900位上海老人中,有42%的老人表示,愿意选择在养老院或老年公寓中度过晚年。
   8月31号,我有幸走进了养老院,在护理长带领下,参观了很多房间,看到很多不能自理的老人,如果用一个数字来显示,可以说不能自理的是百分之九十,他们目所能及的就是彼此对床和带着护栏的窗户,因为他们不能自理,有时候一个简单的翻身都需要有人帮助,就这样的一个小小空间还是儿女每个月上交2500元到3000元换来的,也就是说不等的价格换来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床位,并非是一个单独房间,听护理长说如果家属想要一个单独房间很难,因为这里的老人都几乎满员,看来养老院的生意还是不错的。
   只是我心中不禁有了疑问,八个到十个老人需要两个护工来看护,一个老人家属交纳的是最低标准2000元左右,十个老人收缴的费用就是20000元左右,而雇佣一个护工的费用是2500元到3000元,即使我们在计算时按照雇佣的最高金额一个月也只是6000元,一个老人吃喝按照700计算我觉得已经不少(一个老人700元,没有零食没有太高的伙食要求,不算最高也不算最低了),十个老人的吃喝就是7000元,加上房租的成本应该是15000元左右(一个房间最少五个老人,这间屋子按照1000元计算相当于一套单元的价格),大家应该注意一点,我在计算护理成本是按照最高佣金,而老人交纳的资金计算是按照最低标准。其实佣金没有这么高,而老人交纳的有的已经高于这个数字了,也就是剩下的应该只是盈利了,这笔账也许有人会糊涂,我也在糊涂,剩下的费用应该都有归属。
   我心中还有一个疑问,其实这些钱对于家人来说是应该付出的,因为他们需要这项服务就的付出。只是我疑问的是这些老人真的在这里得到了赡养了?我搜集了有关资料,雇佣一个护工到家庭,佣金是2000元到3000元,就是说一对一服务和送到养老院的价格对于家属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区别的只是老人享受的服务发生了一个变化,一个护工24小时可以护理10个老人(养老院的护工通常是上24小时休息24小时,两班倒制),从一个到十个服务,受益的应该是老人吧,那我不禁就想问这些家属,为什么要选择送养老院,一样的价钱买服务,为什么不选择最好的。还有一个更好的受益人就是家属,他们下班回到家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老人,为什么他们不选择最好的服务享受,如果用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老人可以解说过去,那雇佣护工到家里看护老人总是能接受吧,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式来对待养育了自己一生的老人。
   在走廊里一个老人坐在轮椅上,用含糊不清的话告诉我,养老院很好饭菜可口,我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真的很好吗,倘若躺在这里是我们,我们是不是可以睡的安稳,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里很好,如果是N年后的我躺在这里,每天看着慢慢目所能及的房间,望着无法触及到的带着铁护栏的窗户,我是不是很开心的告诉我的子女说我很幸福,在这里就是我最好的归宿,我觉得我不能。因为在这里我看不到一丝生气,他们每天躺在床上,静静地等着护工喂饭,十个老人静静地等着一个护工来给翻身。他们静静地躺在那里虽然不能言语,但他们的思维没有停止,他们说不清自己想表达的友好,可是我知道他们渴望有人去看望他们。可惜被送到这里的老人很少看到自己的子女,因为他们的子女很忙,忙到一个月都没有十分钟时间看他们。在他们的眼里除了凄凉孤独就是无助,那些护工真的拿他们当做自己的老人来护理了吗,我希望是这样的结果,否则他们真的很凄凉。
   养儿为防老,可是真的防老了吗,到了养老院后这些老人大概已经明白了这句话,那么正在玩电脑的我们是不是能明白这句话呢。假如我的父母被我送到这里,那么每天晚上我是不是还玩的这样开心,我是不是还可以睡的安稳,我是不是还和现在一样玩电脑玩的那么坦然,我想我做不到,我会睡不着,因为我没有资格睡的坦然,我也没有笑的资格。不要说工作忙那只是我们的一个借口,也不要说养老院环境很好,那只是投资者的一个盈利措施,也不要说老人不能自理真的需要那些服务,那只是我们推脱责任的一个说法,要想善待他们,我们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就像当初我们的父母对我们一样,他们也要工作,他们也要为生机发愁,他们也要供房,即使不能辞掉工作每天伺候,最起码我们可以雇佣一个护工到家里,我们的父母至少不会把我们长期寄养在幼儿园或者别人家,这样至少我们的父母是在自己的家里,有家人才有温暖。
   我们的父母不管生活多艰难,都会微笑着告诉我们,他们过的很好很幸福,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幸福快乐,那么我们也应该给他们一个可以微笑的晚年,父母总是希望给予我们是最好的,给父母一个温暖的家,同时给自己照顾父母一个机会,善待他们就是善待自己,看到他们的晚年就是N年后我们的缩影,养老院不是我们也不是他们的最终归宿,善待自己最亲的人就是善待N年后的我们!
  

共 42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心情很沉重地读了朋友的文章,更加沉重了。是的,现代社会,老人的养老问题,真的一个社会难题。难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竟然要用法律来约束子女来回家去看望老人。 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社会道德的落后。每每想到这些,都会 让人无语。掩卷长思,心内应该做何感想,现代的年轻人,又应该做何感想??气愤吗。是的,就是气愤。这是全社会的气愤。国人的素质,需要更大的提高,极大的提高。才会有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事的繁荣景象。那样,我们才不会担心,不会担心我们的老年没有人管没有人问。希望更多的人理解 这个道理,懂得这个事情。欣赏朋友的美文。问好作者。美文共赏。推荐阅读。【编辑:清风阁主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2301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风阁主人        2013-12-29 18:57:52
  读完了朋友的文章 ,心里很是沉重。如果我们的社会长此以往,那么又会怎么样呢?朋友用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一个社会的共性问题。很好,深刻。可读性强。问好作者。
回复1 楼        文友:冰凌花        2013-12-30 08:09:29
  给阁主倒茶了,有你们这些默默付出的朋友,真的很快乐!
2 楼        文友:清风阁主人        2013-12-29 19:00:07
  也许,我们不会走上那们的生活,老了,孩子 很孝顺。可是,那些没有人管的老人,有哪个会想到晚年如此悲凉如此落魄。可悲呀可悲。这是时代的悲哀,这是社会的悲哀。
回复2 楼        文友:冰凌花        2013-12-30 08:10:18
  但愿这个问题早日得到完善,得到重视。
3 楼        文友:清风阁主人        2013-12-29 19:01:56
  冬季来了,问好作者。希望多多创作,多多赐稿杨柳。注意保暖!
回复3 楼        文友:冰凌花        2013-12-30 08:08:43
  谢谢阁主的精彩点评,辛苦了。
4 楼        文友:铁禾        2013-12-30 16:29:04
  有意义的作品,其中的深刻让人沉思。
铁禾
回复4 楼        文友:冰凌花        2013-12-31 08:14:26
  问候铁禾,早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