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在大地上行走(散文)

精品 【流年】在大地上行走(散文)


作者:刘学刚 秀才,1102.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59发表时间:2013-12-31 01:51:47

【刺枣树前】
   刺枣树前如今的名胜古迹,举目所见,要么是迎客松托举厚重岁月,要么是霓虹灯炫耀现代风情。能把刺枣树作为景点,并且别有寓意地栽培着,这地方恐怕只有韩愈墓了吧。
   刺枣树干细枝弱,叶疏花迟,似乎只有“恶溪村”或者“瘴江边”才是它的安身之地。我不住地提醒自己,这是河南孟县,不是天之涯潮之州。
   刺枣之妙,尤在于长刺。刺者,骨气也。韩愈如果是一株摆首弄姿、哗众取宠的杨树或者柳树,长安之大,水肥土美,他总会站成皇宫大殿的一根“栋梁”。然而,他说“名为宫市,而实夺之”,他还说,佛骨是“枯朽之骨,凶秽之余”,矛头犀利,直刺九五之尊。敢于拿自己的头颅跟佛骨硬碰硬地进行一番较量,他只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了。那时的潮州,大概也只有瘴雾缭绕、雷电汹汹吧,是中原人想象中的“蛮境”。
   时令既然是仲秋,绿叶丛中探出一粒粒红红的枣子,我分明看见一片片浓缩的丹霞云霓。“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这是歌咏韩愈治潮有为的两句诗,我情愿把诗中的“草莱”读成“不毛之地”。
   刺枣树,种在韩愈墓前,最合适不过。
   我,不远千里,从遥远的山之东雀鸟般飞到这河之南,就为了在刺枣树的枝桠上唱一曲千篇一律的颂歌吗?还是在用脚步踏响“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的诗句?
   刺枣树,在故乡的山间几乎到处可见,如同“不平则鸣”、“异曲同工”等成语常常萦绕于耳畔。枣子个小肉薄核又大,却是野菜丛中的珍珠玛瑙。后来,听老人们说,枣子是上好的中药,能补气宁心,敛汗生津。这话,我信。我甚至相信,在异乡与这样的植物相遇,是一种生命的玄机。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当时的中唐,骈风流行,佛老嚣张。在霜欺雪压中生长着,在风吹雨打下绽绿着,惟其如此,方显刺枣树卓尔不群的生命力。韩愈为人特立独行,行文奇伟不凡,重文气,深立意,长描绘,一时多少华章!
   有同行人仰望着两棵柏树啧啧称赞。柏树郁郁苍苍,据说已历千年。我的双眼却固执地盯着这一丛丛、一簇簇枯了又荣的刺枣树。一边是甜的,一边是酸的,像韩愈的诗文别有新意,独具匠心。
   于是,我把甜的一边唤作文学或者思想;酸的一边,我称它——生活。
  
   【超然台上】
   隔千里兮共明月。
   隔超然台不足百里,隔宋王朝不过千年。秋月和诗词是我的向导。选择一生平平仄仄地行走,没有比这更轻松也更沉重的事情。
   仍是北宋的月光吧,漂洗去白日的最后一声喧嚣,将一座城市半明半晦地写意出来。“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古远的词句从历史深处飘来,越过城市的楼群,袭上心头,如水般的清澈,似银样的锃亮。眼前即刻闪现出古密州(今天的诸城)的模样。熙宁九年(1076年)暮春,苏轼就是君临这里远望城中春景的。
   贬离京都,出知密州,“朝为青云士,暮作白首囚”(韩愈诗),官位可以一低再低,但生命必须永驻高处。命名“超然”是苏辙的创意,一母同胞,血脉相连,心志自然相通。仰观月有阴晴圆缺,俯察人有悲欢离合,落拓的诗人,超然的高台,游目骋怀,俯仰一世,文章憎命达,这或许又是艺术的幸会了。超然台,栉风沐雨着,竟屹立成中国文坛的一座高峰。
   城墙还是城墙,沧桑还是沧桑,厚重还是厚重,梯形的台面还坚持着向上的走势。站在“慕贤亭”的横匾前,我停留了足够做一个梦的时间。我阅读的手指如呼吸轻轻拂过一株小草的叶脉,色泽洁净得好象自己的手不干净。苏子已经回到了后堂。一手捧书,一手扶膝,神态还是那么文雅,风度还是那么超然。“超然”,——这太像一位高人的雅号。“现在,我们所能看见的树太多,而天空太少,读今人的诗我经常有这样的悲哀。”信步台上,忽然想起诗人洪烛的一句话,我觉得我不虚此行了。在城市里,怎么看月亮,都像贫血少女的脸靥,是一种淡淡的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中国古典诗学而言,源远流长、丰满充沛的意境也该是月吧。“风花雪月”,读起来有时更像是“起承转合”。苏子被一阵风吹到一个叫做“密州”的异乡,就是在月下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由此,我们可以窥见他穷其一生始终不改的创作态度:超越困厄,获得一种月光般的平和与冲淡。月,明澈,超然,达观,这几个语词在超然台的夜色中格外明亮。抬头远望,婆娑月影撒成万家灯火,宛如朵朵金菊,层层馨香包裹着古老的密州。
   苏子是离不开明月的作家之一。密州任职期间,苏子或登台赏景或举杯邀月,即使会挽雕弓也须如满月。一个把超然台作为地平线的人,我们很容易想象他的创作高度。苏子在密州谱写了许多锦绣华章,《水调歌头》“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胡寅《酒边词序》),最为脍炙人口。
  
   【青云漫步】
   跟着鸟声登山,还是走在了新绿的后面。习习的风,轻软得好象羽毛一般,我刚刚抓住一缕,登山。
   我本该秋天来青云的。在这山上,草籽儿急着要回到土地,果实刚刚穿上新婚的嫁衣,熙熙攘攘的,好一个繁华香市。大热闹之后必有大宁静。和最后一枚秋叶终老山中,一起做个不归的人。前生有缘,或许会站成一柱图腾,坦然接受后人的审视。若是夏季来漫步,也别有意趣。大地温和,石头善良,人间正酷暑,山中无甲子,青山不墨,绿水无弦,采来大把大把的青草,结庐于此,还未躺下,第一滴赶来串门的蝉声就绿了一颗心。此时漫步山中,忘了深沉,忘了矫情,不生不死,似死还生。进入一种永恒。
   我是春天登上青云山的。眼前的山过于沉静。水杉不语,湖面如镜。动观流水静观山,沿着古人旅游的审美路径,我开始了我的漫步。不经意间,我的左脚路过了一棵迎春的家,我的右脚还沉浸在荷花的梦境之中。春来踏青,莫非就是把青春牢牢地踏在脚下,不让它走开?我,一个落魄书生,漫步青云山上,两三朵白云相伴也好,七八只飞鸟随行也罢,我何必惆怅形单影只?坦途也好,陡壁也罢,都是脚步必须丈量的长度;修竹千竿,茅屋几幢,也是眼睛应该保存的图案。
   对面就是桃花源。桃花尽日随流水,原来我们与理想家园的距离只是一泓清流。就这么一条单行道,难道真的一朝进入就与尘世绝缘,一旦驶出便不复得路?这桃花源是一坛新醅的酒,用带露的菊花酿就,非要等到十年以后才取出来浅饮低酌。林木交掩而桃花含苞,五柳经风而鹅黄依依,斯时陶渊明悠然望见的必是一位从容的书生。
   我想我是醉了。闯入摩梭人家阿夏花房的时候,我才发现鞋子还固执在我的脚上,我是来“走婚”的那个风流少年吗?还好,摩梭女子不在,她在屋顶晒米,她在深水捕鱼,她在湖边浣衣,摩梭女子就是一根根深黄色的圆木,搭成了一座座村寨。只我一人,是这美丽世界的局外人。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林木。到处是天然氧吧。“空气的清明纯洁,甚至用眼睛都能看得出来”,这是梭罗在《冬日漫步》中的句子,却直直觉得是在描写眼前的情景。一棵樱桃树的新鲜很讲排场,满树一吹即开的花苞,仿佛大幕即将拉开的戏台。看过傣族少女奔放热情的表演,我忽然觉得每一棵树都在舞蹈,一种凝固的线条的舞蹈。两只天鹅在湖里嬉戏,吊桥获得鼓舞,亢奋得左摇右晃,我也在舞蹈吗?旋转起每一片树林,把蓝天拼成一个万花筒。时间越积越厚,身体越走越轻。
   远远的白塔远远地送来三瓣两瓣的铃声。清泠泠脆生生,落在地上是小草,缀在枝头是花苞,送到耳边是清泉。站在两只海眼面前,我读出了青云山永远茂盛着的原因。我听到了许多往春天赶路的声音,由缓慢到急促,从细微到宏大,一个美丽新世界正在诞生!
   进入庄户人家,唯一可做的事,是点上四碟小菜,斟来一壶陈酿,依着新绿偎着花香,一口一口,小饮着酒而豪饮着山色。醉了就以手推树,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或者干脆摊开四肢,仰面躺着,睡他个唐宋元明。站起来,我是一棵树吗?是否已长出今年的叶子?
   等待风。
  
   【唐诗之路】
   唐诗之路,一个绝对诗意的名字。配称这个名字的地方,一定得开阔奔放,美轮美奂。“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李白)。浙东剡溪应该有资格的,除了李白的歌唱,据说有278位唐代诗人在那里游弋歌咏,正如巴黎曾云集过将近半个法国的画家。
   区区一条山间小溪,成了风云际会之地。游览浙东名山,必入剡中,而位于集散地的剡溪,从此便水花四溅波光荡漾了。山水因传说而生魂魄。剡溪之东,因为摊上一个谢安“东山再起”的故事,游人的脚步纷沓如过江之鲫。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白来了。元稹拈须一笑,朗声吟哦着“我本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在鉴湖之东住下了。朝廷少了一个官吏,东海多了一个钓客,刘长卿就这样与黄花白鹭为伍了。“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诗),诗人的足音一响,浙东山川的清流鸣泉便开始吟咏唱和,天鸡啼鸣,那是在传诵诗人的新诗……诗实在太多了,于是就铺成了“唐诗之路”。
   唐时盛行一种“两火一刀可以逃”的说法,意谓剡溪是避难之地。见此意,不觉哑然失笑。这不,我把送女儿去幼儿园的短短五百米距离也可走成一条“唐诗之路。”女儿从乡下进城就为了接受正规教育,可这条路上的惊险场面,丝毫不逊色于时下荧屏里的警匪片:大白天,有人抢走了她妈妈的手提包……就在女儿有些畏惧城市生活之时,我把她的视线牵到了柏油路旁的垂柳,看啊,女儿,“碧玉妆成一树高”;偶尔有鸟飞过,哪怕是一只麻雀,我们的唇边就会飘出“一行白鹭上青天”。如果小雨淅沥或者大雪纷飞,那简直就是一场唐诗的视觉盛宴。有小雨润如酥,铺在脚下的自然是天街了。若是雪后初霁,我和女儿的脚印就是一首轻巧灵秀的绝句,随便摘一朵雪花就是曼妙的韵脚。说来也怪,眼前的景色放在唐诗中一过滤,竟变得清新明丽起来。
   大自然的河山,千百年来并没有多大不同,然而在唐诗中却那么的引人入胜。在这样一条路上,因为唐诗的修饰,我看见了最蓝的天,最白的云,最绿的叶,最红的花。女儿,在我目光的枝头,翔舞成了一只蝴蝶。

共 40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文化传统历史悠久,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铸就了深厚的人文底蕴,用博大精深去形容和概括也不足为过,随着学刚的文字,我们行走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去探寻中华文化的渊源,去领略“抒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我们仿佛走进旧时的唐风宋雨,与李白将进酒,共销万古之愁;携苏轼举杯邀月,对影三人;同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在醉翁亭中把酒言欢,享山水林泉之乐。或婉约清新;或磅礴大气,各有千秋。“春发其华,秋收其实”。这些中华文化瑰宝点缀着我们的大地更富有生机;江河湖海更加美丽多姿;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五千年的历史,传承着秦皇汉武的文采;千百载的文化,记录着唐宗宋祖的风骚。这泱泱的国度、这厚重的历史,不管你走到哪里,只要行走在这片大地上,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记载着我们厚重的历史;记录着我们的昨天、今天还有明天! 【编辑 沙场秋点兵】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101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秀子        2013-12-31 12:24:07
  游名山、思故人,行走在这大地上,脚下与唐宋元明诗人的脚印重合,心灵与他们产生共鸣,曾经的名诗佳句呼之欲出,思维的火花不自觉地与他们进行着碰撞与交流,对古人的怀旧与膜拜,眼前仿佛突然出现一位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小将们出现在这大地这街角。由深邃大气的章节连缀一体的一篇优美散文。祝作者写作愉快!
2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13-12-31 12:33:10
  诗歌是文学体裁,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历史所沉淀而成的艺术结晶,它它传承着我们祖先勤劳的智慧和瑰丽丰富的文化宝藏,更记载着我们曾经的辉煌,它是民族象征和骄傲,更是中国人文发展的图腾。“千年风云千年画,万里江山万里诗”我们读咏着刘学刚的文字,伴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在大地上行走,俨然已走入了艺术的国度、诗歌的国度。
3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13-12-31 12:41:50
  “放眼山河千万里,浓缩人间好词章“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4-01-01 16:22:49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5 楼        文友:秋叶正红        2014-03-06 15:57:30
  很是惊喜平,在这里读到刘老师的大作。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