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峥嵘岁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峥嵘】面人和糖人(散文)

编辑推荐 【峥嵘】面人和糖人(散文)


作者:耕石 秀才,2811.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03发表时间:2014-01-10 13:09:53


   如今过年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一台电视机就可以在家中饱享眼福,而过去那文化生活贫瘠的年代,每逢过年,能够在大街上看看捏面人和吹糖人的就已经是很高的文化享受了。
   小时候每当过年,看见一个小男孩身穿小棉袍,围着围脖,戴着绒球帽子,一只小手被爸爸牵着,另一只手举着一个小面人,边走边看的那种喜悦的心情实在是令人向往。几十年过去了,再见不到这种情景。
   除了面人还有糖人和糖画,小时候最爱看这些手工艺,有时候一看一两个钟头,吃饭的时候都忘了回家。
   面人正名面塑,本是一种街头民间工艺,在我国历史悠久,可以溯源到战国时期,随后历代都有继承和发展。由于内容上取材多为传统民间故事,所以人物造型比较多,故俗称面人。从风格上黄河流域古朴、豪放、深厚,长江流域细腻、灵动、精巧,现在已经形成了民间艺术,其中以河北与上海成就最高。
   面塑可分两种,一种是棍装一种是盒装。棍装是用一根小棍穿着,人物单一,可以由小孩子们举着玩。盒装是一出一出的整戏,过去办婚丧大事或逢年过节在供桌上摆着,现在已推出福禄寿喜、龙凤麒麟之类被引进餐饮殿堂,和其他食雕一样,担当起点缀和美化菜肴、烘托宴席气氛的作用,更进一步走进了国家级的艺术展馆,其艺术成就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糖人又名糖花,顾名思义是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也分两种,简单的一种是吹糖人,空心薄皮,情同糖泡,方法是用一根芦苇管(相当现在的饮料吸管)蘸上一定的“糖稀”,边吹边捏,靠眼明手快进行艺术造型,因为选用的材料是“糖稀”,所以俗称“吹糖稀”。
   “糖稀”是从麦芽发酵物中提取糖类化合物制成的糖饴,麦芽糖饴的特点是延展性和可塑性特强,不似蔗糖易结晶脆断。本色为金黄色,可加工成绿、红、黑、紫等各种色彩。做复杂或组合的糖人,取粘稠适宜的一小撮,在软的时候借手温搓捏使其中包裹适量空气,或用甘薯粉、豆油控制粘结,放入木模或凭空向预留气孔吹气,使糖泡随意加工成各种人物、动物、水果等,造型浑朴呈半透明状,例如“老鼠偷油”、“母鸡抱蛋”等富有民俗情趣的糖制人物对孩子具有极大诱惑力。
   糖画也叫画糖人或倒糖饼,所取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所用的工具主要是一勺一铲,在一个端把锅里把糖熬好,用一个带尖嘴的小勺把糖舀起来少许,趁热在一块青石板或大理石板上画画,石板的表面非常光滑,抹上一点油,熔化的糖一旦冷却后糖即凝固,然后用一根小竹签一粘就起来了。所以,要求民间艺人要眼明手快、眼到手亦到地进行造型,以求一气呵成。
   糖画的题材有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书画等内容,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生动。若是侧面的形象,便以线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则用糖料将其头部堆成浮雕状。由于糖料的流动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会出现雷同。民间艺人在长期实践中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时根据操作的特点,在造型上多施以饱满、匀称的线条,从而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样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倒糖饼情同泼墨画,在石板上倒上一点糖,用小铲的压、挤、拨、拔等手艺造型出实心的小螃蟹、小动物、水果等也非常有趣。一旦糖凝固了还可以加水再熬,若是颜色深了或是糖不够了,还可以加糖再熬,糖也不会浪费。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稍候凝结便可以出售了。
   这些街头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说我国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的造型,即糖饼,买回去哄小孩子玩,既可以当玩意儿又可以当糖吃。如今儿童的食品和玩物越来越多,糖人和面人当然不再是哄小孩子的东西了,但被这些东西哄过的我,却永远不能忘记。
  

共 14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面人和糖人这些街头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这些东西哄过的我”,永远都不能忘记面人和糖人给“我”带来的儿时的欢乐。耕老的文章让我们了解到不少有关面人和糖人的知识。感谢赐稿!祝创编愉快!【峥嵘社团编辑:星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