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穿越千年的对话

精品 穿越千年的对话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语录体赏析


作者:孔夫子门生 童生,962.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28发表时间:2014-01-11 19:52:04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落日黄昏,晖晕霞锦,林间幽径,我,徘徊着。看着眼前的优美秋色,我不禁地吟诵起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这首《秋思》,是范老先生驻守边塞的真实生活写照,词中对凄凉景色的描写,正是他和守关将士们那无以言说的,愁苦的思乡之情的抒发。
   吟诵着,那令人凄楚难禁的忧情,已深深地把我牵引在其中,欲罢而不能。
   月升东天,踌躇晚归,行走间,一参天古树映入眼帘。粗壮的皴干,横生的斜枝,繁茂的疏叶,似是有所熟悉,但总是想不出在哪儿见过。一种特有的亲切之感,让我不由自主地想亲近它,于是,我伸出手,去触摸它那嶙峋的身驱。突然,就在我的手刚一接触到树干的时候,一股极大的力把我向前吸引,没容我多想,身体便螺旋式地旋转起来,并向下坠去,我赶紧地闭上了双眼,想努力地使自己的内心不被恐惧所控制。
   也不知多时,慢慢地,我感到自己的身体落实,定睛观看时,眼前的景象竟然是那样的熟悉,这儿不是边塞吗?我怎么就来到了这边塞之地呢?
   再一看,只见:雁南飞,日西垂,号角吹,边声起,烟袅袅,孤城闭。一苍颜老者,独坐沙坡,在自斟自饮。长须飘飘,身穿胄甲丝绦,那不是戍边卫国的范仲淹,范文正公吗?趋步上前,仔细端详,是的,确实是那个写出流传千古的精美词作《渔家傲·秋思》的范文正公。
   噢,我穿越了,我来到了令人为之怜楚的,早以远去的北宋年间。
   端坐于范公面前,相互介绍完毕,彼此惊异又充满亲昵。
   穿越者:文正公,你知道吗?你所写作的一系列的以“塞下秋来”开头的《渔家傲》词,仅有《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流传了下来。
   范仲淹:是吗?
   穿越者:嗯。可以说,千年后的中国,大多数人都已经能够背诵这首词了。
   范仲淹:噢……
   穿越者:如此凄感的作品,真是让人心有怜楚。
   范仲淹:嗨,那是在庆历二年,夏去秋来。我为了严密防务,赴大顺城等处踏勘。在朔风摇曳中,我望着天空南飞的大雁,心中不禁产生无尽的感慨。回营之后,深夜失眠,便挑灯伏案,一连写了数阕《渔家傲》,没想到这首《秋思》竟能流传千年。
   穿越者:嗯。
   范仲淹:这还得从头说起的。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至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我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镇守西北边疆,已经整整三年的时间了。三年间,我在边关改编军队,提拔将领,修建防御工事,抵御西夏的入侵,现在,据说西夏国内出现了各种危机,西夏军将领中间,也矛盾重重。我想,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而我现在,已是满头白发,垂垂老矣!(说完,一声长叹。)
   穿越者:文正公,你的这首《渔家傲·秋思》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描写军旅生活的好词。此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景和情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该词上阕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阕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并且,此词营造的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表现出的苍凉悲壮的气概,在词的发展史上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据说,你的后辈苏轼、辛弃疾所创的豪放派的词风,也深受您的影响啊!
   范仲淹:是吗?我写此词时,并无他想,只是有感而发而已,此作的词风和晏殊大人的词风是完全不同的,并不是我刻意为之,只不过是我今时身在边关,所观之景,所见之物和以往大有不同而已,在情感的流露上,自然也有所不同了。后来者能有豪放词风的出现,也非我之功。
   穿越者:回到《渔家傲·秋思》这首词上,此词上阕写边塞奇异之景,尤其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不逊于唐代王摩诘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为何能写出这样与众不同的景色呢?
   范仲淹:噢……我虽祖籍河北,但自幼在江南苏州长大,见惯了江南风光。江南的秋天和塞北真是不同啊!江南的秋天,暖暖的,带着点凉凉的气息,阳光不再像夏日里那样的炙热,秋水潺潺,和风轻拂,残荷染塘,也别有一番风韵。傍晚时分,晚霞出现,像个害羞的少女的脸。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么的美。而塞北的秋天却是完全的不同了。所以,在词中,我写了边塞风景的“异”,先是第一句点出“异”,然后通过写景,说明异在何处。
   “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塞外的寒冷,好像就没有冬天,直接进入了冬天,雁去衡阳,也毫不留恋。每当这时,我就想起江南的秋的温暖。
   “四面边声连角起”,点出塞外声音之悲凉。“边声”指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边塞的风你无法想象它的样子,刮起来那种肆虐的样子好像能够吹到千军万马,当风大起来的时候,我们的营寨也经常被拔起,战士们因此经常挨冻。萧萧马鸣和悠悠羌笛的声音,充斥在耳朵里,充满着凄清悲凉之感。和江南的莺声燕语是无法相比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人的孤零之感。西北边陲,都是光秃秃的山,和江南青山的苍翠是无法相比的。大顺城,它是我和将士们在十天的时间内修筑的一座城,它处在我们大宋和西夏的交界间,是距离西夏最近的城,也是最危险的城。所以,在白天的时候,他都要紧紧地关闭。身处孤城之中,又要时时地防范西夏军,难免会产生孤独之感啊!
   穿越者:所以说,您的上阕写景,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皆有。既写出了“雁去”、“城闭”的动态,也写出了“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的静态;既写出了视觉形象,也写出了“边声”的听觉形象。而雁的去,城的闭,日的落的描写,不禁会让人产生孤独之感。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范仲淹:“一切景语皆情语?”我没听说过,总结得很好。文章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诗言志,诗言情”,这是好文章的通律。
   穿越者:《渔家傲·秋思》下阕重在写边关将士对故乡的思念之愁情,而愁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你却能借助酒把愁形象地写了出来,为何有这一写法呢?
   范仲淹:愁情需要借助一定的意象的表达才能让人真实地感受到,借酒消愁,古已有之。唐代李白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句子,写想借酒消愁反而却更添其愁,我有感而发。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和李白诗句作用相同,借助“一杯”浊酒来消除对“万里”之外家乡的思念,可是,却引起了对家乡更浓的思念之情。渲染了将士的愁情。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写出了将士们思家深切,但战事未平,为报国而又不能归家的矛盾心理写了出来。有人说我这样写词,会使将士们由于思念家乡而无心做战,如让圣主所见,定会遭致责罚,可是,现在的将士们为了早归家,在战场上却更加骁勇了。近日,连克西夏军,归家之日不远了。
   (他不知道,现在,大宋和西夏双方议和的使节,已经开始秘密往返于兴庆府与汴梁之间。庆历四年,即1044年,双方正式达成和议。两国将休战了。这是历史,且让历史中人在时间的流逝中知道吧!)
   穿越者:下阕中也有写景,“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入夜时的景色,读起来为何有一种悲凉之感?
   范仲淹:将士们的思乡愁情,不是仅以喝酒就可以完全排解的,有时,会在寂静之夜,难眠之时,借助羌管来传递那悠悠不尽的思乡之情。而这种沉郁的羌管声却让人更加的愁苦,更加的悲伤。
   穿越者:噢……
   范仲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正是将士们那彻夜无眠、鬓发染霜的感伤之情啊。(说完,范仲淹面露愁容,看着东南汴京城的方向,不知在想着什么。)
   看到范文正公那满脸的凄情愁绪,我不知道如何去安慰他老先生。过会儿,他才从那愁情凄绪的状态中转过神,看到我不知所措的样子,笑了笑,说道:
   想必,你也已经得到了你所要的东西的,我们的千年之缘也将就此结束了,我也该走了,你也应该回到你来的那个时代的了。谢谢你,真的谢谢你。你也不虚此行,我也不枉费此番心机,总算有人能够在千年之后,能够理解我的《渔家傲·秋思》的初衷。说罢,只见他向我略一拱手礼别,便转身飘然而去,当我还想对他说些什么的时候,早已不见了范文正公的踪影。
   正在我踌躇不定的时候,忽然一阵劲风吹来,没有来得及多想,我人已随风腾空而起,我赶忙双目紧闭……
   不一会儿功夫,我感觉到风定身稳,睁开眼时,只见自己仍然是在那幽幽的林间小道中,头顶之上,明月千里……

共 33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运用穿越的手法,与原作者对话的形式,对原作进行了剖析,从一个全新的的角度,让我们去体感词作的优美意境与诗人抑郁心情、傲睨一切的豪迈气概和深挚的思乡情感。这种赏析文章的方式给我们耳目一新,为作品文章的赏析开了一个全新的形式。非常精美的文章,推荐读者朋友赏读。【编辑:桐疏枝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112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桐疏枝寒        2014-01-11 19:54:02
  欣赏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赏析佳作。问候朋友,遥祝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4-01-12 09:47:56
  有人曾说,作品赏析文章很难改变模式,读起来枯草无味。这篇文章通过穿越,采用与古人对话的形式,解读千古名句,是作品赏析的一次尝试和突破,首尾相连,纵横相宜,生动并且很有感染力,好文,推荐大家阅读学习。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回复2 楼        文友:孔夫子门生        2014-01-12 12:27:19
  谢谢!我有时感觉创作灵感就像是尘封千年的酒,当被灵异的手打开的时候,就会芳香四溢。而江山的编辑就像这双灵异的手,能够拂去大脑中的灰尘,让写作者思如泉涌,写作出一篇篇美文。
3 楼        文友:孔夫子门生        2014-01-12 12:30:08
  谢谢江山,谢谢江山编辑
4 楼        文友:孔夫子门生        2014-01-12 12:56:28
  在江山有一支优秀的编辑队伍。一段段编者按就是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既是对文章的点评,也是对文章的指导。相信江山定会越来越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