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与“三季人”同行(随笔)

编辑推荐 【春秋】与“三季人”同行(随笔)


作者:穿裤子的云 布衣,21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99发表时间:2014-01-22 09:01:40

今日竟有闲暇可以享受久违的午休给人带来的惬意,可睡下后没多长时间便开始做梦。这个梦倒也奇怪:我竟和一个人因为一些事情吵起架来,面对同一件事我们看法不一分歧很大,他想强迫我接受他的观点,我还想要他按照我的想法去执行。开始还能较为平静的进行质疑、辩论,渐渐地彼此就大声指责对方,后来我们双方的争执几乎达到了一种歇斯底里般得咆哮,最后竟动起手来扭打在一起,打到最后都筋疲力尽之时便约定找明白人去评理。由于我内心充满愤怒,行走都不看路况如何,竟一下子撞在一棵大树上,撞得我头破血流,我还没来得及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大树便分明带着对我责备的口气讲道:“年轻人愤怒往往让人丧失正确的判断能力。”我当时心里想这棵树能开口讲话至少也算得上“世外高人”了。我急忙将心中的不平与困惑讲给这棵大树想让他给我主持公道,可这棵大树根本没有让我把话说完,便说道:“你好歹也算是文化人呀,怎么就这么糊涂呢。”我当时更是愤怒到了极点心想“怎么都来指责我?”但我还是极力克制着这种强烈的怒气。大树语重心长地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说实话在那种情况下我还真没心情听什么故事,然而出于对这棵大树的尊重我还是耐着性子来听这个故事。还真没想到这个故事果然如一剂良药,内心的伤痛顷刻全愈,心胸豁然开朗。
   然而就在梦醒之后,起身下床的一瞬间,梦境之中的细节竟忘了个精光。唯有内心因那个故事而获得的释然是如此的强烈,朦胧中只记得一棵大树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然而这个故事的内容是什么却一点也想不起来了。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回忆起梦中的细节,我又赶紧躺到床上,闭上眼睛极力地回忆着梦境的蛛丝马迹。这在一番艰苦地追思之下有几本书在脑际间回荡。其中一本是《周易》一本是《论语》还有一本是《庄子》,这三本书到底和那个梦有什么联系呢?梦中那个大树在给我讲故事时似乎还提到了故事的出处,一想到这里头脑中又蹦出一句话“子贡问时”来。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而《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莫非那个故事就是出自《论语》一书。我赶紧起身打开书柜找出一本《论语》,前前后后来回翻了几遍也没有找到“子贡问时”这个典故的出处。
   正在无奈之际忽然想到网络的强大功能,于是一口气冲到办公室。当搜索“子贡问时”后,没想到网络上这样的记载还真不少,(尽管是用古文写成,并且有些也标注出自《论语》,然而我总觉得这段文字风格与《论语》一书的总体风格仍有很大差异。)并且还把这段文字改编成叫做《三季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概讲得是:一天早上,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正在清扫院落,这时一位身穿绿衣的男子很是鲁莽地闯了进来。见到子贡开口嚷道:“快把你的老师叫出来,我有问题要问他。”子贡见状迎上前去问道:“你有什么问题,我也可以回答。”绿衣人可能觉得子贡也像有学识的人便说道:“那好,你说说一年有几季?”子贡心想“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这谁不知道,你还来问我,这不是故意刁难人吗?”便不带好气地回答道:“一年四季呀!这世人都知道常识。”绿衣人更是不依不饶地讲道:“谁说一年四季,一年明明是三季!”于是他们两个便你一言我一语在这里吵个不停,据说一直从早上吵到吃中午饭。大概是都累了吧便决定一块去找孔子问个究竟。并且还做出一个约定:如果孔子说一年是四季的话,那么就让绿衣人给子贡磕四个响头,如果孔子说一年是三季的话,那么就让子贡给绿衣人磕三个响头。见到孔子后子贡便上前向老师讲明事情的原委,孔子开始并没有讲话,只是把他们两个人观察了半天,然后说道:“一年是三季。”并且要求子贡给绿衣人磕三个响头。子贡更是困惑不解,但又不能违背老师的命令,于是硬着头皮给那绿衣人磕了三个响头,绿衣人便欣然离开了。待绿衣人离开之后,子贡连忙询问孔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孔子语重心长的向子贡讲道:“你没看那人浑身发绿,那是属蚂蚱的,这种昆虫是春生秋死,生命对他来讲只有三季,而你却非要给他讲一年四季。与这种人争执将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让你给他磕头这是最明智的做法。
   我固然无法判断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梦境之中那棵大树给我讲的故事,不过读完这个故事也给我带来不少的思考。
   就这个故事本身来讲,你要评判个谁对谁错还真不容易。因为在这个世上错误与正确本身就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一切只是相对而已。比如同样一句话你昨天说可能是正确的,今天再说便可能成为错误。同一种行为举动别人做可能就是正确的,而你做就成了错误。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生命体验是不尽相同的,这就必然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而便会有不同的人生境界。
   如果非要带点个人情感来评判这个故事,估计大多数人都是指责那个绿衣男子,故事中孔子说那男子是蚂蚱,这当然是幽默的说法,不能因为人家穿个绿衣服就说人家是蚂蚱。然而像这样的“三季人”却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之中,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该以怎样的方式来与这些人相处?我认为灵活变通这个原则很重要,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承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个客观事实。孔子不就讲了“中人以下不可语上语。”也就是说你要给那些智商低下的人讲高深的道理简直就是浪费口舌,甚至他们还会认为你在胡说八道。《论语》中就强调你要跟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那叫“失人”,你要跟懂道理的人不讲道理那叫“失言”。庄子在其《逍遥游》一篇中提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你如果要给朝生暮死的“朝菌”讲一个月是个是么概念,要给夏生秋死的“蟪蛄”讲什么是一年,不都是很荒唐可笑吗。于是他在《秋水》篇又写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讲道理固然简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带着理想主义的思维来审视这个世界的人与事,当外在的事情与自身观念一旦发生冲突,难免就会为捍卫固有观念而产生争执,很多时候这样的争论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即便能争出个你错我对又有何意义呢?

共 23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文用有趣和吸引人的梦开篇,把读者紧紧抓住,让读者跟着作者去寻找查询梦中提到的书和其中的道理。最后,道出一个哲理: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可能变成谬误。不同的规律适合不同的人,人不能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章通过精彩的梦和故事,用浅显的语言说明深奥的道理。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4-01-22 09:06:33
  深入浅出,说明了深奥的哲理。
北极主人
回复1 楼        文友:穿裤子的云        2014-01-22 10:07:46
  感谢辛苦了!
2 楼        文友:潮仙        2014-01-23 08:43:43
  讲道理固然简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带着理想主义的思维来审视这个世界的人与事,当外在的事情与自身观念一旦发生冲突,难免就会为捍卫固有观念而产生争执,很多时候这样的争论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即便能争出个你错我对又有何意义呢? 欣赏佳作!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