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笔尖】小年(散文)

编辑推荐 【笔尖】小年(散文)


作者:喝饱水的游泳者 秀才,1132.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90发表时间:2014-01-24 12:22:40
摘要:母亲有时跟我唠叨父亲闲事忒多,和年轻是一样不知道礼让体贴,隔三差五找茬和她吵,我劝母亲说:就让他吵吧,如果哪一天他不吵了,静静地坐在藤椅里,眼睛都不看你,你也许会觉得寂寞。

小年这天,早上有人燃鞭炮,噼噼啪啪响了些时候,总算有了些年味儿。一个小孩子和他父亲在楼前的空地上点小礼花,礼花飞向空中“呯”的一声,散成纸屑星星点点飞在空中。这几天雾霾因为西北风赶得急也溜走了,空气中除了还残留些附近化工厂整晚排出的臭胶皮味,和前些天的脏秽污浊相比,空气质量也能算得上好。带着这些微凉中已经渐暖的年味,我回家和父母亲过了小年。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王爷今天上天跟玉帝述职。跟玉帝叨念一年里这户人家的事帏,以前每家都会供奉糖瓜,说是要粘住灶爷的嘴巴,让他只能点头,或者说让他吃人家嘴短,不敢说人坏话。这种糖瓜我小时吃过,需要用力咬,而且很黏。一不注意就粘在牙齿上。如果灶王爷真的会吃粘了他的牙,我想,他不但说不出话来,还该恼这户人家用奸计耍小聪明,上天与玉帝言的话是好是坏我们只能去猜了。
   离家越来越近,看见百年老矿南边残留着的高大黑矸石山坡满树,树已经很高形成一片树林长在山阴里,等这座山被围住它的厂子啃掉,那些树也会一棵棵的栽倒,到了夏天永也不会有青烟在山上腾起,这座百年矿区一年年变得不再重要,就像一个没了活力的老人孤独地坐在冬日里阳光下,拄着手杖看天边的鸟儿飞,静静等将来的最后一天。母亲家不远的白云山南坡新立起来一座牌楼,有人要在这座山上开发建一座延寿寺。牌楼上雕刻的花纹还没经过岁月的打磨,楞刺得扎眼,从牌楼下往半山腰走是一个很陡的土路,我曾经几次尝试骑单车爬上去,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我一时大意失了荆州,至此再没去爬了,我的单车群以能爬上大坡为标志,取雅号“悍匪”,到如今已经有十几人得此名字,至于我,“悍匪”这个名词大约要和我无缘了。过大坡不多远,延寿寺正在开工建设,我没到过那里,只能想象应该是一座仿古寺院,大殿里的柱子不再是木质,地上铺的青砖也都变成水泥做的方块,除了颜色和古时候的青砖相似以外,剩下的只是一个不伦不类的红墙青瓦。就在新寺院西南不远,古冶区唯一的一座宋代古塔——多宝佛塔孤零零地站在山脚。
   我百度了一下,找到关于这座塔如下文字——多宝佛塔的西侧,原有一座北朝南的弥勒寺,后改名为“灵云寺”。据《滦县志》记载,该寺建于金代,寺内有香火地四亩,正殿为满堂佛,供奉佛像几百尊,大者6尺许,小者尺余,神态动作各异。弥勒寺的两侧各有一座庙宇,东侧为窑神庙,西侧为关帝庙。
   多宝佛塔东侧约50米处,有一座丈高10余层的砖砌小斜塔,向西北方向倾斜20度许。塔身中部镶有一块青石,上有正楷刻字“白云法师墓”,当地人称“和尚坟”。斜塔和灵云寺“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已无迹可考。
   多宝佛塔北面的山名为白云山,因雨后常有白云缭绕而得名,又称自来峰。此处清代以前风景优美,为“滦州十景”之一——“秋岭松云”。当时夹路长松,四周青障。知州吴士鸿游此题诗:“选胜探奇几定踪,更寻僧舍曳疏筇。灵湫涛出秋千鉴,鹫岭飞来十丈峰。松涧阴深时见鹿,岫云舒卷每从龙。倦游未忍言归去,百八声传别院中。”
   清邑人汪鉴诗云:“矿怀随处寄游踪,峻岭嵯峨自倚筇。飒爽松涛常带雨,溟蒙云气欲遮峰。岩巅刹古飞灵鹫,湫底波澄隐蛰龙。倦拂石衣聊小憩,遥天陡落一声钟”。清邑人李恩捷诗云:“贪寻胜事觅遗踪,穿破芒鞋更曳筇。涧底长流不宿水,云间高耸自来峰。潭深带月开金鉴,松老无风起卧龙。自是名山藏古刹,等间清磬问疏钟。”
   如今寺庙已无,空留传说在此。
   我试着推想,几千年来人们都是在不断的打破旧传统和旧的统治,自以为可以建立一个崭新的制度来替代原来的腐朽,可是新统治者都是在旧体制里浸染的阶层,不是外来入侵民族,他们发现打破的除了旧人的统治,再想建立一个与众不同的社会简直是天方夜谭,如同一个人放火烧了别人的房子,占据这块地方想自己重新建一座更好的,逐渐发现却发现自己没有能力这样做,连地基没打不好,只好在一片瓦砾和焦黑中寻找自己能用的东西。这些捡回来的东西和新的难以弥合,而新统治者又在里面加些适用他们思想的东西进去,那些消失的不光是糟粕还有传承的美德。周而复始,打碎粘合,再打碎再粘合,直到很久以后突然发现,摆在我们眼前的都是崭新的,可是这种新的、耀眼的光芒中没有经过历史沉积过的内涵,徒有华丽的外壳。前些日子听说济南火车站要重现二十世纪初老火车站的德式建筑风格,把九十年代拆除的火车站再以原貌盖起来,我觉得这件事不光是搞笑的事情,而是这种对历史不尊重,对传统不屑一顾,把民生和传承当儿戏的做派让人难以理解。再想一下,即便把火车站按照原来的样子建好了,可是你摩挲这光亮的没一丁点儿沧桑的建筑,会有怎样的感慨?
   我家附近新建的寺庙,以后一定会有不少善男信女来上香礼佛,寺中也应该有长老住持,貌似有浓厚的信仰氛围,可已经打破的旧信仰就像个玻璃杯,即便重新粘合在一起,杯子上的伤疤永远也拂不去了。
   世界上有一个民族国破几千年,有人说一个种族和别的种族相容200年以上,这个种族的信仰会慢慢发生变化,从而逐渐消失本民族的个性,可是这个民族在几千年后奇迹般的重建,他就是以色列。一个民族的信仰很重要,他足以维持整个民族的团结,足以维持整个民族的优良品格代代相传
   我们民族中最宝贵的传统慢慢地被消磨丢了,包括我们每年一次、盛大团圆的年。
   一路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耳边不时响起鞭炮声。等媳妇把车开到母亲家,我发现媳妇交代的三件事我都忘了——给母亲带的玉米油,给二弟的家里不用的智能手机,和我的身份证。这些只有等过年那天再办。
   父亲在胡同那边和邻居聊天,母亲也和他在一起,母亲带着自己编织的绒线帽勾着肩。父亲转过头看到了我和我打招呼,女儿跟在我后面叫了一声:爷爷奶奶。里屋已经摆好了饭桌,都是一些熟食,屋里不是很暖,不过午间的阳光从玻璃窗射进来,照在脸上感觉很好。
   饭后有些困了,父亲说他收拾桌子不用我管,我摊开被子蒙头睡,母亲叫起我说:起来收拾桌子,顺便把地板拖了,拖布在水池边上,你都这么大,别让你爸干了。我赶紧起床一连拖了两遍地板,屋里不太热,地板很难干掉。父亲推门进来,看见我新踩的脚印说了句:这屋忒墨迹,我说不要在里屋吃,你妈就是不听。我没回话,蒙起被子睡了。睡着睡着,听到隔厅里有人吵着,仔细听听原来是父母亲在争。我穿上衣服出房门制止他们,问了一下吵架原因,大概意思是父亲怪母亲不该把桌子放在里屋,应该在隔厅吃,省得屋子弄脏。而母亲怕我们冷执意在屋里吃他俩就这么你一句我一句的吵。父亲开始絮叨以前母亲的事情,母亲一句句的顶回去,我看着他俩争来争去,有些想笑,两个年岁加起来快150岁的人你来我往,声调步步高。简直是两个孩子。父亲依旧保持者我小时候和母亲吵架的风格:从今天的事情回忆到大以前的碎芝麻烂谷子,而母亲不再像过去忍耐,变成现在的针锋相对。
   小时候父母亲争吵时我们都是很害怕的,屋子里两个大人喧嚣起来气氛阴沉压抑,母亲有时候哭,有时强忍不做声。争吵以后要很久我才能从这种阴郁、压迫得我透不过气的气氛中缓解过来,可是过不了多久,他们再次争吵,我和兄弟静静在一旁看着他俩,从不敢做声。
   我站在父亲母亲中间,不耐烦说:行了行了,都没事是吧,还吵吵吵,邻居笑话的。我走了,你们歇歇吧。母亲站起身来耸着肩说:我跟他没完,我就是不让着他,压我一辈子了,我不忍了!父亲用手卷着纸烟瞪着眼对峙母亲:现在我说话就不行,你声音比我还高,像个好女人吗?我赶紧挥挥手,:老爸,行啦,过年都七十六了,还有闲心吵呢,行啦行啦,我也走了。父亲站起来对我说:有零钱吗,坐公交车用,我说,你把零钱给大鹏。我推阻了:我有公交卡,不用了。父亲母亲不再吵,两个人都不看对方,各干各的事。
   坐上公交车我给媳妇打了电话,告诉她我已经给女儿找好手机充电器,媳妇在电话那头应着:“恩、恩,好。”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过去要供奉糖瓜,我家自我记事起从没有这样做,父母亲就这么不管什么节日吵着过了几十年,有时激烈到要离婚的境地,我在争吵声中长大,成家,养儿。我和媳妇很少有争吵,即便有那么为数不多的几次,也都是我低头,认错的事也有过,不过从不说出来,我一般会用短信或者留一张字条给她,过几天雨过天晴。父亲的做法我一直不赞同,可我不可能改变他的大半辈的性格,母亲这些年腰杆硬起来,说要一吐过去饱受压迫的窝囊气,跟父亲吵起来声音越来越高,父亲管这叫“矬老婆声高”,调侃中带着些无奈。
   小年这天父亲母亲又吵了一架,而且很大声,上天的灶王爷是装作没听到还是一五一十地向玉帝汇报,父母亲不会去想的。父母亲还能精力充沛地吵,这也许是个好信号,证明他俩的生命之火还旺盛。
   母亲有时跟我唠叨父亲闲事忒多,和年轻是一样不知道礼让体贴,隔三差五找茬和她吵,我劝母亲说:就让他吵吧,如果哪一天他不吵了,静静地坐在藤椅里,眼睛都不看你,你也许会觉得寂寞。
   晚上母亲打了电话给我:你在家休息别乱跑了,该过年了,你媳妇工作忙,你好好收拾房子,听见没?电话里传来父亲的声音:告诉他,就是我说的,大过年的别惹小玲生气,对媳妇好点儿!
   我暗暗笑了一声,和母亲道了声再见。
  

共 36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通过小年这个传统的节日,细数有关灶王爷故事、家乡寺庙的传说以及以色列的重建的事例,说明传统的东西是已浸润于民族的骨子里,要破除是万难的事情听来感到亲切。然后说到父母吵架,年轻的时候吵似乎父亲占点优势,到老了还是吵,但”母亲这些年腰杆硬起来”已是针锋相对,各不相让。老话说,夫妻不吵架不到头。又说夫妻是前世的冤家。只要没有外力的干涉,夫妻吵架是很正常的事情,正如作者所说,“就让他吵吧,如果哪一天他不吵了,静静地坐在藤椅里,眼睛都不看你,你也许会觉得寂寞。”是啊,吵架是一种倾诉,是一种释放,但如果能讲究点艺术,比如一方火气上来了的时候,另一方忍着点,这样双方就不容易受到伤害。不知我这样说是不是读懂了作者。作品语言朴实,看似随心随意,但充满对生活普通琐事的哲思,深刻独到,推荐共赏!感谢赐稿,建议加精!【编辑:疯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疯妹        2014-01-24 12:28:46
  泳者你好,刚刚编辑的时候忘记署名了,我已联系社长,等他有时间会加上去。感谢赐稿,期待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喝饱水的游泳者        2014-01-24 12:47:52
  没事没事,看了您的编者按,觉得您能懂得,深深感谢
回复1 楼        文友:喝饱水的游泳者        2014-12-24 16:58:38
  谢谢编辑,又是一年
2 楼        文友:你猜        2014-01-24 13:07:01
  欣赏佳作,祝新年快乐。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3 楼        文友:疯妹        2014-01-24 16:56:03
  改动了两处,每段给你空了两格,你媳妇的话加了引号。
回复3 楼        文友:喝饱水的游泳者        2014-01-24 17:17:38
  恩恩,深深感谢,有时候自己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再次感谢
4 楼        文友:潮仙        2014-01-25 09:53:01
  晚上母亲打了电话给我:你在家休息别乱跑了,该过年了,你媳妇工作忙,你好好收拾房子,听见没?电话里传来父亲的声音:告诉他,就是我说的,大过年的别惹小玲生气,对媳妇好点儿!欣赏佳作!
回复4 楼        文友:喝饱水的游泳者        2014-01-26 06:25:24
  谢谢品读,泳者敬茶
5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14-01-25 12:31:06
  欣赏美文,提前给您拜年了,新年好!
春草葳蕤
回复5 楼        文友:喝饱水的游泳者        2014-01-26 06:28:15
  新年好新年好
6 楼        文友:杨克江        2014-02-08 00:06:34
  过年的趣味风味和滋味或许就源于这些珍贵可亲的风俗,读先生的文章真长了不少见识,问候新年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喝饱水的游泳者        2014-02-08 08:49:57
  哪敢称老师,相互学习,望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