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雅韵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雅韵】岁末的温暖(散文)

精品 【雅韵】岁末的温暖(散文)


作者:山中树 秀才,236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74发表时间:2014-01-28 09:51:24
摘要:金蛇欢舞辞旧岁,骏马呈祥贺新春。泱泱华夏,沃野千里,文化历史源源流淌;文明古国,地大物博,民族风俗奇花馨香;盛世中华,江山镌永,民富国强慨而慷;和谐中国,民族骄傲,嫦娥航母揽九天。问南疆北土,中华大地谁敢辱?携篮天祥云,绘我祖国美河山;喜逢春节,华夏儿女笑开颜;拥抱新年,执笔罄书岁末暖。

【雅韵】岁末的温暖(散文) 金蛇欢舞辞旧岁,骏马呈祥贺新春。泱泱华夏,沃野千里,文化历史源源流淌;文明古国,地大物博,民族风俗奇花馨香;盛世中华,江山镌永,民富国强慨而慷;和谐中国,民族骄傲,嫦娥航母揽九天。问南疆北土,中华大地谁敢辱?携蓝天祥云,绘我祖国美河山;喜逢春节,华夏儿女笑开颜;拥抱新年,执笔罄书岁末暖。
   春节,是每一个中国人充满喜庆祥和、快乐温暖的节日。时至岁末的此时,人们被一串串爆竹炸响了游子思乡的情怀,春联贴红了浓浓的年味。春节是故乡对远方游子的召唤,让欢聚的泪水在新年的酒杯上频举贺彩。岁月在此时沉淀,浸育出种子萌芽、出土、生根、开花、结果、成熟、收割、归仓,给每一位勤劳质朴的人们送来了喜悦和舒畅;岁月在此时欢歌,历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浸润和三百六十五天的等待,岁月收藏起了硕果稻穗扑鼻而来的香甜,涤荡出人们欢乐、祥和、幸福、甜蜜的美丽画卷;岁月在此时飘香,时间的钟摆,时时刻刻都在细数着岁末脚步,在一分一秒里叩开温暖的新年和又一个春天。
   龙腾虎跃迎新春,龙灯狮舞贺新年;岁末温暖在新年,欢歌笑语书万卷。新年春节由小年、除夕、新年、元宵这四大主题曲构成了人们欢乐的舞台,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厚古薄今的史书,一部华夏儿女几千年来百读不厌的历史画卷,一部收获成功、充满希望、憧憬未来的绚丽诗篇。
   银蛇欢舞辞旧岁,金马献瑞抱春归;登高望远春似锦,龙的子孙笑开怀。岁末的脚步轻盈地走来,岁末的温暖在喜气洋洋的氛围里,在人们欢欣鼓舞回家团圆的笑声里,在红灯笼、红对联、红色中国结、红鞭炮、红年画、霓虹闪烁、彩旗飘飘、烟花弥漫、红红火火迎新年的年味里。此时此刻此景,无论你从塞外到江南,还是从草原到边疆,民俗古风耐人寻味,欢歌笑语好戏连台。若你从都市到集镇,从乡村到农家,市场上、街道旁、公路沿途,还是乡庭院,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操办过年货,干那些过年的家务事,贴那些迎接新年年画对联,做那些迎接宾朋、好友、亲戚到访拜年的年糕、炒米糖、猪儿粑、糯米黄粑……人们春光满面,笑声朗朗执守着这份喜悦,把新年置办得红红火火,在岁月的日子里越过越香甜、越活越精彩。
   岁到深处暖融融,人逢佳节精神爽。新年春节是一幅古老画,是盛满乡土人情温暖、至尊至爱的风景图,是一张人们笑靥如花幸福的脸。岁末的钟声即将敲响,新年的大门已徐徐敞开,岁末那一轮轮暖阳照在回家的路上,乡村逢年过节、传统喜庆的日子处处洋溢着的乡风民俗,且看农家屋檐下,挂满红熏熏的腊鱼腊肉,挂满黄澄澄的玉米棒,诱人的红辣椒,挂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滋润的一串串金果……那是一道道朴实无华且色彩斑斓的风景,辉映着农家的腊月,亮丽着腊月的农家。
   岁月轮回人依旧,年味飘香又冬。近三十个春秋过去了,静静的回味起家乡浓浓的年味,总是让人温故知新,充满温馨和遐想。过年已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最为盛大的节日。“过年”不仅会有丰盛物质上的享受,更是承载着厚重文化的底蕴,是一种中华民族千古文化的传承。
   80年代家乡的年味,应从腊月初杀过年猪起,就可以说是拉开序幕,渐渐地被喜庆、热闹的气氛所笼罩。外出务工,学习的人们陆陆续续地回到自己的故乡。长辈们也开始忙着采购年货,购置新家具,买新衣服。年前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积蓄,在这时候谁都不吝啬,完全由着自己的心去消费。年前每家每户都把家里任何一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抹去往日的尘埃,焕然一新的步入新的一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对过年完全写照,一年的辛苦在过年中完全释放,四面八方的故乡人在这些天里团聚,未来的希望在年味中憧憬。
   除夕清晨天刚亮,家人亲朋便争先恐后相约去祭拜祖先,然后全家团聚一起享受一顿丰盛的过年饭,吃饱喝足之后一起贴春联,洗澡换新衣,守岁,拿压岁钱,晚上点灯,放烟花,看春晚;初一、初二、初三,拜年走访亲友。这是亘古不变的家乡过年习俗。过年便是通过这样的文化习俗来寄予人们渴望幸福团圆的精神向往。
   在过年的这些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没有烦恼,只有喜悦,轻松自在。喜庆、吉祥、平安、团圆、祈福……这些都是年的意蕴,这也凝聚着人们对生活、对生命的所有美好愿景。
   家乡的年味使人感受到亲情的温馨、乡情的浓郁、乡趣的热闹、民风的朴实。
   过年,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风俗习惯。扫尘除垢,辞旧迎新。然而,过年却因年岁不同、境况各异而迥然不同,酸甜苦辣,滋味种种。最难忘的是小时候,母亲为过年而亲手制作的糕点和小吃。
   童年时候,只有过年或逢年过节才会有新衣服、零食、荤菜、走亲戚。那时那个盼呀!过年,对于大人和小孩子来说都是大事,大人得准备充足的年货。那时的年货,多半是自己动手,而不像现在花一个小时,在超市转一圈,糖呀水果呀糕点呀,应有尽有,大众型的,精品型的,任你挑选。方便倒是方便了,花样品种也多,我总感觉少了许多年味儿。
   记得小时候,我们首先盼的不是过年,而是腊月。因为一入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制作过年货了。平时难得有零食入口的孩子们,这时,也可以尽情地满足口舌之欲了,那个幸福啊!
   腊月里,腌制风肉、灌香肠、烟熏火烤腌腊制品,那是其一。小孩子更关心的是母亲啥时开始动手自制糕点。一入了腊月,就盼望降霜。因为降霜的日子,肯定是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而阳光,也是制作小吃不可或缺的佐料,比如做红薯片、粑丝子、荫米子,那必须得选很多个上好晴天才烘晒得干。
   一早起来,先看瓦上,白皑皑的一片霜,那肯定是个好天。母亲就会挑上几担红薯到井边去洗,先刷干净泥巴,再冲洗干净,挑回家,用个洗衣服的大木盆装了,切成片。这边,蒸饭的大锅里盛满了水,灶堂里火烧得旺旺的,等锅里的水滚开了,就把红薯片倒进去,用捞饭的篾勺子捞起沥干,然后倒在已展开的晒席上晒干(农村专门用来晒谷子的物件,用篾条编织而成,状如席子,但比席子大得多,用时展开,不用时如席子般卷起。)我们当然是一边帮着把薯片摆开,一边往嘴里塞。那刚出锅的,冒着热腾腾的蒸气,软甜好吃。我们才顾不上烫,先吃个足再说!薯片若晒到半干时,也好吃,嚼起来更劲道。总之,我们是一边帮着晾晒,一边忙着吃。
   如果天气晴好,糯米荫米子、红苕粑丝子、红薯片晒个五六天就差不多了,这时,母亲就会用个大瓦坛子装了,放到阁楼上,有事没事,我们总爱抓一把,放到手里慢慢嚼。待到腊月二十六、二十七,各家各户要炒花生、炒瓜子了,这时,母亲再把红薯片拿出来,大铁锅内放了细沙,炒热了再将红薯片搁到沙里同炒。炒红薯片是个技术活,手艺好的,把红薯片炒得金黄香脆;手艺差的,没炒熟,嚼不动,炒过头了,焦了,苦!
   母亲还会制作精品红薯条,入锅煮前先削皮,然后切成条或片,晒得半干了,再拿去蒸,蒸时将红薯糖淋到上面,然后再拿去晾晒,半干了,又重蒸重晾。红薯条做成后呈黄栗色,半透明的,绵软,甜而不腻,好吃,吃了还想。
   做炒米糖更是个费时的技术活。先将糯米蒸熟,然后晒成饭干。再放锅内爆炒成米花,之后就加上米糖、花生米之类的做成炒米糖。做芝麻片则要先将芝麻炒熟,那芝麻可都是自家种的。兰花根也是当时各家各户要做的一种小吃。你别误会,兰花根里真没兰花,也没兰花的根之类的,总之,与兰花系列八杆子打不着。做兰花根其实是先将米磨成粉,然后蒸熟,和上白糖或红糖,加上豆粉,来回揉成团,揉出劲道来,用手扯不下,然后用刀切成条状,状如手指头,将其晒干,之后下油锅炸,起锅那个香脆松啊!每年春节后,还未到元宵,兰花根总是最先被我们消灭的小吃!
   年糕、粑丝子,也是春节前家家户户必做的食品之一。做这个可得身强体壮男劳力。女人先将糯米蒸熟,然后倒入石臼,由家里的青壮男用木头梆子捣成糊,粘成团,不粘臼,才算成功,然后取出切成大小不一的方块晒干,之后放入泡有茶子壳的水内,至少一月不坏,啥时想吃都可。年糕的吃法则看各人的喜好了,可煎可煮可炸可炒可烤。大年初一,那是必须吃油炸年糕的,寓意新的一年万事如意步步高。
   腊月的小吃伴着我们一年年长大,生活越来越好,自制小吃也日渐式微了。而那个给我们做小吃的人,我的父母双亲也日渐苍老、满头白发了。及至中年,我才品出童年腊月小吃里掩藏着的父母的艰辛与不易的滋味,那些种红薯时的汗水、收豆子花生的疲累……
   难忘童年腊月里的小吃,难忘那甜蜜绵软香脆,更难忘父母给我们烹制的幸福年味儿。
   小老百姓过的就是那份没有记得儿时过年的气息,从腊月就开始了。一进腊月,天天都是好日子,娶媳妇的,乔迁新居的,公社、大队(村)里剧团排戏的,路上来来往往配年货的,热热闹闹,村子的上空,飘荡着肉香,到处弥漫着喜庆的气氛。
   新年一天比一天迫近,终于腊月二十四到了,故乡把腊月二十四称作“小年”,小年也是“年”。在家乡,每到年尾,忙碌了一年的乡亲们,用各种方式迎接大年的到来。
   这时候,每当小年,母亲便会早早起来。做好早餐,简单和我们吃了之后,便穿上旧衣服,戴着草帽,拿着扫帚,开始“掸扬尘”,宜宾人俗称为“打扬尘”。农村不像都市,屋子一两天打扫一次,除了平时简单扫扫地上灰尘之外,其他的,像家具,还有房顶什么的,是不打扫的,以至于房顶上生着厚厚的“黑扬尘”,结着密密的蜘蛛网。平时,母亲是不让我们动这些东西的,说它们都是聚集的财气,万万动不得,只有等到小年“掸扬尘”这天,才可以清扫。
   一上午,母亲已经把屋子里的“黑扬尘”和蜘蛛网给扫了下来,屋内顿时亮堂整洁许多。透过窗外射进来的温暖的阳光,灰尘在屋子里轻轻流淌。小时候,我喜欢闻灰尘的味道,那里面,有自然的清新,有泥土的芳香,有家乡的味道。
   小年的下午,开始炒年货,母亲上楼从储藏间取出干净并且散发清香的蚕豆呀,花生呀,南瓜子呀,冻米呀等什么的。父亲坐在灶门前生火,母亲站在灶边一手拿着小笤帚,一手拿着小篾箕,先在大铁锅里放些干黄沙炒的发烫,再放下干货不停翻炒,这时候母亲的神情是很专注的,又不停得指挥父亲调整火候,唯恐火候不当,影响年货的品相。母亲是炒年货的好手,经她一炒,干货熟透,泛黄,散发诱人的香气,吃起来脆香爽口,母亲脸上露出成功的喜庆之色。散发的香味常常引来一些小馋鬼,母亲总是热情地捧上一两把打发他们。
   小年的晚上,母亲备好黄纸,她虔诚地跪在地上,烧着黄纸,把中堂下方的灶王爷给“请”下来,放在火上燃烧,接着放鞭炮,送他上天。送灶王爷上天的时候,母亲会念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祈祷灶王爷多说好话,多保平安。看到母亲那虔诚的样子,我知道,她只盼望我们每年全家能聚在一起,安安稳稳过个年,她就知足了。
   儿时过小年,印象里是忙碌的,但充满了喜庆、吉祥,也孕育着过大年的高潮到来。年年如此,岁岁一样,它留给人们多少幸福的回忆,多少美好的憧憬。故乡的小年,总是那么温馨、绵长,让人永生难忘!
   除夕,就是农历中一年的最后一天,通常被称为年三十。关于除夕,有很多传说,有一种传说广泛流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到了年三十,家家户户便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挂大红灯笼来惊吓夕兽,以求安宁。后来这种习俗流传了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
   除夕之夜,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不同的习惯。但无论是天南海北,还是都市村野,只要有过年的传统,好多习俗也大同小异。除夕、新年是年轮岁月沉淀的一首诗,旧历除夕恰似一坛滋味醇厚的老酒。一进入腊月的门槛儿,那股醉人的酒香便扑面而来,人未醉心却先醉了。临近除夕的日子里,县城平日悠闲的街面上蓦然走来行色匆匆的人流,临街商铺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火爆,汽车站售票处排起了一条条长龙……过年的氛围不经意间便浓烈起来。
   欢欢喜喜过大年,除夕和新年,传承着华夏子孙上千年的古朴习俗,也是每个人最开心快乐的重要节日,除夕是一年中辞旧迎新的日子。这天晚上,全家老小举杯相聚,有说有笑,非常热闹;吃完饭后,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磕着瓜子、花生,其乐融融。然而对电力值班人员来说,时节在家与家人团聚是总是难遇。
   “爆竹一声除旧岁,新桃旧符迎新春”。随着一串串爆竹在空中炸响,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母亲把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全家老少欢天喜地一边享用着丰美的年夜饭,一边急切地等待着央视“春晚”的娱乐盛宴,一年一度的中国式“狂欢节”——春节,才真正进入了倒计时。

共 638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春节,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节日。在这个盛大、喜庆祥和、快乐温暖的日子里,各个民族风情的庆典活动各不相同,但都一个共同的主题:庆祝丰收的好年景,共享家人团圆的美好时刻,对美好的未来充满憧憬与期待。作者整篇文章里都带着一种浓郁乡土的年的气息。童年的腊月,有好吃、好穿、好玩的。那时的快乐极易满足,有鞭炮可以放那就是幸福。关于年的岁月里,记忆深刻的是母亲亲手制作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制风肉、灌香肠、烟熏火烤腌腊制品和自制糕点,令孩子垂涎欲滴。那晴好的日子里,糯米荫米子、红苕粑丝子、红薯片的香味弥漫,“掸扬尘”、“请灶王爷”、“贴红对联”、“燃放烟花炮竹”……包含了多少家庭除旧迎新、亲人团聚、和睦温馨的欢欣场面。年,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已经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着古老的民族特征。正如文中描述的那样“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生命的里程碑,是我们中国人精神家园的寄托所在。”文中始终散发着一种欢快喜庆气氛,不禁被作者溢于言表的高兴与自豪所感染。语言朴实而流畅,主题鲜明,是一篇传达正能量的佳作!倾情推荐!祝好作者!【编辑:树阴凉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13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树阴凉儿        2014-01-28 10:14:20
  春节未到,我却在老师文字里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年的味道。一篇具有着乡土气息,充满着喜庆祥和、温馨感人的散文!欣赏,祝老师写作快乐,春节快乐!
崇尚自然,任其自然,顺其自然,乐得自然。
2 楼        文友:幽兰萦梦        2014-01-28 11:20:43
  拜赏树弟富含乡土气息的精彩美文!问好!遥祝树弟马年吉祥快乐!阖家幸福安康!雅韵精彩无限!
人品若山崇俊杰 情怀如水共清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