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平县百岁老人胡月英(散文)

编辑推荐 【山水】平县百岁老人胡月英(散文)


作者:昭平阿志 举人,358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26发表时间:2014-01-28 12:29:40
摘要:百岁是一种奇迹,当岁月在一个人的身上沉淀了一百年,年龄便会升华成生命的奇迹。胡月英老人,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奇迹,也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今年的重阳节,我回了一趟老家。我的家乡坐落于思勤江河畔的走马乡佛丁村。这个重阳节,我不仅想回家看看年迈的曾爷爷曾奶奶,此行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去看望一下住在村里的一位百岁老人。
   老人名叫胡月英,女,汉族,出生于1903年10月14日,2013年已是111岁,是目前昭平县健在最长寿的老人,老人一生经历了晚清、北洋、国民党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期。早年,与老伴卢一修从五将镇河井村搬到了佛丁村上佛组居住,并于次年生下唯一的儿子。1988年老伴因病去世,儿子也于1991年去世。晚年丧父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但老人忍住悲痛,安慰儿媳,帮助儿媳维持家庭生计。在老人的支持和鼓励下,1993年,一位叫徐阳光的男人走到了老人儿媳的身边,与老人和孩子们重新组成了一个家庭。继子徐阳光忠厚老实,对老人照顾有加,视如亲生母亲孝顺,对孩子们倍加呵护,使这个家庭重新充满了天伦之乐。转眼十年过去了,如今,老人已是四世同堂,儿孙满堂。长孙卢从坚早已成家立业,育有一子。孙女卢敏也已出嫁,季孙卢从强外出打工,他们时常会回来看望老人,给老人买些喜欢吃的东西,陪她聊聊天。
   当天,我到达邻寨的上佛组,已是中午一点多了。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寨子的后山上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杉木,山脚下是绿油油茶树,与门前阡陌纵横的金黄色的稻田,构成了一幅金秋彩绘图,美不胜收。寨子的正前方就是思勤江,孕育和守护着这里的人们。
   虽然是毗邻的寨子,以前我一直不知道这里藏着一位走过了110岁的寿星。在一番打听下,我来到了老人的家。房子西面的篱笆上爬满了花藤,稠密的绿叶衬着紫红色的花朵,又娇嫩,又鲜艳,远远望去,好像一匹美丽的彩缎。墙角处长满豆荚,翠绿的叶子沐浴在温煦的阳光下,给人一种幽美、恬静的感觉。角落处,一位老婆婆正蹲坐在土坯房下的一个灶前烧火。我向前继续打听道:“阿婆,请问一下您认识一位叫做胡月英的老人吗?”阿婆似乎早就知道我要来似的,和蔼的说:“我就是啊!”
   天啊!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眼前的这位老人已经111岁高龄,笑容可掬,精神饱满,口齿伶俐,思维清晰,看上去顶多80岁。
   见到了老人,达到了此行的目的,让我欣喜万分。但新的疑问又来了,已经111岁高龄的老人,为何精神还如此饱满,好奇心极强的我决定一探究竟。老人的孙子卢从坚知道我要来,早早在家等候。在家沏好了自种自炒的陈年“老茶婆”,老人一边招呼我喝茶,一边将浓黑的茶水往嘴里送,“嗯,甜!”我也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噢!我的天啊,实在是太苦了,这哪咽得下去啊。”“等下你就能尝出甘甜来了。”看到我难以下咽的痛苦表情,老人却在一旁哈哈大笑起来。老人细细品味着那杯苦尽甘来的“老茶婆”,好似品味着人生的苦与甜。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老人的新房子也建起来了,但老人还是习惯住在老瓦房里,她说住习惯了。在老人的引领下我走进了她的房间,“屋里黑,要慢点。”老人在黑暗中打开房间的灯,房间很小,东西繁多,但收拾得很整齐,井井有条,床头柜上还摆放着有些岁月的雕花老木镜。老人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件叠得起褶的深灰色的麻布衣。老人说布衣是她嫁到这里后老伴给买的,攒了好久的钱,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能买一件新衣裳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了。说到这里,老人似乎回想起了往事……
   走出老人的房间,孙子卢从坚告诉我,奶奶和爷爷在当年因生活所迫,就从五将镇河井村搬到了这里,一住就是一辈子。当时没有土地,只能靠租一些地种植木薯和玉米等农作物来维持生计,那时过的是朝不保夕,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但两人感情深厚,每天过的都很快乐。
   聊到老人有什么兴趣爱好时,一旁扫地的胡月英老人饶有兴致,她自豪地说,年轻的时候,能歌善舞,《东方红》、《白毛女》这些老歌说唱就唱。由于模样出众,又多才多艺,当时在农会组织的舞蹈队里是领舞。说到这里,老人的眼睛闪出亮光,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不禁让人觉得可爱!老人没有上过学堂,但年轻时候读过一个多月的夜校,能识些字,会算些数。
   “奶奶一生热爱劳动,摘茶叶、砍柴、喂猪,样样能做,一辈子就没闲下来过。只是现在年龄越来越大了,平时只给她做些轻活,活动活动筋骨,农忙时帮乡邻带带孩子。”老人说,她能活到现在可能与她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有关。老人告诉我们,她14岁的时候就以租地种植为生,经常一租就是十几亩或几十亩的,日出而耕,日落而归,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老人历经千辛万苦,磨炼了一种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坚强的意志。这让人想起古代大诗人陆游的一首诗:“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既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陆游把老年人做些轻微劳动看作是很好的运动养生,认为扫地等轻微劳动可以代替按摩和引导,有益心理健康的活动。
   孙子卢从坚继续说:“奶奶一生操劳,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别人对她的好她会记一辈子,而别人对她的坏却早已忘记。”从采访中可以看出,老人心态清如泉,静如山,心理很健康,对生活也容易满足,知足为乐,且拥有爱心,乐于助人。笑,是胡月英老人与生俱来的情怀。寨子里的人都说,老人从年轻到现在很少见她发过脾气,时刻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胡月英老人活到111岁,经历了很多事情,她认为最重要的是度量要放宽一点。2007年,昭平县开展第一次百岁寿星采访的时候,老人104岁,那时候,老人乐观地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如果我能活过110岁,就想去看一次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南宁也行,北京就太远了。”如今转眼过了7年,就是这种宽容的心态,才使得这个慈祥快乐的老人得以更高寿。
   老人长期以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早晨6点半左右起床料理家务,忙里忙外,晚上8点钟左右便上床休息。无事的时候,老人也喜欢看电视,从1989年她家有电视机开始,她就养成了这个习惯,白天有空跟晚辈们一起看,但大部分时间她喜欢做些家务,喂养家禽,或到菜园除草。晚上也跟家人一起看,主要是凑一份热闹。据孙媳妇陈喜华介绍,老人饮食很有规律,一日三餐以米饭为主,白菜、萝卜、红薯都喜欢吃,从不挑食,但偏爱肉食,她说,这是年轻的时候饿怕了。也偶尔喝点小酒,用老人的话来说酒是补身子骨的。在老人身上可以看到,如果说五谷杂粮是最好的养生补品,那么勤劳多干、乐观豁达就是最好的健身良药了。当问及胡月英老人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她乐呵呵地说:“我这一生很满足,有空总想和子孙们聊聊天,开开玩笑,偶尔帮家里做点家务,现在每个月还能领到政府发的补助,而且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望我,不愁吃穿,生活在这样的年代真感到心情很愉快,没更多要求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孙子卢从坚说。在老人的言传身教下,儿孙们尊老爱幼,敬祖孝亲。除了胡月英老人自身素养之外,和睦的家庭氛围,也许也是她能健康长寿的又一大原因。
   挥手告别老人和她的家人时, 已是夕阳西下了。我与老人约好明年再来看她。走到路口回头望着美丽宁静的寨子,灿烂的晚霞在寨子的上空,如铺上五彩绸缎!后山郁郁葱葱的杉木沐浴着霞光,我突然想起前不久电视上介绍的杉木家具的作用。杉木是一种常绿乔木,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氯化氢、氟、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释放出氧气。也是优质环保的家具材料,具有天然的原木香味,对人体有多种有益的作用。《本草纲目遗拾》记载:杉木油可以治疗一切顽癣,杉木所释放的杉木醇香味能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可抑制人体病原菌,对各种皮肤炎症有抑制作用,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霍乱、痢疾和癌症的病原菌,对人体有消除疲劳,舒解压力的保健作用。我默默地注视着这片养育了长寿之星的土地,也许,这后山郁郁葱葱的杉木林,不仅是一座天然氧吧,也是寨子的健康守护神。
   百岁是一种奇迹,当岁月在一个人的身上沉淀了一百年,年龄便会升华成生命的奇迹。胡月英老人,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奇迹,也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百岁老人,无限稻花深情!
   百年华夏,悠悠生命梦华!
   我衷心祝愿胡月英老人更加健康长寿。
  

共 33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平县百岁老人胡月英》象其他百岁老人一样,有一种勤俭质朴的习俗,而且喜欢劳动,心境平和,家庭和睦。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百岁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自己的生命创造辉煌,延年益寿。谢谢赐稿山水,祝创作愉快!推荐共赏!【编辑:康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潮仙        2014-01-29 08:52:50
  百岁是一种奇迹,当岁月在一个人的身上沉淀了一百年,年龄便会升华成生命的奇迹。胡月英老人,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奇迹,也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欣赏佳作!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