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木马】春节回顾(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木马】春节回顾(杂文随笔)


作者:神秘老太 举人,4692.3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28发表时间:2014-02-05 17:24:01

春节回顾
  
   我已经过了76个春节了,从我记事时起,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我所过的春节有很大的差异。现在回忆起来感慨万千,酸甜苦辣咸一起涌上心头。
   解放前我非常盼望过年,因为过年我可以有新衣服穿;三十早晨能吃到鱼,还有带枣的馒头。
   下午全家人忙忙碌碌供老祖宗(挂家谱摆供品),贴对联,我记得家谱两侧的大对联是:“绍祖宗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条正路唯读唯耕”横批是“勤俭持家”。
   晚饭也能吃到几样平时吃不到的带肉的菜,非常香。
   天黑之后,爸爸和叔叔们打着灯笼到大街上去接老祖宗回家过年。回来后,大家跪在供桌前给老祖宗磕头,然后给长辈拜年,还能得到压岁钱,但是这钱少得可怜,孩子们的钱凑在一起可以买到小鞭炮。
   无论怎么困也要等到“发纸”时,12点一到,大家都到外面放鞭放炮、烧纸。外面鞭炮声响成一片,好像这个小县城到处都在爆炸,经久不息。回来后全家人坐到一个特大桌子前,吃饺子,还要看看自己吃的饺子里有没有钱和糖。三十这一天非常热闹,大家高高兴兴。
   初一、初五也能吃一顿饺子,初七还能吃面条。
   正月十五吃元宵。
   我家是地主,仅此而已,当时普通劳动人民的年过得怎样?不言而喻可想而知,肯定与我家不能相比。
   过去有一套嗑概括过年的各项活动:“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烀猪肘,三十晚上坐一宿,大年初一满街走,见到人拱拱手。”基本上还是围绕吃。那时中国人最注意的就是吃,所以人们见面打招呼都是:“您吃了吗?”
   在解放战争期间,因为我家是军属(我姑奶一直和我们在一起住,她的儿子、女儿都在47年前参加八路军的)所以每到春节前,都来秧歌队在我家院里扭秧歌,慰问军属,送大米、白面。那时我们非常高兴和自豪,所以盼望过年。
   解放后,我们这个大家庭变成几个小家。爸爸妈妈多子女,所以生活非常困难,爸爸一个人工作,工资很低,我们不再盼年了,因为即使是过年,也不可能穿上新衣服,也吃不到好吃的。但是三十早晨那顿鱼还是要吃的,因为那象征年年有余。夜里的饺子也能吃到,预示全年不缺吃的。。
   那时,每到过年前,我在家刻挂钱(剪纸),一天要刻上百张,我自己设计,自己刻,把各种颜色的纸放在一起,一次能刻十来张。手上磨出大血泡,从早刻到晚。二弟和三弟冒着凛冽的寒风,到大街上去卖挂钱,回来冻得说不出话来。
   爸爸虽然当了多年的老师,但是为了生活,他每天起大早,背上驴肉箱子走街串巷到处叫卖。晚上下班后挎着个香烟盘子出去卖香烟。虽然挣不到多少钱,但是毕竟还能解决点燃眉之急,给我们买点肉、面,包两顿饺子。
   要过年了,妈妈要蒸豆包,屋里的火炕比平时热,棚顶和墙壁上的霜化了,滴滴答答地往下掉水珠。
   61年我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可是60年——63年困难时期,物资紧缺,好多生活必需品都要凭票供应,细粮和豆油给的非常少,所以过年和平时差不多,吃不到好的,也穿不到新衣服。
   我和爱人都是当老师的,工资不多。大人孩子又常常生病住院,所以生活非常困难。二儿子六岁前,我和他爸爸陪他在医院过了三个春节,所以春节那几天,我小妹妹在家煮高粱米粥和我大儿子吃。什么菜都没有,只能吃咸菜。
   1976年以后,生活略有好转,过年也有年味了,但是和现在不能比。
   1983年,学校盖了教工宿舍,我们家是拥挤户,所以打分排到第一号。在评委会公布名单之后,我家老雷发现收发室的魏师傅没在名单之中。他是校长兼书记,他立即找评委会负责人了解情况,评委会负责人说:“因为他没申请要房。”老雷了解魏师傅家的困难,一家九口,挤在两间小屋里,爷爷和孙子、孙子媳妇在一个屋。他家住房最困难,于是老雷找魏师傅,问他为什么没有申请要房子,他说:“学校那些老师申请,还能轮到我们工人头上吗?”
   因为名单已经公布,不好更改,老雷决定我家不要房了。对我家让房老师们意见非常大,后来决定拿掉排在最后一位的职工,可是人家说什么也不同意。老雷让我把准备装车的东西全部归位,决定不搬家了。一直拖了三个多月,在大家的压力下,学校出钱给那位职工在外面买了房,我家才搬进新房。
   我们搬进不久,就过年了,在腊月29那天,魏师傅和他的儿子来到我家,送来两盒蛋糕、两瓶酒,表示对校长的感谢。
   尽管我再三不要,他们还是放下东西走了。老雷回来知道魏师付送礼,就让我大儿子把他们粮店分的一袋面给魏家送去。当时,他家的老爷子感动得痛哭流涕。
   自从我家搬到学校院里,每到过年,三十晚上,老雷都让我包好多饺子,装在四个大饭盒里,给学校四个(学校收发室和三个工厂)打更的送去。
   1984年春节,老雷和大儿子都值班,二儿子在部队没有回家,我和女儿在家,这个年过得冷冷清清,女儿很早就睡了,我自己把那台晚会重头看到尾。大饱眼福。
   大儿子、二儿子相继结婚后,家里人口增加,过年非常热闹。以后每个除夕夜,除了我家那位有校无家的校长在学校值班外,全家人都要团坐在一起,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节晚会,非常高兴。
   改革开放之后,物资不再紧缺,工资也逐年涨了。孩子们也都工作了。过年也能随心所欲地买些穿的、用的、吃的。
   这些年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平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根本不用等到过年,所以人们也不再盼年了。因为和过去比,我们现在天天过年。
   可是我还是盼过年,因为过年,全家大团园,看春晚、打麻将。尤其是今年我看到第四代人了,孙女有了孩子,我可以抱着我的重外孙照像了。
   然而我又怕过年,俗话说:“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尤其像我这样的病人,弱不禁风战战兢兢地活着,过一年就离生命旅途的终点更近了。这个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必须正视。
   我年轻时因为患严重疾病,医生告诉我:“少吃多餐、卧床休息,坚持治疗,定期复查,争取活到45岁。”可是我现在已经76周岁了,马上迈入77岁的门槛。所以我觉得,过一年我就赚一岁。珍惜生命,过好每一天。
   人老了,就愿意回忆往事,我这个奔八的人,经历了日本鬼子统治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百废待兴的建国时期——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十年运动——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过年的感受截然不同。
   人民生活的变化看看过年的消费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就一目了然了。
   穷时盼年又怕过年,生活好了,随时都能过大年,所以年味逐渐淡了。
   从1984年开始过年增加一个大项目——看春节晚会。前几年看春晚排在春节各项活动的首位,一到八点万人空巷,上亿人都看盼了一年的春节晚会。可是现在大家看春晚的兴趣不再高涨,有的家庭被打麻将代替了。这不是节目不如以前,而是人们欣赏水平越来越高,产生了审美疲劳的缘故。
   以前过年是小辈给老辈拜年,在外工作的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回家陪长辈过年。现在是老人苦等苦盼子女能回到自己身边过年,可是子女往往以“我有事脱离不开。”为借口去给领导效劳或者给领导进贡,或者和狐朋狗友聚众玩乐,吃吃喝喝。
   以前过年领导给群众拜年,现在是群众给领导拜年;以前过年,单位给困难户送米、送面、送豆油。现在是大款、开发商给说话算数的高官送卡,送车钥匙,送房钥匙。
   总之,生活富了,可是人心却变了。老太糊涂了,不知年味的变化,年俗的改变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如果要我选择,我宁可选择穷欢乐,也不要富忧愁。
  

共 29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高度地体现了我们独特的东方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诉求。欣赏问好!推荐阅读!【木马社团编辑:山形依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