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王震“特使”在嫩江

编辑推荐 【绿野】王震“特使”在嫩江


作者:萍踪屐影 进士,11031.5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48发表时间:2014-02-05 18:27:10

地质构造给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黄金资源。清朝从嫩江向漠河、西口子修建黄金驿路就是开采这个地区的部分地域的黄金。以嫩江县为圆心划圆,从内蒙古自治区的额称古纳左旗、额尔古纳右旗,沿着黑龙江下划,直到加因县,北半径、东半径范围均属黄金产区,早已为世人瞩目。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为大规模开发这些地域的黄金做准备工作,给时任黑龙江省省委书记杨易辰同志写了一封信,请他帮助安排落实。
   持这封信的同志是国务院建委副主任、基建工程兵副司令兼参谋长张孔修。省委同志经过议论,按照张主任口头传达的具体意见,选址在嫩江。一则嫩江是黄金资源的中心地带,二则黑龙江省可垦一、二十万亩连片一类荒源只有嫩江县尚有条件可以提供。张孔修同志就这样以“特使”身份赶到嫩江县。
   消息是1978年7月21日下午由省委办公厅传来的。省委领导要求中共嫩江县委在“特使”到达嫩江县之后,立刻于晨4点半种召开常委紧急会议,研究张主任提出诸项问题。
   22日凌晨一点多钟,我带人赶到火车站候车。从安全保卫需要出发,请公安局值夜班的几位同志也按点赶到火车站。张孔修副司令员下车即认出我们是县委派来接他的同志。当他知道我曾在空军服役,又是空勤人员时,显的特别高兴。原来,他调任基建工程兵部队之前,是空军的二级部一位部长。都是空军,他感到有可以随便说话,不用措词讲话的对象。但我发现他走路路不平,两腿长短不齐。他说是一次事故造成的,一条腿曾经折断过。
   常委们打着哈欠在会议室候会。我陪张及其随行人员直奔那里。寒暄介绍之后,张介绍了王震对黄金事业的认识、黄金事业的人际关系,又介绍了省委领导推荐嫩江和对嫩江的认识,把王震手书送给大家传阅。
   王震字迹龙飞凤舞,两页半。信用塑料薄膜逐页罩了起来。这是我见到国家领导人亲笔手书唯一的一次。按照王震和省委意见讨论起来。其中落实的工作是两项:①筹建黄金部队,组建黄金第一师。师部设在嫩江镇。②筹建黄金部队农场,面积10万亩,请嫩江县安排。常委会表示热烈欢迎,具体落实地点、地块。
   张孔修说“王胡子”(指王震)雷厉风行,要求很严厉,谢绝我们早饭后休息的建议,坚持看可建师部的地点。县委责成我陪同县革委会副主任张文德与张孔修具体落实。
   上午,我们乘车在城东、城南、城西并造纸厂、糖厂等地转游一圈,选择黄金师师部位置,供他参考。他看中了几处,但要回去汇报以后再定。下午,请农口几个部门同志到常委会议室研究建立10万亩一块地的农场。大家伏在护林防火大地图上,在已知的几个大块地的地图上推敲。但无论如何也没有一块地上没有水线,没有一块地上没有排水沟。事实上,没有这样一块10万亩的土地。双方出现一些不合谐。张要向省委报告嫩江没有没水线的10万亩地块。县里商量,由我出面和司令相商。我告诉他大自然中的基本常识,有水线是正常的现象,他才释然。
   我们商定的10万亩可垦荒源在塔溪乡。他一定要到现场踏看。他说,这是“王胡子”的作风。如果他没到现场,要被王胡子骂个狗血喷头。于是乎,我和文德陪他赶到塔溪公社杨树大队。那天,大雨滂沱,越下越大。但他一定要到现场。汽车已经不能前行。骑马?大雨中过于艰难,当天返不回来。他依然执意。文德问我“怎么办?”我想起在大兴安岭夏天坐大爬犁的往事。此法立刻得到司令员的赞同。大队长带几个人冒雨钉出元木大爬犁,开来了链轨拖拉机,找来了雨衣。大队支部书记和两位大队长陪同我们乘爬犁前往。无奈,哗哗大雨如倾盆般下泼,没有停止的迹象。天色墨黑,是典型的关门雨。雨衣难以遮住风中雨。我劝司令员相信县里同志们的意见;为了加深认识,还可以在大队部召开贫下中农座谈会、干部座谈会,了解拟建农场的细节情况。他依然坚持前行,一再说,不到现场不好向王胡子交待。
   村外大约两公里的地方,乡村道路被暴雨冲开有八、九米宽,大水肆虐地横过乡道。如何办?驾驶员回首请示。我示意前行。元木爬犁在水下通过。所有人的鞋袜、衣裤或浸在水中,或被水浪浇泼,都成了落汤鸡。文德大声和我商量“别走了!”“夜间更难办!”其实,他是说给司令员的。这时,支部书记、大队长都讲话了。我用里程和大爬犁速度计算一下时间,到达荒源地已经黑天,看不清边框四至。司令员恍然大悟,到现场什么也弄不明白,前行还有什么用?大家又按照这个思路说下去,建议调转方向,回大队召开座谈会。司令员同意了。但他还是让大家等他一会。他要下去看看这里的大地,看看黑色的土壤。
   贫下中农座谈会和干部座谈会两个座谈会合起来开。人们回答了司令员提出来的所有问题。此人真是认真。我发现,他提出的每个问题都有3个人先后回答,或插花相告。座谈会整整开了两个小时。我们返回招待所的时候,时钟正在打点,恰好晚10点半钟。他看看火车时刻表,决定第2天凌晨乘他来嫩江那趟火车前去塔河、古莲两地现场踏查。这天是星期日。谁也没睡。饭后议论几件事,即启程去火车站。我送他到卧铺车的时候,只见他不停地打哈欠。
  
   两天以后,他风尘仆仆地赶回嫩江。这次没有通知县里,下车直奔招待所。临走前,留下一位秘书,由我陪同制定建场方案,拜访了农机、农业、水利等科室和农业技术推广站、经管站等单位。我陪他写建场方案,提出建场班子和下属连队构成,提出农业机械购置、垦荒投入等费用。那两天,我住在招待所,帮助做协调工作,甚至文字工作。我们一点不知道他回来,直到面对面站在一起,秘书来不及敬礼,他已经坐在床上。
   他们都不懂办场,不懂农业生产,对我帮助制定的方案讲不出对与不对。我发现了这种情况,请他们把方案交给文德同志。他是老农场、老农业,经他审定,可以一锤定音。第二天,我向县委报告了司令员行踪。县委、县革委同志都赶过来。文德首先肯定了方案。县里其他同志传阅以后,也异口同声地认定了我们的意见。其中,耕地面积计划5万亩。为基建工程兵部队最大的农场,分3期开发。那是一件很宏伟的事业。
   当天,司令员通过北京下达命令,从各部队抽调干部到嫩江县招待所报到,组建农场班子,限于3天内赶到。以我为联系人。他们所调干部,紧赶慢赶,由于火车时间衔接问题,都晚了一天。但车票上的时间都是同一天。有位后来任副场长的同志正在出差地谈判,接到命令,从出差地坐硬板换两次车赶到齐齐哈尔再来嫩江。他疲惫形态给他作了说明。
   农场建立起来。他们曾动员我出任首任场长。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重新穿军装,没有答应承诺。两年以后,基建工程兵部队中一位经济学家以在香港、内地施工的经济分析同农场经营分析,认定在香港施工、内地施工每人创造价值10几倍、几倍于农场战士。农场每个战士若从事基本建设创造价值远远超过农业效益。购买粮食远远优于生产粮食。他们撤出了各地所办大、小农场。嫩江农场转交给兰州空军。
  
   这里有个小插曲。兰空曾经在嫩江办过农场,但整建制地交给了福空。他们知道部队农付业基地对部队的重要,新班子接管了基建工程兵的农场,但苦于没有明白人管理农场。空军长春予校的几位办农场的同校同学鼓励我再披军装。他们一再讲,以我的经历,办一段农场必进北京,讲的活龙活现。
   恰巧,有位非常熟的同校同学张庆举时任空军后勤部直供部副部长,到嫩江检查空军几个直属农场工作。临行,在县委书记王德祜家作客。他要见见我。那时,同志间往来都是自己花钱掏腰包,在家中“设宴”,炒几个菜,拿出嫩江春酒举杯足矣。我赶去的时候,只见七、八位空军团职以上干部,一大半是同校同学。席间,他们代兰州空军说话,提了许多条件和军队的规定,要我穿军装当场长,一下子进入正团职级别。我介绍回嫩江的原因和过程,意在婉言谢绝。
   那时,我和部队农场特别熟,从铁道兵部队大农场、空军农场群、第二炮兵农场,直到23军、40军、64军及总参三部各农场,都有特殊性的交往,几乎都有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处理矛盾,甚至难以处理的军政、军民之间的棘手问题。在具体交往中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小有名气。空军长春予校的同学们也是这样知道我,认识我,热衷于往来。我抵档不住他们席间直来直往的“枪”、“炮”,礼节性答应了他们的推荐。
   没想到,他们认真了,事情办理的非常顺畅。兰空党委很快通过了兰空后勤部提请我重新入伍任场长的报告。但按要求规定,军区空军只能批准副团职。空军的几个同学认为这样安排有亏于我,也为进京带来麻烦,建议兰空将这个建议报告报到总政候审。他们具体操作。
   这一切我都不知道,蒙在鼓里。忽然有一天,庆举副部长打来电话,告知上述过程,并且讲,总政最近要派人到嫩江考核我。我心中呯呯跳不不停。他们真是军中无戏言,把礼节性的回答作为正式答复。我要考虑一下。
   我也很想再穿军装。以我强壮的身体条件、报效祖国的情怀,多年的工作经验,一批空军同学的存在,重新穿军装,可能会在又一个天地里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也具有军人性格,到部队更适合。但我实在不忍心再离开母亲,实在不忍心再看母亲奔波在人间低层生活的艰难······。我想了大半宿,无人可商量。怎么办?怎样对得起那些热心的同学。
   我把想法如实地告诉了王德祜同志。他也接到庆举电话,正在为我庆幸、高兴。他劝我重新入伍,说军队的空间更加广阔,施展才华更有用武之地。我找理由请了几天假,直奔北京,住在空军招待所(后来的宾馆)大雅宝。10几位同学聚在那里,都主张我再穿军装,动员我再次入伍。我不得不实话实说,尤其讲到我对仕途的厌烦,对中国政治的认识。他们不得不尊重我的意见。但事情办的如此惊天动地,如何结局?大家又帮助我找理由。开头,只在身体变化条件上作文章,假说新发现我有几种疾病,不宜再度从军。后来又增加几条政治因素,说有几封检举信举报我有政治问题,黑河地区直接调查处理,正在运行,不宜讨论。据说,总政干部部一位副部长把这件事妥善作了处理,并告知兰空政治部。我人生中这段趣事才算结束。直到今天,我还为那些空军同学的挚情表达不完衷心的谢意。
   黄金师师部后来设在哈尔滨。师部班子人选确定以后。他们提出师部不设在嫩江的报告。几经工作,“挪”到了哈尔滨。历史地讲,张孔修以典型的军人作风经办的两件事都有了结果,又都在嫩江划了句号。
  

共 41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王震“特使”在嫩江,文章记录了一段历史,王震将军的特使国务院建委副主任、基建工程兵副司令兼参谋长张孔修,为了落实黄金基地不吃劳苦千里迢迢亲自到嫩江考察落实,他顶风冒雨非要到现场查看,体现了王震将军的老作风,凡事亲力亲为的严谨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学习。几经磨砺反复,事情终于落实。这位特使也玩车跟了自己的使命。文章详细的记载了当时特十来嫩江的一些细节,突出描述了领导人的雷厉风行,艰苦奋斗精神。细腻中不乏大气,语言简练娴熟。突出一种时代精神。给读者带来激励,积极向上的情操。推荐阅读。问好王老师。【编辑秋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飘零        2014-02-06 22:22:30
  文章详细的叙述“特使”王震在嫩江为了落实和考察基地黄金,不辞劳苦,顶风冒雪雷厉风行工作的纪实!欣赏!问好作者!
用心做事做人做文为人行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