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峥嵘岁月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峥嵘】读古典小说《章台柳》(作品赏析)

编辑推荐 【峥嵘】读古典小说《章台柳》(作品赏析)


作者:耕石 秀才,2811.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55发表时间:2014-02-16 12:31:48


   《章台柳》为清无名氏撰,早见唐许尧佐的《柳氏传》,是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书载《中华孤本小说》第叁册,仅存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孤本小说,系齐如山先生之旧藏。书中叙述了唐代才子韩翃(音hong红,也有写作翊yi的,本文一律用翃)和绝代佳人章台柳(名柳摇金,因在章台结识故称章台柳)的爱情故事,背景为唐明皇与贵妃至肃宗时代,韩柳相会,安史之乱,情人离散,柳姬削发为尼,流落于悍将手中,坚贞不屈,终被勇士救出,韩柳喜得团圆的故事。
   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年),书生韩翃盛有诗名,家境清贫,赶考未第,流寓京师,遇李生(李翼,后入道)相救,交为莫逆。李生人称李王孙,原为唐一名将,履遭李林甫所排,告归隐迹,颇有资财,深爱韩的诗才,便让韩翃居于其宅之侧。李王孙有一宠姬柳氏,才貌双全,年方二八,在章台(西安近郊)建有一楼阁,人称章台柳。柳姬早已熟知韩翃所作《寒食》诗,深慕其人,一日自门内窥见韩翃,便起相爱之心。李王孙深知其意,便将柳姬赠与韩翃为妻,并托付全部财产到华山学道。第二年,韩翃应试及第,并授封“金员外”。念及家乡,留下柳氏独自回家乡探望父母。不久,安史之乱骤起,韩翃不得再回京师。柳氏怕遭乱兵凌辱,乃削发毁容,寄居法灵寺。乱平后,平乱有功的蕃将沙吒利,假借为其母念经为名,将柳氏骗到府中,企图纳为侍妾,被沙母所阻。时韩翃被平卢节度使侯希逸请为书记,郭子仪收复两京后,韩翃遣奚奴(贴身仆人)持一练囊(钱袋),内盛白银百两去京师寻访柳氏,上题练囊诗《章台柳》寄柳氏表述思念之情:
  
   章台柳,章台柳,
   昔时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
   也应攀折他人手。
  
   奚奴寻到柳氏,获鲛绡(一种皮革和生丝做的香囊)诗一首暗表忠心:
  
   杨柳枝,芳菲节,
   所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
   使君来时岂堪折。
  
   不久,侯希逸除左仆射,入觐,韩翃从行。至京师,知柳氏已入沙府。后此事为虞侯许俊(侯希逸部将)所知,许俊是个侠义之人,答应帮助韩翃与柳氏团聚。他乘沙吒利出城射猎时,扮作小校来到沙府,诈称沙吒利坠马受伤,要柳夫人前去护理,将柳氏接出,送到韩翃处,使两人团聚。但因沙吒利是有功之臣,深得皇帝(肃宗,约公元758~761年)的宠信,怕此事被沙吒利知道,便求助于侯希逸,侯希逸将韩柳之事上奏皇上,肃宗乃下诏断柳氏归还韩翃,另赐钱二百万给沙吒利(一说是韩翃赠钱沙吒利)。沙吒利同时做了顺手人情,遂将曾买过柳氏的一匹紫骝马送还韩翃。这时,李王孙和柳氏的丫环轻娥(均入道)也从华山下来,大家于除夕团聚,全书以大团圆告终。
  
   《章台柳》较《柳氏传》在人物设置上稍有变化,如人物增加柳氏丫环轻娥、沙吒利仆人沙虫儿等。并《柳氏传》中的节度使“侯希逸”在《章台柳》中作“侯希夷”,《章台柳》又增添李生慕道、玄宗西逃等情节。
   《章台柳》情节曲折饱满,场面宏大,涉及历史人物众多,反映了唐代玄宗至肃宗的一个重大历史背景。小说人物刻划工致,情态逼真细腻,叙述语言优美、典丽、富有诗质,读起来琅琅上口,系清初中篇白话小说中将才子佳人与历史传奇题材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堪称“佳构”的一部。
   该书流传甚广,文人墨客多以“章台”形容花街柳巷或出美女的地方,以“章台柳”形容窈窕美丽的女子或美女的婀娜多姿。
  
   夫妻虽然团聚,柳氏仍然放心不下,而且长安已成了伤心之地,住在这里不免时常勾起她对辛酸往事的回忆,于是劝说丈夫带她离开这繁华的都市,找一块宁静而属于他们自己的地方。韩翃经过这番变乱,也已心灰意冷,于是依从了妻子的意愿,辞去官职,携带爱妻返回老家南阳。在南阳,两人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虽然清贫些,却也觉得怡然自得,十分美满。中年以后,忽然游兴大发,于是双双乘船顺汉水东下,畅游江汉湖湘,而后转往扬州,在宁静秀丽的禅智山麓定居下来。转眼间,散淡闲逸中又过去了十度春秋,他们的积蓄已逐渐用空,迫于生计,韩翃再度出山,投身节度使李相勉帐下作了一名小吏。
   此时唐肃宗早已驾崩,太子李豫嗣位为唐代宗。韩翃在仕途沉浮往返几十年,功名上却了无长进,一般同僚都颇不把他放在眼里。然而韩翃的诗名却已经传遍天下,被列为当时全国的“十大才子”之一,他最著名的一首诗就是那首《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不但广为众人传诵,就连皇帝也十分欣赏,因此在中书舍人出缺的时候,大臣们推荐两人,唐代宗都认为不合理想,他想起擅长作诗的韩翃。而当时有两个韩翃,一个是柳氏之夫,另一个是江淮刺史,为了弄清身份,诏书下特注明“给作寒食诗的韩翃”。“中书舍人”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算得上是朝廷中举足轻重的职位。在同僚们眼热的贺送下,韩翃与柳氏风风光光地又来到了京城长安。这时,垂垂老矣的柳姬虽然芳颜尽去,但与韩翃的情感在饱经坎坷与悲欢离合之后,更加真挚坚贞,两人白头偕老,相并驶向人生的终点。
  

共 20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文对《章台柳》的典籍出处和相关故事做了详实论述,引导读者更全面立体地认识了这部中华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力作的无上魅力,尤其从唐代《柳氏传》谈起,并与《章台柳》做了更为据实的比较,足见作者古文休养之深。“章台柳”亦作为词牌在文学界被广泛应用,美文美词,出身华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文章让作者下了不少引经据典的真功,治学精神堪赞。学些古典常识,读点古文名著,对于每一个文学爱好者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求学技能。作者正是这样用此篇文章为我们补了一课,多谢耕老赐教!期待更多佳品,倾情推荐佳作! 【峥嵘社团编辑:孝乡邑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耕石        2014-02-17 08:58:57
  《章台柳》确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可我读的很晚,读时爱不释手,所以写下了这篇文章。感谢孝乡邑人的精辟按评!尤为“学些古典常识,读点古文名著,对于每一个文学爱好者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求学技能,”也正是我的自勉。遥握、问好!祝创编快乐!
2 楼        文友:孝乡邑人        2014-02-17 12:16:15
  耕老老骥伏枥的精神是我们晚辈学习的榜样,与其说是按评,不如说是心得,有幸在峥嵘神交耕老是我的幸运!
3 楼        文友:耕石        2014-02-17 17:10:58
  邑人太可气了,在江上认识你这位文友我也很荣幸!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