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斯人独忧怨——笔名柳松《桃源忆故人·思》赏析

编辑推荐 斯人独忧怨——笔名柳松《桃源忆故人·思》赏析


作者:孔夫子门生 童生,962.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28发表时间:2014-02-26 16:56:46

《桃源忆故人》是南宋陆游所命的词牌名,但词谱却早已有之。“桃源二字给人以美好的象征意义,但自古以来,词人所写词却重在“忆故人”三字,多忧怨之作。
   最早关注《桃源忆故人》这一词牌,是在无意中欣赏到了秦观所作的同名佳作,抄录于下:
   桃源忆故人
   秦观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凤,闷即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这首词写出了独居深闺的女子倍感孤独的苦闷之情,情丝缠绵,意境深远,是难得的佳作。欣羡之余,我也曾想填词一首,但自感笔拙,未曾落笔。没想到近日在吉林教育社区网站见到了笔名柳松,即通榆边昭学校张立红老师写作的《桃源忆故人·思》,惊羡其乃吸睛之文,品咂之间,回味无穷,现在,让我们奇文共欣赏。
  
   桃源忆故人·思
  
   小楼窗畔箫声漫,几度黄昏郊外。归雀听得心乱,缕缕相思段。
   人生常恨相逢短,难料百花多倦。同许海枯石烂,何故双双怨?
  
   此词上下两阕皆是四仄韵,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在韵律的拿捏中,可见笔名柳松深厚的诗词功底。而在形式上力求完美的同时,她在意境的营造上也是花费了许多的精力的,字里行间我们都可见一个和恋人分离的主人公的百般相思,万般愁怨。
   在上阕部分,笔名柳松写尽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相思到什么程度呢?“小楼窗畔箫声漫,几度黄昏郊外。”中的“漫”字,写出了箫声传递的辽远,而箫声的特点是沉郁的,从中可见主人公极度的悲伤之情,“黄昏”这一时间性的词语,在古诗词中更多的是渲染一种愁情,《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和《忆江南》中的“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都渲染了黄昏的悲凉。“几度”说明独自一人,黄昏郊外的次数不止一次。所以,前两句在空间和时间上营造一种悲伤的意境。而“归雀”更增添了离别人的相思之情,而这种相思是一种无法挽回的相思,是一种遥遥无期的相思,是分手后的断肠思,“屡屡相思段”写出了相思情的由淡到浓,“丝”到“段”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相思的过程。
   如果说上阕部分是以“箫声”“黄昏”“归雀”等意象来写相思,那笔名柳松在下阕部分就重在写主人公吐露心曲,来抒发忧怨之情。“人生常恨相逢短”,满怀后悔之意,后悔和恋人相处时间之短,没有能够相互吐衷肠,导致与恋人的分离,“难料”写出了正处于甜蜜中的主人公和恋人分离的突然,“百花多倦”中的百花,揣测可能是主人公的恋人,“多倦”是因为倦怠而分手。难以预料的分手痛彻心扉,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同许海枯石烂,何故双双怨?”,我们曾有着海枯石烂的爱的誓言,现在,我们分手了,却相互抱怨,相互指责。似在提醒,也似在以此语消解自己的忧怨之情。
   今人写古诗词,敢于落笔的不多,笔名柳松以其才华让忧怨之作充满了魅力,在品读忧怨之作的时候,读者是否应反思中华好诗词的承继的问题呢?

共 12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几首同名佳作带给读者不同的意境和韵味,本文作者对今人张立红老师书写古诗词给予高度的评价,并且就诗词部分充分解读,读者品味到诗中百般情思万般哀愁,欣赏到老师文章深厚的诗词功底和文字魅力,文章结尾处的问句值得深思。欣赏阅读孔夫子老师佳作。【编辑:琴声悠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4-02-26 17:11:01
  欣赏了几篇同名佳作,欣赏作者对今人柳松老师 写的古诗词的精准解读,问候孔夫子老师,好久不见。呵呵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回复1 楼        文友:孔夫子门生        2014-02-26 20:42:34
  谢谢点评!是啊!好久不见了。问好,老朋友。寒假过去,开学了,写文章就得见缝插针,挤时间了。
2 楼        文友:世外仙姝        2014-02-26 20:34:43
  问好孔夫子门生。赏读佳作。
回复2 楼        文友:孔夫子门生        2014-02-26 20:43:52
  仙驾光临,有失远迎,欢迎欢迎。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