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水,姑苏的魂(散文) 

精品 【山水】水,姑苏的魂(散文) 


作者:岁月方圆 秀才,149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19发表时间:2014-03-10 08:33:27
摘要:夏日里,我走进了姑苏大地。那蒙蒙的烟雨,衬映着远山近水,如诗画般的景色,让人浮想联翩。虽说姑苏已是2500多岁了,却还是青春长驻,美丽动人,走进来的,人人都说天堂美!是什么使她经久不衰,令世人惊艳?

夏日里,我走进了姑苏大地。那蒙蒙的烟雨,衬映着远山近水,如诗画般的景色,让人浮想联翩。虽说姑苏已是2500多岁了,却还是青春长驻,美丽动人,走进来的,人人都说天堂美!是什么使她经久不衰,令世人惊艳?
   追溯到春秋未期,吴国大夫伍子胥修筑姑苏城,“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绝妙设计,世代延续了下来。如今看到的古城也好,古镇也好,都保持了这种“双棋盘”格局,让枕河人家,话不尽的小桥流水,道不完的幽巷深情,唱不衰的吴语山歌。雄居姑苏城西南的盘门,气势宏伟的水陆城门里,至今还传颂着“子胥筑城”的轶事。姑苏人有好喝早茶、听“说书”的习惯,老茶馆里的故事,流传了一代又一代,就连孩童也会说上几段《薛仁贵征东》、《杨门女将》什么的,哼上几声《牡丹亭》唱腔。还有古镇周庄、同里那些临河老街里弄里的传说,让寻梦者醉了几回回!
   让姑苏城里人骄傲的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私家园林,地宽园敞,布局雅致。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等名园,粉墙黛瓦里,设计精巧的门楼雕刻、园中石径、假山真水、廊里窗格,一幅幅精美的图案里,蕴含着深厚的吴文化元素,使人看不够的亭台楼阁、香榭丽舍,赏不完的一窗一景、移步换影。我发现,这些园林几乎都是围绕着中心河池设计布局的。站在用太湖石堆砌起来的假山旁,观赏池中鸳鸯戏水、金鱼游畅,加之莲藕清秀、荷花点情,给人予多少情趣!现代人家尽管没有像历史名宦、巨贾这么宽绰,但凡有点财力的,也要把自家别墅小院装扮一番,学古人遗风,挖一汪鱼池、架一座米桥、树一柱太湖石,仿佛会给主人平添几许文化品位。也有不少“东施效颦”的,仿古不成,把好端端的一个院子,整得“四不象”,落得个弄巧成拙。岂不可惜!
   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太仓港,站在江堤远望注入东海的长江,我霍然想到,是这滔滔长江水孕育着浩瀚的绿洲,姑苏就是镶嵌在长江三角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与长江相伴的太湖,更是这片绿洲的心脏,而姑苏拥有了四分之三。由古太湖演化孳生的澄湖、漕湖、淀山湖等众多的湖泊,哺育着这一方的生灵。湖里湖外,泼墨出美不胜收的图画。春天的桃花、梨花和原野上金黄色的油菜花,夏天的杨梅、枇杷和翠冠梨,深秋的白果、栗子和红了的桔子,还有冬天里的腊梅凌寒,可谓一年四季都是花的海洋——果的世界。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茶,嫩香味醇,驰名中外;太湖“三白”(白鳃鱼、白银鱼、白虾),肉质鲜嫩,让人回味无穷;还有堪称姑苏“水八仙”的茭白、莲藕、水芹、芡实、茨菰、荸荠、莼菜、菱角,地道的水乡特产,百吃不厌。异乡的游子总也忘不了“水八仙”那香脆可口的滋味,常常渴望着家乡来人时捎带几许水芹、几许茨菰,借着新鲜欲滴的清香细品家乡的名吃。
   进入“黄梅”季节,正是夏熟作物收成后进入插秧期,上苍会给姑苏大地注入充足的水分。或细雨霏霏,或大雨滂沱,一下就是十天半月,也有的年份要沥沥拉拉地持续一个多月。丰沛的雨量,湖满了、河满了,池塘也满了,鱼儿有的欢乐地跃出水面,有的逆水而上,游进了田野沟渠,引来许多捕鱼捉虾的顽童,上演一出“诸子摸鱼”戏。更让人赞叹的是,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两万多条河道,四通八达,构成水上交通网,和湖泊相连,与长江相通,使得旱涝灌排自如,从没有出现城中“看海”的情景。
   姑苏的老天,有情有意,特别眷顾这方生灵,雨水蓄得刚刚好,芒种也结束了,雨也停了,不溢不涝,水位调节得恰到好处,满足了农作物生长的需要。雨过天晴日,惠风和畅,白云悠然,碧空滤净了尘埃,山林洗尽了浮土,绿水青山间雾气袅袅,云蒸霞蔚。田野里绿油油的秧苗随风起伏,轻轻地问候着路过的行人。树荫里,含着旱烟管的农夫,听着蝉叫,望着长势喜人的秧苗,仿佛闻到了秋收的稻谷香,嘴角边露出了愉悦的微笑。入夜,农家灯火初上,田野里蛙鸣四起,和着蛐蛐的幽鸣,共同演奏着“田园奏鸣曲”。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枕着蛙鸣虫声进入希冀的梦乡!
   这雨水,也默默地滋育着姑苏的山林原野。四季常青的植被,响应着现代姑苏人的“绿色人居”的理念,那大大小小的城、镇、村,四季掩映在葱绿青翠之中。布满了大街小巷的香樟树,有逾千百岁的古香樟,也有处于中青年期的现代香樟,还有成片成片的香樟苗圃。姑苏人特别喜欢香樟树,因为她香味特异,百虫不侵,在姑苏人家,至今还有姑娘出嫁时嫁妆中要有一口樟木箱的习俗,所以,香樟树就成了姑苏的“市树”。更让姑苏人引以为傲的是被誉为“市花”的桂花,到了农历八月,几层秋雨过后,桂花便开了,满街满院的金桂、银桂、丹桂,竞相绽放,香飘四野,直入肺腑,惹人心醉。每逢中秋佳节,姑苏城里人家品着桂花酒,就着桂花糕,院中赏月,文人雅士吟诗作词,就连乡间小村的父辈也要给孩子们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无怪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感叹道:“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记得那年金秋十月,我来到了阳澄湖畔的沙家浜,坐上农家的乌篷船,听着吱扭扭的摇橹声,穿梭在湖巷河浜间,观赏着怒放的芦花,偶尔也伸手摘取船舷划开的红菱。傍晚时分,披着夕阳的余辉坐在农家小院,喝着上等的米酒,调侃着“上海人吃螃蟹”的故事,真是妙趣横生,其乐无穷。还有碧水琴川的尚湖、昆承湖和“金鸡奖之家”的金鸡湖等湖泊,远山水烟,码头月光,那情景,也都让人流连忘返!此时的长江洲滩、边滩和众多的湖泊湿地,暮霭降临,觅食归来的白鹭,扑腾着双翼,忽上忽下,轻降在栖息地;苇荡中成群的野鸭,头尾交和,呱呱亲昵……啊,这是一轴多么美妙的湿地生态亲和图!
   这一切,都离不开水。姑苏,因水而名,因水而灵,因水而美,也因水而富,故被冠以“东方水城”的美名。她滨江临湖,充足的水资源,仿佛就是姑苏大地的血液,河、湖、沟、渠,便是姑苏大地的动脉,源源不断地注入姑苏百脉,哺育得这方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姑苏人视水为命,监测水环境、整治河道、湿地保护、污水处理等多措并举,倍加呵护。尤其在国民生产总值将要突破万亿的今天,姑苏人的观念更上一层楼,更加重视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水资源,有关湿地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也即将出台。保护“母亲河”,保护太湖水,保护滋润大地的所有水源,保护姑苏的“魂”!

共 25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水,姑苏的魂】姑苏的老天,有情有意,特别眷顾这方生灵。姑苏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份姑苏情,没有到过姑苏的人不会不知道,没有用心领略过姑苏的水也不会知道。姑苏的水,母亲的河,字字句句不无感动。作者对家乡用情写意姑苏,用心装点姑苏,用爱守护姑苏。正是因为作者对家乡姑苏的特别关爱,才能多角度地对姑苏这么完美的解读。那些情,那些暖,我们都会懂得,保护“母亲河”,保护太湖水,保护滋润大地的所有水源,保护姑苏的“魂”!全文语言精致,情真意切,真性情的文字读来引人共鸣。倾情推荐!感谢赐稿山水。【山水神韵编辑:gaogao高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311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gaogao高原        2014-03-10 08:37:10
  姑苏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者对家乡用情写意姑苏,用心装点姑苏,用爱守护姑苏。正是因为作者对家乡姑苏的特别关爱,才能多角度地对姑苏这么完美的解读。真性情的文字读来引人共鸣。问好岁月方圆。
爱好文字 喜好写作
2 楼        文友:岁月方圆        2014-03-10 13:18:00
  谢谢高原编辑的按语,我会常到山水间走走,也欢迎到姑苏来!
读书,练字,写文,人生乐事!
3 楼        文友:春华秋实        2014-03-10 19:40:23
  此篇游记散文笔法娴熟,主线清晰,自始至终围绕“水”,用洗练的语言,鲜活而灵动,行文自然。伴随内涵丰富的文化感悟、挖掘出了深邃的思考,书写了一个充满古老文化底蕴的姑苏的“魂”。好文笔,赞一个!欢迎同仁文友加入山水!
回复3 楼        文友:岁月方圆        2014-03-10 20:27:19
  谢谢秋实文友的鼓励,我会常来山水间,欣赏她的神韵,采撷她的芬芳,将祖国的河山装扮得更加美好!
4 楼        文友:潮仙        2014-03-11 09:37:27
  她滨江临湖,充足的水资源,仿佛就是姑苏大地的血液,河、湖、沟、渠,便是姑苏大地的动脉,源源不断地注入姑苏百脉,哺育得这方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欣赏问好!
回复4 楼        文友:岁月方圆        2014-03-11 19:45:15
  谢谢光临。问好!
5 楼        文友:山水神韵        2014-03-11 12:32:27
  问候文友岁月方圆,谢谢赐稿山水,我代表山水所有编辑向你表示热烈的欢迎,祝创作愉快!
汲取巍巍大山精华,纳入悠悠碧水灵气。 丹青描绘山水画卷,神笔写就大地华章。
回复5 楼        文友:岁月方圆        2014-03-11 19:46:20
  谢神韵文友,请多多赐教!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