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山水】扭曲的爱与恨(小说)

精品 【山水】扭曲的爱与恨(小说)


作者:翔鹤掠雲 秀才,2042.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82发表时间:2014-03-18 11:15:37

世界上最吸引人们眼球的两个字就是“爱”和“恨”。
   “爱”往往是说不清的。当你爱上了,便会在心里产生一刻也不会离去的关注,并由此带来最为实际的行动。你会感到甜蜜和美好,充满了深情和期许,若是深爱、狂爱乃至于溺爱,那便就如同烈火一样,将你燃烧,烧得你晕乎乎的,或者将自己烧化掉了,你就更说不清这“爱”究竟谓之何物?而这“恨”却是格外的分明,在你的心里总是会清清楚楚的,你会记得住,不会有一点的差错,倘若你把握不住自己,很可能迷失方向,那就无异于坠落深渊,与前者一样地会使自己崩溃。“恨”有时会像一个变异的物种,在不可预知的变化莫测之中,兴许就会产生罪恶。由爱而产生的恨,是需要把持住自己心灵的,弄不好,便会毁掉自己,这样的结局大多都是悲惨而又令人心酸,下面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一九七零年,虽然时间久远,倒也印证了上面的观点。
  
   一
   在沈阳最东面的一个地方,有一个“L”形拐把子楼,是这地区最为常见的“苏式”三层楼房。在这楼的中间的一个门洞的三楼住着一位姓常的先生。
   常先生是一个非常文静,少言寡语的知识分子,在这附近的一个造飞机的工厂里做着技术员的工作。他中等的身材,脸有些胖且黑黄,头发总是留得很长,往后背着,穿着在这地区最为常见的那种蓝色的工作服,显得不修边幅,却又极具个性。
   这是一个性格内向,不事张扬的人,几乎从不与什么人打交道,也从未见到他向什么熟人打招呼,总是一个人上下班,独来独往,人们也不知道他在工厂里是从事什么工作,也不知道他是从何处搬来,老家在哪儿,何方人士?几乎就不知道有关他的一切信息。
   那年月,虽然讲究的是“突出政治”和“阶级斗争”,但是邻居街坊之间,尤其是近邻,相互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友善密切的。同处在一个生活的环境下,邻里之间短不了相互借个东西帮个忙的,彼此照应着。正如俗话所说“远亲不如近邻”,这便是那个时代邻居关系的真实写照。
   即便如此,但凡常先生和邻居的某家先生相遇,他也只是腼腆地一笑,便像害羞的大孩子似的走开了。
   那时我只不过是十岁出头的孩子,我家就在这常先生的底下二层,这邻居的关系,我便称呼他为“常叔”。
   我从没见到这常先生有什么业余爱好。只知道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阿尔巴尼亚通”,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甚至是过目不忘的本事,凡是有关阿尔巴尼亚的历史,时事以及有关的一切,他都能如数家珍一样地告诉你,由于他对阿尔巴尼亚的喜爱和深刻的了解,他甚至得到过阿国大使的恳切邀请,他可以到这个一心向往的地中海国家里,做一次免费旅游。但是,这对常先生充满了无限诱惑的梦想,以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几乎完全的闭塞,终未能如愿以偿。
   他的家徒有四壁,只是一张床,一个桌子,甚至连一台电子管的收音机都没有。最为醒目的便是叠放在墙角那口木箱子上的能有近一米高的《阿尔巴尼亚》画报,那是我最为好奇的地方。当年实在是少不更事,总是跑到他的家里去借这些画报看,也是从那画报里,知道了阿尔巴尼亚是这地中海岸旁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知道了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知道了巴尔干半岛的美丽的风光。那画报,充满了当时被我看来是那样迷人的异域情调和鲜见的风土人情,由此就非常地崇拜这位常先生。
   这位默默无闻仿佛就不存在于这栋楼里的常先生,终于将自己的媳妇接到这楼里来住了。
   他的家也就热络活泛起来,我时常能听到楼上他媳妇一边在做饭,一边哼着《红灯记》里李铁梅的唱腔,并夹杂着小孩子玩耍的呼叫声。
   常先生的媳妇名字叫“秀华”,是沈阳附近县的农村人。正因为如此,她和她为常先生所生下的那个已经四岁的男孩儿,便不能将户口落在常先生名下的住址,也就是说,她和她的孩子在我们这个城市里,只能算是“黑户口”。
   常先生和大多数当时的男人一样,只是忙于工作,家里诸事则是有媳妇来掌管的。那个时代,衡量一个人的工作能否胜任,最重要的便是力气和技术,虽说是“妇女能顶半边天”,但是力气上难以与男人匹敌,所以,依然有许多的女人在家里做着家务。不像如今的社会标准,以“学识和智力”取胜,性别倒不是重要的条件,结果连这个人类的最基本的性别区分,也都在潜移默化地向“中性化”发展。现今社会发展的如此之快,数字时代,信息时代,技术革命的成果,都叫人眼花缭乱,都是我们故事里所说的那个年代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社会人际关系,今日已经变得翻天覆地,所以我们还是按照当时人们的观念来叙述这段往事。
   这秀华,矮胖敦实,泼辣直率,没有文化,是个大咧咧的女人。大概是来自于农村的缘故,许多生活习惯上便和这楼里的人有所不同,每天做饭前的时间,便会将从市场上买来的菜,拿到楼下院子里择菜,能和所有她认识的邻居热情地打着招呼,于是没多久,在这院子里,便有不少的家庭主妇们坐在一起,择着菜,聊着天,和这社会上各个阶层中的人们一样,家庭妇女们同样拥有着自己的天地,她们可以聊孩子,说自己的男人,谈瓜果梨桃,唠东家长西家短的,嘻嘻呵呵的一乐,便就散去,回家做饭了。
   但是,这个媳妇,有一个叫人难以忍受的习惯或者说是个人家庭生活中的弱点,她实在是太慵懒和散漫了,这固然是性格使然。你想象不到她的家,是多么的凌乱的,多么的糟糕!那被褥永远是散乱地卷在床上,吃过饭的碗筷是一堆堆地扔在若干个盆里,尤其推开门之后,那迎面扑鼻而来的隔夜的、混杂着说不出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叫你望而生畏,甚至常常疏于照管孩子,任其在楼下的院子里,弄得满身泥土,独自地在玩耍。这媳妇绝不是一个勤快的人!
   我实在是忍受不了常先生的画报的诱惑,也实在是忍受不了他们家里的这番模样,书是一定要借,借到了,便就赶快地跑掉了。在向往人家的书本知识的同时,还是有嫌弃人家的意思,这令我如今想来,还是有些惭愧。
   秀华的儿子,是个顽皮好动的小孩儿。
   由于母亲的自身素质和懒散的习惯,这小孩儿的状态也就可想而知了。
   小孩儿,头发焦黄色,虽说是黑乎乎的脸,倒是带着生来就是健康的红晕,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鼻子下面永远都挂着清鼻涕。那件小红格子的罩衣,永远呈现着灰色,这秀华虽说是懒惰,但在偷懒上还是聪明的,只要一出门,这罩衣便就给孩子套在身上,这样便可任凭这淘气的孩子去随便地在地上打着滚地玩。省却了经常洗衣服。
   那时候的孩子都是一样的顽劣,每家都能有三五个孩子,没有如今的独生子女金贵。用土做玩具,以土为伴,是很普遍的事儿,大小孩子都是如此,但是绝不像秀华家孩子的情形,卫生还是要讲的。
   秀华极少给孩子洗衣服。但是,不给孩子洗衣服并不意味着不爱孩子。
   “爱”这一行为,所有的动物都能表现出各自不同物种的不同的爱法,何况作为高级灵长类的人类。不言而喻,这常先生夫妇对自己孩子的爱,与别的人家相比,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夫妇从未委屈过小孩儿,即便是非分的要求,小孩儿都会如愿以偿地得到满足。就只差这常先生能够上天去摘月亮了。
   我就经常在常先生的家里看到常先生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舐犊情深的神态和“爱子如命”的举动,这小孩儿就像一个小皇帝一样,那常先生和媳妇秀华宛如臣子般的模样,伺候在“小皇帝”的周围,一切皆随其所愿,“小皇帝”可以任意地摔打着他想摔掉的任何物品,而这最高指示也就是最后手段和最具权威的命令,便是哭泣,躺在地上哭泣,打着滚的哭泣,而这最终的妥协者,永远是这两位充当“大臣”的父母!
   常先生的这个宝贝儿子,就像是被宠坏的孩子。虽然如此小的年龄,已显露出,与其说是“自私自利”,的确有失偏颇,但说他在父母面前的为所欲为,真是绝不过分。在这小孩儿的眼里,这世界是围绕着他来转的,他可随意地做自己想做的做任何事情,比如,把不喜欢吃的东西摔在他爸爸的脸上,或者直呼爸爸的名字。这在如今的家庭里,儿女直呼父母的名字,那是亲密和时尚的表示,但是在我们所说的那个时代,作为旁人来看,只能以“没教养”来理解了。
   这常先生,并没有认识到,孩子已经显露出来的问题有何不正常,他甚至以欣赏的、开心的态度,笑眯眯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瞧!这孩子是多么的顽皮!”
   对孩子的种种过头的行为,他认为只是一种“恶作剧”,是小孩子所应该有的行为。便付之一笑,甚至还加以鼓励。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关系的。有些事儿,看似偶然,其实,在事情的形成之中,必定会有必然的联系,这常先生儿子的命运自然也逃脱不掉这一规律的。
   在那一年的夏天,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在门洞前,有三、四个十多岁的孩子在那儿玩耍,这秀华手拉着自己的儿子从这些少年身旁经过,几个少年便就习惯地逗着小孩儿,这个摸摸脸蛋,那个弹个“脑疙瘩”,秀华轰赶着这些少年,然后便带着儿子,走上楼去。
   这楼房,在每相隔的楼层的走廊拐角间,有一个几乎紧接着地面狭长的窗口,原本是用来通风和采光的,窗上的两扇窗子早已不知去处,就那么敞亮着。
   当秀华拉着儿子走上了三楼,就在她开锁之际,那淘气的小孩儿,挣脱了他妈妈的手,向那楼下,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地挪着脚步,这位粗心的妈妈只是嘱咐了几句,要他不要下楼,在家门口玩会儿,就回家好了。
   此刻,,她由着儿子的性子,丝毫没有感到这危险的存在,那顽皮的孩子,自然不懂得危险是为何物?在他眼中的世界,只是存在着怎样开心地玩耍,的确,如此年幼的孩子,又能懂得多少事情呢?这注定会产生叫秀华永生都不能忘记的痛苦,悲剧,即将就要发生!
   那小孩儿,从三楼的走廊窗口掉了下去,楼下的那几个少年只听得“咚”的一声,便看到那小孩躺在门洞前的台阶上,脑袋流着血,这些孩子被吓得惊叫着,崩了起来。
   秀华连鞋都顾不上穿,发疯的一样跑下楼来,她抱着孩子,哭着喊着,便在几个邻居女人的簇拥下,发狂地向医院跑去……
   在近傍晚时分,噩耗传来,孩子已经不治身亡。
   楼前集聚着邻居们,在极富同情心的同时,夹杂着人们传统的习惯性的好奇。人们关切地询问着,议论着。孩子究竟是为何掉下来的?成了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和焦点。于是就有了许许多多有关这个小孩儿掉下来的“故事版本”。
   最为广泛流传的故事是,常先生的儿子,在三楼走廊窗口,探着头,和楼下那几少年在咿咿呀呀地嬉戏着,这在楼下的孩子中,有个极其令人讨厌的孩子,在逗着楼上的小孩儿,而最为要命的说法是,正因为这个少年的引诱,才使得那小男孩,掉了下来。
   人们的舌头在传播这“小道消息”时,总是会有意无意的将舌头拉长,让其不负责任地在不能够把住门的口腔中任意地活动者。尤其那年代,是一个动荡而又无秩序的时代。政治信仰上的坚定却掩盖着道德文明上的失落。谣言就像那洒向天空的传单一样,可以满天地飞,信不信便是由你了。但是,那故事,已叫人真假难分,它就像带着翅膀的乌鸦,到处乱飞,瞬间就传遍了这栋楼,甚至整个楼群的各个角落。
   当天的夜里,我见证了这个不幸家庭的最为悲哀的一夜。
   那秀华的哭声,悲惨的就像一头哀嚎的野兽,叫人无法入睡,悲哀笼罩在这个家庭中。一连几日,都是如此。
   至此,秀华彻底的崩溃了。蓬头散发,总是直愣愣地瞪着一双失神的眼睛,嘴里不时地念叨着儿子的名字,憔悴落魄之神态,如同祥林嫂一般。或者便一言不发,或者突然狂笑,接着,开始吸烟,而楼里一些善良的女人们,便总是三三两两地陪着她,开导她,在楼后的操场上,草地里,陪着她散步,生怕这一家人再有什么不测之事会发生。
   我眼里的常先生全变了模样,他面色如土,头发更长更乱,目光呆滞,步履迟缓,仿佛大病初愈,全然没了我先前所知道他的形象。
   常先生在承受着如此致命的打击之下,同样已是在精神上被彻底的击毁了。他所钟爱的儿子,便是他生命中的一切,是他对未来给予寄托的希望,如今却在瞬间失去了。他没了往日的欢乐,也没了往日见到邻居时那仅有的羞涩和腼腆的微笑。他开始恨自己,怎能如此地粗心?他心里也怨恨妻子,怎能如此的大意?他憎恨那光敞的窗子,他憎恨几乎所有能够与自己心爱儿子的死相关的一切!
   无限的思念,是源于对儿子的无限的爱,那极其仇视的,咬牙切齿的恨,则是源于对失去儿子所产生的痛苦。在失去了往昔的“爱”和产生如今的“恨”之间,常先生的心里,已经失去了理智,在“爱”与“恨”的交织下,常先生的心理在发生着扭曲,精神已渐于失常,只不过这男人的痛苦须得是埋在心里,在不被人们所知的内心世界,埋下了仇恨的火种,而一旦燃烧起来,不但会烧掉他所仇恨的一切,还会连同自己一起烧掉。常先生已经在自己的心里,走向复仇的道路!

共 10998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扭曲的爱与恨】一个老实巴交、性格内向的“阿尔巴尼亚通”与泼辣直率、慵懒散漫的妻子都对儿子非常溺爱,一次由于妻子的马虎大意,四岁的孩子从三楼坠落身亡。夫妻俩遭受了难以形容的失子之痛,尤其这个男人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甚至把对儿子的爱转化为对“引诱”儿子的孩子们的仇恨。仇恨至极点就寻求报复:从楼上往下扔石头,在走廊设置障碍,等等。为了报复行动准确无误,竟然在夜间用弹弓打学校的玻璃练习瞄准。这种扭曲的爱与恨着实让人心悸。小说主题突出,语言质朴无华,但不乏机智和幽默,人物的性格、外貌等特征刻画得生动形象,事件完整地展现,时代的印记也把握得很鲜明到位。佩服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夫和写作能力,推荐共赏!祝作者创作愉快!【山水神韵编辑:执手今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319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执手今生        2014-03-18 11:20:55
  人物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事件清晰完整,给人以启示,在如何把握“爱”与“恨”这个问题上引人思考!很棒的一篇小说!感谢赐稿山水,祝作者安好!
2 楼        文友:萧关雪影        2014-03-18 11:57:42
  人物刻画精准到位、时代感明显、心里刻画很精彩,不错的小说。推荐共赏!
3 楼        文友:潮仙        2014-03-19 08:54:51
  他知道,那段日子里,只有夜间打起了弹弓,把那失子之痛与恨,都凝聚在石子上,他心中的那股仇恨之气才能发泄出来,才能使得他在内心里得到一丝的慰藉。他就像中了邪,不能自已。欣赏问好!
4 楼        文友:贤子        2014-03-25 09:12:41
  喜欢的小说,学习问好!送上迟到的问候!祝您在山水创作愉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