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散文】满屋兰花香

精品 【梧桐散文】满屋兰花香


作者:吴兴华 秀才,1572.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755发表时间:2014-03-24 20:38:20

【梧桐散文】满屋兰花香 二月末的一天,下班的我,习惯性地打开独居一人的家门,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这是我熟悉的香味,是女儿给我那可爱的小外孙洗澡时常用的茉莉花香水的气味。
   “是芸伊来看外公了吗?” 还没有走进门,我便大声的喊道,兴奋得不得了,我又可以看到心爱的小宝宝了,我又可以不再一个人寂寞无聊了。我换上了拖鞋,却没有女儿吴娟的应答,我忙地把八十平米的房间寻了个遍,也没有女儿的影子,也不用说是可爱的小外孙了。
   我无奈地摇了摇头,坐在少发上发愣,错觉,错觉……怎么会有这种错觉的呢?是我老了?工作烦累的?还是多日没有见那个可爱的宝宝,心里想她,才出现幻觉的……
   就在我百思不解的时候,猛然间,看见电视机下面的条柜上,两年前搬新房时,从老家带来的一盆建兰花,不知什么时候,她已经悄悄地开了,那淡蓝色的花骨儿,在微弱的光映下,显得有点儿羞涩,噢,原来是那兰花散发出来的芳香啊。
   这盆兰花,是2011年十月搬新房时,我将老家的建兰分成了两株,一株留给了老家,由老婆和在胡家工作的女儿照管,另一株,我则带到了县城里的新房。两年多来,经过每天细心的照料,犹如呵护小外孙,为她松土浇水、施肥,早晨搬到阳台,晚上下班后,再搬回到条柜上。
   现在的建兰,已由原来的单株分蘖成了十来株,在花盆里郁郁葱葱,尺来长的叶片遮盖了原来空旷的盆子。每株建兰花,都长出四根花径,每根花径上开着三朵花,每朵花有五个花瓣,花瓣长约一点五厘米;花蕊里有两个很小的花骨朵,呈淡蓝色;兰花开时,散发的芳香浓郁清新,沁人心脾,闻之,则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秋兰荫玉池,池水清且芬”。这时,我不禁想起晋代诗人傅云先生赞美建兰花的诗句来。
   是的,建兰花很香,也很美,关于建兰花,还有一个传奇故事来的哪。
   据说,这种建兰原生长在湖北省秭归县。楚怀王年间,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革职罢官。他回到了家乡归州,即今湖北省秭归县,住在牛肝马肺峡的南岸,于仙女山下的九畹溪边,办起一所学堂,亲自教授弟子。
   那著名的《离骚》中的“余既滋兰之九畹兮”的诗句,就是出自于此。
   相传,当年,仙女山的兰花娘娘出游,打这里路过,发现清癯的屈原正在讲课,于是自空中降下云头,立在窗外一侧静听。屈原挥舞双手,慷慨激昂地陈述振兴楚国的道理,那种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令兰花娘娘也为之感动。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兰花,临走时,遂特意施展法术,将其栽种在窗下的三株兰花点化成精。兰花品格高尚,开着淡绿或浅黄的花朵;屈原诲人不倦,舍己忘我地传道授业。一次课间,他抱病讲到国家奸臣当道、百姓受难的情形,由于过分激动,义愤填膺,一口鲜血从嘴里喷射出来,恰巧溅落在窗外的兰花上。弟子们见状,心疼得泪流满面!
   那三株兰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养,一夜之间竟发成了一大蓬。
   翌日,学生们到教馆上学,看到原来的三株兰花长成了如此模样,并且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迷人,都非常地惊奇,大家数了数,足足有几十株。屈原闻讯赶来,看到那优美的兰花,心情顿时好了许多,又闻到那着扑鼻的清香,病情也大减轻。大家喜出望外,一齐动手将兰花分株移栽到学堂四周的空地上。说来奇怪,那兰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发蔸抽芽,第三天则伸枝展叶,第四天就绽蕾开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发出大蓬大蓬的新蔸来。屈原率领学生们在溪边、山坡忙着移栽,兰花因此得以铺展蔓延。山里老农欣喜地说:“我们这里十二亩称一畹,屈大夫栽种的兰花,怕有三畹了!我们这山乡呀,真该改名叫芝兰乡了。” 随后,兰花从三畹发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扩展、过度到了九畹。从此,仙女山下的这条清溪就叫作了九畹溪。九畹溪边的兰花,一年盛似一年,那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条西陵峡,香飘全归州,直至香了半个楚天!
   后来,屈原乘着一叶扁舟,载了满溪花香,出山了。可是,那一年五月,九畹溪畔、芝兰乡里葳蕤的兰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阵阵暗香…… 乡亲们预感到将有什么不祥的事情发生,心里惴惴不安。几天之后果然传来噩耗,就在兰花凋谢的那天,屈大夫已经含冤投身汨罗江自尽。人们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兰花娘娘也哭肿了眼睛。屈大夫的学堂遂被改建成为芝兰庙,广植兰草,后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纪念。
   不知道是那年那月,建兰花飘到了川东南麓,在林子里扎根生长。由于建兰花在当地非常稀少,人们争相植育,作为家里的装饰之花,由此,兰花的经济效益也凸现了出来,形成了强大的经济链。2010年腊月间,胡家镇的场镇上正在流行兰草热,很多乡亲从山林里挖了不同类别的兰草摆在市场上出售,姑且每株的价格也不菲。其中有茅草兰、剑兰、建兰,稍好一点的建兰花一株要卖一百元,差一点的茅草兰也卖三十元一株。当然,比起名花君子兰来讲,这里的兰草系列的确没有名门的奢望,权当当地人喜欢兰草的一种爱好而已。我也如此,原来没有喜欢花草的兴趣,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去认识了兰草,并且自己上山挖了一天,找到了一株建兰,历经了不寻常的过程。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星期天上午,我回到胡家,遇见正在检查市场的工商所副所长候佳,他见到我说:“老吴我们一起去挖兰草”。当时我虽然有点儿犹豫,但没有推辞,欣然答应前往。理由很简单,在家呆着也无聊,不妨到山上去吸几口新鲜空气,也锻炼一下僵硬的身子,活动活动筋骨不正好吗?上午十点,我俩带了一把小锄头上路了,径直来到一千二百米高的锣鼓山,从山脚往上穿着林子,一路拨开荆棘,搜寻着要找的兰草。那日,说是挖兰草,不如说是寻找兰草,我得出结论,村民容易,我们却不易。走了几个小时的林子,爬了七八里山坡,穿过了数不清的灌木林,汗水湿透了衣裳,野刺挂破了衣服还划伤了双手,直到太阳当头,肚子咕咕叫,也没有见到要挖的兰草。还好,那天冬日有暖阳,林子里还有唱歌的鸟儿,还有野鸡的扑腾声,我觉得新鲜,不觉得那么疲惫,只是肚子有点不听使唤,咕咕的唱起了对台戏。
   中午了,我正想打退堂鼓返回,侯佳却不愿意,有着不见兰草绝不收兵的感觉。就在我俩徘徊不定的当下,却碰到前几年和我一起在镇广播站共过事的史得全回家吃午饭,他见我俩满头大汗的,说你们肯定没有吃午饭吧,便拉着我俩到他家里吃午饭。他家住在锣鼓山山腰上,三间青瓦房,背靠锣鼓山,典型的巴山民居。来到他家中,他和妻子便张罗着煮饭去了。
   这下,史得全的父亲就陪着我们聊天,当听说我俩是来山上挖兰草的,史叔叔说你们算运气好,就如数家珍般讲起了兰草来。史叔叔也喜欢兰草,小时候还跟着他父亲一起在锣鼓山挖过兰草多年,这锣鼓山方圆百里,哪里长兰草,什么茅草兰长在半山腰的茅草丛里,剑兰长在山顶下面百十米的灌木林,建兰长在山顶上红军打仗的战壕附近,他讲得一清二楚。那天,史叔叔还特地给我们讲了一个建兰草救红军的故事,让我至今记忆深刻。
   那是1935年3月,也是兰草开花的时节,一个排的红军战士在锣鼓山上掩护转移的部队,在锣鼓山顶鏖战了三天三夜,打退了四川军阀刘湘一个连的六次进攻。由于刘湘的部队武器先进,炮火猛烈,山顶上阻击敌人的红军战士受伤很多,又被硝烟呛得干咳不止。卫生员想尽一切办法都无济于事,正好史叔叔父亲的父亲前几天参加了构筑工事,留在部队里搞后勤运送饭菜,平时跟父亲学了些中草药知识,见山顶上长着许多建兰花草,就连根扯来熬水给伤员喝。殊不知,这些伤员喝下建兰水后很快见效,停止了干咳,解除了胸闷,又投入了战斗,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保证了部队的安全转移,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
   史叔叔讲完这个故事后,把我俩带到了院坝猪圈的走廊上,让我俩看到了不同类型的兰草,饱了我俩的眼福。也坚定了我们下午挖兰草的决心。
   下午,我俩道谢了史叔叔家的款待,径直朝山顶爬去。一路上我两四个脚走路,大汗淋漓爬上山顶,依稀见到了战壕的残痕,石头上长满了苔藓,战壕四周长满了青杠树。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里跳了出来,蹦蹦跳跳跑下山林,这更加引起了我们的兴趣。稍微歇息了一会儿,便开始了此行的目的,在丛林里搜寻要找的兰草。
   那天,或许是我们的诚意感动了这个冬天,或许是我们的执着不让我们失望,在一处战壕的背阴处,我率先找到了一株建兰,那个高兴劲儿甭提了,我小心翼翼地扒开周围的杂草和荆棘,用小锄头慢慢的刨着根系,经过十多分钟的努力,完整的将建兰草挖了出来。
   回到家里时已经太阳落山,我在街上买了一个陶瓷花盆,将林子里带回的松软土壤倒在盆里,小心翼翼将建兰栽上,浇上水,盆和花落户到了后阳台上。此后的日子,我喜欢上了建兰花,在我生命里缺一不可。只要星期五下午一下班,便马不停蹄地赶到汽车站,搭上末班车回到胡家,为建兰花浇水,清理杂草。一年过后,建兰非常争气,长出了新芽。
   如今,只要下班回到世纪金城的家,绿色的建兰就缓解了眼睛的劳累;花儿吐出的芳香,就让我夜晚沐浴在花香里,感受着春天带给我的幸福。
   建兰花只有一个月的花期,我延长不了她的寿命,却记住了花开在春天的三月。我坚信,明年这个时候的三月,兰花又会开放,芳香又会四溢。
   我爱建兰花,我更爱这个兰花香飘的春天。
  
  
  

共 36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馥郁的建兰,虽然朴实无华,却有着烂漫的色彩,传奇的经历。作者从一盆建兰下笔,引出屈原人格如兰,花仙子也为之倾慕,为建兰笼上了神秘色彩;接着,作者将笔锋转向解放战争,让建兰在革命战争中“建功立业”,成为名符其实的“建兰”,“建功之兰”。作品借物抒情,把对兰花的描写提升到“爱国”乃至“卫国”的高度,表现了主旨,升华了主题。感谢赐稿!推荐共赏。【编辑:晚霞晓文】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328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24 20:40:37
  “建兰花只有一个月的花期,我延长不了她的寿命,却记住了花开在春天的三月。我坚信,明年这个时候的三月,兰花又会开放,芳香又会四溢。”欣赏吴老师精彩力作,文笔优美,自然流畅。问好,祝愉快!
2 楼        文友:吴兴华        2014-03-24 20:53:21
  社长为拙作写出了精彩的编按,在此道一声您辛苦了!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3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3-24 22:03:05
  兴华常社的佳作拜读了,好温馨,好内涵。大作不落俗套,咏物思情,又有精神的升华,这是深层次的美。拜读。欣赏了。
4 楼        文友:男无盐        2014-03-24 22:04:46
  向兴华老师学习,打开文章卷首,就闻到了作者笔下淡淡馨香,直至结尾,香气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制止不能自已。这正是作者文笔高明之处!
5 楼        文友:吴兴华        2014-03-24 22:11:40
  感谢何老三老师对拙作的关注,您的点评倍受鼓舞!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6 楼        文友:一瓣馨香        2014-03-25 07:30:25
  拜读吴兴华老师的佳作,文章巧妙的开头,引人入胜的叙述,自然而然的结尾,无不彰显出老师非同一般的文学功底!超赞!
7 楼        文友:冰凌        2014-03-25 09:39:54
  作者以优美的文字,写出了兰花之美,引经据典,赞美兰花的情怀。有深度,有高度。欣赏老师佳作!
8 楼        文友:吴兴华        2014-03-25 13:09:33
  感谢男无言、一瓣馨香 、冰凌老师的关注和点评!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9 楼        文友:舞清风        2014-03-25 13:25:53
  赏读吴老师精彩的美文。学习。问候。
一片幽情挥墨苑,缕萝红瘦驱愁烟。清梅邀月携壶醉,风舞残阳自在天。
10 楼        文友:彩石桥畔        2014-03-26 05:44:52
  温馨语言,美丽的文字,喜欢建兰的朴实和芬芳。欣赏唯美佳作,好文共赏。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