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深刻的灵魂

编辑推荐 深刻的灵魂 ——从贾平凹《活法》中说开去


作者:豪哥 举人,3228.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98发表时间:2014-03-25 22:07:54

深刻的灵魂 用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读了一遍贾平凹的《活法》。之所以用这么长的时间,不仅是由于没有整块的时间,而是我读书时爱琢磨,更主要还是书的内容太耐人寻味。
   《活法》是一本笔记体的散文集,记载了作者自己的心迹和他身边的人和事。当初买它时,除了因为这本书和张贤亮的许多作品有相同的地域背景外,还有的是因为我曾在西北生活过几年。
   作者的文字简练而又朴素,不摆架子唱高调,不追求词句华美。他在自己感受生活的同时,也力图让读者同感共鸣。
   当我展开书中第一篇《五十大话》时,第二自然段中的一段文字令我别有体会:“人在身体好的时候,身体和灵魂是统一的,也可以说灵魂是安详的,从不理会身体的各个部位,等到灵魂清楚身体的各个部位,这些部位肯定是出了毛病,灵魂就与身体分裂,出现烦躁,时不时准备着离开了。我常常在爬楼时觉得,身子还在第八个梯台,灵魂已站在第十个梯台,甚至身子是坐在椅子上,能眼瞧着灵魂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这一段话,让我想起刚参加工作时,我师傅的一句话:“老年是突然降临的。五十岁以后,你在走过平常轻易就能跨过的一道沟时,竟然掉下去了……”我想,这就是身体没有跟上灵魂的脚步吧。
   记得《沈从文的文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的行万里路,那时交通不便,骑个毛驴出去,一路风雨冰雪,一路上不知这顿饭吃在何处,今夜投宿哪里,有狼虫虎豹,有强盗蟊贼,他的体验是生命的体验。现代人坐飞机旅游,一两个小时就到一地,这个城市和那个城市大致一样,吃住不愁,你就是行十万里,你也没多少体验。”
   这就与我从前在《现代中国为何难出不朽之作?》中写到的不谋而合——“古人宦游时漫步名山大川、古迹今景,触景生情,起兴成诗,以诗言志。今人行商时在数百公里时速的长途中满脑子都是订单、合约,哪里还有闲情逸致追章逐句、循格填字?”
   作者提出的一些观点令我深思。一个人,哪怕他从少年时期就对文学充满兴趣,立志一生写作,并以信心和勤奋来履行对自己的承诺,经过多年历练,最终想象力、观察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生活积累等等都达到了作家的水平,但是,他能不能因此写出传世之作呢?作者说:“如果文章是千古的事———文章并不是谁要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的———它是一段故事,属天地早有了的,只是有没有夙命可得到。姑且不以国外的事作例子,中国的《西厢记》、《红楼梦》,读它的时候,哪里会觉它是作家的杜撰呢?恍惚如所经历,如在梦境。好的文章,囫囵囵是一脉山,山不需要雕琢,也不需要机巧地在这儿让长一株白桦,那儿又该栽一棵兰草的。”
   作者认为,不朽的作品虽然是人用笔写出来的,但是在被写出来之前,它就已经在那里了,既不彰显也不泯灭。但是任凭作家的词章灿烂,情趣盎然,风格独特等等,并不一定能感动它,即使熬到四十多岁,一日不刮脸就面目全非的年纪,头脑成熟,笔下流畅,还舍去了一般人能享受的升官发财、吃喝嫖赌的生活,搔秃了头发,淘虚了身子,仍未必能有美文出来,因为天命如此。
   这个观点我完全理解,也能体味文人的这一悲哀。虽然天命所属我只能是个读者,却是个幸运的读者,因为不朽之作无论天命归于谁,我都有可能读到。只可惜不能读遍。
   对于传世作品,作者的观点相当深刻:“作品必须经过五十年的考验,如果五十年后有人还在读,那就是好作品。……作品(应该)多写事实和印象,少来主见,主见是会随着时代改变的,事实和印象则永不会变。……我们一定要记住,文学不是政治宣传品,以政治观念写作品,即使一时火红风光,最终也是一无所有。而文学不作御用,有人又写成揭露黑暗、暴露黑幕性的,思维上和御用是一样的,同样最后一无所有。……伟大的文学作品既要关注现实,又要追问人的本身。讲政治要讲大政治,关注和追问就是大政治。”
   是啊,当某人站在当局的对立面,不计社会成本,不顾公众利益,无所不用其极地刻意鼓噪,无论错与否都要说三道四,否则就无法显出自己高明,那和御用又有何分别呢?不过就是把自己炒作成为无冕之王,目空一切罢了。
   一般人恐怕很难想到这一面。
   作者在书中有四篇文章专门写到与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书信往来和神交,其中包括三毛自尽前发出的最后一封信,那是写给作者的。
   三毛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与琼瑶同时,那时我青春年少,但是对琼瑶虚构的爱情故事,我却没有任何感应,而三毛的几乎所有出版的作品我都曾读过。贾平凹说得对,三毛代表了一个时代。
   三毛死后,通过对她作品、生平的回味和某些人的议论,我隐约感觉她在作品中描写的浪漫,恐怕只是她心中的天堂,三毛生活在自己的天堂里。她在给贾平凹的信中说自己的书是上不了对方的书架的,这除了敬意和自谦外,我觉得其中还有隐意。
   而贾平凹的一席话,释散了我的心疑:(考证三毛的作品与她的生活是否吻合)是毫无意义的。写文学作品不是写日记。即使写自己的经历也很难完全跟现实生活吻合,不能要求和现实生活一模一样,文学就是个虚构性的东西,只要把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感情传达出来就足够了。
   三毛心中有一座美好的世界,读了她的世界,令我们心中有个美好的三毛,这是个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三毛一生酷爱读书,她把最先得到的贾平凹的两本小说各读了二十遍,然后把对方和张爱玲、曹禺并列。但是面对他的散文,三毛止步不前,她说:看到您的散文部分,一时里有些惊吓。原先看您的小说,作者是躲在幕后的,散文是生活的部分,作者没有窗帘可挡,我轻轻地翻了数页,合上了书,有些想退的感觉。散文是那么直接,更明显的真诚,令人不舍一下子进入作者的家园,那不是“黑氏”的生活告白,那是您的。今晨我再去读。以后会再读,再念……
   惜哉她没有读到,就迫不及待地仙赴她的天堂了。而我读了。
   或许有人不认同三毛是大师级的作家,她放弃了不朽作品的宿命,但她绝对是大师级的读者、书痴。三毛的书是给我辈偷闲时看的,平凹的书则是给三毛这等以生命来读书的人看的。
   三毛曾去过西北,但是没有去拜访贾平凹。就像对待他的散文一样,她不舍得一次就去触摸他的生活。她在信中邀约他5月份同游鸣沙山,然而届时到来的却是她的遗物,和随遗物同来的她的魂魄,与他一同神游。
   三毛信中对贾平凹说:“你的作品实在太深刻。不是背景取材问题,是您本身的灵魂。”
   像《活法》这样的作品,包罗了太多的深意,只读一遍是远不够的,应该在以后的闲暇中,随手翻开细品,每次必会心有所得。读闲书才是真正的读书。
   这本从正规渠道购得的书却是D版,多有错字,但所得超过其价格,也罢。
  

共 26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俗云,文风即人风,文字是一个的心灵世界的体现。作者通过对《活法》的解析,让我们了解原作者踏实并注重纯朴的优秀品质。作者借着《活法》展开,让人们的视野开拓到一个时代上,从而,让人们更多地体会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与人的思想意境的关系。很独特见解的解读引深,推荐读者朋友品赏。【编辑:桐疏枝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桐疏枝寒        2014-03-25 22:23:56
  欣赏有独特见解的赏析。问候豪哥,遥祝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豪哥        2014-03-26 10:31:24
  非常感谢桐疏枝寒老师雅评,并且还修改了拙文中多处不通顺之处,令我想起曾经读到沈从文做大学教授时,为学生一一修改作文的动人往事。
   有个想法愿与老师探讨:一般写读后感大多先将读到的作品梗概叙述一遍,然后再写感想。我以为是不是可以换个写法,只是将书中令自己感动、感悟的部分写出,然后有感而发。这样尤其适合于对于那种载有不同主题文章的书。当然,这样写来的读后感有点像读书笔记,但这种写法我觉得值得尝试。
   拙文中提到《沈从文的文学》,是《活法》一书中的一篇,不是另外一本书。可能是我原文中所叙不祥。
   即叩桐疏枝寒老师大安!
2 楼        文友:布衣蓝裳        2014-03-26 13:50:15
  三毛,我所爱也,贾平凹,亦我所爱也。三毛的文字引领我神往她描述的世界,贾平凹的文字初读时我尚年轻十九岁吧,忘记第一次读到的是哪本小说了?,那时只觉得这著书人俗!觉得一些男女间事情不遮不羞就那么赤裸裸说出来了看着总是不好意思的,直至如今,才慢慢懂得还原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字,需要多么坦荡的胸襟和文字把握能力才能够让读者阅读时产生不好意思又值得回思认同的感觉啊!就像作者认为的那样:这需要深刻的灵魂。
   欣赏佳作,留下祝福~~
绿之韵生态纺织招商代理聂韩 联系扣扣2646505474电话15073141137 18755115269
回复2 楼        文友:豪哥        2014-03-26 16:31:02
  《废都》是平凹进城多年后的第一本描写城市的小说,作为文学圈内的知情人,其中的情事恐怕是描写才子时无法回避的现实,也反映了作者对此类现象的看法。看书名就能读出作者的倾向。或许是你读错了年纪吧?呵呵。我当时读那本书时也对作者的媚俗颇不屑。他后来的城市作品多描写底层人物。
   谢谢阁下赏读!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