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清明 果(散文)

精品 【心灵】清明 果(散文)


作者:阿钝 秀才,2468.8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19发表时间:2014-03-26 21:39:34
摘要:乡村里新嫁娘在过门后的第一年里有“两望”,分别是清明节和端午节的时候,娘家的人要前去看望出嫁的女儿。但是事情并不是看一看、望一望那么简单,不管是清明节还是端午节,娘家都要挑一担礼品去,清明时所挑的除了清明果子外,还有甘蔗、荸荠、和另外一些买来的糖果。端午节所挑的呢,粽子和鸡蛋当然是少不得的,绿豆糕也是寻常之物,还有一种农家自己制作的食物,那就是麦花。

(一)清明果
   乡野之间小河里沉睡了一个季节的冬水被几场春雨变魔术似地染绿了,一时之间清亮如猫眼,春风拂过时绿漪涟涟,碧茵茵地荡着细柔的轻波,现出一派清婉的神气。岸上的柳丝儿是最容易犯忌妒的,见到河水变绿,也赶紧在春日的暖风中扭一扭轻柔的水蛇腰,忙不跌地为自己穿上了漂亮的新衣。说不清柳树的新衣是黄色、青色或是绿色,只觉得远远看去一篷一篷如烟如雾,缕缕不绝,风一吹,绿烟轻飘,把临河的村野氤氲得婀娜多姿,风情万千。树底的小小河堤上,蒲公英三三两两地开出了雏菊般的小黄花儿,一朵一朵明亮得如同夜空中闪闪的星星。当田野里柳树成烟,蒲公英开出黄花的时候,便离清明不远了。
   清明是一年当中无论从节气还是从节日来说,都属于大节,别的暂且不说,光是扫墓这一场仪式几乎就没有人家会偷懒,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一家人,领头的手里拎一只盖着毛巾的篮子,里面装了果酒三品,香火纸钱,恭恭敬敬地到坟地上去祭拜。近些年来,城里人扫墓已经不怎么用果酒三品了,他们大多乘车而来,手里捧一束或黄或白的菊花——有的也用小花篮装着——到先人的坟前去鞠一个躬,便算是扫过墓,上过坟了。但是,清明上坟用花作供品,这在乡村里却还不是很时行。我所见过的最最隆重的清明节要数温州的文成了。那一年,我们在文成县城边上的一个小山岗上造自来水厂,山岗四周满是造得很讲究,很气派,很有一点石雕艺术意味的坟墓。到了清明节的这一天,山上山下满山遍野都是前来上坟扫墓的人和车,不管男女老少都衣着鲜亮,那阵势简直比赶庙会还要热闹。当时国家还没有实行清明节放假的制度,但据当地的人说,在文成,在清明节的这一天,不管在哪一个单位里上班的人,都可以请假抽出半天的时间去上坟,并且不扣工资。
   我的家乡在清明节时照例也要上坟的,而且还必须要用一种专门为过节而作的米粉果子,名字就叫“清明果”。清明果其实就是一种点心,很有一点特色的风味,它的种类按颜色分有白果和青果,按味道分有咸果和甜果,按样子分有菱果和团果,按所用的材料分有粳米果和糥米果。按一般的习惯,白果都是咸果,用粳米粉,作成菱果状。青果甜味,用糥米粉,作成团果。但也有倒过来做的,主要是因各人的口味不同而自由调配。
   白果是用米粉在锅里熬成熟的米糊,再加生粉和成,直接将生米粉加水是不能做果子的,因为生米粉不比面粉,它的韧性不够,不但做不出好的形状,并且蒸的时候极易破,几乎蒸不出一个是完好的果子,加之味道也不好,太“面”。用白米粉作成的菱果自然象一只菱角,说白了其实就是用米粉做的饺子。也有手巧的人能做出树叶的样子来,两条边都绞成极匀称的螺丝纹,刚做好的时候很好看,但蒸熟后的样子却早已失了大半,远不如刚做成时那么漂亮,并且做起来很费时,所以现在很少有人做了。早年时,乡村里有新嫁女儿的人家,清明节的时候娘家要去望女儿,果子作为望女用的礼品,样式自然有许多,不但有菱果,树叶果,还专门请人来做成小鸡小鱼一类的动物,也有桔子荸荠一类的水果,点上红黄青绿的颜料,一样一样搭配在一起,很可爱,也很喜气,但现在更是没有做了,因为清明望女的风俗几乎已经被人忘记了。
   做咸果子的馅是将雪菜、豆腐、竹笋、腊肉和小葱细细地切成如玉米粒般大小的丁子,再用猪油炒成。这种果馅子所用的几种原料虽说都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但和在一起炒好后的味道却极鲜美,不管是用来下饭还是夹馒头,真可算得是极品,然而乡村人家却很少有人把它当作下饭菜。我们家中因为有人患有痛风病,豆腐不能吃,所以母亲想办法用蛋蒸成蛋糕,再将蛋糕切成小丁子来代替豆腐,但吃起来的味道既粗糙又干燥,远不如豆腐炒的馅来得细腻入味。
   青果是把艾叶剁碎了做成酱料加到米粉里做成的。艾叶在我们家乡不叫艾叶,直接就被叫做“青”,仿佛它专门就是为了作清明果子才长出来似的。青长在田野里,田塍上、沟坎边、茶树丛中,随处生长。青又分糥米青,早米青,狗脚青,据说糥米青最好,因为做成的果子特别有韧性,早米青次之,狗脚青则最差。糥米青和早米青我都认得,狗脚青却从未见过,这个名字是从我奶奶那里听来的,至于它的样子到底象不象狗的脚,则不清楚。
   我小的时候,在每一年清明节前的几天,尤其是在星期天时,总是与姐姐一起拎着一只小五升篮到田野里去挑青。“挑青”是我们这里特有的叫法,其实是用剪刀剪,或者用镰刀割,但我们那里一律叫做“挑”,采马兰头也是一样,不叫采,也不叫剪,而叫挑。由于早先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许多的清明果,所需要的青也多,不容易一次挑够,所以有偷懒的人家便不用青,而用苎麻刚刚抽出的新叶来代替。苎麻的叶子比不上青来得香和韧,但色彩却比青好看,做成后的果子象是褪去了鹅黄的柳叶,翠绿翠绿的。清明果子本是乡村里所特有的风味食品,但是,城里的点心店为了应节,每每到了清明节前后的时候也有卖青团子的,但他们既不用青,连苎麻叶也不用,而是用青菜叶子榨出来的汁给原本雪白的米粉染上一点色,并且团子外面也不滚糯米,那种东西算什么清明果!
   自从我们家里围了院子后,就再不必到田野里去挑青了,因为花坛里的泥是从茶山上运来的,泥里带着许多青的根,每年一开春,遍地都是郁郁葱葱的早米青,一片欣欣向荣的样子。有好些邻居看到后也都到我家的院子里来挑青,他们都顾不得早米青没有糥米青好,只要有青便好。要想用纯粹的糥米青来做果子是有点难的,因为糥米青长不成片,东一株西一株,很难挑。
   做青果子一般都用甜馅,甜馅用豆沙。把黑豇豆或赤豆炖得稀烂,捣糊,加糖,便成了豆沙。有的人家往豆沙里加猪油,虽然味道甜中带鲜,但趁热吃时有危险,一不小心就把嘴给烫了。没有豇豆或赤豆的时候也用绿豆,但绿豆沙的味道没有豇豆沙和赤豆沙来得酥和滑,颜色也不好,与青米粉几乎是一样的调子,所以用的人家不多。
   青果子有两个品种,一种用粳米粉做成菱果,另一种便是糯米团子。青的菱果与白的菱果的做法是一样的,而做团子则比做菱果要方便得多,把豆沙夹在粉饼子内,捏成团,如碗底大小,外面滚上泡胀了的糥米粒即成。因为糥米淘净泡胀后一粒粒都如珍珠一样的白,蒸熟了后更是白茸茸如一团雪花,所以青团子有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雪团。早年时,乡村人家有小孩子做周岁或十岁生日,外婆家要做一种叫做“杨梅果”的米粉果子,用的馅子也是豆沙,形式与青团子一模一样,只不过一个是白米滚青团子,一个则是红米滚白团子,红米是用洋红染成的。杨梅果蒸熟了后的样子真象是一个很大的杨梅,红艳艳的又喜庆又好看,可惜现在几乎没有人做了,只剩下一个红艳艳的记忆,留在象我这样的背时鬼的心中。
   清明果子做好了便下锅去蒸,蒸熟了就大家争着吃。白果子要趁热吃,凉了就变成冷饭果,味道不好,很“散”,真的象冷饭。青果子只要不发硬,冷热都好吃,咬在嘴里韧结结的,又不粘牙,很有咬劲。
   吃过了果子后,一家人便齐齐地到山上去上坟。清明节去上坟,只是因为在心中存着对先人的一份怀念,至于祭拜者的情绪倒不必太过沉重。虽说至亲的人们阴阳永隔,但古人说“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先人们若在天有灵,总也不希望活在世上的后人们整天一副愁眉苦脸,哀哀戚戚的样子。能够把每一个日子都过得平安、幸福、快乐,那才是对先人们最好的告慰。所以清明扫墓的人们所怀着的那份心情,一般都是快乐轻松的,因为扫墓总是与踏青游春连在一起,尤其是在乡村里,墓地一般都在山上。这个时候,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山坡上四处都是浅草青青,桃红李白,映山红东一簇西一簇如火焰一般地盛开着。朝南向阳的地方,蕨菜已从厚厚的枯草丛中探出毛绒绒的小拳头来了,马兰头也鲜嫩油绿,而马尾松堆锦织绣的叶梢上更是开满了明亮如灯的黄花儿。
   我们每一回做完扫墓的仪式后,总不肯立即下山来,而要在山上玩个痛快,顺便在向阳的坡地上采一把肥肥的蕨菜,掐半篮梗子红红的马兰头,在够得着的小松树上打一袋半开不开的松花。渴了便喝山涧里的溪水,饿了就吃祭过祖先的清明果子,而那漫山遍野的野杜鹃的红花儿酸味中带着甜意,总少不得要摘一把塞在嘴里美美地咀嚼一番。对于杜鹃花的经验,在我们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所以,这一番咀嚼的结果,不只单单品尝了杜鹃花奇妙的滋味,同时也对儿时的这一份略带古意的快乐有了一点甘美的回味。不过杜鹃花这东西味道虽好,但不能多吃,吃多了要流鼻血的,并且,有一种开黄花儿的杜鹃花是决计不能吃的,因为有毒,据说只需几朵黄花儿就能毒死一头大水牛,所以这花儿在我们乡村里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作“黄牯牛花”。
   趁着扫墓上坟的当儿,在春意渐浓的山上闹腾了将近半天的时光,身上总要出一身热汗,所以回到家里后总要洗澡。这一个过程当中,心中很自然地怀着一份淡淡的期待,因为那些采来的蕨菜和马兰头,在当天的晚餐上便可以一饱口福了。而松花却还需花费一番手脚,待晒成花粉后,留到夏至的时候,摊松花饼吃。
  
   (二)麦花
   记忆中,我小的时候,乡村里新嫁娘在过门后的第一年里有“两望”,分别是清明节和端午节的时候,娘家的人要前去看望出嫁的女儿。但是事情并不是看一看、望一望那么简单,不管是清明节还是端午节,娘家都要挑一担礼品去,清明时所挑的除了清明果子外,还有甘蔗、荸荠、和另外一些买来的糖果。端午节所挑的呢,粽子和鸡蛋当然是少不得的,绿豆糕也是寻常之物,还有一种农家自己制作的食物,那就是麦花。另外,新嫁娘为了端午这一望,早在前几年里就做好了许多麦草扇子,到时候敬呈给婆家的各个长辈在夏天里乘凉用。这所谓的“两望”,在早年的乡村里是决计不能马虎的,因为它关系到新娘子日后在婆家的地位和名声。于是,乡村里就因此而有了一句老话,叫作:清明没有果,一世不结果;端午没有风,一世不威风。这里所说的“端午的风”,指的就是麦草扇。
   端午节的时候,在我们家乡,除了包粽子,煮茶叶蛋外,还要炸麦花。这个时候,天气已有些热了,吃的东西大多放不长久,粽子不比得别的食物,一般都不太可能在一两天里就吃得完,时间久了又不容易存放,没几天就发馊,所以端午节里大多包的是灰水粽,就是把糯米泡在稻草灰浸出来的黄黄的水里,这样子一泡,原本洁白如珠的糯米便也变成金黄色了。粽子煮熟后,也是黄色的,加之熟粽子软糯如饴,所以看起来有点象鸡油。这样的粽子自有一股十分独特的香气,很难形容,年纪大的人说是碱的香气,所以这种在灰水里浸泡过的黄黄的粽子叫作碱水粽。不过碱水粽只能自己过端午节吃,用来作望女儿的礼品是不行的,望女儿时通常用白米红枣粽,居说这样显得体面些。仪式的名义是望女儿,可那一担礼品却不是女儿的一个人吃的,大部分都在四方邻里之间分掉了,所以不存在时间放长要发馊的问题。
   按照四时的节气,阴历五月初头端午前后的时候,刚刚从地里收了新小麦,这一段时间里,正是村户人家吃新麦的好时候,发面馒头,手擀面,苋菜面糊,米筛眼,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到了端午节,却还要做一种样子很漂亮的油炸面食来吃,叫作麦花。
   做麦花很需要一点技术。首先,面粉的干湿要掌握得很好,宁干不湿,湿了就擀不出面皮子来了。但干面很不容易揉,总是不肯成团,揉了老长时间里面却还是夹心的,既费力又费时。揉面的时候,面团里要掺入发酵粉和甜蜜素,发酵粉的功用是让麦花炸出来又脆又酥,而甜蜜素就是糖精,目的当然是为了吃起来有一点甜味。后来有人往面粉里加鸡蛋和白砂糖,加了鸡蛋的麦花当然比原先的更加好吃了,白砂糖却不怎么好,不但没有甜蜜素来得甜,而且油炸之后很容易有焦斑,不好看,弄不好还会发苦。
   面粉揉好后就得擀面皮子。在桌子上铺开牛皮纸,撒上干面粉,用一根二尺长的杂木擀面杖擀,手擀面也是这样的擀法,但做麦花的皮子更要薄一些。面条要是太薄了吃起来就没劲,而麦花要是太厚了,不但难以炸透,且吃起来不够酥脆。然而面粉极干硬,很不好擀开,所以一般的大姑娘小媳妇经过揉面擀皮子这两场下来,早已是气喘吁吁,香汗淋淋了,年长的妇人因为有了经验,能使一些巧力,所以反而不怎么费力。
   擀好的皮子摊在桌子上,用菜刀割成两寸宽的小方块,要均匀,不然做成的麦花也大小不均。接着从条子的一端开始,依次对角叠成三角形,用剪刀剪下,再在对折的斜边上化上几刀,只在最后的地方留下一个小小的角。由于皮子是折叠过的,所以剪开的小条儿仍然可以用手分开,做成一个一个小小的圈儿,并且还可以将几个小圈圈拼成一个美丽的形状来。那样子看起来很有点象一只小小的凤凰鸟,那个留在端上的小小三角的顶上的那只角是它的翎,边上突出的那只角则是它的嘴,倘若再用一根细小的麦草管点上一只圆圆的眼睛,那小小的凤凰鸟便有些活灵活现了。而后经油锅里一炸,炸成黄焦焦的,这便成了一只只金凤凰了。所以,有的地方也把麦花叫作巧果。
   正因为旧时乡村里有望女儿这样的习俗,于是每每到了清明节和端午节的时候,做清明果和炸麦花便成了一时的盛事,头一年嫁过女儿的人家,到了这个时候总免不得要请人来帮忙,所以在当时的乡村里,很有一些做清明果和麦花的能手,这些能手不光是女的,男的也不少。
   读书毕业的那一年的端午节,我们一帮同学在阿光的家里大张旗鼓地做过一回麦花,记不得究竟做了几团匾,只记得做完时天已经快要亮了,我们一群人一整夜都没有睡。阿光家做这许多麦花不是去望女儿的,那时阿光尚是学生,妹妹铃儿也只有十一二岁的年纪,自然还不需要担了礼品去看望,他们做这许多的麦花是拿到城里去送人的。这件事我曾经在另外一篇《端午旧事》中有过详细的记述,现在想起来也还觉得很有意思。
   然而,在这样一个所谓“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总有一些事情常常出人意外,比方说,等到我与阿光这一辈人先后都结了婚成了家时,乡村里却已经不再作兴清明端午望女儿这种传统的习俗了,即使在节日里亲人之间彼此相互看望,也不再象往昔那样挑了一大担的礼品去四下邻里里分,以至于人们对那句“清明没有果,一世不结果;端午没有风,一世不威风”的老话,也从根本上显得不以为然了。所以端午节做麦花的盛事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冷落了下来,只有几个对这种传统的乡村土食尚且念念不忘的“闲人”,在端午节将要到来时,又正好空得确实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才会生出兴子来,重又做那一回来吃。但这时的麦花,除了饱一饱口福外,当中却更带着一点纪念的意味了。
  
  

共 576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笔优美流畅、描写细腻温馨。清明、果,把清明时节的美景如画和缅怀先人的扫墓写得活灵活现。尤其是对清明果子的做法表述的十分详细。对其制作过程、制作材料,以及吃法都作了详细介绍,把本地过清明节的习俗介绍的十分详尽,读后,馋的人直流口水。麦花一文介绍了家乡果端午节的习俗,除了包粽子、煮茶蛋之外,还要做一种特有的食品炸麦花。寻常的麦子、在巧妇的手里,就成了可口又味美的金凤凰,真是令人忍不住啧啧称奇。这两篇怀念性的文章长人见识、富于人文气息,耐品、且笔力不俗。欣赏佳作,问好【编辑:鲁小鱼】【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32713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鲁小鱼        2014-03-26 21:40:36
  笔力不俗,欣赏!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2 楼        文友:鲁小鱼        2014-03-26 21:40:55
  感谢赐稿,问好!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回复2 楼        文友:阿钝        2014-04-10 11:54:02
  小鱼审阅辛苦,请茶.
3 楼        文友:草船借箭        2014-03-29 10:29:23
  欣赏阿钝老师的美文,问您好!
回复3 楼        文友:阿钝        2014-04-10 11:51:43
  感谢草船赞赏,问好.
4 楼        文友:汾阳王裔        2014-04-01 17:00:42
  文章能写成这模样,大约只剩下拜读了。清明快到了,真想念家乡的清明馃
回复4 楼        文友:阿钝        2014-04-10 11:52:47
  王裔长远不见了,真是大忙人.
5 楼        文友:雨春        2014-04-03 18:03:14
   恭喜你佳作成精!心灵因你而更精彩!祝你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回复5 楼        文友:阿钝        2014-04-10 11:54:33
  祝社长春日快乐.
6 楼        文友:鲁小鱼        2014-04-10 14:38:28
  谢谢,问好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