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乡村人物之:小根子

精品 乡村人物之:小根子


作者:闲梦远 秀才,1681.5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78发表时间:2014-03-29 08:33:06
摘要:小根子是地下党仝家栋的独生子,后随父亲下放到舅舅家所在的村。他的条件也算优越,但却没有干成正事。


  
   小根子姓仝,大名根生。他本是城市户口,随父亲下放到农村的。本村阴姓大户是他母亲的娘家。
   文化革命前,小根子在洛阳地区上艺专。他喜欢读书,很有写作才能。但他父亲不让他干这一行,说文人最危险,弄不好就被打成右派。
   文革开始后,学校两派武斗,小根子所在的“井岗山”被另一派“红造司”打败,死了好多人。小根子拾了一辆破自行车,三天三夜没吃一口饭,骑车四百余里一口气跑了回来,从此不再出去。
   小根子的父亲叫仝家栋,是虢山最早的地下党。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家是永宁县的仝家栋,来到虢山,与人合伙在县城开了一家“八方饭庄”,作为中共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为地下党发展组织、联系工作、开会议事,提供了很大方便。那个时候,干地下党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事。一旦暴露,不但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还会连累亲戚家人的。
   有一次小根子的爹和妻子吵架,妻子在气头吆喝道:“你打我,再打我,就把你干的好事捅出去!”不久,仝家栋的妻子神秘死亡。据说是仝家栋觅人把妻子打死的。对妻子娘家人的说法是,她不守妇道。事实上,仝家栋是怕暴露党的机密。妻子死后,留下一个不满两岁的儿子,就是小根子的同父异母哥哥木生。
   两年后,仝家栋又和小根子的母亲结婚。小根子的母亲是个家庭妇女,比丈夫小十多岁,平时不过问丈夫的事,只要有吃有喝就行。这很符合仝家栋搞地下工作的需要。
   终于有一天,“八方饭庄”被破获,仝家栋作为嫌疑分子被逮捕。他和三十多位同志一起,一条绳子上拴七、八个,一路颠波,押送到国民党叶县集中营受训。在集中营里,仝家栋受尽了折磨,但他坚守党的机密,死活不承认自己是地下党,只说合伙办饭庄是为了赚钱。两年后,日寇逼近中原,在撤退途中,仝家栋趁乱逃了出来。
   解放后,仝家栋又找到党组织。他被安排到一家新华书店当经理。仝家栋兢兢业业工作,把书店办得红红火火,还在乡下办了几个分店。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老仝被打成叛徒。斗争会上人家质问他:“国民党为什么把你放回来?你为什么不英勇就义?你为什么不在敌人监狱里组织暴动?”一连串的为什么,让这个在敌人面前足智多谋,从容应对的老共产党员,百口莫辩。随之一家人除了木生外,全部下放到农村。
   小根子在学校里,是造反派头头,一心保卫毛主席,领住那些走资派戴高帽子游街,回来一看,人家却在批斗自己的老子,感觉这世事真有点滑稽。从忠心耿耿到消积颓废,小根子似乎一下子醒悟了。
   回到村里,大队干部动员他入党,小根子说,“去球吧,我老爹解放前就入了党,啥下场?往后你就是把锣敲烂了,老子也不上杆!”
   仝家栋下放到农村改造没几年,就得肝癌去世了。临死前告诫儿子,以后就当个农民吧,公家的事万万沾不得。
   小根子上过艺专,文化高,但干农活不在行。锄地,男人们领三行,他只能锄两行;挑粪,人家挑满筐,他挑半筐还摇摇晃晃。队长说他,他顶嘴道,“火车不是推哩,牛皮不是吹的。咱真挑不了,这也不是装的。”等到晚上记工分时,队长说,“小根子你不能算全劳,只能算个半劳,和妇女记一样的工吧。”小根子说,“那不行,毛主席说了,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你就得给我记十分。”队长气得说,“你真是个日牙鬼!”
   外号“日牙鬼”的小根子,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在地里干活喷起来,那真是景德镇的瓷器--一套一套的。大家都爱听他说书,一说一笑,一天的乏累都消了。有时一群人围着听他喷,把干活都耽误了。眼看太阳落山了,该干的活还有一大片。队长日骂他,他就说,“唉,咱是吃球饭,看球脸,干球活,受球管!”社员们哈哈大笑,把队长气得脸煞白。
   不久学校缺老师,经生产队推荐,他当了民办教师。小根子给学生上课,眉飞色舞,抛开课本乱讲一气。他讲郭沫若的剧作“卧薪尝胆”,让学生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讲“长征”一课时,他说红军那时候实际上是让人家打得落花流水,往西逃哩,后来才叫“长征”……总之是离谱了。很快,学校就以他向学生灌输大毒草为由把他辞了。
   小根子教不成书,又回到生产队。他依旧是稀里晃荡。队长领不住他,就推荐他到大队当民兵排长。
   那时民兵的枪早已被收回,但小根子不知到哪儿弄了一根小口径步枪,背在肩上。用他的话说,这是“咋唬老百姓”的。每天领着人看管四类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倒也象模象样。
   小根子表面上对四类分子态度恶劣,实际上很有同情心,时不时还保护他们一下。
   有一次,生产队又开会斗争地主分子贺先容。社员们坐在下面,围着一堆火,纳鞋底的纳鞋底,吸旱烟的吸旱烟。贺先容一个人站在台上子,冻得清鼻涕长流。
   小根子看着他怪可怜,就高声吆喝道,“社员同志们,咱们开斗争会,得有个气势不是?大家围个圈,围个圈,让地主分子贺先容站到中间来,狠狠斗他一家伙!不能让他一个人站在台上,老清闲!”
   过后他对贺先容说,“叔,我是怕把你冻着了。”老地主连声说,“理解,理解。”
   时间长了,那些坏人见了别的民兵瑟瑟发抖,见了小根子,倒觉得亲切。
   那时大集体,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社员们吃不饱,经常偷庄稼。麦熟了偷麦,玉米熟了偷玉米,甚至育红薯苗的红薯母子,只要是能吃的,也有人偷。大队就安排民兵下夜,巡逻看庄稼。
   一天夜里,小根子和另一个民兵巡夜。走到一棵柿子树下,发现一个人正在偷柿子。小根子上前拉住小偷的腿把他拽下来,但小偷捂住脸死活不让小根子看。越不让看小根子越要看。他扳住小偷的脸仔细看了,原来是邻村的表哥。小根子说,“你咋不吭一声,你吭一声我就不拉你了,看这多危险。”表哥说,“真是肚子饥呀,不然谁来干这事。”小根子说,“我也是肚子饥呀,不是想挣一块加班馍,我管这事做球哩。你赶紧背上口袋走吧,不要让别人看见。”表哥背上柿子起来就跑。
   不久大队给小根子派了一项光荣任务,让他押送地主分子老曹回原藉。原来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开始了,上边来了一条政策,凡不是本地的地富反坏,一律谴返回原藉。于是决定把老曹送回原籍接受批斗管制。
   大队经过研究,挑选了两个可靠的民兵,一个是小来子,一个就是小根子。
   老曹的老家在六十里外的北湾公社。第二天天蒙蒙亮,两个民兵就押着地主分子上路了。不到中午,两个民兵就从后沟的大路上无精打彩地回来了。一个背着被子,一个腋下夹着胶鞋。
   刚走到沟口,碰上大队干部老崔。老崔一见两人就问:“你俩把老曹送到地方啦?”小根子满不在乎说,“送到后岭上啦。”小来子胆小,正积极要求入党,这一下放跑了人,愁得要死。他苦丧着脸说,“跑啦,这是他的被子和胶鞋。”老崔一听说人跑了,气得两眼瞪多大,“好啊,你俩是老赵送灯台,一去不回来。你们把阶级敌人放跑了,看你怎么对上边交待!”小根子说,“你又没有说把人绑起来送嘛,不跑说球哩。他比我俩跑的快多了,比兔子还快。他跑上山,我还在喊‘老曹,你不要跑,八路军优待俘虏!’可他就是不回头!”老崔气得指着小根子说,“你不要油腔滑调的,党组织相信你们,才派你俩去的,谁知你竟把人放跑了。这可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小根子说,“去球吧,你别给我上这种洋条子,这些我比你懂得多。跑了就是跑了,我俩也不能替他顶命。上边能把我球咬了,蛋吸了,鸡巴啃了?”老崔气得连声“你,你,你太不象话了,等着处理吧。”
   第二天公社开一个批斗大会,决定把小根子、小来子也拉去陪斗一家伙。两人在会场外,从上午十点一直等到下午四点,肚子饿得咕咕叫,就是没有人理睬他俩。小根子说,“走球,啥鸡巴了不起的事!”
   后来大队办学习班,让他俩在学习班里呆了一个月。每每开会,都要把两人日骂一顿。小来子胆小,一被日骂就哭,而小根子象没事人一样,说,“哭个球哩,该吃吃该喝喝,遇事不要往心里搁。”
   运动过后,老曹回来了。两人成了忘年交。
   这件事后,小根子的民兵自然是当不成了。他又回到生产队,白天和社员们一起磨洋工,夜里就和老曹,还有右派老余混在一起,他还把《参考消息》偷偷送给他们看,在一起议论“国事”。
   冬天的夜,小根子和地主分子、右派坐在窑里,几个人凑在一起,烤着玉米芯子火,谈论尼克松访华、基辛格来中国,还有毛泽东和斯诺谈话,还有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等,几个人谈得热火朝天,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
   有夜巡的民兵报告给大队,说小根子和地主、右派混在一起。大队干部找小根子谈话,提醒他注意阶级阵线。小根子说,“淡球,我一不党二不团,就是一个烂社员,你管不着!人家关心国家大事,你们懂个屁!”
   本村的舅舅看着小根子是稀泥糊不上墙,帮他娶了媳妇后,就不再管他。
   小根子在学校当红卫兵头头时,从图书馆弄了许多书。小时候我就看了他许多书,一本一本的,很是过瘾。村里人提起他,都称他是“流逛锤、二流子”,我倒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
   后来听说小根子又找到“八方饭庄”另一个地下党的后代,还有一个解放初期被地主还乡团打死的农救会长的儿子,三个“红二代”,成立了一个什么秘密组织。那时候,上边对社会不明组织非常敏感,不久他们一伙被捕,主犯判了十年刑,小根子被判了六年。
   小根子被判刑后,妻子和他离了婚,留下一个女儿由老母亲照料。
   八十年代初期,拨乱反正。地下党仝家栋被平反昭雪。小根子姊妹几个进城的进城,接班的接班,老母亲也进城当了市民。小根子出狱后,就成了光棍一条。村里给他分了地,但他不会种,交给舅舅料理。他自己东跑西窜,开过矿,倒卖过古币,但都没有弄成事。
   他又找了第二个女人,两人同居在一起。那女人花钱太大方,小根子没有什么收入,有一阵子还卖血。养活不起,只好散伙。
   直到五十岁上,小根子才在右派老余的帮助下,入赘到邻县一户人家屋里。那个妇女土地多,家底厚实,对小根子也实心实意,小根子才老老实实过开了光景。
  

共 39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说文笔诙谐幽默地记叙了小根子传奇独特的一生;在荒唐的年代,小根子放荡无忌与人为善,有着一颗善良同情之心,面对轰轰烈烈来的大运动,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应对,处理的圆滑完美天衣无缝,保护了很多无辜的人却又能洁身自保,那一段段的聪明对策令人拍案叫绝。势时造就了一个似颠似疯假戏真做诙谐幽默的一个乡土小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同时敬佩之余,对那久违的年代留下深深的思索。荐读。【编辑:1121672144】【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33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1121672144        2014-03-29 08:34:13
  小根子人物形象突出,诙谐幽默,以智取胜,欣赏。
2 楼        文友:石寸雨        2014-03-29 09:10:09
  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年代,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欣赏学习。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3 楼        文友:闲梦远        2014-03-31 08:35:16
  谢谢1121672144,你辛苦了
热爱文字,从少年到白头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