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散文】人生三题浅解

绝品 【梧桐散文】人生三题浅解


作者:晚霞晓文 进士,659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309发表时间:2014-03-29 13:04:59
摘要:人与水共生,山、水、人,三位一体,和谐共处,才能彼此共荣;烟与酒,客观地看,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传递感情,连接友谊的载体;在山区林茂地带,农业就发达,人口就集居,人丁必然兴旺;在靠水近海的地方,交通发达,商业兴旺、财源茂盛,生活就富裕。

【梧桐散文】人生三题浅解 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曾做为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综合素质评委的余秋雨先生,在点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时,将“乐”字说成了“仁者乐(lè)山”,把“车水马龙”说成了“车(jū)水马龙”,一时间引来众多观众和网友的吐槽。很快,“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一儒家论点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然而,人们会问,这一论断出自哪里、该如何解读?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一儒家的经典论述,出自《论语》·雍也篇。是孔子所说的一段话,原文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为什么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因为智、仁、勇是儒家人格的最高理想。
   儒家用山的慷慨给予而不求回报,象征仁德的人高尚的品德;用山的包容万物而不愠,象征仁厚的人博大的美德;用水的适从而无所不至,象征智者纵横捭阖的超越。
   孔子认为,山水相依,人与自然共生。山和水的特点也反映了人类的某些品性。然进一步引申为:聪明人喜爱水,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灵活,仁德者沉静;聪明人乐观,仁德者长存。仁、爱之人则如山一般沉稳、坚定、厚重、巍峨。他们以客观存在决定意识,以自我形象显示价值,以包容花草生根、树木立足、鸟兽出没、土石依附、人畜索取体现博大;以承受雨雪侵身、风霜浸渍、雷电摧残、黑夜笼罩、烈日曝晒等遭遇展示顽强;面对世间一切难平之气、难忍之事、难受之虞,它都能坦然以对,囊于襟怀,存于心底、不言不语、不鸣不平、不恨不噌。以仁德待人、以厚德载物,犹如群山一样崇高、豁达、博大。它们站得高,看得远,立得稳;它们宽容仁厚,不役于人,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不惮于虑;不图于得,不悲于失,所以能够永生不没,长存不毁。
   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最可靠,最诚信、最可信赖、最可依存的神灵。人如果不像山一样坚忍不拔,博大无欲;不像水一样顺势而为,勇往直前,就读不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情怀;不虚极静笃,不通过“乐山”、“乐水”的修心,就永远读不懂内圣外王的儒家经典。人,只有修心才能开智;只有开智,才能亲近自然,投身山水;只有登上泰山极顶,才真正懂得什么叫天高地厚;只有境界提升了,才真正懂得什么叫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只有眼界开阔了,才能看清是自己高还是山高,是山高还是天高;只有懂得天高地厚的人,才能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放弃“山高人为峰”的狂妄。
   按《易经》的观点解读“智者乐水”,因为水主志,五常里志为水,水感应肾脏。一个人肾脏健康,目光就犀利,洞察力就过人,脑子就清醒,智力就发达;肾气足意志就坚定,理想就高远;肾气足精力就旺盛,正能量就源源不断,使命感就长盛不衰,干事业就蒸蒸日上。
   还因为山有土,土有木,土主信。在五常里,信为土,土感应为脾脏。木在人体内对应为肝。肝胆相依,共助消化,维持消系统的正常运转,为人体源源不断地提供生命所需的能量。肝在人体的功能是解毒,代谢、分泌胆汁、免疫防御;肝主目,肝脏健康的人,目光就敏锐,观察力就强,就能高瞻远瞩;胆主魄,胆气足的人,就豪放、就顽强、就有魄力,声音就洪亮,就有大将风度。
   实际上,乐山、依山、傍山,说到底,儒家讲的就是修心养志,从“乐山”中得到修炼,从依山中得到启迪,从傍山中获取人生信念。
   乐水、近水、爱水,说到底,儒学提倡的不外乎是讲心态调适,从“乐水”中获得调适,从近水中得到释放,从爱水中懂得和谐之道。
   讲到这里,我想加进一段小插曲。不知大家注意这个问题没有,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与齐齐哈尔那个城市的联系。齐齐哈尔地方不大,近年却声名鹊起。为什么?我曾经去过一回。那座城中有一个很大的淡水湖,郊外又有一个扎龙湿地,保护也非常好。无数仙鹤每年都迁徙到那儿休养栖憩,繁衍生息。那里是世界著名的水鸟天堂,所以人们叫“鹤城”。市民把它当乐园,每天都去那儿载歌载舞,净化心灵,享受生活,沾染灵气。所以这里是真正的人杰地灵。
   有资料表明,神州七号的两个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都是齐齐哈尔人。神州飞船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张柏楠,只有35岁,也是齐齐哈尔人。这是巧合吗?
   山清水就秀,人杰地才灵 。山明滕彩凤,水清跃文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前几天有一个气象报告,说沿海的空气质量在全国都排在前列。这是为什么?也是因为与水有关。因为这些城市近水靠海,海水会吸附一部分空气中的杂质,有一定净化空气的作用,就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所以,人与水共生。山、水、人,三位一体,和谐共处,才能彼此共荣。
   那种蓝天白云都看不见的城市,到处都弥漫着PM2.5,在那样的环境中能生出宇航员吗?我们的下一代,一出生、二、三岁就进幼儿园、接着上小学,中学,考大学,研究生,博士后。如果一辈子也不亲近自然,不寄情山水,不壮游大好河山,脑子里根本就没有碧水青山的概念。这种在象牙塔里搞科研,能不脱离实际吗,研究出来的东西,能不破坏生态平衡吗?
  
   二、烟出文章酒出诗
   1.先说烟与文章。 中国是个“烟酒不分家”的国度。在城乡,但凡朋友相聚,抽烟、不分彼此;喝酒,不分男女;敬酒,不拘次第。尽兴过后,谁都可以埋单。在这里,烟酒已经超越了它本身的存在的意义,它是情感的见证;在各种场合,已演进成为一种结交的手段;已成为连接友谊的纽带。一接近烟酒,让人就进入到忘我的时空隧道。这是讲交往,见证的是友情。
   那何谓烟出文章酒出诗呢?
   先说说烟。按公认说法,吸烟有害健康,按五常的说法,因为吸烟消耗心火,所以要借助外火来辅助一下。因为叼着烟卷有调整心境,平和心态,缓解压力的作用。
   有神经心理学家做过研究,证明烟对人的大脑有迅速的刺激作用。
   当人吸进了第一口烟,大脑会在0.7秒后产生兴奋作用。因此,有人说:“香烟是诸多天才,脑力劳动者,如谋略家、科学家、艺术家的爱物。”他们以抽烟而提神、以烟宁神、以烟静虑、以烟静笃、以烟助谋略。使自己大脑进入异常兴奋的巅峰,使自己的身心到达出神入化的超脱状态;把正在谋划的战略,把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或艺术创作不断展开一个新的层面;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到达前所未有的极致状态。
   长期大量动用脑子,勤思,善思,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超乎寻常的大师、高人,像毛泽东、邓小平、丘吉尔、巴顿,斯大林等就属于这种情况。
   再说“烟出文章”。在典型的“烟文学”中,现代最著名的文学大师、思想家鲁迅先生应当是一个典型的例证。鲁迅的文学才华倾倒了几代人,他的文学成就也影响了几代人。他对旧社会、旧制度的无比憎恨;他的横眉冷对敌人的傲然骨气;他的为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献身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魂!”这可以说与烟不无关系。我们可以说,鲁迅先生手中的香烟,一直是他汲取精神力量、激发艺术灵感的媒介。甚至有人评论说:“鲁迅的文章是烟薰出来的”。
   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生,就与烟形影不离。他留给后人的最后一帧照片,就是定格在藤椅上抽烟的那个瞬间。在那帧照片里,摄影师将鲁迅先生和烟的联系拍得出神入化,甚至可以让人感到他右手上的那支烟正冒着袅袅青烟。似乎让人联想到,他手上的那支燃起的香烟,正在助他进入一篇新的战斗檄文的构思之中。
   另一个西方最著名的例子是马克思。有资料显示,香烟为马克思写作震惊世界的《资本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加持。我们甚至可以从《资本论》的字里行间,从他那些绝世经典的论点、论据、论述、论证中嗅到浓浓的烟味。据说马克思曾经不无幽默地说,他写作《资本论》所收到的稿费远远不能抵偿他香烟的开支。
   但有的人,一天不想正事,没干什么大事,又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走路,坐电梯,甚至临上车了,还连续猛吸几口,一只脚踏上车门,才不舍地丢掉那一大截烟头;有的人,坐便桶上,蹲厕所也叼根烟,呲牙咧嘴,那个姿势,半天出不来,外边的人提着裤子双脚跳,他还在那哼哧。有一次,我听我先生说一个笑话。说在地铁的卫生间里,看一个人中年人站在卫生间里,一手提着裤子,一手按着肚子,弯着腰,满脸痛苦,双脚不停的在地上搓来搓去。里面的人嘴里叼根烟悠闲自在,烟雾缭绕。先生也替他着急,但又帮不上他。看得急了,先生才急中生智,叫那个人赶快去隔壁“残疾人”卫生间解决。那人万分感激,连说了四五个谢谢……
   2.再说酒与诗。因为白酒外阴内阳,有水的形态,水的性格。在易经里火属坎卦,心为火。比如打火机一点燃,外层是热的,里面是凉的,叫离卦。会喝酒的人水火既济,对心有加持力。如果喝闷酒,喝愁酒,酗酒,贪酒,喝滥酒,就会伤害你。因为水火无情。
   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地位举足轻重;酒,在中国的历史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酒,一直都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或喜或悲,或聚或离,或明志或失意,或交友与宴请,或小酣或狂醉,无论悲喜、哀乐、一切皆离不开酒,得意时靠酒来助兴,失意时借酒消愁。如果离开了酒,那酣畅的气氛无论如何也调动不起来的;如果没有酒,千般惆怅也许是难以排解。
   而在文人雅士的心里,酒不仅仅是那酒精单纯的刺激,而是美妙灵感的触发源,更是形象思维的流。不同的酒也可以代表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品法,不同的品法有不同的诗兴,不同的韵味,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相同的酒也不尽是相同的感受。
   酒道亦如人道,要想“众人皆醉我独醒”难,要想“与民同醉,与民同乐”也不是易事。如若“有酒学仙,无酒学佛”,方为饮酒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至于酒何言出诗?在我国,人们自古就将酒与诗人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翻阅中国的诗赋典籍,与酒相关的诗句不一而足。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就是一个著名的践行者,杜甫有诗赞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自己描述饮酒的诗更是举不胜举:“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酒与诗互生共养的诗酒文化,洋洋洒洒一路相拥着走来,因酒而得诗、因诗而使酒名扬天下的轶事也不少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孟德一曲《短歌行》,让杜康名扬天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杜牧一首诗,叫杏花村的酒激发出多少人的三魂七魄,为“杏花村”免费广告千余年。李白一首《游洞庭》,“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使“白云边”成为松滋特产,湖北名酒,誉满全国,经久不衰。1979 年,在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白云边”酒被评为全国“兼香型”酒第一名。
   说到这里,也许就可以说中华文明在诗酒之中有了一种对接,一种渗透。诗中有酒,酒中有诗,诗酒之中有中华渊源流长的文化和脉搏。
   不过话又说回来,所谓烟出文章酒出诗,就其实,只不过是一种托词。它在作文赋诗方面,永远只是一个辅助性手段,而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文章和诗词,都出自于人的艺术感悟和创造性思维,而绝不是烟酒所为。再好的烟,再绝品的酒,离开人的艺术创造,它与文,与诗是一点儿边也沾不上。假如没有文学天分,没有生活积累,没有文化沉淀,就是坠入烟库,抽成肺癌,也不一定能成为文人;假如没有诗人气质,缺乏形象思维和创造性的语言天赋,就是开一家酒厂,成天“醉生梦死”,即使喝出肝硬化,也不见得会喝出一个“诗仙”来。
   所以,我以上所说,只不过是个人对传统文化所作的一点儿粗浅探究。既不是为香烟打广告,也不是为酒业拉赞助;既不是以烟会友,也不是以酒结义。酒精和尼古丁对人类的健康都是有害的。这一点永远不可质疑!
   因为本人既不嗜烟,也不酗酒。因此,想真心为文友进一言: 红河(道)再好,也不要过嗜;“劲酒再好,请不要贪杯啊!”
  
   三、山管人丁水管财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山林的依附、顺应关系。但凡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与此息息相关:生离不开山林提供食物果腹充饥,栖息安歇;死离不开山地提供安息长眠,葬身永垂。人与山水,如骨肉相连,鱼水相依,须臾难分。
   纵观古代先贤们,他们大量研究过人类与生存的问题,也有很多研究的成果。西晋未东晋初时期,玄空飞星风水鼻祖郭璞则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山管人丁水管财”的理论。 他的意思是说:地球上,在山区林茂地带,就农业发达,人丁兴旺;在靠水近海的地方,生意兴隆、较为富裕。

共 790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纵观晚霞的《人生三题浅解》,既有浅处的直研简说,又有深邃的蕴涵玄妙的演绎。读罢此文,让人心扉洞启,襟怀开阔,心胸明朗,茅塞顿开,获益良多。“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烟出文章酒出诗”;“山管人丁水管财”。是人生的三大哲学命题。它内含十分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哲学、自然、人文、风水诸多领域,经天纬地,博大精深。它囊括了儒学的自省慎独;佛家的禅定观照;禅宗的自觉自悟;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庄子的心斋坐忘,朝彻见独等等国学精髓。国学的这些经典,讲的都是向内观照,寻求真谛,自我自觉,自省自悟,自我完善的学问。它是人生超迈的境界,人性极致的修养,处事的经典哲学,做人的精妙根本,经商的葵花宝典,治企的无穷智慧,治国的万有方略等。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老子《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的第一章的开头句,也是道经的总纲。晚霞晓文的这篇《浅解》,可以看出,其行文的意图就在于将“老庄”这个深邃的哲学观点寓于“浅解”之中,意在表明是可以用语言表述的“道”,它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的“名”,它就不是永恒的名;也可以更进一步理解为,道路是可以行走的,却不是平常人挂在嘴上的那个道,也不是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却不是平常人挂在嘴上的那个名份,也不是常人所追求的功名 。“山水”可以“乐”,但绝不是常人的那种“玩乐”;“烟与酒”,文字符号一样,而内涵却绝然不同;“山管人丁水管财”,也不完全是那种将命运托付于“风水”的宿命论者所秉持的那种片面追求的“龙脉”。那是什么呢?作者明显的是在提醒人们,应该以出世的智慧去看待“山水”、以脱俗的姿态去应对烟酒;以辩证方法去对待风水。以强烈的使命感去干入世的事情,干事业,必须先悟道,再修道,最后便可得道。道明行之明,道清头脑清。“行明头清”,方能事业有成。这正是作者一贯主张的“越得道的人越有使命感”。读罢掩卷,心中有顿悟: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真诚,对祖宗敬心,对生命立命,对天地起誓。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思想深邃;内涵丰盈,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启人心智,可读性强。好文品读,问候作者。推荐共赏。【编辑:尛韵莼苏】【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33008】【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40910第199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尛韵莼苏        2014-03-29 13:10:08
  纵观晚霞的《人生三题浅解》,既有浅处的直研简说,又有深邃的蕴涵玄妙的演绎。读罢此文,让人心扉洞启,襟怀开阔,心胸明朗,茅塞顿开,获益良多。
回复1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29 23:21:39
  感谢主编给拙文精美按语,精彩点评,深刻分析。分条析理,头头是道。叫晚霞很是感动,给尛韵主编上茶。辛苦了,祝愉快!
2 楼        文友:你猜        2014-03-29 13:12:42
  晓文老师博学多才呀,欣赏了。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2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29 23:22:40
  欢迎你猜老师到访,感谢精彩雅评。问好,祝愉快!
3 楼        文友:尛韵莼苏        2014-03-29 13:14:39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烟出文章酒出诗”;“山管人丁水管财”。是人生的三大哲学命题。它内含十分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哲学、自然、人文、风水诸多领域,经天纬地,博大精深。它囊括了儒学的自省慎独;佛家的禅定观照;禅宗的自觉自悟;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庄子的心斋坐忘,朝彻见独等等国学精髓。国学的这些经典,讲的都是向内观照,寻求真谛,自我自觉,自省自悟,自我完善的学问。它是人生超迈的境界,人性极致的修养,处事的经典哲学,做人的精妙根本,经商的葵花宝典,治企的无穷智慧,治国的万有方略等。文曰“浅说”,实为“深究”。好文,经典。
回复3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29 23:23:04
  感谢主编给拙文精美按语,精彩点评,深刻分析。分条析理,头头是道。叫晚霞很是感动,给尛韵主编上茶。辛苦了,祝愉快!
4 楼        文友:尛韵莼苏        2014-03-29 13:17:30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老子《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的第一章的开头句,也是道经的总纲。晚霞晓文的这篇《浅解》,可以看出,其行文的意图就在于将“老庄”这个深邃的哲学观点寓于“浅解”之中,意在表明是可以用语言表述的“道”,它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的“名”,它就不是永恒的名;也可以更进一步理解为,道路是可以行走的,却不是平常人挂在嘴上的那个道,也不是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却不是平常人挂在嘴上的那个名份,也不是常人所追求的功名 。“山水”可以“乐”,但绝不是常人的那种“玩乐”;“烟与酒”,文字符号一样,而内涵却绝然不同;“山管人丁水管财”,也不完全是那种将命运托付于“风水”的宿命论者所秉持的那种片面追求的“龙脉”。
回复4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29 23:23:16
  感谢主编给拙文精美按语,精彩点评,深刻分析。分条析理,头头是道。叫晚霞很是感动,给尛韵主编上茶。辛苦了,祝愉快!
5 楼        文友:尛韵莼苏        2014-03-29 13:18:07
  作者明显的是在提醒人们,应该以出世的智慧去看待“山水”、以脱俗的姿态去应对烟酒;以辩证方法去对待风水。以强烈的使命感去干入世的事情,干事业,必须先悟道,再修道,最后便可得道。道明行之明,道清头脑清。“行明头清”,方能事业有成。这正是作者一贯主张的“越得道的人越有使命感”。
回复5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29 23:23:29
  感谢主编给拙文精美按语,精彩点评,深刻分析。分条析理,头头是道。叫晚霞很是感动,给尛韵主编上茶。辛苦了,祝愉快!
6 楼        文友:尛韵莼苏        2014-03-29 13:18:51
  读罢掩卷,心中有顿悟: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真诚,对祖宗敬心,对生命立命,对天地起誓。
   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思想深邃;内涵丰盈,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启人心智,可读性强。好文品读,问候作者。
回复6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29 23:23:54
  感谢主编给拙文精美按语,精彩点评,深刻分析。分条析理,头头是道。叫晚霞很是感动,给尛韵主编上茶。辛苦了,祝愉快!抱拳!
7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3-29 14:12:00
  人们常说,你在大山面前,才知道自己有多么低矮;你在大海面前,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狭隘。晚霞的大作就是大山,就是大海,吾辈只能望其项背。
回复7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29 23:25:12
  欢迎何社到访,感谢精彩美评,敬茶。问好,祝愉快!
8 楼        文友:吴兴华        2014-03-29 15:35:53
  拜读社长的《人生三题浅解》,让我启开了人生的心扉,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获益多多。欣赏老师佳作,祝福写作愉快!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回复8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29 23:26:10
  欢迎吴社到访,感谢精彩雅评,上茶。问好,祝愉快!
9 楼        文友:高原的天空        2014-03-29 20:03:48
  没别的,只能拜读,拜,然后读
云烟深处懒读书
回复9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29 23:27:17
  欢迎高社到访,感谢精彩留言,过奖。上茶,问好,祝愉快!
10 楼        文友:红蔷薇        2014-03-29 21:13:31
  晚霞老师的文章主题厚重,国学知识功底深厚。博学多才,阐述深刻,读来很受启发。
回复10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3-29 23:28:22
  欢迎红蔷薇到访,谢谢美评。问好,祝愉快!
共 62 条 7 页 首页1234...7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