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火源苑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星火】回故乡(小说)

精品 【星火】回故乡(小说)


作者:大源 秀才,280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83发表时间:2014-03-30 23:54:13
摘要:一晃又是二十來年没回故乡老家看看……

(一)
   一晃又是二十來年没回故乡老家看看,其间因路途遥远,又没有整块可利用的时间,这样一拖就到退休了。
   心想这回时间充裕,孩子也都开始工作,没有牵挂,一门心思,要回老家看看。那是我出生的地方,一山一水都让我魂牵梦绕。堂兄堂弟更是日夜思念。还有光屁股就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
   我乘上南下的列车,开始心急火燎往老家奔。我万万没想到这次回故乡,老家是以这种方式,这种心境來面对,把这多年美好的愿望搅得支离破碎。
   “这回我算摊上事了,他妈啦个*这个驴*的给我告了,还把你牵了进去……”大伯家的堂兄在电话里的苦诉。
   这还是上个月我接到老家大伯的堂兄给我打來的电话,说老家祖坟旁那几棵大杨树因土地扭转要锯倒,按祖规每支人应得一份。堂兄的意思是让我回去处理应得的那份祖上留下的遗产。我一來正办理退休事宜,二來就那两三棵树,心不在焉的让堂兄自行处理了事。谁成想却带来如此严重后果。
   我下了火车乘汽车,一天一夜的行程,第二天下午赶到老家。
   原來祖坟旁共锯下九棵杨树,按上辈老哥叁平均分配,每支得三棵。大伯家堂兄在电话中听我说让他自行处理后,便锯倒六根圆木拉回家。老叔家的堂弟不干了,指问堂兄为何将老二支那份独吞了?
   “告诉你小三,别不知趣,我是得到二叔家弟弟的亲口信说不要了,我是堂堂正正得來的,独吞不独吞与别人何干?”堂兄理直气壮回应。
   “不可能,二大爷家的二哥绝不会干出偏向一面的不公不正的事情,他有一块玉米饼子也会掰两瓣,一家一半。难道我们就不是哥们吗?”老叔家的老三也不示弱。
   “是哥们不假,平时怎么不想着哥哥,他们这支孤单单在边外,年节连个信也看不到,有电话也不见给打一个,别说那么远,就我这在跟前的哥哥你当弟弟的,年节有一次过來拜个年没有?分家产想着人家那份,真是的,好意思吗?”大哥显然气不公。
   “我去不去信、打不打电话难道还得请示谁不成?我不像有些人,为了占便宜,厚着脸皮给人家打电话,表面是告知人家,也不想想,别说二哥人家不缺那点,你看是个物件,可在二哥眼中就是根剔牙签罢了。再说千里迢迢都不够路费钱。明知人家不能要,却硬装出一份关心的样子。别看咱穷,穷得有志气。说实在的,这点蝇头小利我不在乎,只是咽不下这口气,更干不出那种贪小便宜的勾当。”老三不服气。
   性格刚烈的大哥哪能容下在他眼中不是个物的胡言乱语,一拳打过去,淬不及防的老三脸上重重挨了一拳,接着哥俩便滾打在一起。老大虽年已六十有二,可身骨硬朗。老三虽年小四岁,可身体瘦弱,显然不占上风。
   挨了打的老三哪肯罢休,跑到村里报案。结果大哥被村治保主任抓了去。老三住上卫生院,整日只说头痛。大哥干脆來个死猪不怕开水烫,愿咋样就咋样!
  
   (二)
   我了解情况后,便來到村里找了治保主任,向人家说明都是自家兄弟,我担保会将此事处理好。治保主任如获释重,马上答应让我将人带回家调解。
   大嫂为了迎接我这个远道的弟弟炒了几个象样的菜,除大哥大嫂外还有刚考上大学的老侄女坐陪。
   “大哥,我看都是自家兄弟,您是兄长,凡事您得多担待点,不管怎么说老三挨打了,您就主动去认个错,陪个不是,再把树分给他两根,事情也就大事化小,以后还是一家哥们。”酒过三循、菜过五味后,话题自然引到大哥与三弟的矛盾纠纷上,我给大哥又斟满杯,一同喝了一口后,说。
   开始大哥还不吐口,不肯认这个错。我看侄女在玩我的手机,这是我儿子换下來的三G苹果手机送给我的。
   “侄女喜不喜欢?”我看侄女爱不释手,便问。
   “这苹果手机智能效果是不一样,灵敏度真高!”侄女并没正面回答我。
   “喜欢就送给你。”我说。
   “这可是五千多元的贵重物品,我想都不敢想。”侄女一脸惊讶。
   “真值那么多钱?”大哥大嫂听到女儿说这么个小物件值五千多元,不相信问我。
   我告诉大哥刚买时是这个价钱,使一年了不值那么多钱。
   “那少说也值三、四千元,够我闺女一年的学费了!”大哥显然觉得钱花的不是地方。
   “还是自家兄弟,换外人谁会出手这么大方。其实我并不是钻进钱眼的人。老叔家的三,做人做事太让人凉心,那几棵杨树他老三象个弟弟样,我不会独占。不过话又说回來,我在气头上打了他,想想也后悔!”这回大哥的话口开始松动。
   “明天买点水果,我陪你一起去看望老三。”我看是火候,便说。
   大哥说啥也不肯去陪不是,说哪有哥哥给弟弟陪礼倒歉的?但同意将三根杨木让给老三。我了解大哥的脾气秉性,他太随大伯,大伯说自已随阿妈,也就是我祖父。
   按老一辈人讲,我的曾祖父在清朝咸丰年间学历生员,京城考举时被皇帝特殊录用,曾任两个朝代的“皇学”教师,晚年官至二品。告老还乡时除了几箱子线装古书外,还有两件宝贝:一套二品官服,顶戴红珊瑚;还有一幅唐寅的字画,有同治皇帝御笔:“告老还乡安度晚年”,并加盖御印。除此之外别无长物。
   祖父这辈没有秉承上辈从文的品性,而崇尚远祖強弓弩失的马背上的英雄,聚众习武练拳,性格刚烈,常喜打抱不平。祖父母育有八子一女,后來仅剩四个体质孱弱的儿子和女儿。其它五位有参加抗联,血撒白山黑水;有跟随四野征战血染疆场。在当地成为名富其实的军烈属。
   祖父是个很讲礼仪的孝子,每逢年节众子孙都必须给老爷子拜年,磕头焚香祭祖。
   祖父住的小屋不大,但摆设很讲究,火炕炕稍一顶擦试得乌黑发亮的紫檀色炕琴,四扇柜门镶嵌着彩色瓷质古装“金陵十二钗”瓷屏。炕上放张小巧玲珑的八仙桌,中央放一樽扁圆型玻璃魚缸,四条锦色“狮子头”悠闲徜徉在碧绿的水草之间。
   祖父穿戴虽是家织布,但被褥衣物都浆洗的干干净净,用锤衣棒锤得板板正正。逢年儿媳妇给老人包饺子也很讲究,不能大,必须包出花纹,小巧玲珑,一口一个。父亲常常说是穷人生活地主作派。
   土改时,因家族为国捐躯多名烈士,虽有一点家产,祖上在封建社会中属仕大夫,评定成份时毫无异议定为贫农。到了下一辈子穷得叮当响。大伯常调侃:“穷咋啦?上辈多亏没治房买地,要是有房有地还不评个富农地主才怪呢!没给下辈攒下啥东西,可攒个好成份。”倔强人讲的道理也富倔性哲理。
  
   (三)
   大哥不肯去陪礼,是有碍面子,能体会到他内心还是想和好。于是我拎了水果自已去探望三弟。
   一进病房,三弟见到我,认了半天才认出是边外的二哥,也难怪,一晃近二十年没见面了。三弟被大哥一记重拳留下的乌眼青,让人看了心痛,觉得大哥下手也太重了。三弟也委屈得掉泪。我一再解释大哥也是话赶话,一时气头上出手过重,事后也很后悔。
   可三弟却认为当哥哥太霸道,平时总是以老大自居,独断专行。
   我看老三除了左部眼周围淤血外,精神头还不错。弟媳也一再说二哥大老远來一趟,还是回家招待显得亲热。于是大家一起回到家中。
   和在大哥家一样,弟媳忙活了半天炒了一桌子海鲜类美食。开席前,我从衣兜內掏出五张百元钞,分发给孙子孙女辈的孩子们。老三小儿子读高三,小伙子很会來事,总是围着我前后,端茶递烟,二大爷长二大爷短叫着。
   大家边喝边聊,言谈中老三话里话外颇有微词,意思是我这个二哥也不公正。
   “当初我忙于办理退休亊宜,回答大哥让他自行处理几棵树木,虽没细化具体分配,但绝没有把三弟剔出在外之意,我想一是怨我没言眀,二是大哥领会上出了错。”我解释说。
   “这事如二哥所言,有意无意,领会不到也无所谓,亊已过去。”老三给我又斟满酒,随后说。
   “听孩子说老大的闺女考上大学,二哥送了个五千多元的手机,你侄子虽说才上高三,可成绩比他姐好,明年也能考上大学,准保比他姐姐上的大学強!”老三喝了口酒,接着说。
   听了老三的话,我一时语塞。在大哥家当时是为缓解矛盾才出此下策,并非我的初衷,我哪里考虑到这一层?我这才找到老三话里话外的真正用意。是啊,在他眼里,几根木头怎能与几千元的手机相比。
   “三弟太急了不是,二哥怎能不想着我亲侄子呢?”无奈的我又一次不得不临场发挥,说着我把装着一部单反相机的专用背包打开,这是儿子刚买一年的相机,看我老來无趣,送给我取乐子。这回回老家,原以为好好照几张家乡的美景和亲人照,留个记念,现在不得不临时改变用途。
   “看看二大爷给你带啥好东西?”我手举相机,对侄子说。
   “尼康D5000数码单返!”侄子一看,惊奇叫着。
   “这得多少钱?”老三也瞠目结舌地抻着脖子看。
   我说买时五千多,现在用了一年,不值这个数了。
   侄子欢喜道了谢,转身进里屋玩单反相机去了。
   老三脸上有了笑容,开始回顾我父毌当年的一些好处。
   “哪天有工夫让大哥赶车把三根木头给你送來,到时你可得给他个台阶下,哥们握手言和,把不愉快的一页翻过去。上辈老哥叁就留下我们独门独苗新哥叁,我们哥叁要团结,困难时有一点吃的谁都拉不下谁。那年发大水,大哥冐死从大河洪水里捞上个西瓜,不舍得吃,等我们小哥叁到齐一起吃;秋天大哥领我们去大河照魚,半夜回來后,每人分几条让家人都尝尝鲜。”我慢慢将话题往主题上引,看看老三的态度有所缓和,便说。
   “那时多单纯,现在生活好了,想吃啥都有,家家都精米白面吃着,不知怎地,越学越自私。长门长子的大哥可不如从前,按说家里不缺,啥亊就行不出个大方样來。那几根木头不盖房子也没大用场,你要用说一声,我不会说半个不字,别说哥们,就是街坊四邻和你要两根,张一回嘴也不能捲回人家面子。再说那也不是你老大应得的那份,凭啥你不声不响的独呑?”老三接过我的话,显然还生大哥的气。
   说归说,临走时向我保证不计前嫌。
  
   (四)
   老三脸上的淤血消退后,领着我遍访了儿时常玩的南大河以及村后的九龙岭;又看看小时在一起玩耍的好朋友。大家相互很难认出是谁,都是老三一一介绍。
   大哥领我到祖坟地看了一眼,这块果园过去是家族的老坟地,据族谱记载,驻防京师始祖哈痕陈第五代孙萨爷,奉天命驻守辽东重镇,多年后敇赠为奉政大夫,清朝皇帝的文职诏令。这位祖先便葬于此,东北族人奉为始祖。这位祖先育有二子,二子生六丁。族人称六大支,繁衍至今不计其数,遍布东西南北,斯可为瓜瓞綿长,螽斯衍庆。我寻视着这片曾葬祖先的园林,思绪中祖辈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文韬武略令后人肃然起敬,同时又为家族子孙演变的唯利是图而汗颜。
   大哥又领我到九龙岭半山腰处,看望祖父及伯父、老叔的墓地。小时候从龙头到龙尾跑着回家都不觉累,现在爬到半山腰祖父坟前早已气喘嘘嘘。
   “把老三也叫上,出钱的事别把他拉下。”回到家中后,想要给祖坟立块墓碑的想法跟大哥商量了一下,大哥迟顿了一下后说。
   “钱的事不用担心,你们哥俩随便,剩下的我全包。”我说。
   老三听说要给祖坟立碑,第一句话就是大哥出多少他出多少。
   我一看,二位别因此区区几个小钱闹僵了,其实我也不富裕,也靠退休金生活。有些人把钱大把大把花在花天酒地上绝对慷慨大方,孝敬老人,教育下一代花点钱却抠抠搜搜。我直说这是我孝敬爷爷奶奶的一份心意,钱自然由我來出,你们象征性拿点就行。
   “我出二百。”大哥说。
   “立碑也不能想着爷爷奶奶忘了爹娘,爹娘那份怎能让二哥出呢?爷爷奶奶立碑花费多少有我当孙子一份。”老三说。
   听了此话,大哥脸一阵红一阵白。
   三块墨色鎏金墓碑敬立那天,全家老少都到场祭奠,也有好友帮忙。
   阳光下,翠林旁,黑色石碑反衬鎏金的隶书碑文,显得分外庄严肃穆。乡亲们都赞叹后人的孝心。
   其实这种动机并非炫耀,真正意义在于起到家族团结的凝聚力,和谐共处的亲情氛围,让子孙后代不忘祖先的美德,激励他们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
   一个月的故乡游历结束了,哥哥和弟弟陪同我乘汽车,并又亲自争着为我购买火车卧铺票。在站台上一直等到列车嘘嘘开动。

共 47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的曾祖父在清朝咸丰年间学历生员,祖父这辈马背上的英雄,土改时评定成份时毫无异议定为贫农。到了下一辈子穷得叮当响。‘我’一來正办理退休事宜,二來就那两三棵树,心不在焉的让堂兄自行处理了事。谁成想却演变了一出本家族人分支之间的纠纷案来,而最终又不得不由‘我’出面调解,而这调解过程中,‘我’是煞费苦心,圆了这头,又得圆那头。最后在祖坟立碑事件后,我的心愿终于有了着落。“起到家族团结的凝聚力,和谐共处的亲情氛围,让子孙后代不忘祖先的美德,激励他们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这是本文的中心思想。小说文笔老辣独到,语言质朴通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故事真实精彩,情节一波三折,布局紧凑明晰。不失一篇优秀作品。欣赏问好,感谢作者赐稿星火。推荐阅读。【编辑:琳璃】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331003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星火源苑        2014-03-31 02:07:07
  老师好文采,拜读学习了!感谢老师对星火的大力扶持,星火里永远会有一杯极品铁观音,专为老师而奉上。
回复1 楼        文友:大源        2014-03-31 05:44:06
  多谢星火朋友,多谢编审!谈不上支持,要说有所宜之处则应当是社团与作者在学习进步中有份积极的态度,从而取得共赢。我在写这篇小说前,很长一段时间对于现今人们普遍存在唯富不仁,富的麻木,甚至说人富素质却低下,总想剖视这种病态,于是便有了这篇小说。
2 楼        文友:大源        2014-03-31 16:42:19
  感谢江山编辑部老师精品推荐!送去春的温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