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北】 相约沈阳再相聚(杂文)

编辑推荐 【东北】 相约沈阳再相聚(杂文) ——散文


作者:层林枫色 白丁,8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82发表时间:2014-03-31 13:07:16
摘要: 在风和日丽春暖花开的一个周末(三月二十八日),我兴致勃勃地来到了省城--沈阳。

相约沈阳再相聚
   在风和日丽春暖花开的一个周末(三月二十八日),我兴致勃勃地来到了省城--沈阳。
   虽说是下午二点听课,但我一早不到六点多就来到了鞍山的火车站。买到了六点四十分开往沈阳北站的火车票。八点多一些我就到达了沈阳北站。在这里我等待着与雨荷姐姐的汇合。昨晚与雨荷姐就约定好了相继在这里聚合。雨荷姐怕我着急,就先给我发来了短信,告诉我她坐的那趟火车晚点了,我对她说,没关系,不急的呀,因我坐着就能看到她的出现,也难得我一个人静下心来浏览新闻和阅读小说。
   我找了紧挨出站口的一家肯德基店坐下,一边等待雨荷姐,一边阅读着手机上的各类文章。
   来沈阳听课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可是内心还是那么的兴奋。当雨荷姐姐出现沈阳北站出站口的滚梯上时,我欣喜的迎了上去,另外,还有位沈阳的文友七月天堂老弟也驱车前来迎接我们。
   听课地点还是沈阳市图书馆,我们用完了午餐,提前来到了沈阳市图书馆的八楼会议室,聆听《辽海散文》主编,辽宁散文学会会长,沈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沈阳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沈阳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沈阳师范大学、沈阳航空学院、渤海大学特聘教授初国卿老师给我们授课。来自各条战线的爱好文学的作者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课堂,近七十人的课堂里坐无虚席,鸦雀无声,在老师将近二个小时的讲解中,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文学的营养。
   初老师分二个部分进行讲解。第一部分讲的是关于辽宁的地理常识,让我们知道了解了关于一些地域的名称和来历。
   他首先讲到:最近几年,文学评论界提出了”新辽西派散文”一词,这个提法一出现,即受到文学界的高度关注,朝阳市文联为此专门召开过研讨会,《辽西文学》又特辟出“新辽西派散文”专栏。与此同时,辽西散文创作亦风生水起,新人辈出,佳作迭现。这一现象是辽西文学历经多年积累与发展的必然,对辽西文学界来说自是非凡之事,对辽海文化来说也是幸事。
   地理意义上的“辽西”,在今天是指位于辽宁省辽河以西与内蒙古河北接壤的辽宁西部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包含了辽宁西部地区的锦州、朝阳、阜新、葫芦岛和盘锦的一部分。历史上,辽西是联系东北与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同时也是中原文化与边疆塞外的连结点。一条山海关长城筑就中原与边塞的显著分界线,从而使辽西地区成为中原汉族势力最先触及的少数民族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燕,三国时期的乌桓,南北朝时期的前燕、后燕和北燕,或置郡,或建都,都在辽西地区留下了历史足迹。直到最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清朝建立前,辽西地区仍然是汉族与东北少数民族正面接触的区域,如17世纪中叶在明清政权转换的大冲突中,决定一个民族命运的关键之事,几乎都是发生在辽西走廊的拉锯战中。
   正是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演变,才使辽西成为整个辽海地区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一个区域。如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共有八项考古成果分别入选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而其中的七项都在辽西。
   我在主编《辽海名人辞典》中还发现,在辽海几千年的历史上,尤其是早年历史中,大部分先哲魁士均出现在辽西大地上。在唐以前的190位辽海名人中,就有89位是辽西人。
   辽西文学正是汲取了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的丰富养分,才彰显出了地域文化的特质与内涵,才走出了诸如昙无竭、耶律倍、郑子聃、张景仁、史肃、耶律楚材、耶律铸、冯惟敏、李鹤年、李葆恂、胡永年、尹湛纳希、罗布桑却丹、张缙、萧军、玛拉沁夫等文学艺术家。
   而在进入新时期文学时代,辽西的散文创作更是异军突起,成就斐然。如辽宁文学奖散文奖共举办了七届,获奖作品共32部(篇),其中辽西人就获得了9部(篇):《雨走青纱》《千年悖论》《不素餐兮》《感悟苍茫》《院子里的事》《笔走龙源》《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斯文唐宋》《贝加尔湖与烟斗》,每一部作品都显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学流派是在文学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从基本形态上看,一种是有明确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的自觉集合体,另一种是不完全具有甚至根本不具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但在客观上由于创作风格相近而形成的派别。毫无疑问,当下的所谓“新辽西派散文”就是属于后一种。
   然而严谨一点说,我并不主张将当下的辽西散文称为“新辽西派”,因为“新”要相对“旧”而言。在新时期辽西散文创作之前,还从未有过一个“旧辽西派散文”做比照,即使成名较早的辽西散文领军人物谢子安也属于新时期的创作,他同后来的齐明达、邸玉超、李学英、郭宏文、韩文鑫、崔士学、李广智等人的创作均属同一个时期,列不到“旧派”。他可以称为“辽西派散文”的开山之人,但他却不能成为与“新”相对应或相割裂的“旧派”人物。所以辽西散文不存在“旧派”与“新派”之分,直称“辽西派散文”似乎更合适,更准确。
   辽西派散文,凭借地域文化所积累的素材,创作出了诸多色彩浓重的散文作品,揭示了辽西地区特有的生存现状、民俗乡韵、历史踪迹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辽西人古朴浑厚、机智幽默、沧桑沉实的生存现状与精神追求,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却能在散文创作上获得如此高度,并形成流派。这中间,除了这个地区文化积淀的因素之处,肯定还有更值得探究的原因。著名散文家、评论家高海涛先生曾有这样的发问:辽西,何以成了乡土散文的福地?这是一个值得当下文学界尤其是文学评论界认真探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讲的是关于散文创作的知识。初老师在授课中,讲到了文学确实让人境界有高度。尤其是当下,我们追求的就是一个精神层面,在快乐的精神层面里达到一个最高境界。他说,写作天赋很重要,文学关乎天赋,如果没有天赋就不要踏入文坛,没有天赋,千万不要踏近文学的圈子。
   我们要把写散文当做一种玩,在玩中获得一种快乐,一种愉悦,不要把文学看的太重。
   我们要常常走出去,开阔一下视野,搞活动,交好朋友。
   写作首先具备的是才气,其次是情感,第三是见识。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写作的选题很重要。期刊和报刊主要是选题。写作也是还要贯穿成事情,选择题材。
   写作一定要眼界开阔,思路要敏捷,一定要抓住当下。
   我们选题一定要让他有现实意义,也要有小资情调。
   写文章有何技巧呢?那就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如余秋雨、贾平凹、台湾现代著名文学作家余光中的书都要读,特别是董桥的作品《夜望》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一定要看。看看人家的文章开头结尾部分是如何写的。
   另外,写文章一定要在题目上下功夫,一定要哗众取宠,诱惑人,吸引人眼球。
   他还讲到了“的”字,在文章里一定要少用,一句话中最好不超过二个“的”字。还有“被”字也尽量少用。古人好事是不用被字的,坏事用被字。还有随便的“便”也要少用。
   散文创作离不开“情致”二字。什么叫“情致”?现当代许多散文作家在创作经验一类中都谈到过这一说,唐弢先生在《晦庵书话·朱自清》中就曾要人们注意朱自清前期散文的情致,香港的董桥也特别地强调这一点。什么叫情致呢?北师大的朱金顺先生在《朱自清散文琐谈》中引叶圣陶谈朱自清一段话,比较准确地诠释了“情致”二字,说“恰如其分,情趣盎然”即“所谓‘情致’”,“也有人称为情趣”。而朱自清自己也说,“致”字有“自然流露”之意,并进一步解释说,我把“情致”看作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或显现出来的趣味和情味。由此我认为:“散文创作最是一个人情致、性灵、品位和才识的自然流露与追求,因此,散文创作的题材抉取和形式选择都应是个性化的。内容上可以莳草品茶,也可以谈史论政;形式上可以艳若天人,也可以淡妆素服,但万万不可流于敷泛、平庸、毫无情致,毫不婉绝。”
   近二个小时的授课在不知不觉过去了,我们感觉意犹未尽。初老师课讲的很精彩,文友们都在认真地听讲,我也是集中精力用大脑来记忆。
   难得的一次学习机遇,让我受益匪浅,为自己在今后写作中奠定了基础,提升了自我写作能力。
   学习中开阔了眼界,从中得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听课结束后,我们十多位文友欢聚一堂,来到了一家别具特色的饭店,把酒言欢之际,总是离不开文学写作的话题,文友们感觉坐在一起能近距离的探讨散文今后的走向,乐此不疲。已是夜色浓郁大家迟迟不肯离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我们相约,下次沈阳图书馆再相聚!
  
   2014.3.31

共 34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相约沈阳再相聚】 层林枫色的这篇杂文以三月二十八日从鞍山来到沈阳与雨荷姐汇合,共同参加《辽海散文》主编初国卿老师的授课为线索,展开了创作的旅程。作者以“沈阳听课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可是内心还是那么的兴奋”,这样激动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文学的浓厚兴趣和对艺术殿堂的深深向往,从而乐此不疲参加学习。初国卿老师对于辽西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甚是熟悉,关于辽西派散文的评述恰到好处。从中可见初国卿老师丰富的地理,历史知识和较高的文学造诣。同时初国卿老师对于散文创作的阐述,也是语重心长,一步到位。对于从事散文创作的朋友们来说,无疑起到了扶上马,送一程的功效。相信会有更多的文学爱好者,走入《辽海散文》这片天地,并在这片天地里生长发芽,缩放出美丽的花朵!感谢赐稿,推荐共赏!【东北风情编辑:木剑有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雨荷        2014-03-31 19:06:22
  与作者一起去沈阳听名作家文学讲座,的确像文字中提到的那样受益匪浅。娴雅是一位虚心好学的优秀作者和热心的文友,和她在一起总感到有一种久违的亲切。姐妹之间的情谊油然而生。学习中提高文学素养也增进彼此的友情。欣赏美文!感谢作者赐稿!遥祝创作愉快!安好!
林雨荷
2 楼        文友:层林枫色        2014-03-31 19:57:25
  谢谢木剑有锋老师精彩的编语,概括总结的很到位。每次听课都收获很大。也增进了与文友间的友谊。您辛苦了,祝您开心快乐每一天,远握!!
3 楼        文友:层林枫色        2014-03-31 20:01:17
  谢谢雨荷姐的关注与美评。是啊,学习中不但提升了自己的文字水平,也增进了文友间的情谊。特别是与雨荷姐间的情感更是与日俱增,雨荷姐的才气与大气我都非常欣赏呢。愿我们姐妹情永远延续……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