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荷塘】浪漫沙河滩(小说)

精品 【荷塘】浪漫沙河滩(小说)


作者:陌上幽莲 童生,67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54发表时间:2014-04-07 11:51:42
摘要:王岩什么也没有干,整天东跑西颠,买书买资料,不知想鼓捣什么,明年的出路在哪里,谁也不敢去想,只是王岩露出风口,不想点法子,是不行了。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这句文绉绉的话是什么意思?是一种生命的境界。这种境界,把王岩的思想烘托得至高无上。说话不吵不嚷,走路大大方方,待人接物诚恳热情,浑身上下无时不流露出不同于常人的大家风范。那种气质,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得来的。每当人们背地高度评价王岩的时候,后院的直性汉子耿大顺就把嘴一撇:“什么风范风度的,狗屁!高粱苞米都打蔫了,秋天没有收成了,还有啥闲心整景扯犊子。王岩他有本事,想个来钱的道儿,叫大伙挣上百八十块的,买袋白面包顿饺子,算他王岩没白喝几十年的墨水。一人一个眼光,我不服他。”
   耿大顺的这些牢骚话,不知咋就传到王岩的耳朵里了,把个一米八的三十多岁的硬汉子折腾得上了火,牙疼好几天,腮帮子肿老高,像含了块糖球。
   王岩上火牙疼,不都是因为耿大顺的直肠话。世界是物质的,没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一切浪漫都是扯淡。这些土里刨食,以土地为生命的农民,今年都遭了罪。老天爷从开春到现在只下了两场逗人的小雨,还真不如一点不下的好。种子,化肥,人力物力,大把的血汗钱投进黄土中,把小苗将就出来,眼巴巴地看着打蔫。报纸、电台、广播、电视,一个劲儿地喊抗灾自救,每人浇一亩保命田。纯粹是安慰人的空话。如果真正到灾区考察一番,到农村来看看,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河套里早已底朝天,不见一滴水。十家有九家井水干枯,活命都成了问题,上哪里去找水浇地?每个农户都知道,旱天里,浇多深就干多深,热风一吹,浇过的土地不到两天就裂了纹,镐头都刨不动,如水泥灌浆一般硬。找点活干,挣点现钱,农业损失副业补,这才是唯一的抗灾自救的出路。
   吃过早饭,王岩沏了一杯浓浓的茶水,坐在电视机前面消磨时间。百年不遇的干旱使得小山村来个百年不遇的清闲。地里小苗侍弄得干干净净,没有一棵草。天不下雨,所有绿色的植物都被日光晒得和黄土一个颜色。已经是盛夏时节的大地,远远望去还是土黄色。
   村里的年轻人不知愁。他们身强体壮,在矿山下井,吃阳间饭干阴间活,拿命换钱。每月工资两三千元,他们不把土地当回事。地里没活计,媳妇们清闲,包饺子擀汤儿,变着法地做好吃的。把年轻的小丈夫伺候得高高兴兴。有音乐细胞的,就把音箱搬出屋,音量放大,手掐着话筒扯着脖子喊叫。让那些五六十岁的,没人雇每人用的半大老头烦得要死。耿大顺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捂着耳朵,气哄哄地直奔小柱家,一把扯下电源插座,VCD戛然而止;只剩下小柱的一句清唱:“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小柱要揍他,嘴里骂着“你他妈的找死啊?”被媳妇拉住了。耿大顺梗着脖子,气呼呼地走出院子,边走边骂:“什么年份,还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儿,还有闲心妹儿妹儿的……”
   其实,耿大顺是个乐观的人,早先还是秧歌队的领头人物。他扮演的猪八戒硬是把邻村的孙悟空打败了。想当年也是活跃人物呢。是沉重的家庭负担,压抑了他快乐的天性。两个女儿都在念高中,月月都得往外掏钱;老母亲八十多岁了,在床上已经躺了十多年。妻子常年劳累患上了风湿病,腰间盘还突出了,也是个药篓子。全家人好年头难得吃上一顿肉馅的饺子。耿大顺几次跑到矿山要求下井挖煤,他不怕危险,豁出去了。可一个六十傍边的人,到哪里都是大庙不收小庙不留。又不会骑摩托,远处的活计干不了。耿大顺常年一身灰不溜秋的衣服,脚上的拖鞋还是两个色的。那是他在街里看见一伙人打架,一个受了伤,拉走了,剩下一只拖鞋看着怪好的,就捡了回来。在河套里还捡到一只。他说我一个糟老头子,谁愿意笑话就笑话去,不扎脚就行了。他盼望下雨的心情比任何人都强烈。他就指望着这几亩山地呢。他当然就听不下邻居小柱子的嚎叫,还唱什么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儿的,闹心。
   王岩独自喝着茶水,愁眉不展。他想,真得为这些打不了工又做不来买卖的农户想点出路。王岩在村里是个人物,八十年代初期的大学漏子。人很精明,长得帅气,穿戴讲究。无论与什么人说话,都是和和气气的,总是一脸的友善和喜兴。有人说他是白脸曹操,也有人说他摆臭架子。不管怎么说,这小子有眼光;东坡有一块残次林,林场想处理,每亩一百元承包,三十年合同。村人没有一个敢朝弄,王岩抓紧时机,一下子承包五十多亩。一万多块钱扔进去,只有一大片荒坡和树木桩子。
   王岩有魄力,雇人又雇车。两个星期折腾下来,一片肥沃的土地开垦出来了。以林换林,种植高杆秧庄稼上边不让。王岩栽上了见效快价格好的凌源大枣。树趟子种上了大豆新品种“苏克一号”。头几年雨水好,几年下来,王岩就凭借这块地收入了十多万元。现在枣树成型了,人家也不种地了。这大旱年头,大枣就丰收了。旱枣涝梨嘛。王岩在这个旱年里仍然有好的收成。人们就感叹,一样是种地的,王岩没跑广州没跑上海,没下井没轮大板锹,不也发家了,人家那钱哗哗的。看现在的王岩,大车小车都有了;手机座机用的全科,谁比得了人家。耿大顺就是不服,常常扯着脖子喊:“什么水平?什么文化?人走时气马走膘,没有他的同学给他贷款,没有他小舅子出车出力,他是个啥呀。”
   王岩是个热心肠的人,自己有老本垫底,当然不愁吃喝花销。即使十年不收他也招架得住。可是,村里以土地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户也不在少数,不仅有耿大顺这样的贫困户,自己青梅竹马的好友小梅,也指望着这几亩田地。小梅的丈夫年纪轻轻竟然得了怪病死去了,撇下了小梅母子。小梅带个孩子家里家外的操劳,大美人变成黄脸婆了。望着旱死的小苗,小梅整日愁眉不展。街上卖雪糕的声音不时地传进院子里,馋得小孩子一个劲地哭闹。小梅想个绝招,街上一过来卖雪糕的,小梅在屋里就先卖上了;逗孩子卖雪糕的声音盖过了真卖雪糕的,直到听不见为止。望着还在天真玩耍的孩子,小梅的泪水忍不住掉下来,孩子好糊弄,可家里连熬菜的油都没有了。
   王岩喝着茶水,想着这些贫困的农民,真得为他们想个来钱的道儿。正思索间,小柱子“咣当”一声撞进屋子,嘴里骂骂咧咧:“这耿大顺,天不下雨拿我出气。唱一会歌儿还把他惹了,真想揍他。”
   王岩说:“你还骂呢,你一个月三千多块,下不下雨你不在乎。耿大顺多难啊,年景不好,苦百姓真扔不起。”
   小柱子端起水碗一饮而尽,抹抹嘴巴子:“有啥可扔不起的,那点破地好年头才出几个钱。就是没能耐,到街面上看看去,现在盖楼的好几份。我昨天下班碰上三林了,他开着车往南瓦造下去了,干啥?给老史家拉沙子。三林说,一车沙子八十多元,得三百多车呢。老耿头有能耐拉沙子,也比种地强,他不是没那个尿吗?真是的。”
   王岩瞥了小柱子一眼:“你说那玩意,耿大顺哪有车啊。有钱买车不就好了。三林怎么到南瓦去拉沙子?来回四五十里,不够耗油的。”小柱子不耐烦地说:“别打听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水,我渴了。”王岩一把将小柱子推开,趿拉着鞋子跑出去,一副火烧屁股的样子,跨上摩托就跑了。小柱子望着他的背影直发愣,这个王岩,整啥事呢?
   天快黑的时候,王岩酒气熏熏地回来了。他直接拐进小梅的院子,进屋就抄起一本书扇起风来,语气由于紧张激动显得不那么连贯:“梅,有办法了,有救了。明个钉个筛子,上河套筛沙子去。何乡长家盖楼房,李书记盖大型鸡舍。还有经营五金建材的老张也盖楼。都大量用沙子,三轮车,一米的,一车五十元。这回你就干吧,自己挣了钱,想给孩子买啥就买啥。”王岩的头脑是清醒的,不敢在小梅家多呆,怕出闲话,急急地出了屋子,临到门口时说:“我马上到耿大顺家说一声,明个河套热闹去,早点的啊!”小梅满腹的话咽回到肚子里,痴痴地望着王岩的背影消失,哀怨今生与王岩无缘。
   太阳出来有一扎高,大地已经是热浪袭人。道路两旁的庄稼虽然经过了一夜的降温,叶子也没有舒展开来,灰了吧唧地打着绺儿,让人看了揪心,那都是钱啊。王岩早早地就来到河套,来回走动着。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大河。童年时期,这里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儿来回游动。每到伏天,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洪水过后,大石头都冲了出来,满河套的人,挽着裤脚子,叭叭地捡着石头。垒个猪圈,盖个鸡窝,都用上了。现在就不行了,整个大河套早已干涸,在阳光的烘烤下散发着一阵一阵的热浪,每块石头都烫脚丫子。偶尔有几株野草,也早被牛羊啃的只剩下秃茬了。王岩往东边的拐弯处看了看,当年与小梅在那里玩过过家家,小梅都是扮演新娘的角色。找个长条的石头做他们的孩子。要不是小梅的妈妈极力反对,要死要活的折腾,王岩和小梅也不至于分手。
   王岩正在漫无边际的想着,耿大顺领着老婆,后边跟着小梅母子;西头的光棍常海,东头的董三两口子也来了。人们的消息也真够灵通的。耿大顺的嗓门最大,老远就喊:“王岩,你小子真能忽悠,把大伙都整河套来了,挣不着钱你给开支啊!”王岩说:“大伙就干吧,有屁股不愁打,就怕没货,现在沙子可缺了。”
   都是庄家把式,苦大力出身,最不愁的,就是干活。天还没黑之前,每个人都打开了沙子窝。孤寂的大河套有了这些穷苦的劳动力,顿时热闹起来,人人跟前都起了沙子堆。别人都是俩人搭伙,像王岩两口子,董三两口子,耿大顺两口子,一个装,一个筛。只有小梅和光棍常海单干,沙堆不大。耿大顺的沙子堆最大,王岩围在他的沙子堆转了转说:“耿大哥,你这堆我估计了,少说也有三车,三车就是一百五十元呢。”耿大顺啥时候说话都不那么中听,他说:“一百五十元?别逗我了,到手才是钱,有人给我三十元,这堆沙子我就给他。”
   王岩的媳妇可不是好惹的茬,与王岩结合,大伙背地没少评价:这两口子对把刀了。两口子都是鬼精的心眼子,都是过日子的能手。而且,二人都一样的身高马大,都一样的热情善良。两口子在村里都有一种威慑的力量。也就是说,两口子说话都占地方。今天王岩媳妇到河套来筛沙子,不到一天闲话就传出来,说她是看着王岩,怕王岩和小梅旧情复发。其实王岩媳妇是给大伙做榜样,老百姓就是胆子小,有时往他的嘴里塞蜜都不敢张嘴。死热荒天的,又是苦大力,沙子卖不出去,不是把大伙糟践了。王岩两口子不带头干就没有人敢筛沙子,何况这个活计又是丈夫敛巴来的。
   此时见耿大顺话不好听,王岩媳妇也扯开了嗓门:“耿大哥,我这人直性,有话照直说。其实你们心里明镜似的,我家不缺钱,我和王岩可以不挨这份累,不操这份心,你们要明白这个理儿。咱这里的杏子为啥不值钱?就是少,外地车不值当来,不够车;本地又销售不了,沙子也是这样,一车两车的,谁来?到时候就怕车来了,没有货呢。”
   耿大顺没有吱声,心里暗骂,骚老娘们还跟着乱叽咕。王岩则偷偷掐了掐媳妇的屁股蛋儿作为奖赏。这话说道王岩的心里去了。王岩媳妇瞥了一眼不远处的小梅,心想你王岩娶我对劲了。小梅可没有我这两下子。
   第二天下晚的时候,大伙有点泄劲了。一是纯体力活,都累蔫了。一车沙子挖出来再筛了,劳动量近万斤,可不是闹着玩的。二是沙堆越堆积越高,沙漏子无处放。沙子要是卖不出去,往下的活就无法干了。别看耿大顺的话又臭又硬,可人们还是愿意以他为中心,停下手中的活计,聚在他的沙堆前歇息唠嗑,扯闲篇。劳动当中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光棍常海就是为了凑热闹才来到河套筛沙子的。他早就对小梅动了心思,小梅对常海也有好感。常海能干,又无牵挂,只有一点小梅不中意。那就是常海的嘴太涝,自以为很聪明。好话赖话一说就一大堆,好像得了话痨。早先曾经娶过媳妇,没成想是个骗子。钱财骗到手就远走高飞了。把常海糟践得够呛。父母一上火就都去世了。常海见小梅也过来休息,心里立刻高兴起来。他从来没有和小梅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偷偷地打量发现小梅真是美女。心里一下子激动起来,就干脆脱了背心,坐在耿大顺的沙堆顶上。又偷偷瞥了一眼小梅,给大伙讲笑话。他说:“这话吧,别分析,一分析就变味。上回我到市里,有三个老娘们叽叽咕咕,”他发现都在支愣着耳朵听他白话,就更加来劲了,捏着鼻子学女人说话,“一个说,我下岗了,我上边没人。另一个说,我也下岗了,我上边有人,不硬。第三个女人说……”他还没有说完,董三媳妇就往下扒沙子堆,常海叽里咕噜从上边掉下来。大家笑翻了天。几个妇女把常海摁在地下咯吱他,常海痛苦地笑着满地打滚。
   王岩媳妇呲哒他:“常海,你咋没个人样啊?就你这色货,我还想给你保媒呢,你等着去吧。八辈子看不着后脑勺子。”常海被董三媳妇和王岩媳妇按在了地上,往他的裤兜子里灌沙子,大家笑翻了天,出现了难得的轻松和快乐。小梅不声不响地收拾家伙什,领着孩子回家了。她清瘦的身影和疲惫的脚步让人看了很是忧愁。耿大嫂说:“常海你长点心眼,你越是这样,小梅就越看不上你。”王岩媳妇看了看远处的小梅,撇着嘴说:“小梅有啥了不起的,还带着个孩子。常海你真要是有心思要她,我给你当红媒。”常海乐得直蹦高,大伙一致赞成王岩媳妇给他俩撮合撮合。只有王岩摇了摇头,说媳妇趁早拉倒,撮合不成。当着大伙的面,王岩两口子打赌。若成,王岩给媳妇买钻戒,若不成,王岩请客,给筛沙子的这帮人买香瓜解馋。常海及时地补上一句:“我求求大伙还是别吃香瓜了,让嫂子戴上钻戒吧。”

共 1106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浪漫沙河滩》一篇非常接地气的反应农村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小说!沙河滩的人们在王岩的带领下首先以卖沙子维持生计,一车沙子挖出来再筛了,劳动量近万斤,不是闹着玩的,而且一车沙子只有区区几十元,可想而知,农村的生活多么艰辛!可就在这样艰辛的生活中,勤劳的人们还是以乐观的心态生活着。年轻小伙子哼着当下的流行歌曲;曾经的乐天派耿大顺不顾生命危险,六十边上的人了,也想下井挖煤去,后来还是面对现实捞沙子卖;喜欢开玩笑的常海被骗婚后,又恋上了寡妇小梅,可粗鲁的他最终不懂得爱,爱情再次与他擦肩而过……沙河滩长此以往的捞沙不是长久之计,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怎么办?王岩作为沙河滩的领军人物,整天不着家,骑着摩托乱窜,总是急三火四的样子,这让大伙的心里有了盼头。八月份终于迎来了喜讯,带来了福音,沙河滩的好日子就要来了……一篇厚重而现实的小说,推荐共赏!【编辑:一米月光】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408005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米月光        2014-04-07 11:53:08
  一篇非常接地气的文章,写得不错!
回复1 楼        文友:陌上幽莲        2014-04-08 14:29:45
  感谢一米阳光的赏识!
2 楼        文友:一米月光        2014-04-07 14:13:29
  欣赏佳作,问候陌上大姐!你作为一个农村作家,确实不容易啊!
3 楼        文友:一米月光        2014-04-07 14:15:55
  这篇小说语言丰富,人物各性鲜明,有特色!
4 楼        文友:萨若兰        2014-04-07 16:09:20
  篇篇是精品,又是一篇精品诞生了,你是荷塘的台柱子,加油!
回复4 楼        文友:陌上幽莲        2014-04-08 14:32:04
  若兰过奖了,哪里敢称台柱子,多谢妹妹的推荐,让我在这里找到自信!
5 楼        文友:心寄弦下语        2014-04-07 17:18:57
  看得我意犹未尽,大旱之年,靠天吃饭的农民生活真是苦不堪言,相反那些当官的却在大兴土木建楼,一边是贫苦农民吃饭都成问题,一边是有权有势不是好来钱道的那些大人物们在奢侈地生活,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让人心酸的是,这些没来钱道的农民,却争先恐后地为那些盖楼的人在35度的高温下出苦力挖沙子,卖给他们,来换取一点微薄的工资来度过大旱之年,小说里也反映了那些官老爷们不作为,不为百姓着想的官场作风。欣赏陌上的写作手法,很精彩的一部小说。
回复5 楼        文友:陌上幽莲        2014-04-08 14:28:22
  非常感谢朋友的认真品读!
6 楼        文友:雨墨        2014-04-07 17:20:01
  问好幽莲:)看的有些无奈与心酸,那些可爱的纯朴的农民。欣赏,学习,期待更多精彩美文!!!
雨墨
回复6 楼        文友:陌上幽莲        2014-04-08 14:30:59
  多谢雨墨欣赏!
7 楼        文友:九九        2014-04-07 18:01:00
  欣赏作者佳作!向作者问好!祝作者写作愉快!
萌芽了,开花了。
回复7 楼        文友:陌上幽莲        2014-04-08 14:32:57
  谢谢朋友的祝福!同样的祝福送给你!
8 楼        文友:天龙        2014-04-08 01:15:12
  一篇生活气息浓郁、令人反思启迪的小说,语言风趣幽默,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
回复8 楼        文友:陌上幽莲        2014-04-08 14:35:27
  多谢社长提携!
9 楼        文友:一米月光        2014-04-08 12:28:33
  恭喜姐姐美文成精!
10 楼        文友:天龙        2014-04-08 18:52:26
  恭贺幽莲佳作斩获精品!!连续六篇精品,创造了奇迹,望继续演绎更多精彩!!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