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雅韵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雅韵】又到清明(散文)

精品 【雅韵】又到清明(散文)


作者:山中树 秀才,236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79发表时间:2014-04-10 13:24:05
摘要:清明,单是这个词语就让你想到什么?晴朗的蓝天,飘渺的白云,绿色的田野,舞动的春草,柔和的日光,还是那纷飞的杏花雨,感慨万端的怀念,苦涩的忧伤和悲痛。而无论你想起什么,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你听到了“清明”二字,但清明是一个节日,是一个在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季节中走来的节日,更是华夏子孙千古以来缅怀已故先辈的追思祭奠日。

【雅韵】又到清明(散文) 春色洒田野,柳上绿丝绦;春草漫山谷,雨润槐花地;淅沥春雨声,又到清明节。时至清明,柳絮满天飞,柳枝儿被和风梳理得来回摇曳;北归的燕子,用啄来的新泥修补着去年的窠巢,这些对节令有着最本能的敏感的造物,就这样伴随着一个叫清明的节日,就翩然起舞降临。
   清明,单是这个词语就让你想到什么?晴朗的蓝天,飘渺的白云,绿色的田野,舞动的春草,柔和的日光,还是那纷飞的杏花雨,感慨万端的怀念,苦涩的忧伤和悲痛。而无论你想起什么,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你听到了“清明”二字,但清明是一个节日,是一个在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季节中走来的节日,更是华夏子孙千古以来缅怀已故先辈的追思祭奠日。
   1
   当一阵阵春风拂到脸颊上, 暖融融的阳光梳妆打扮着田野里嫩绿的小草, 光秃秃的树枝上萌动出翠珠新芽,声声春雷惊醒了漫山遍野的油菜花, 季节辗转轮回勾起了我对清明的记忆和遐思, 也拨开了脑海里我对上辈故人的牵挂、哀思和怀念。
   阳光明媚,春意正浓, 清明节的脚步从柔和的清风中款步而来,大地脱去了冬天阴霾雾障的外套,春色换上花红柳绿的新衣,我们已从容地迎来了又一个缅怀亲人的日子。清明时节,城里人、乡下人、漂泊异乡的游子、浪迹天涯的打工崽都有祭奠故去亲人的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告诉人们清明节是一个不能不伤情的节日,充满着追思,遐想,哀愁的季节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境。尤其是在外漂泊,心怀乡愁,思念故乡与亲人的游子,在这春寒乍暖,柳枝摇曳吐新绿,燕子呢喃回归的季节,他们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淡淡的乡愁,寄托自己对已知和未知的情怀。
   小时候吟颂这首关于清明的诗,只是觉得意境凄美的多少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根本体会不出诗中所描述的真正意境与情感,更体会不到诗人真正的用心之良苦。只觉得行人的无奈只是他们的无奈,没有必要无病呻吟,博取别人的可怜与同情。
   在这样的节日中,人们捧着鲜花,带着祭品来悼念已逝去的亲人,在一座座冰冷无言的坟冢墓碑前,尽情的诉说、哭泣,摆上祭品,烧上纸钱,添上一抔黄土,纵然是坟冢下掩埋的人已经化为枯骨或骨灰,已经看不到鲜花,尝不到祭品,生者却得以寄托绵绵无尽的悲伤与哀思。
   然而清明节又是一个不能不快乐的日子,春暖花开,农时待耕,温和春风吹散了冬寒,吹绿了田野,一切都是这般地美好,在生机盎然景致中,在新鲜满溢的春气中,人们一扫之前的阴霾顿时变得豁达许多。踏青,插柳,放风筝,荡秋千,尽情享受着春意的盎然涌动。
   这就是清明,一个死亡与再生交织的节日,一个伤情与欢乐共存的节日,这就是清明,镶嵌着中国五千年的祭奠文化民俗,挟着情趣,携着深邃从遥远的过去一路走来,走到现在,也将走向未来……
   清明是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传统佳节,是缅怀先人、祭祀亡灵的日子。每年的这个时候,天空不是阴沉灰暗,就是细雨蒙蒙。人们在这种低沉暗涩的气氛中,用修坟、上香、烧纸、摆贡品等风俗习惯缅怀已故亲人,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对已逝亡灵进行祭祀。而有新逝的亲人,总会勾起上坟者嘤嘤的哭泣。
   清明前后,只要是家族中的一员,不论年岁长幼,身在何处,官居何职,总要携儿带女从远处归来,为的是不忘故土,认祖归根。而在本乡本土的亲戚,总是张罗酒菜,迎接那些归乡的游子们。可以说,清明也是一个小团圆的日子。
   祭祖是严肃而神圣的,祭拜的人在告慰祖先的同时还在默默祈求祖先在天之灵保佑自己大富大贵、事业有成。同时又缅怀先灵,让那些年纪尚小、不曾见过先人面的一代人有一个知晓。中国人是讲究落叶归根的,无论你在外如何风光,老了总要回归故里。
   也许中国大陆对清明祭祀还表现并不突出,而在国外华人心里,或是隔海相望的台湾同胞们,他们的心情是我们所不能感受的。远离故土的惆怅,叶落归根的向往,回归家乡的渴望无时无刻不在内心煎熬,故土难离啊。他们虽然身处异国,但他们日夜思念着自己的祖国,每年清明都以不同的方式祭祀自己的祖先。
   2
   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行色匆匆的扫墓人,我们就在其中。
   出发前天是阴沉沉的,似乎很想下雨,但又下不出来。直到走上那条似曾熟悉的小路,天空终于忍不住洒下了伤心的“泪”。一路走来人们个个表情凝重,言语甚少。身旁的小孩们却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打打闹闹,好不快乐。他们还体会不到“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的情怀,他们只当是一次旅行。
   许久没人去的坟前,到处杂草丛生。拨净一片乱草,摆下两杯冷酒,插上几支香、烛,烧上一把纸钱。凝视着墓碑上的石刻,昔日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昔日种种,犹言在耳。让我们心中弥漫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虽如此,但扫墓的过程却很短暂,仿佛就是捎点东西回来见见亲人,然后又匆匆离去。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每到“清明”, 每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飞舞的泪花!也习惯了在清明节看雨、淋雨。在这无言的清明里,雨成了他们相思的工具,借着雨他们互相缅怀,使彼此的心里都能些许的安慰。“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的心。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感叹号,孝顺与赡养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在暖春四月的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
   雨依旧在下,对故人的思念却像雨一样剪不断。清明节,一个还原自我,一个让人深思的节日!
   变化的是岁月流逝和天空的脸,不变的是追思的心情,传承的是祭祀的方式不断迈向文明。祭祀是对故人的怀念,也是和已逝亡灵精神上的一次交流。现在,好多农村地方还是延续以前的清明祭祀方式,到祖坟前清除杂草,给坟头上填上新土,按照次序在每个坟头前上香、烧纸、叩头。还有一些远离家乡,在外工作求学的人,由于清明假期短暂,路途遥远,不能亲自到坟前祭祀的,他们通过网络申请注册纪念馆,建立一座虚拟墓园来寄托哀思,弥补不能亲临坟前追思的遗憾。
   如今,网络祭祀、绿色祭祀已深入人心。祭祀也变得环保起来,一束鲜花、一杯清茶、几句话语就可以表达出对亲人的思念。没有鞭炮的鸣吵,没有烧纸的灰烬,更没有上香的混浊。清明,清新明朗,更能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如先人们地下有知,也会欣慰的。清明,寄托我们的哀思,传承先辈燃一炷清香,献一束鲜花,去追求那些永恒的怀念,表达我们的感恩之情。
   每年清明祭祀祖先和逝去的亲人时,除了摆上祭品、叩拜作仪、上香叩头、焚烧纸钱、叙诉祈祷,还得在坟头铺上纸钱、撒上花纸、燃放鞭炮、插上用五颜六色剪成长长细条的纸鸢彩带。隔远相望,纸鸢彩带在春天的风中簌簌抖动,像是当年我们承欢双老膝下时舞动的小手,在撒野、玩耍、嘻戏、跳跃;不经意间,随风飘拽的彩纸时而滑过亲人们布满皱纹的额头。心为之欲动,便觉得世间万物,自然生态包括花魂树魄,小草绿叶,薄雾轻纱,蓝天白云,冥冥中凡事都可以分享、交流、探讨。上辈亲人虽故去,阴阳两相隔,但他们勤劳、质朴、慈善、宽容的身影仍活在我的心中。
   “每逢佳节倍思亲,寄语相思诉衷情”。人到中年,特别是在浓浓乡村风俗的清明节,这种对亲人们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故去亲人们的坟茔都坐落在大山怀抱中。草长莺飞,冬去春来,岁月无声,黄土无言,只有当年他们亲手种下的满山苍松默默守护在周围。苍松们也因为刚刚经历了一冬寒风冰雪的洗礼,已经失去了鼎盛时节的葱茏,只有龟裂的枝干遒劲依然。犹如长辈们生前的寡言木讷性格,在低调沉稳的处世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傲然的尊严和浓郁而清晰的自信。这种影响和传承也是我受用一生的财富。
   3
   记得 去年的清明,天空蓝天白云,正是踏青赏春的好天气,没有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的踪影。虽然今春清明节比历年要迟到了许多,但这也正好符合了此时我忧郁的心思。每当这个节日来临,那些已经尘封的记忆就会悠悠的开启,曾经的其乐融融,曾经的田园绿地,那些数不清的欢声笑语,如今已离我远去。曾经的母爱似海,曾经的父爱如山,曾经的姐弟情谊,如今已是人鬼殊途,寄望来世。每当抚摩着斑驳的墓碑,凝视着字迹有些模糊的碑文,我没有流泪,只是心里有点隐隐作痛。想起了沈从文先生的一句话:“生命如泡沤,如露亦如电。”生命的确如此,许多灿烂美好的时光,犹如子夜昙花。花开刹那,如梦如幻,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知自己在幻梦。惟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皆是过眼云烟。那衰草荒冢之下,一杯黄土之中,竟是我的挚爱亲人。每念至此,不禁悲从中来,怀念愈深。
   怀念是因为爱!爱之弥深,念之弥久。“无忍则无济,有爱即有忧”。刻骨铭心的怀念交织着爱和感恩,虔诚而广博,但不是能够俯视的宗教。于我而言,是一种信仰,是跪乳之恩,是反哺之义。怀念无法推广,它是溶入血液里与生俱来的气质,带着忧郁而神圣的色彩。它是那么的旷世,仿佛水自天上来;它又是那么的尘世,伴着血液运行不息。她是在自己灵魂中植下的一方净土,培育圣洁而美丽的花朵,花朵的名字叫“感恩”。
   怀念是因为悔!对于哺育之恩舔犊之情的回报,已经因亲人们的逝去而无法完成。已经不是“因为我们年轻时不懂,但当我们懂时已不再年轻。”这般可以轻描淡写的托词。而是“树欲静风不止,子欲养亲不待。”这般无法弥补的追悔。年幼时的顽劣,年少时的叛逆,年轻时的鲁莽和愚钝,不止一次的刺痛甚至伤害过他们。如今的幡然醒悟,面对的只有印在脑海中的音容笑貌。我最熟悉,最会为之伤心垂泪。那不仅仅是后悔,更是命运中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和挽留。
   怀念是因为恨!恨岁月倥偬,恨病魔无情,恨死亡夺走了我的亲人。恨自己当初疏忽,不能从亲人们紧锁的眉头中读懂他们强忍的病痛;恨自己当初无能,未能在亲人们垂暮之时夺下他们还在劳作的工具;恨自己当初自私,总以为长缨在手,重任在肩,有理由没时间陪他们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如今也只能在清明时节,携春风一缕,纸鸢一束,在他们身边依偎片刻。“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唤回的只是在自己心海深处飘泊的怀念之舟。
   或许是因为我已经不再年轻,或许是我与逝去亲人们之间的距离日近,或许是因为我的儿子也长大成人,也将会在辈份上不断升级。或许正是前几天儿子对我说的话:“老爸,现在我上班很忙、很累、工作也很紧张,今年的清明节我就不再回家陪您们给爷爷、奶奶上坟了。”每到清明节,在亲人们的坟前,我都有更深切的怀念和感言。
   怀念是情感的一脉清泉,有时荡漾开柔波,甘冽香甜;有时也因泉眼被堵而惊起阵痛。但它却是一种最温柔也最凄美的心灵光泽,持久的照亮人生之路。怀念有很多种,惟有这种“守孝不知红日出,思亲常望白云飞”的怀念刻骨铭心,每一缕记忆的游丝都和一段故事和心绪牵在一起,不能割舍,也无法割舍。与生俱来,与生而逝。
   这种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更像一条善良的河流,澄清着沿路的风尘。它未必能给我带来幸福,也不一定美丽,但一定有光芒,一定伴着感动。耶和华说:要有光,于是世上便有了光。而怀念,我觉得便是人之于为人的光芒,是用人性点亮的光,照亮我们的生命之路,我们才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动着这血浓于水的一脉传承。又有什么比贯穿着感动的生命更令人感动呢?
   纸鸢会在风雨中凋零,但这种沁入骨血的怀念永远不会凋零。
  
  

共 47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清明是我们中华民族一大传统佳节,是缅怀先人、祭祀亡灵的日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上坟祭祖,寄托哀思。清明,一个死亡与再生交织的节日,一个伤情与欢乐共存的节日,镶嵌着中国五千年的祭奠文化民俗的传统节日。作者以深沉的意境,婉约的文字,透过笔端,倾诉对先人的哀思和思念,字里行间、如泣如诉,透析着“守孝不知红日出,思亲常望白云飞”的刻骨铭心的怀念之情。这种伤痛之感也正如作者文中所言:怀念是情感的一脉清泉,有时荡漾开柔波,甘冽香甜;有时也因泉眼被堵而惊起阵痛。但它却是一种最温柔也最凄美的心灵光泽,持久的照亮人生之路。怀念有很多种,惟有这种“守孝不知红日出,思亲常望白云飞”的怀念刻骨铭心,每一缕记忆的游丝都和一段故事和心绪牵在一起,不能割舍,也无法割舍。与生俱来,与生而逝。感谢赐稿雅韵文学!佳作推荐共赏!问好作者!期望拜读更多精彩!【编辑:幽兰萦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412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幽兰萦梦        2014-04-10 13:25:09
  树弟以深沉的意境,婉约的文字,透过笔端,倾诉对先人的哀思和思念,字里行间、如泣如诉,透析着“守孝不知红日出,思亲常望白云飞”的刻骨铭心的怀念之情。拜赏佳作!问好!遥祝雅韵精彩无限!
人品若山崇俊杰 情怀如水共清幽
2 楼        文友:树阴凉儿        2014-04-12 08:02:40
  清明节,一个祭奠亲人的日子,怀念先人,寄托哀思,情感深厚,意义深远!佳作欣赏,祝老师写作快乐,精彩继续!
崇尚自然,任其自然,顺其自然,乐得自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