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西施故里行(选择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西施故里行(选择征文·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78.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291发表时间:2014-04-15 22:30:13

【流年】西施故里行(选择征文·散文) 天上的雨多,地上的水多。江南,用她的水绕过青山、绕住绿野,弯进小桥,流过人家。一溪清流,走过哪里,哪里就成了一道风景。
   游走江南,晴日妩媚,雨天朦胧。梦里水乡,最多的是小桥,驻足桥上,稍一遐思,这桥就接通了历史的两岸。
   也正是那“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时节,风流倜傥的范蠡,走进青山隐隐水迢迢的山水画中,举目望去,桃红柳绿,荷叶田田。在那若耶溪畔,等待着他的注定是一场醉心的相遇。
   沿着一条澄澈见底的小溪,范蠡走进苎萝山中。依山傍水,山下有东西二村。东边的叫做鹭鸶湾村,西边的叫做浣纱村。竹楼茅屋,掩映在绿树翠竹中。溪水环绕村舍,流水潺潺,波光粼粼,溪流两岸是银镜般方方正正的水田,水牛在行,水车在转,朵朵白云,倒映在溪流、水田间。
   范蠡沿溪走来,在疏离的桃花林间穿行,临近五湖闸,忽然听到一阵随风飘来的歌声,那歌声清脆悦耳,宛若天籁,仿佛十里荷花的清香,款款传来:
   “今我浣纱以作丝,女工织兮不敢迟。弱于罗兮轻霏霏,号絺素兮将献之。”
   范蠡循着歌声望去,只见若耶溪畔,蒹葭丛中,一位娉婷少女,身着轻薄飘逸的深衣,蹲在溪畔,揉搓纱支。十五、六岁的女孩儿,清新犹如溪水上的风,宛若荷花叶上滚动的露珠。范蠡与她的目光相接,眼前如同电光一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眼前娇娃,莫非仙女下凡?
   或许正是这一瞬间,文人骚客的笔下,开始描画美丽的爱情,写下千古绝唱;或许正是这个春日的相遇,竹书丹青,改写了春秋战国的历史进程。
   在那个蛙鸣鸟唱的清夜,那个名叫施夷光的美貌女子,离开生养她的西村,在一轮朗照天空的明月下,一身曳地白色长裙,两眼默默含泪,轻移莲步,一摇一摆,登上小舟,与范蠡一起消失在暗夜里。
   吴越争霸,阴霾遮地。越国一败涂地,俯首称臣,君臣被吴国掳去做奴隶。无奈之时,想起美人计。范蠡选取的这个施姓美人儿,因为生长西村,史称西施。小舟快如闪电,离家越来越远,西施不禁悲从心中来,洒泪如雨。
   至今史学家们还对西施的出行争论不息,有人说是越国战败和亲,企图用西施的美色消弭吴王夫差的斗志;有人说西施是个怀有秘密使命的美女间谍,志在报仇复国。
   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翻开《越绝书》、《吴越春秋》、《东周列国志》……这些历史典籍,不禁为一个纯洁无瑕的村姑,一个美丽天真的浣纱女,感到怜惜。“战争让女人走开!”这是历代赳赳武夫怜香惜玉。而明眸皓齿的西施,却迎着战争走去。她要把女人的万般柔情化作绕指剑,仗剑入虎穴。
   吴越争霸,因为有了西施这样的绝世美女,那刀剑争鸣中,就多了一份娇媚与温婉。一部吴越春秋,因为有了西施这样的丽人谍影,才平添出一份智谋与韬略的传奇。西施的美艳不仅仅是面若桃花,窈窕生姿。而是那种为国献身的激情,她的机智与勇敢,她的执著与无私,她的善良与聪慧,千百年来,在中国人的心中,不断地排列组合成一座高过一座的丰碑。于是,这个单纯的江南姑娘,不经意间就成了一面飘荡千年的旗帜,飘荡在无数诗人墨客的诗文里,飘荡在民间戏文说唱的舞台上。
   西施的美貌,西施的忠贞,成为江南文化源头的一个光洁可鉴的符号,在千年历史的循环中,挺立吴越,辐射中原,彰显出江南美女的气韵风度。沧海桑田,人心不变。
   今天,二十五个世纪过去了。桃花盛开,绿草如茵。燕子绕绿水,莺啼桑麻间。踏着当年范蠡的脚印,我来到浣纱溪边。几天前的一场斜风细雨,把苎萝山洗得葱郁苍翠。溪水两岸,换上春天的盛装,暖风带着阵阵鸟鸣吹送,空气弥漫着花草的清香。碧绿的树影在流水中摇曳,朵朵白云在微波里漂流。浣纱江畔,江风习习。春光明媚中,我走进诸暨,走进西施殿,不仅仅是一睹绝世美人的风采,更是为了感受吴越文化的厚重。
   历史是镜中的幻像,还是水中的影子?当我站在西施的塑像前,仿佛一下子就穿越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时间隧道,转换进另一个时空。这个春秋时代的绝代佳人,以她倾城倾国的美貌,以亘古不变的娇姿,端坐浣纱石上。她深衣素裙,披风遮肩,端庄娴雅,灵动飘逸。她娥眉细弯,目光沉郁娇媚中暗含坚毅;两颊略施粉黛,端正秀美却又执著坚定。
   她以十八岁的娇柔身姿,顶起光复故国的大任,那一份沉重,千年之后,依然令人叹息。当年她跟随范蠡北上吴国,是因为与范蠡一见钟情的深爱,还是被范蠡晓以大义所感动?她走得是那样坚定,那样决绝,以至挥泪之间就诀别了伐薪的爹爹,织布的母亲,心甘情愿地成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战略女谍。她成功完成了颠覆吴国的使命,她为越王称霸立下不世之功。她的芳名流传千古,就算被岁月浇筑成一尊塑像,也依然绰约在阵阵花香里。
   她的身前,供奉着鲜花、果品。她的眼前,是石窗、木门、粉墙、飞檐。这一切太过庄严、太过凝重。我想,浣纱村里的西施,不过是个溪水岸边的小女孩儿,实在不该给她披上如此沉重的神的外衣。
   她的身后,高悬着一块行书大匾,上书四个大字:荷花女神。
   哦,忘了告诉你,西施还是十二月花神里的荷花女神。风乍起,吹皱西施殿前的那一池春水。风吹莲动,香气袭人。让人想到芳名千古的西施,其实,在两千多年前,不过是这个偏远山村的“草根”,父为樵夫,母为纺妇,她自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浣纱女。浣纱之余,还常常要撑了菱角小船去镜湖采莲子。
   天上白云,水中红莲,西施身边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女伴。西施是个沉静的女子,一个人专心采莲,忽然,荷叶下传来梆梆梆敲桨的声音。西施东瞧西看,突然被潜在水下的女伴掀翻了小船。少女们嘻嘻哈哈把她从水中捞起,卷起荷叶做杯,舀起碧水当酒,嬉闹着给她压惊赔罪。西施是怒、是喜,是娇、是嗔?你尽可去猜想,去遐思,历史的细节,往往都在人的想象里。
   粉红的莲花映成姑娘们脸颊上的红晕,荷叶酿出比酒更浓烈的香气。碧波荡漾,清风展裙,夕阳下的西施,宛若凌波仙子。开心时,与女伴们相互泼水嬉戏;累了,在荷叶的浓荫下,斜躺随水起伏漂流的小船上小憩。碧水清风,荡尽心中尘埃,心在天空中自在地飞。我想,这个水鸟般自由恣意的西施,才是真正的西施。
   我不知道是谁,在某年某月,将西施封为荷花女神。只知道在当年那个曾经因富丽堂皇的馆娃宫而名扬天下的木渎小镇,也就是今天叫做苏州城的姑苏旧都的人们,因为西施以美貌勾引他们的国君,倾覆了他们的故国而心生怨恨。他们在吴国灭亡后,纷纷传说,西施因为美貌,为越王夫人所嫉恨,把她装入皮袋子投入水中,一代美人从此香消玉殒。而在西施的家乡,人们却说,西施在协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居功不傲,悄悄地回到小小山村,默默地陪伴年老的父母,继续浣她的纱,采她的莲,跟父亲伐樵,帮母亲织布,终老若耶溪畔。文人们是最浪漫的族群,他们说当年若耶溪上,她与范蠡一见钟情,只是为报君恩,以身许国,无奈做了敌国君主的王妃。吴国灭亡,她与爱人重逢,一起泛舟五湖,浪迹天涯。家乡的人们怀念西施,见到莲花,就想到她的笑靥,于是奉她做了荷花女神。
   西施殿的对面就是西施故里,中间是一座精致小巧的石桥。重檐歇山型的山门,有三个拱形门洞。中间门上挂着“西施故里”的金字匾额。两边门上分别刻着“长山钟灵”和“浣水毓秀”八个大字。走过门洞,远远望去,是一座粉墙黛瓦的山村。小小村庄掩映在树影竹丛中,花红柳绿,碧水相绕,和谐宁静。
   沿着一条细细弯弯的小径前行,遇到一座低矮柴门,木牌坊上写有“古苎萝村”四字,村内有两座草房依坡而建。草房低矮,基部用木架抬起,四周和地面均由木板围铺,上结芦草做瓦,檐下木窗、木门,毫无装饰,简陋古朴。仿佛时间又倒转回春秋末年,历史又穿越轻纱拂面的岁月之尘。屋内陈列着西施生活年代所用的纺车、农具、陶器等生活用品,以及想象中上古时代人们服饰穿戴的图片,或许西施当年就在这里生活、劳作,与父母相依为命。
   这座与古越国一样历史久远的临水村庄,与吴地的水乡几乎一模一样。我想古代吴越,本是一族,服饰语言乃至习俗并无大的分别,若不是吴越君主各怀争霸的野心,同在太湖母亲怀抱中的吴越两国,怎会刀光剑影,烽火硝烟数十年,弄得遍地哀鸿,生灵涂炭?一个弱女子怎会抛却父母,背井离乡,身入虎穴,远去敌国?
   和谐相处,和平生活,这应该是我们这个世界所有国家、不同种族共同的梦,永恒的梦。
   房屋前有一水塘,上有石桥通入塘心。微风吹来,杨柳轻拂,水面上荡起阵阵涟漪。我想,或许当年西施,正是从这里走向国都会稽,在学习了三年舞蹈、王家礼仪和间谍功夫后,从水路去了吴国。而从她选择乘舟北上的那刻起,就注定了一个历史的悲剧。
   抛去争霸野心,抛去国恨家仇,抛去阴谋与算计,我倒觉得施夷光与姬夫差,应该可以算作美女与英雄的佳配。虽然也阅女无数,但夫差绝非某些野史中所描写的骄奢淫逸之辈。这位阖闾之子,何尝不是一个盖世英雄?他也曾大战夫椒,攻破越都会稽,使越屈服。他也曾开辟邗沟,北上齐鲁,于艾陵之战,全歼十万齐军。他也曾有过进逼中原,与诸侯歃血为盟,同强晋争雄的春秋霸业。
   只可惜,历史不能改写,红颜佳人,铁血英雄,却在无奈的时局里,纠缠在爱恨情仇与阴谋中,最终同床异梦。
   夫差对西施,可谓一见钟情。
   金屋藏娇,他大兴土木,在灵岩山上,为西施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馆娃宫。他喜欢听西施穿着木屐走在青石板上发出的清脆响声,喜欢看她长裙曳地袅袅娜娜的身姿,于是他专门命人修了条响履廊,就是为了倾听那悦耳的空谷回音。吴宫中有一条香水溪,公事之余,夫差常常陪伴西施在荷叶莲花中,泛舟垂钓,看美人清水照影,为爱妃梳头。
   十年陪伴君侧,西施却一日不敢忘国忧。她一进吴宫,就顾盼生辉,娇嗔浅笑,让夫差的一腔豪气消磨成儿女私情。在夫差的怀抱里,用她迷人的樱桃小嘴,吹起进谗、诽谤的耳边风。这耳边风日久天长变成了杀人的利剑,吴国忠臣伍子胥渐渐失宠,最后被逼自刎,支撑吴国江山的顶梁柱折了。这阵阵耳边风,吹转一圈伯嚭这样的奸佞小人,他们围着夫差声色犬马,把吴国政治弄到不可收拾。
   西施能歌善舞,当她裙系银铃,轻转腰肢,玉臂摆动,翩翩起舞之时,目光迷离的夫差,总是如痴如醉。那由丝竹管弦奏出的靡靡之音,在不知不觉中消解了夫差和他的将军们听惯了的金戈铁马、剑戟争鸣。英雄总是耐不住寂寞,夫差爱美人更爱江山,他带领精锐的吴国铁骑,由国都姑苏出发,千里征战,走进河南黄池,大会诸侯与晋国争当中原霸主。精锐齐出,国都空虚。西施把这致命的战略情报送回她的祖国。越王勾践,大喜过望,乘虚而入,横扫吴国留守的老弱残兵,一举攻破吴国的首都姑苏城。
   一代枭雄夫差,就此一蹶不振,最终身亡国灭。历史往往就在一个节点上,发生突变,让后来的读书人,扼腕长叹。我承认作为吴国故地的后来人,我有点偏爱夫差,我觉得在吴越争霸中,他或许说不上虽败犹荣,但他自始至终都光明磊落,也算是条汉子。倒是被后人称道为卧薪尝胆的勾践,用美人做间谍,使用美人计做诱饵,就算他赢得了一时的胜利辉煌,却怎么也遮不住他促狭狡诈的阴暗。
   在吴地,关于西施的最终结局,还有另一个版本的传说:夫差死后,西施在太湖之滨突然大彻大悟,明白了自己为勾践所利用,她深深感到愧对夫差对自己的一片真情,于是投湖自沉,自尽殉夫。
   这样的结局,过于沉重。故事隐约透出红颜祸水的意味。我想,夫差的最终国破身亡,固然与西施的卧底有些关系,对红颜佳人的宠爱,也会消磨他的斗志,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意欲称霸中原,穷兵黩武,连年兴师动众,造成国力空虚,民不聊生,给了勾践乘虚而入,雪耻复国的机会。
   西施,或许只是个传说吧?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根本就没有提到西施的名字。后人又何必给她安上个红颜祸水的骂名?
   唐代诗人罗隐曾写过一首《西施》的绝句,诗曰: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我同意罗隐的观点,觉得他说得很对。一千多年前的人就有这样超前的意识,罗隐不愧是一个杰出的诗人。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沿着绕村的小径边看边行,不知不觉间忽然发现,我们又重新回到了进村时的起点。生命或许就是一种轮回,从哪里来,还回到哪里去。我们原本是赤条条来的,也要赤条条去,但是权力、野心、私欲、贪婪……却往往让我们失去了人之初的善良,扭曲了人性的本真。人也就不再单纯,这个世界也就不断演绎出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古怪传奇……让前人扼腕,后人叹息。

共 629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座位于浙江中北部的江南小城,明山秀水,古韵悠然。一条古老的浣江穿城而过,水波粼粼,水色清幽;一座苎萝山,缠绕着千年的寂寞和绝望,缱绻在历史的册页中;一位女子,粉面桃花,天生丽质,居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有着沉鱼之貌,却用自己的柔弱的双肩、年轻的生命,担起了复国大业的重任。 读此文,恍若隔世,随着文字穿越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风云,去目睹绝世美人的姿容,去感受吴越文化的厚重悠远。 凤鸣在文末写道:“溪水东流,沧海桑田,西施无法选择,你也无法选择。”此文在一声凝重的叹息声中戛然而止。西施的人生,注定要带着一抹苍凉的微笑,走入历史残破的画卷中。如果可以选择,西施一定会宁愿和普通的农家女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嫁一位寻常男子为妻,生一双儿女,而不是只为那春日里的惊鸿一瞥,迷离在范蠡的眸光中,最后只能挥挥衣袖,泪别故土,甘愿成为心上人奉献给吴王的“贡品”,令自己那娇弱的身躯,系上了一生都无法卸去的沉重。 那时的西施,已是别无选择,只能沦陷在繁华的王宫里,成了吴王的宠妃,只能用自己的一颦一笑,一步一摇去博得吴王的欢心。西施,这位曾在浣江岸边浣纱的女子,在命运的安排下,目睹了吴国从兴盛到衰亡的过程,目睹了千万吴国百姓从太平盛世走向流离失所,目睹了那个体貌性情才智并不逊于范蠡的君王的无奈与悲凉。而这场与美人西施有关的历史大戏,演到最后,众所周知,越国完胜,吴国沦败……山水无言、时光沉默,关于西施的归宿,成了一种传说。 如今,浣江依旧,江水依旧,春日里,苎萝山青、浣江水碧,两岸桃花灼灼,如煦的春风荡起微澜,将一个古老且悲凄的故事留在了滔滔不绝的江水里。西施故里,依山而建,成为浙江省诸暨市一个闻名遐迩的文化景点,古苎萝村、苎萝亭、夷光阁、浣纱石等历史遗迹、文化景观是古越后人对于西施的深情怀念。西施故里,等待着无数位探寻者,如本文的作者凤鸣这般,步入其中,深入其中。 凤鸣的散文儒雅深切,他用自己在江南的游历与追寻,渐渐地将自己的情思融浸于江南的历史与文化中,此篇《西施故里行》,不同一般的游记散文,阅读他的散文,能读出诸暨的灵巧与厚重,俊逸的行文,诗意的语言,苍劲的笔触,深厚的内涵,令江南的人文与景致在有声有色之外,更多了一份智者的韵致。在自然与历史之间,凤鸣能找到如此巧妙的叙述视角,令人感佩。 说到游记类散文的创作,编者想起孙犁先生曾说过的一段话:“游记之作,固不在其游,而在其思。有所思,文章能为山河增色;无所思,山河不能救助文字。作者之修养抱负,于山河文字,皆为第一义,既重且要。”此篇散文可谓有感有思之作,凤鸣避开了游记类散文那种单线条的架构,他用自己的眼睛勾勒着江南的图景,用灵魂去拥抱古越文化的丰富内涵。阅读此文,读者会在作者极其自然的引领下,完成了一次愉快的阅读。若是一番深入的阅读,便可与凤鸣进行一次精神上的交流,感受着他的感受,思考着他的思考。美文,美哉!在此,推荐给江山众文友阅读!【编辑:纷飞的雪】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416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4-04-15 23:13:25
  二哥,此篇散文,不是“美文”一词可以囊括的。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14-04-16 09:48:55
  雪,非常感谢你的美按。你的按语总是充满激情,富于诗意,给予作品主题最恰当的揭示。看得出你读得仔细,写得认真。虽然西施的故事已经离开我们25个世纪,但站在她的塑像前,面对她被涂上神性的面容,还会让人怜惜,让人沉思。怜惜她的娇容,怜惜她的激情,她的报国之志;沉思人性的善恶、人生的无奈,在无奈中选择……人只不过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来时无声,去时无影,留下一片飞白……感谢你的懂得。
2 楼        文友:孤独舞者        2014-04-16 08:02:32
  二哥的文章不只优美动人,那种大气厚重,那种深含的内蕴,更是醉人、震撼人。
   每次读二哥的文章,都需要品味好久,读完之后,又忍不住久久回味。
   这篇《西施故里行》,不仅有优美的描写,有历史人物,有江南风物,更多的是作者的所思所想、作者的感慨与嗟叹。这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更是形神兼备的美文,不只要读,更要细品。
   美文,赞!
回复2 楼        文友:江凤鸣        2014-04-16 09:55:22
  舞儿,谢谢你给予我这篇小文这样多的赞美。我一直喜欢读诸子百家,喜欢读唐宋八大家对历史事件的讨论。那些家国之论,那些天人之议,让我从中多受教益。西施,经过两千多年的文人修饰、民间塑造,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美女,而是一个文化符号。她的多面性、多样性,也给了人们多元释读的可能。我的解读不一定正确,但我是认真的。
3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4-04-16 09:04:09
  美女凭借其娇媚可以左右世界。奇怪的是,中国的美女多为祸水:从最早的数下来,夏桀的妹喜、纣王的妲己、幽王的褒姒、晋文公的骊姬、还有那个乱七八糟的文姜……无一不是历史上坏国丧权的祸首;而外国,著名的美女,却多是了不起的历史缔造者:托米丽丝、克里奥佩特拉七世、玛格丽特一世、伊萨贝拉一世……
   当然,西施,有人也说她是祸水,她却芳名传万古。其实她的一生不是她自己选择的。同意罗隐的诗:
   国家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读好文,如窥美女。
回复3 楼        文友:江凤鸣        2014-04-16 10:06:53
  老哥哥,非常同意你的意见。鲁迅先生早就说过,说红颜祸水的是没有出息的男人。其实,我们读历史,也独到过隋文帝的独孤皇后,看到过唐太宗的长孙皇后,还有朱元璋的马秀英……只不过,她们都成了其伟大夫君的陪衬。其实西方人也有红颜祸水的说法,比如雅典的美女海伦,因为美貌点燃了特洛伊战火。但西方人没有简单的追究海伦的责任,而是把它写成了一部史诗……历史的时空中有许多传奇,也布下了无数迷局,等待后人的不仅仅是解读,还有叹息。谢谢老哥哥的美评。
4 楼        文友:晓文        2014-04-16 09:19:17
  在现实的诗意画卷里徜徉历史,西施,一个绝色美女,袅袅婷婷自氤氲的历史长河里走来,她的举手投足,她的一颦一笑,除了动人还是人动容。愿意,她就是一个美好的女子,跟历史无关,跟亡国没有牵绊,她是一个精灵的女子,一个让人欣赏的女子,与心爱的人举案齐眉,生一两个男女,过一分平淡的日子,惟愿如此……
恰好你来,恰好我在。
回复4 楼        文友:江凤鸣        2014-04-16 10:16:45
  晓文,关于西施的故事,你比我解读的更深刻。在我们吴地的传说中,范蠡送西施到吴宫的水路上就眉目传情,成就了好事。他们有了个儿子叫子越,只是吴王夫差不知,以为己出,一生溺爱,封为太子。在吴国灭亡,范蠡携西施泛舟五湖,隐居民间后,这个儿子还在范蠡与西施百年之时,为他们养老送终。我在文中没有引用这个故事,是因为不想亵渎了西施的清纯,范蠡的真情。但这样的故事其实也很温馨。只是我自小爱读诸子百家,觉得这样的故事,不合老祖宗的道德规范。风流有时不等于诗意。其实,西施这样的村野美女,真不如平淡一生,平安一生。问好晓文,春安。
5 楼        文友:烟雨苍茫        2014-04-16 12:22:19
  你总是那样激情、热烈,活力四射。你的文笔总是那样细腻、流畅,大气、奔放。读文友的的文字 ,自然是一次精神大餐,好生快乐。
   还有纷飞的雪社长,文采飞扬,给人的记忆尤为深刻。
   我很欣赏二位的文笔,自叹弗如。
   向你们学习。
   曾经的烟雨苍茫敬上香茗,送去春的祝福!
回复5 楼        文友:江凤鸣        2014-04-16 12:56:41
  你是好心情的烟雨苍茫吗?那个文章清丽而激情的作者。谢谢朋友的夸奖,来到流年我们就是一家人。和你一样,我也欣赏雪社长的文字,美丽、多情、深刻、流畅。哈,问好朋友,春安!
6 楼        文友:红袖留香        2014-04-16 15:45:01
  二哥,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我会喜欢你和雪妞妞、江楼先生的文章,喜欢雪妞妞的按语。因为我是一个深深崇拜文字的女子,无论写文还是看文,觉得写就要写得透彻,看就要看得明白。喜欢,很不简单的一个词,我轻易不肯说出口的一个词……
有个性的人不需要签名
回复6 楼        文友:江凤鸣        2014-04-16 16:16:26
  阿香,谢谢你的喜欢。我说过的,我们流年的人要互琢互磨,互砥互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谢谢哈。
7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4-04-16 17:06:30
  读二哥的文,总是抱着一种敬仰的姿态!
   因为,我只能说出二哥的文太美了!美得无法评述。
   在你的文字的引领下,游逛了一圈江南水乡美景,今古人文,岂止是心满意足,实是一种高级享受!
   《西施故里行》饱含激情,富于诗意,丰盈内蕴,特别醉人、特别震撼人。
   二哥的文,大师的级别,惟有羡慕的份!
回复7 楼        文友:江凤鸣        2014-04-16 22:51:12
  山地君,谢谢你的夸奖。这其实不过是一次旅行的散记。眼有所观,心有所想,记述下来就是了。谢谢你的鼓励,我再努力写就是了。问好,春安!
8 楼        文友:秀子        2014-04-16 20:33:43
  作者从多角度,多层面客观公正地对江南美女西施进行了品评。这篇大气、优美的散文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向读者一一介绍了游览西施故里的景、物的同时把自己的见解与历史与文人墨客等众多视觉揉和在一起,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把一个弱女子的无奈选择给予全面的评价,佩服作者的博学与独特的视觉及理性思维!祝老师写作愉快!
回复8 楼        文友:江凤鸣        2014-04-16 22:53:22
  秀子,写这篇文我是沾光的,沾了浣纱江的光,沾了西施的光。美丽的风情,加上美丽的女子,这文字就有了光彩。谢谢鼓励哈。
9 楼        文友:秀子        2014-04-16 20:37:54
  读出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读出了对女性的同情与理解!这正是作者善良的表现。
10 楼        文友:风逝        2014-04-16 21:14:44
  静静拜读,在融合着作者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理性的思维光芒的厚重游记里沉沦;
   细细品味,在纷呈着编辑飞扬的激情诗意与盎然的才情学识之精美品析中陶醉。
   跟二位大师学习来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0 楼        文友:江凤鸣        2014-04-16 22:57:14
  哈哈,风哈,我刚从你的小说中跑出来,现在又在这儿遇上了。咱都是流年的老兄妹了,说啥大师呢。这个年头,大师的名头不大靠谱。咱还是互相学习,互相砥砺吧。每次没有你的鼓励,你的指正,我还真写不成文。这个,我一百岁时都感谢你。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