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难忘当年的“马架子村”

编辑推荐 难忘当年的“马架子村”


作者:长山 进士,7792.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08发表时间:2014-04-22 20:49:53
摘要:四月的北大荒冰雪溶化,棚内潮湿,烂泥难行,老石他们安身的地方大约三米高,每人分得70公分宽。不过那三对夫妇有情趣,各家挂出一个床单,以示楚河分界。而单身汉各自买个小蚊帐,独居一室享用各自的小天地。

上世纪的一九五八年四月,第四军医大学一百四十名官兵,途经一夜奔波,来到当时八五〇农场六分场第五生产队。所谓的第五生产队,其实只有三座大马架棚,离四方屯约一百多米的小树林边,官兵们给三座大棚起了个雅名——马架子村。四百多名村民是:总政住在一号马架棚;二号大棚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和长春高级步校;三号大棚是第四军医大学一百四十人,除十四名女同志外,包括三对夫妇全住在一个棚子里。
   这么个“马架子村”如何说起呀?我们就从第四军医大学的老兵,如今的老干部老石说起吧。
   四月的北大荒冰雪溶化,棚内潮湿,烂泥难行,老石他们安身的地方大约三米高,每人分得70公分宽。不过那三对夫妇有情趣,各家挂出一个床单,以示楚河分界。而单身汉各自买个小蚊帐,独居一室享用各自的小天地。
   安排好“安乐窝”,休息三天就投入紧张的田间劳动。第一天拉耙整地,十八人为一组,每人一条绳子拉一台园盘耙进行整地。一开始大家情绪高涨,个个汗流夹背,谁也不甘示弱。中午饭送到地里,大碴子、萝卜条,吃完饭休息一个小时继续作业。到下午三点左右,大家体力渐渐不支,特别是政教处的中尉政治教员小刘同志,一介文弱书生,鼻子流血,脸色苍白,无力坚持。大家连忙安慰他,喝点水坐地休息。
   第一天劳动成绩,一台耙整地近三十亩,这是老石他们在黑土地上第一天第一次的劳动成果。以后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紧张,披星戴月是常有的事,特别是离家七八里开外,在新开荒垡片地点播大豆,路经三个水泡子。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北大荒比现在格外寒冷,日出中午开化,夜晚结冰,踏冰淌水,深一脚浅一脚,刺骨冰水浸透鞋裤,两腿似针扎,严重时双腿抽筋,当然过一阵子再麻木了,也就不以为然了。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蚊子、小咬,搅得你心烦意乱,老石的两只耳朵被咬得红肿肥大,夜间又痛又痒难以入睡。尤其那几位女军医和护士,白嫩脸被咬得红点斑斑,眼睛红肿,嘴唇就像翻卷的红尖椒。
   尤其是一到晚间,简直就是蚊子的世界,毫不夸张用手一抓能有五六个,蚊帐外全是黑呀呀的蚊子,所以人们只能固守在蚊帐里。有的用手电筒或自制的小油灯看书学习。虽然条件艰苦,大家非常快乐。军医大学训练部的胡正中同志,经常吹起他的小口琴,十分优美动听!还有上尉助教丁克霖,手风琴声悠扬,有时大家伴随他的琴声放声歌唱,气氛十分活跃。
   馬架村的村民们逢阴天下雨不能劳作,就在老乡的大馬号里开联欢会,各路人才辈出,如;八一电影制片厂,电影演员于绍康拉二胡、单口相声、山东快书、样样精通,经常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总政大尉诗人候井天朗诵诗歌动人心弦;总政军乐团大号、小号琴具倶全,各有才艺,各显神通;尤其是舞蹈演员出身的于绍康夫人,舞蹈表演令人赞美!
   事物往往总有他的两面性,初到荒原条件非常艰苦,有的人不适应突然改变环境及艰苦生活,思想消沉、思乡、思亲,为抒写内心沉闷写出这样打油诗——
   天当被子地当床,
   月亮伴我入梦乡;
   娘想我来我想娘,
   何时建成新边疆?
   参加垦荒的各路人马,在如此艰辛的条件下生活,在如此繁重的非人待遇下工作。自娱其乐,怎能不发牢骚?讲怪话是不难理解的。可是,就这样的打油诗,出自转业官兵之口竟受到不公正的批判。被批斗,做检查……有的竟被扣上“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甚至被打成右派,送到“右派队”,接受改造……
   “马架子村”的居民可以说大多数是当时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精英人才。后来国家启用了他们,调到全国各地的重要岗位,成了国家的栋梁。如电影演员于绍康,参加电影《老兵新传》拍摄后,就回到电影圈,为我国的电影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天才与能力。然而,大部分人在北大荒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像老石等官兵,有的长眠于荒原,有的已是耄耋老人,但无怨无悔,他们的精神留给了后人,正绽放着光辉。像老石那样的老垦荒,就是其中的代表。
   老石转业前是第四军医大学的图书管理员,来农场后当过农工、班长。在农场创办农校是推荐成为学员,在学习中边学习边劳动,成了一名农场干部。先后当过木柴厂厂长,政治指导员。工作中兢兢业业,不怕苦和累,先后立功受奖无数次。就是这样的一位好干部,文革期间也免不了靠边站,挨批挨斗。但他毫无怨言仍然忠心为党工作,先后让她的儿女参加了农场的工作,如今孙子辈也安心于农场建设。退休后不忘工作,如今年近八旬的老石还担任关心下一代工作,教育青少年。还被选为老干部党支部委员,为退休老干部服务,真是做到老,为他人服务到老。
   正如老石所说:“岁月悠悠,今昔之比,如今北大荒这块神奇的土地,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作为一代垦荒人深感欣慰。把余辉献给北大荒就是我的心愿。”
   多么可敬的转业官兵,多么感人的豪情壮志!
   祝福他们吧,还健在的拓荒老前辈:祝你们健康长寿,过个如意安康的晚年!
   安息吧,长眠于荒原的精英们!
   荒原茫茫,山花烂漫,
   岁月悠悠,循环着历史的喜和愁。
   光阴似箭不回头,
   忠骨葬荒原
   精神万古留!
   代代修理旧地球,
   英雄胸怀只把豪气谱绿洲,
   何惧风雨稠?
   看今日荒原变粮仓
   蛮荒已锦绣!
  
   2014-4-22

共 21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紧扣“艰苦”讲述故事,描写劳动场景和生活环境,写出了北大荒精神。特别是住,一百多号人挤一个大棚,那么多蚊子围攻,全靠人力耕地……这些内容描写,非常真切地写出了艰辛和艰苦,更写出了那一代以苦为乐、不怨不悔的创业情怀和精神。是的,今天写他们不仅仅是歌颂他们,更是为了传承他们身上那种应对苦难和不幸的精神。【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4-04-22 21:49:39
  时代不同,我们不需要回到那种条件下生产了,但是,那个时代种下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却是我们今天需要的。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长山        2014-04-22 22:18:34
  谢谢老师这样精辟的点明了我的本意。如果读者都能领会当年垦荒人的精神,该多好哇!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业余作家,又是一名关工工作者,热爱青少年,酷爱文学。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