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基丁的教训

编辑推荐 基丁的教训


作者:醉剑琴心 秀才,2547.3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87发表时间:2014-05-03 11:24:23

昨天,英国电影《春风化雨》触动我的思绪,便提起尘封已久的笔,记下自己的心情和意象……
   电影说的是在伦敦一所私立贵族学校一位17岁的学生自杀的故事。这位孩子的家长和校方把罪责都归咎于一个叫基丁的语文老师,当然,基丁是冤枉的,因为他只是引导孩子们如何欣赏诗歌的美,如何去感受自我内心的激情与爱。但是,这个孩子的死,基丁还是难逃其咎的,——他的言传身教让孩子们懂得了生命可以有自己的音符,却忽视了生命还有另外一种遭遇的可能。——这个忽视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算不了什么,而对于一个教育者——灵魂的工程师来说,是未尽使命也。
   基丁在他的课堂上,诗意生活的描绘是那样的超凡脱俗,他让孩子们站在讲台上,然后对他们说,世界会不会因此而不一样?他问一个羞怯、自闭的孩子:难道你认为你心里的感受就那么不值一说,注定要被大家忽略吗?基丁让孩子们通过诗歌感受到生命高贵而甜美的品质,领略到人生高傲而自由的独秀。
   然而,现实生活的“诗”不是可以单面解读的。自杀孩子的父亲好像是世界上最严厉、最古板、最不通人情的另一种形象代表,他把孩子从欢呼的同伴中抓了回家,对他说:为了他以后能上哈佛的医学院,不能再让他这样自由散漫下去了,他已经决定让孩子退学去一所全军制式的中学读书。这个武断的决定使孩子伤心甚至崩溃。当晚,这个孩子举枪自杀了……
   基丁的过错不是法律上的,也不是道德上的。他的过错是:他通过诗歌,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生命自由的明亮,却没有同时告诫他们这种品质和现实人生是有距离的,很多时候甚至是背离的。他让孩子们站在讲台上,站到比地平线高出一截的高处,去感受和触摸到了星星和月亮的光芒。可是他却没有引导孩子感受生命的“全部”。
   生命的“全部”是什么?这是一个比较苛刻的问题,但又是一个十分现实而严肃的问题,而且还非常复杂。几乎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全部”,但绝对要去追求这个“全部”。哲学也好,心理学也好,都是由自然辩证法写成的。自然辨证法是警醒人们认识生命“全部”的哲学之母,人的生命就是在这个“全部”中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的意义就是在“全部”中吸收、平衡、和谐、成长的。对于这个“全部”,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来描述都有不足,用枚举法和列举法揭示也缺乏准确度,唯一有点说服力的就是在吸收的机遇与要素上,在各个对立矛盾的两端上,在寻找各要素和谐的基点上,在促进生命成长与完善的有利成分上,以典型的视角进行表达。具体地说,“全部”就在生命因素的对立统一上。因此,我们张扬理想时也要张扬现实;描绘美丽时也要描绘丑恶;陈述平坦时也要陈述坎坷。玫瑰花艳味芳,必有尖刺隐藏;大地绿草如茵,或掩泥沼陷阱;英雄声誉鹊起,背后血汗何多;花前月下酒美,难说厄运相随;今日金银满斗,他日街头行乞……一切都有对称,或者即时对应。自然造化如此,生命相对而存;命运自己把握,却不由主观设计。如果只把事物的一面或平衡两端的一端当作生命,就有失去对另一面或另一端把握的机会和权利。如果失去了对另一面或另一端的把握,就意味着让生命过不去。所以,基丁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应以引导他的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生命的“全部”为己任,应让学生把生命要素的对立方面都看作是一种意义和美丽。这样,他的学生就不会在从高处往低处迂回时失重摔伤。理想的高度是我们的精神对身体所处位置的超脱,身体的位置常常蜗居在一个我们并不满意的洞穴里,我们的大脑的任务就是向往星星、月亮和太阳,乞求那明丽自由的光辉把生命的需要照亮。
   生命需要基丁传授的诗般的纯粹与优美,但生命更需要丰富而难测的现实里的丑恶、坎坷、陷阱与血汗来磨砺。现实磨砺出来的坚持、坚强、坚韧、坚守,或是妥协、退让与宽容,则是更美的诗意,从黑漆泥土里开出的芬芳花朵,是更强劲的生命!我们描绘生命之美,我们歌赞生命的伟大,必须从生命存在的全环境里提炼捶打生命中的杂质的因素,以增强生命的能量和力量。生命的美丽与伟大就在于它有强劲的能量和力量!

共 16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从电影说起,讲述了电影中一个孩子自杀的故事,这个结果的责任作者把它归结为教师基丁。作者指出,基丁交给学生生命的诗意美丽没有错,但是,他忽略了生命需要的全部要素,也就是没有交给学生现实里生命要经历和面对的问题。作者在论述中提出了一个生命教育的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反省的。文章结尾归纳出了作者的观点,指出了生命教育的“全面”的内涵。一篇能给人警示和启迪的文章!【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醉剑琴心        2014-05-03 12:06:20
   谢谢惠赐雅赏!您的肯定与鼓励支持了我的认识。目前,我正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没有挫折教育的教育也许是个伪命题!只是难以起笔!独生子女时期的教育,一些重要的东西好像在异化!
   琴心问好! 顺祝您节日快乐!
醉剑琴心
2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4-05-03 21:22:46
  怎样教育孩子,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很复杂的问题,稍微不注意就把孩子带入了“歧途”,文章提出的观点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语文教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