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梧桐小说】我的同桌

精品 【梧桐小说】我的同桌


作者:江南铁鹰 探花,13428.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38发表时间:2014-05-07 10:43:12

【梧桐小说】我的同桌 谁的学生年代都会有同桌,整个学生时代的同桌,也不止一个。只是有的同桌对于你,就如同过眼烟云,或似夏日夜空里,偶然划过的流星,转眼即逝;什么也不会在你的记忆中保留下来。当然,也会有些同桌,永远都可以在自己深藏的记忆里,找到属于他的角落;甚至有些成为伴随你走过一生的伴侣。最后一种,终是少数。
   我做学生的时候换过不少学校,单是小学就读过3所,自然,同桌也会多几个。在我所有的同桌里,只有三个同桌,深刻地留在了记忆里。
   可以在我心里占据位置的第一个同桌,是我读第二所小学的同桌,那是我9岁读三年级的时候。
   1955年,我家从上海迁至北京。
   下火车的地方,是北京的前门老火车站。
   先期调到解放军政治学院工作的父亲,带着一部车子来接我们,把我们接到政治学院的大院里。以后,家就安在那里。到第二年我就读的第一所小学,是那里的西翠路子弟小学。
   57年,在北京电子管厂工作的母亲,从单位里分配到几间平房。我们举家从京西的复兴路政治学院,搬迁到了京东朝阳区一个叫驼房营的小地方。电子管厂临时修建的职工宿舍就在那里。
   我也就转学到了驼房营小学读书。
   那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就读的学生,既有我这样的工厂的子弟,也有附近农村的孩子。在驼房营小学读书的那两年,是我童年时代最顽皮、恶劣的时段。
   小时候,我的个子长得挺快,在班级同龄男生中,身高排位始终靠前,而且力气也挺大,很喜欢惹是生非欺负人。记得转学到那里的第一天……
   放学时在教室外面排队,有个男孩子欺生,故意装作不小心踩了我一脚。我居然毫不留情,上去就一拳,迎面击中对方鼻梁,顿时鲜血如注……结果当然是被老师扣在学校,然后派了一个同学去我家找家长。
   母亲在担任电子管厂厂办的主任,工作非常忙,完全没有时间顾到教育孩子。来学校接人的是好婆,以后很多年,都是我的好婆代表家长,到学校和老师打交道。
   那个被老师派到我家去的同学,就是我的同桌,一个家在农村的男孩子。他姓赵,叫衍生。
   他做我的同桌,完全是因为我的名字,给班主任老师造成的错觉。有些粗心大意,或者又有些想当然,这位老师很有理由地,把一个名字叫“晓燕”的学生,认定为一个小姑娘。于是,按照学校里排座位的习惯定式,我被当成一个小女生,在旁边安排了一个小男孩,他就是赵衍生。
   直到班主任走进教室上课,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那个名字很像女生的孩子,恰恰是个男学生。
   赵衍生很憨厚、老实,而且在读书方面很有些笨笨的。其实,他很聪明,只是并不是表现在读书上。毫无疑问,这样一个老实孩子,在我这个“皮大王”边上做同桌,必定是个小跟班!赵衍生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且言听计从。
   很快,我因为转到这里,当天就打人而出名,成了班级里的“霸主”。我挖空心思,玩出五花八门、惊世骇俗的“壮举”。
   有一次,把赵衍生帮我抓的一只小鸟,放在书包里。上课的时候,偷偷打开书包,打算给小鸟透透气。小鸟却趁机逃出生天,然后在教室里到处乱飞。惹得全班同学又笑、又叫、又跑、又跳的一起抓小鸟。我的遭遇不言而喻了,老师又把我的好婆找来了。做信使的自然是赵衍生。
   一天我去赵衍生家玩,在他们家菜园子附近,捉到一条小青蛇。我拔了它两颗大牙,装进一只小饭盒里带回学校。第二天专门找了女老师的课,在上课前。将活的小青蛇蛇挂在黑板上,居然把来上课的女老师吓得夺门而逃,直接跑到校长那里哭诉。校长当然又是找家长了。
   我曾经用橡皮筋做的弹弓枪,差一点,就打瞎了一个同学的眼睛!我成了孩子王,全班同学对我都有些怕怕的,和我最要好的,只有同桌赵衍生。只要我一闯祸,必定会躲到他的家里去。
   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农民,家里条件不宽裕。可是,只要我去了,总会想方设法弄些我喜欢吃的东西。其实,我不在乎吃什么,就是他家的棒子面窝窝头就咸菜疙瘩,我吃着都比自己家的白面馒头、大米饭来得更香!因为我喜欢他家那座温馨的农家小院;喜欢小院子里那棵常常坠满小白花的老槐树;喜欢院子外面一望无际的高粱、玉米地;喜欢离开小院不远处,那条清澈的小河;更加叫我迷恋的,当然是这里的淳朴、安闲、和谐的氛围。
   ……
   可惜,好景不长。
   我又因为搬家而转学了。我家搬进了电子管厂在酒仙桥盖好的新楼,我转学到了酒仙桥中心小学。
   不过,我和衍生继续保持着那份友情。我还是常常跑到他家去找他玩,甚至在暑假,住到他家小院里,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直到我们都小学毕业,读中学了,还是会经常相聚……
   我们的友谊保持了很久。最后,是因为我1965年去了宁夏建设兵团,加上我们家又搬了,这次搬到了京西的公主坟,我们才逐渐失去了联系。
   第二个在记忆里留下深刻痕迹的,是我中学时代的同桌。她叫韩留香,是个女生。其实,她在小学时已经是我的同班同学,当然不是同桌。我们之间也并不很亲密,属于那种淡淡的关系。
   在我读四年级时,转到了第三所小学,那是酒仙桥中心小学,韩留香就是那个小学的同学。我在这所小学一直读到毕业,那是我少年时代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我从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儿童”,转变成为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少年。在这个转型中,我的老师邢思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自己有过这样一个好老师。以后,我会专门写一篇关于邢老师的帖子,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小学毕业以后,我升入北京市94中学。
   韩留香进了同一所学校,还很巧被分配和我同桌。在以后整整三年时间,我都是和她同桌。
   小学四年级起,我在邢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学习成绩已经在班级排名到了“前三甲”的行列。在小学后来的三年里,我每一学期都是“三好学生”,而且成了班级干部,中队长。小学毕业时,我是同年级成绩最优秀的。
   韩留香的学习一直很好,也一直都是三好学生和班队干部。进中学后,韩留香担任了我们班级的班长和中队主席,我是学习委员,并且被选入大队委员会。先是担任大队学习委员,初中二年级开始担任大队旗手。
   我和韩留香因为班级社会活动的交往,加上又成了同桌,相互了解多起来。我才知道,原来她的父亲就在我母亲工作的电子管厂,担任一个车间的主任,以后又调到了生产科任科长。母亲当时不仅是厂办主任,也是厂部机关的党支部书记,他们就在同一个支部。
   有一次,我去韩留香家玩的时候,正好遇见她的父亲。韩叔叔开玩笑说:“我和你母亲在一个党支部过组织生活,你和小香在同一个少先队委员会过组织生活,看起来很有缘啊。”
   我们在中学时代来往确实很亲密。我家住在酒仙桥的一街坊,韩留香家在三街坊,距离很近。上学走的同一条路线,每天早上,我都会绕到她家楼下,叫上她一起上学。放学的时候,我们一路回来,也必是送她到楼下后,我再回家去。星期天休息,我常会去她家里玩,或者约上她进城去诸如北海公园、少年宫之类的地方。
   韩留香是个在学习方面非常要强的女孩子,每次考试总是想争第一。
   当初在小学,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她在班级里独领风骚,占据着第一名的位置。以后,我的成绩跃居上来,曾经有几次抢走了她的第一名。为此,她偷偷哭过好几次。这也是我们在小学的三年同学,关系淡淡的原因之一。
   我们成为同桌以后,我渐渐发现了她这种性格。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原因?我连续在几次重要考试中,总会有一门、或者两门,考不出自己的最好水平。不是数学考试中,出现诸如把小数点看错了位之类,不应该出现的差错;就是在语文考试中莫名其妙被扣分。总之,扣分不多,就是不能得满分。这样一来,成绩往往最多排到第二名,甚至会滑到前三名外面去。
   当然,那个得第一的肯定是韩留香了。
   开始,谁也没用看出什么端倪。韩留香有时还会很认真地安慰我几句。我很得意自己的这种“小阴谋”可以得逞,一点不会因为没有得到第一而不开心。
   这个秘密后来居然是被我们的小学老师邢思中戳穿的。
   我上中学后,邢老师还是非常关心我。还有巧的是,他的女朋友,就是我们的大队辅导员。邢老师经常会通过她了解我的情况,对我各方面情况,邢老师了如指掌。他从女朋友小于老师那里得知,我的学习有些退步,连续多次的主要考试都没有得满分。邢老师感觉诧异,到我们学校找科任老师查阅了那几份考卷。他很快就明白了,是我故意出现的差错。邢老师对我太了解了,那些小差错,是不可能出现在我卷子上的。
   邢老师把我严厉地斥责了一顿,我自然只好老老实实讲出了玩这个小把戏的原委。老师又好气又好笑,很严肃的批评了我。不过,还是答应,只要我以后不再搞这样的把戏,他会替我保守住这个秘密。
   在下一次考试中,我得了满堂红。
   不过韩留香一点不示弱,获得了和我一模一样的成绩。结果,是我们两个人并列年纪第一名。她和我都很开心,还有一个人也很高兴,就是我们的邢思中老师。
   其实,我和韩留香之间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我们之间只是少年男女纯真的友谊。那种纯净,就像大山里清澈的甘泉,没有丝毫的杂质。三年的中学生活,我们就这样两小无猜地度过了。直到我突然报名去了大西北……
   初中就要毕业,我们已经商量过一起报考清华附中。那时,我们两个都是数理化尖子,我们曾经畅想一起在清华园里读书,将来一起在科技领域报效祖国。我却突如其来的放弃了读高中,报名去了遥远的大西北。
   为了这件事,她很生气。可惜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她恰好那段时间去了老家天津,等她回到北京,我已经踏上西去的列车……
   刚刚到宁夏的时候,我们还一直有些书信往来,在信里她也曾流露出恋恋不舍的小儿女情怀。以后,她如愿考上了清华附中,再以后爆发了“文化大革命”
   ……后来听说过一些她的故事,却再也没有联系了。
   少年时候的美好往事,已经被深深埋藏在记忆的底层。我不知道韩留香的记忆里,会不会也留有一些残存的片段?也许,早已经把我这个同桌忘记?我却很想这样问候一句:
   一切都好吗,我的中学同桌?
   我要写的第三位同桌,是大学时代的同学。
   1977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就今年高等学校招生问题,教育部负责人答记者问》的报道,正式宣布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恢复。在这个答记者问中,关于恢复高考制度,以及招收标准,中央作出了具体规定:
   在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制度后,当年12月,全国共有570万青年考生,走进中断了10年之久的高考考场。第二年,也就是1978年7月,又有大约400多万青年考生,参加了高考。从1977年12月到1978年7月间,全国大约有1000万适龄青年,参加了两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考。
   77年的高考录取比例大约为2.4%。78年稍高些,为6.8%左右。两届平均录取比例大约为4.6%左右。通过这两次高考,77年有大约12万考生被全国各类大学录取。78年略多些,有28万考生,最后跨进大学校门。
   我就是恢复高考后的1977年届考生。
   我参加的高考考场,设在泸州市的第四中学,属于泸州片区的考生。我所在的泸州长江起重机厂,共有99名往届青年与应届高中生参加了这次的高考。根据规定,是由四川省统一出的考题。
   以后,我被当时的泸州教育学院中文高师班扩招录取,校址在泸州市瓦窑坝。现在已更名为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办事处批准建立的、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综合性的、实施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由原泸州教育学院、四川省水利机电学校、泸州师范学校合并而成。
   在我的同班同学中,年龄最小的张某,只有18岁;年龄最大的黄某,却已经38岁。他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最大的孩子18岁。最有趣的是,他那个18岁的儿子,竟是和他同一届的考生,而且被西南师范学院本部录取了,他们父子成为不同校的同学!
   我们班上共有40位同学,只有7名是女生。当然,他们也都是妈妈级了。我那年28岁,新婚不久,只是入校时尚未做父亲。我是全班年龄排名倒数第二,大多数同学都比我大2——3岁。在所有同学中,关系要好,至今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位:李国政、陈千百、谢桂英、陈建农和王大平。
   关于陈建农,我曾经为他专门写过帖子。李国政和陈千百都是同一个泸州片的考生,关系自然会亲近些。谢桂英是宜宾人,比我大两岁,也是班上7个女生中,和我走得最近的一个。
   李国政、陈建农、谢桂英和我都是班委。陈建农是副班长、谢桂英是文艺委员、李国政是宣传委员,我是学习委员,也是校学生会宣传委员。我们这几个同学来往较多,大约总有些情趣相通的原因吧?

共 637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这是一首非常动人的歌曲,而当你看罢本篇文章,你才感觉到她的真正动人和感人之处。作者运用细腻的笔墨,洋洋洒洒六千余字,叙写了自己的同桌及与他们之间纯洁与朴实的友情,从中我们也窥视到作者内心中的洁净无暇与对同学的挚爱之情。天地可以变,唯有那儿时的友情永远不会改变。欣赏优美的文字,梧桐文苑欢迎继续赐稿支持。倾情推荐给广大读者朋友。【编辑:丹枫醉晚】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51000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丹枫醉晚        2014-05-07 10:56:37
  欣赏江南先生富有深情的秀美文字。遥祝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5-07 12:08:30
  丹枫辛苦了。
2 楼        文友:梧桐文苑        2014-05-07 22:58:07
  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精当合理,剪裁恰如其分,布局匠心独运,命意深刻新颖,结构针紧线密,行文前呼后应,情节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首尾一贯,浑然一体;引线穿珠,可读性强。
3 楼        文友:吴兴华        2014-05-07 23:46:12
  欣赏江南老师又一力作,学习,远握!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4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5-10 09:08:54
  祝贺江南老师佳作荣获精品,恭喜、恭喜。问好,祝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5-10 11:58:32
  谢谢晚霞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