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散文】留园奇石冠云峰 七里山塘画舫来

精品 【梧桐散文】留园奇石冠云峰 七里山塘画舫来 ——江苏行(一)


作者:老百 进士,853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84发表时间:2014-05-10 08:37:25
摘要:一抹青山横陈,一池湖水凝碧,山色轻淡迷蒙,水映波光岚影,亭榭楼阁高低,梅兰竹菊葱郁。苏州园林,穿越历史的长廊,依然是那么清灵、幽雅。因为,承载它的,是苏城悠悠的历史,是苏城丰厚的吴文化底蕴。今天,我们走进苏州古典园林留园,如同跨进了岁月。走进中国古代历史:一幅姑苏的人文风情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梧桐散文】留园奇石冠云峰 七里山塘画舫来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古称吴郡。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的吴王阖闾时期,宋朝苏州人范成大美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2013年7月初,老百随同两位上级领导到连云港公差,连续忙碌了数日,在返程途中,就专门到苏州一游。来到这座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城市,看看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誉为“人间天堂”、“丝绸之府”、“园林之城”的真实风采。
  
   一、苏州留园
   7月4号大清早,我们三人随同一旅游团首先来到苏州著名的留园,有道是“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留园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其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是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而苏州的留园和拙政园则是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
   留园最初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到清乾隆末年,该园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他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民间取其姓氏将此园俗称为“刘园”。到了同治年间,官僚盛康购得此园,将园名改成了“留园”。其后,经过盛康之子盛宣怀的用心经营,留园声名大振,成为了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留园的正门很小,高不过2米许,宽不过1.5米,很不起眼,力求淡化、简单,已接近普通民居,这正是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之一。
   在门厅正中上方悬挂着“吴下名园”匾额,似乎要告诉我们留园曾经拥有的辉煌,大型漆雕屏风上绘有留园的全景图,它是用2500块玉石镶嵌而成的。这是在苏州2500岁生日的时候,由扬州艺人所雕,每块玉石代表了苏州一年的历史。通过这幅全景图,可以知道整个留园占地2.3公顷,共分为四个部分:东部厅堂华美,重园叠户;中部山明水秀,古木蔽天;西部林木幽深,尽得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呈田园风貌。宣传单上说,留园会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姑苏的人文风情画卷。
   进了门厅,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小天井,这个天井的主要功能是通风、采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云朵,飞翔的小鸟,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后边的有个建筑是轿厅,古时候,有钱人出门,大都坐轿子,但轿夫是下等人,不允许与主人一起进入内厅,只能坐在这儿歇息。
   顺着边上过道往前走.弯弯曲曲,前有两个蟹眼天井,种了一些瘦竹,为昏暗的过道引来一些光亮。这儿也是一个天井,花台里种了桂树、白玉兰,还有石笋,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的意思。
   到了这个敞厅,我不禁停下脚步,心中体会一下,这一段过道由小变大,由暗转明,随着空间的变化,“放”“收”“再放”“再收”,让人感觉不到过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同时,园主巧妙地借助这个过道将外界的尘嚣挡于门外,反映了主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受外界干扰的隐逸思想,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
   在一路经过的亭亭阁阁,都能听到悠扬悦耳的苏州评弹或者苏州昆曲,要么是琵琶弹奏,还有苏州书唱,这些全是留园都有的文化节目,使游人在游玩园林,欣赏自然或人为实物艺术的同时,又能够欣赏到无形的艺术。
   随导游顺着留园的长廊行走,粉墙上有六扇漏窗,图案各异,我们是一边慢慢地走,一边透过花窗往里边看,感到随着步子的移动,所看到的景色也在变化,这就叫“移步换景”或“一步一景”。并且,这几个花窗还有通风、透光的功能。墙上有砖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坛里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树,“交柯”指两树枝干交错缠绕,象征夫妻连理,百年好合。此处以粉墙为底,翠柏山茶,上有砖额点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
   通过平栏曲桥,我们来到了中部水池的小岛“小蓬莱”。传说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前往求长生不死之仙丹,同时又在自己的宫院中仿造了三座仙山。这以后在水池中构筑三座“仙山”,即所谓“一池三岛”就成了古典园林造园的常用造景手法。
   留园中部的水池略成方行,比较规整。桥岛在划分水面的同时,使水面造成了旷、幽不同的两种水面效果。另外,在构筑中部假山时,特意在水池西部造成一条狭窄的山涧,令人产生池水渊源不尽之感,使池水活了起来。在小蓬莱中有个小方亭,名叫濠濮亭,濠、濮都是古代河流的名字。据说,庄子曾在濮水上垂钓,也曾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这里以古人的观鱼和垂钓来唤起一种超然世间烦恼的自由感,表现出归隐江湖、归情自然的超然情趣。老百诗《留园—小蓬莱》
   清波荡漾荷含嫣,七月留园锦绣天。
   浓荫深处韵难绘,一叶扁舟到兰轩。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仅从此句评价我们也能看得出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鬼斧神工,他所创造的是一片诗情画意,园中有画园中有诗,这种与世隔绝的一片宁静,令人足不出城,便可感受到自然之美。
   沿中部水池右侧的路向前走,过西楼,出廊门,眼前出现一座雄伟的建筑,这就是有“江南第一厅堂”之誉的“五峰仙馆”,馆的南侧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厅山,这五座小山峰取李白的“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之意而命名。五峰仙馆是留园三代主人不断修建改造而成,它的台基为青石,似为明代遗物。馆是单层结构,全是楠木建造而成,当然,不仅仅是梁和柱是用楠木,连内部陈列的家具也是用楠木加工成的。馆内两面墙壁上有四幅大理石挂屏,红木板上有上圆下方两块大理石,不仅在形状上有变化,而且包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暗含“天人合一”的追求。
   五峰仙馆建成后,盛氏将其作为主厅,是举办生日、结婚等重要活动的场所。通过一排沙隔、挂落、飞罩将室内分为前后两部分,南部为宴饮会客之处,布置十分讲究,以圆桌上的花为分界线,供桌左边为主人,右边为主宾,接下来由中间向两边,由近及远,按长幼尊卑,一一对应就座。
   与五峰仙馆东窗隔开一个小天井,有一砖洞门,门额上有“静中观”三个字,是清初学者朱熹尊所题写。意思是说,此门内的景物易静观。在这里,除建筑和焦叶、青竹、牡丹等植物配置外,充满各位视野的都是太湖石,所以这里也被称为石林小院。在五峰仙馆和是林小院之间之所以要留一小方天井,主要是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造成更多的层次感,让人们在竹影摇摆间产生出“庭院深深几许”的美感。
   我不禁心中感叹,与西欧古典主义园林对称的布局、整饬的建筑格局相异,留园这个清代江南园林的代表,追求的是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循例自然。它的布局就是这样变化多端,建筑、花木、围墙、假山来阻隔视线,同时又用曲廊、虹桥、曲径、漏窗,池水使视线不断而又令人几经周折不能窥得其全貌。
   当导游带我们来到林泉耆硕之馆门时,迎面就是一块巨大的太湖石傲然挺立在眼前,巨石的四周是亭台楼阁,好似众星捧月一般将巨石围绕其中,这就是号称江南三石之一的“冠云峰”,而其周围的建筑均被园主人用相关的名字命名,阁叫“冠云阁”,楼是“冠云楼”,亭为“冠云亭”,廊唤“望云廊”。
   冠云峰是留园“三宝”之一,重5吨,高6.5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独峰观赏假山湖石名峰。郦道元的《水经注》有“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云岭”之句,冠云峰之名即由此而来。
   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喜欢造型奇特的石头,孙悟空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贾宝玉则是女娲补天所剩的顽石,其中太湖石最受推崇。宋代书画家米芾被人称为“石痴”,他曾让人给石头穿上衣眼,摆上香案,与石头称兄道弟,他将太湖石特点归纳为瘦、皱、漏、透。老百诗《留园——冠云峰》:
   曲径通幽掩雅轩,清波奇石入画帘。
   谁人搬来冠云峰,孤高磊落到留园。
   看着眼前这块冠云峰,瘦是说这块石头苗条修长;皱指石头的表面有花纹;漏指雨水不会积存在石头上,顺着孔隙很快就会流出来;透是说石头上有很多孔洞,玲珑剔透,这只不过是这些石头的一些外部特征。文人士大夫所以喜欢石头,更是把人的情感赋予石头,对石头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对人自身修养的要求。有人从瘦、皱、漏、透引申出来的顽、清、拙、丑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个多小时的游园活动踏入返程了,我们顺路走入“又一村”,此处多摆放各式各样的盆景,造型形态各异。取意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一村”三字盛氏时即有,系指东面一片,即“花好月圆人寿轩”、“少风波处便为家”、“亦吾庐”这一范围。
   我边行走边沉思:这个官僚引退后回乡所建的私家花园,其初衷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们不爱人来客往的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的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的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其实这座留园完全是在营造一种氛围,园林的建造不只是为生活提供休憩的地方,更像是一种文化和意识的寄托。一片空地,开池堆山,植树种花,每个细小的处理都是经过精心推敲的,不为别的,只为从每个角度来观看这个院子都是一副完美的山水画,而每幅山水画却又充满诗意,得到那种心灵交流的感觉,让人感叹园艺的巧夺天工与自然精致。
   没有那些园林比苏州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乾坤再造。通过对这次留园的游览观赏,老百能领悟到了中国园艺中那种取法自然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二、七里山塘
   从留园出来,大巴士载着一行游客又来到古城苏州西北部的七里山塘。
   唐宝历二年(825年),唐代“诗魔”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在山塘河的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山塘河也被誉为“东方水街”。
   山塘老街是山塘的精华所在,被称之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老街重现了当年山塘的繁盛,店肆林立、会馆齐聚。既有苏州老字号采芝斋、五芳斋、乾生元等小吃店;也有吴韵茶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紫檀木雕、石雕、刺绣等特色商铺。
   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横跨山塘河上的古桥有7座:山塘桥、通贵桥、星桥、彩云桥、普济桥、望山桥和西山庙桥。
   当画舫载着我们一波三摇的行驶在山塘河,就进入了这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独特风貌之中。看横跨在山塘河的通贵桥桥孔与水中的倒影,浑然一圆,曾让建筑大师贝聿铭为此击节叫好。乘一叶画舫,听一曲丝竹,真可谓“一声柔橹一销魂”。
   沿河的石栏杆、水码头,有的挑前,有的缩进;那河滩踏步是用石条凌空架起的,石条的半截砌在驳岸里,半截露在外面,略有点参差,显得玲珑古拙;临水而筑的破旧小楼,前门是街,后门是山塘河,是典型的“水陆相邻、河街平行”的双棋盘格局……你看,高与低,曲与直,虚与实,藏与露,明与暗,和谐统一,相映成趣。苏州,就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纤姿弱态的江南风韵。这个“七里山塘”堪称经典的油画、水彩画取景处,一切都是如此原汁原味,浑然一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一阙江南颂,让我从学生时代就对江南旖旎的水乡风光神往不已,后来,看了影视作品,就一直在幻想中,那乌蓬船、阿婆茶、女儿红、斜襟衫,还有吴浓软语,而现在苏州的“七里山塘”,让老百亲身领略江南水乡古朴情调与淳浓韵味的一个缩影。
   老百静静的坐在画舫船头,任船儿为我开创另一段思绪,穿过古老的桥洞;两岸是粉墙黛瓦,简静雅洁。枕河人家,宅院都依次挂出红灯笼,这朴素安然的古镇;这与世无争的河流,这随意停泊的小舟,这平淡自足的生活方式;一切都去留无意,千年如一日的流淌着淡淡的风韵。在这个需要慢步细行的温柔乡,老百似乎忘却了都市的喧嚣,无谓人生的烦忧;遂作诗《七里山塘》:
   七里山塘诗魔开,小桥流水画舫来。
   枕河人家红灯笼,何须海上觅蓬莱。
  

共 48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在苏州留园和七里山塘作了几日逍遥游,不,应当说是销魂游。身心得到了完全的释放,增长了知识和见闻,又迸发出了诗的灵感,这种自娱自乐的方式,真是惬意得很呀!作者既介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又有自己的感悟抒怀,读来清新悦目。这两个旅游景点也是被人写得太多了,写好了不容易,写成老百这样诗情画意的文章更不易。老百已作江南游,老夫只能作打油,老少皆宜好文章,老百更上一层楼!问好作者,望精彩继续。美文推荐赏读。【编辑:宁夏何老三】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511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5-10 08:41:21
  老百的散文游记是一大特色,有景有情有自己创作的诗,描写细腻,语言直白,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写文章就是为了打动人,老百的佳作就是个榜样。
回复1 楼        文友:老百        2014-05-10 09:07:01
  感谢三哥的鼓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早就妇孺皆知。苏州园林独步天下呀!老百去苏州只待了一天,其实留园的景点很多,导游介绍的起码有二十多个,但老百走马观花,只记着了其中的五六处,而五峰仙馆和冠云峰是重点。老百是塞外游客,第一次看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光,正如三哥前日给我说的,游历没有经过的地方,有新鲜感,能唤起心中的激情。
2 楼        文友:吴兴华        2014-05-10 20:04:17
  老百的游记散文细腻优美,吾欣赏老百的佳作,学习,远握!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回复2 楼        文友:老百        2014-05-10 21:28:03
  感谢吴社的光临并留墨,这篇文章是《江苏行》游记系列第一章,这个游记系列是去年的作品,在自己QQ空间里共写了8篇,老百计划修改调整压缩到五篇,现在得到吴社的鼓励,老百有信心继续整理好,在江山文学网上与众友共享!
3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5-10 20:59:15
  “老百静静的坐在画舫船头,任船儿为我开创另一段思绪,穿过古老的桥洞,两岸是粉墙黛瓦,简静雅洁,枕河人家,宅院都依次挂出红灯笼,这朴素安然的古镇,这与世无争的河流,这随意停泊的小舟,这平淡自足的生活方式,一切都去留无意,千年如一日的流淌着淡淡的风韵。在这个需要慢步细行的温柔乡,老百似乎忘却了都市的喧嚣,无谓人生的烦忧,遂作诗《七里山塘》:七里山塘诗魔开,小桥流水画舫来。
   枕河人家红灯笼,何须海上觅蓬莱。”以后要用标点符号不能一逗到底,读者很累。欣赏老百文思泉涌的精彩美文,问好,祝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老百        2014-05-10 21:14:27
  感谢社长的认真点评,你的意见很正确,是老百太马虎太随意,在以后呈上文章时,一定要认真编辑审核,严格要求自己,才是对文章负责,对读者负责。再次谢谢社长中肯的批评指正。
4 楼        文友:梧桐文苑        2014-05-10 21:21:46
  运笔生动、渲染自然,层次丰富、文笔细腻,逼真灵秀,主题突出,命意精准。
回复4 楼        文友:老百        2014-05-10 22:26:07
  因为有缘,我们在网络相逢。因为真诚,我们成为隔屏的知己好友。我们在风雨中一路相伴走来,在江山文学网抒写我们新的人生,浇灌我们的友谊。每一个祝福,每一句鼓励,都凝聚着我们彼此无限的牵挂,在我们心中享受那份温暖,品味真情的珍贵!无论我们相伴走多远,都会给我们一生中这不寻常的一页留下美好的回忆!
5 楼        文友:苏中老农        2014-05-10 21:30:26
  几年前曾经去过一次留园,不过是走马观花,赏读美文仿佛又去了一次美丽的苏州。
回复5 楼        文友:老百        2014-05-10 22:25:00
  感谢苏中老农的共鸣。实在的说,这次苏州一日游是跟散团拚凑的,导游也就不怎么负责,她关心的是进购物店。所以,老百只是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后来又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弥补,以许多人看来,写的有点琐碎了些。
6 楼        文友:尛韵莼苏        2014-05-11 05:44:22
  淡笔挥洒、重彩泼墨;水墨相融,泼墨挥毫,情景相融,恰到好处,浑然为一体。拜读佳作,问好作者。
回复6 楼        文友:老百        2014-05-11 07:24:14
  感谢淼韵莼苏老师的光临并留墨,老百是刚入梧桐文苑,许多文学上的事还是边摸索边创作。有您老的支持和鼓励,老百会沿着这条文学之路继续走下去的。祝您老身体健康,文思泉涌!
7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5-11 09:06:38
  祝贺老百又喜摘一精,恭喜、恭喜。祝创作愉快!
回复7 楼        文友:老百        2014-05-11 09:45:58
  感谢晚霞的支持和帮助,老百会再接再励的,争取早日成为江山文学网的签约作者。
8 楼        文友:吴兴华        2014-05-11 12:28:50
  恭喜老百又摘一精!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回复8 楼        文友:老百        2014-05-11 12:53:53
  感谢吴社的关注,这是江山文学社海纳百川的举措,鼓励新人有信心多创作。其实老百的文学水平与梧桐文苑中几位老师的作品还有很大距离,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更有进步!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