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刘淑愈外传

精品 刘淑愈外传


作者:江山一舟 布衣,46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833发表时间:2014-05-11 12:25:23
摘要:进士造反,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事例。历史的车轮在飞转,但无论如何,都不应忘记那些创造历史的伟人们。


  
   楔子
  
   九鼎莲花箕形开,
   中间一座霸王寨,
   霸王寨上霸王旗,
   反清进士竖起来。
   话说,在山东省费县有一列半环形山脉,从远处看九个山头呈簸箕状排列,又像如来佛祖的莲花宝座。史书上称它岐山,民间称它箕山和九鼎莲花山,后来山西面毛家河村的清朝进士在上面组建幅军,竖起反清义旗,遂又该称旗山,就连九座山头中最大的八王寨,也被人们誉为霸王寨。
   刘淑愈(1796——1863),字亦韩,清朝进士,山东省费县毛家河村人。他为人正直,看不惯清王朝的虐政和官场上的尔虞我诈,而最终站在了劳苦大众一边,揭起了反清大旗,最终导致被害身亡。进士造反,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事例。
   作为他的家乡人,一直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现在想想,流传于民间的一些有关他的传说在时间上、内容上明显前后矛盾,情节也过于单薄。不才耍弄拙笔,进行整理、改动,并添加想象,目的只有一个:历史的车轮在飞转,但无论如何,都不应忘记那些创造历史的伟人们。
  
   神童现世
   刘淑愈的家原本贫寒,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他还要整天在村东的岐山上放猪,帮助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一次,南面村庄的一位私塾先生到岐山采风,偶见刘淑愈,聊了几句,便发现这孩子聪明伶俐,言谈举止中流露出超凡的才气,便找到他的父母,经过一番耐心的动员,刘淑愈入了学。
   他的悟性绝佳,先生教的内容一学就会,记忆力又特别的好,读过的诗书,简直是过目不忘。进入私塾学习还不到半年,他就出口成章,无人能比。
   刘淑愈到私塾上学要经过本村东南角的一座土地庙,再过一条河。
   一天夜里,本村的村长在熟睡中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在喊他:
   天灵灵,地灵灵,
   我是你村土地公。
   进士老爷门前过,
   拜完之后背过河。
   只因事务繁又重,
   给俺搬家可不可?
   村长一个机灵醒来,却不见了土地公的踪影,但细想刚才那话:进士老爷?进士老爷!是了,最近村子里的人都说,刘淑愈是位神童,以后必定大有作为,这进士非他莫属!只是土地公要管理村上大大小小的地下之事,还要背他过河上学,也确实太辛苦。
   第二天,村长便召集村中的青壮年,把土地庙挪到了村后的一片广场上。
   据说,那天夜里土地公还特意去谢过村长呢!
  
   仕途风云,
   一八一九年(清嘉庆二十四年),刘淑愈以优异的成绩中了举人。
   一八二六年(清道光六年),刘淑愈又以全省第一、全国第七的成绩中得进士,被誉为山东第一才子。
   刘淑愈在这之前的仕途可谓是顺水顺舟。
   可就在皇榜张贴出去,道光皇帝召见刘淑愈,要委以重任的时候,奇怪的事发生了。
   “刘淑愈。”金銮殿上,道光皇帝对山东第一才子发出亲切的呼唤。
   也许是路途太过劳累,也许是第一次上金銮殿太过紧张,也许是------
   刘淑愈竟然没有听见。
   “刘淑愈。”皇帝抬高了声音。
   殿下的他还是没有丝毫的反应。
   “刘淑愈!”皇帝有些气恼地大喊。
   他依旧没有回声。
   这不明显是藐视皇上吗?眼见着做官不成,还要惹上杀身之祸。就在这危急时刻,站在道光皇帝身边的一位大臣忙跪下求情:“我主英明。刘淑愈久居村野,上得殿来乱了礼仪。还望皇上体谅,继续对他赏爱。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大臣是刘淑愈的同乡,且又同姓,由于在皇上身边多年,深得宠爱,便不顾一切地前来搭救。
   道光皇帝想想也是,再加上爱臣力保刘淑愈,不好薄了面子,只得勉强说道:“那就让他先担任河北省房山县知县看看吧。”
   就这样全国第七名的刘淑愈降职使用,做起了县官。
   按照惯例,刚刚到任的小官要逐一拜访他上面的大官,去请安问好。刘淑愈从小性子倔,最看不惯在人前低三下四,这官场上的潜规则,他是断然不会遵循的。他想:“只要我秉公办事,何须权贵面前折腰!”
   刘淑愈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由于他一直生活在基层,对劳动人民的疾苦深有感触,自上任以来,凡是牵扯到有钱有势的人欺压百姓的案件,他都极力维护弱者的利益,从没顾及那些贪官污吏与京城方面的关系,刘淑愈在深得老百姓拥护的同时,自然引起了那些官员的不满,他们多次在皇帝面前说刘淑愈的坏话。
   在刘淑愈做房山县知县刚刚三个月的时候,一位知府在房山县的亲戚犯下了杀人之罪,这位高官多次至书刘淑愈要网开一面,消事宁人。刘淑愈断然拒绝,照样将罪犯抓拿到案,上报朝廷。那位知府便捏造事实,诬陷刘淑愈对朝廷授官不满,想借此事向朝廷、向比他官大的人示威。
   只可恨昏庸的道光皇帝联想到初次见到刘淑愈的表现,竟信以为真,又把他降为泰安县教谕,只是刘淑愈到任后,仍不巴结权贵,又多次遭到当地政府的弹劾。半年后,清政府以“有文无行,难司风化”为由,将刘淑愈革职回家。
  
  
   岐山卧龙
   刘淑愈回到岐山下自己的家乡,回想这不到一年的为官经历,自嘲地说:“罢罢罢,那样的官,做得累人。现在我是解脱了喔!”于是在墙上奋笔疾书:“泰岱半年,一堂化雨;房山三月,两袖清风。”
   这也是他在任时的真实写照。
   从此,刘淑愈融入田园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倒也逍遥自在。
   闲暇之时,刘淑愈想到自己一肚子的学问不能报效国家,未免心生惆怅,常常嗟然长叹:“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可要等待何时!”
   岐山东南角,在一片千年银杏树的掩映之中,坐落着一座雄伟的寺庙,这就是当时著名的岐山寺。寺内的主持是空仙僧人,此僧白髯飘胸,一身的仙风道骨,更重要的是为人和善,满腹经纶。
   有一次,空仙应邀到山下一户人家做道场,快走出山时,面前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只因他刚刚云游到岐山寺不久,对这一带的情况不熟。
   哪条路是通往施主村庄的路呢?空仙犯起难来。
   忽然,空仙发现不远处背对着他一棵苍劲的大松树下立着一个身材魁梧的人,便赶过去问路。
   走得近了,空仙听到那人吟出一首诗来:
   浮云飞度,
   磐石心似铁;
   蚂蚁撼树,
   我自岿然不动!
   “好诗,好诗!”空仙连声赞叹。
   那人回过头来,皓月一般的脸上,一对明眸熠熠生辉,那目光中闪烁着疾世愤俗的咄咄英气。虽然年纪不算很大,但却沉稳老练,极富帝王之相。
   空仙僧人蓦然一惊,难道是卧龙岗上诸葛亮现世?
   就在他迷惑之时,那人发话了:“请问高僧何事啊?”
   倒是空仙所答非所问地反问道:“您是何方神圣到此一游啊!”
   那人哈哈大笑说:“我不是什么神圣,我是山下毛家河的刘淑愈。”
   “刘淑愈”三字一出,空仙慌忙双手合十,礼拜道:“阿弥陀佛,贫僧久仰进士大名,但一直无缘相见,今日一看,果然面带贵像。”
   “此话差矣!想我一个落魄之人,何贵之有?”刘淑愈生出几分幽怨。
   “那是当今天地混沌,大鹏展翅还需时日。”僧人如是而语。
   言辞之中,刘淑愈也感觉对方非一般人物,很是高兴。
   二人干脆坐在树下石头上促膝长谈起来,都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
   一会之后,也许是出家之人不打诳语的意念提醒了空仙僧人,忙站起来向刘淑愈问明了前行的路线,去做那事。辞别之前,还相邀刘淑愈有空到岐山寺互倾心声,刘淑愈欣然答允。
   几天后,刘淑愈造访岐山寺,与空仙谈古论今,各明心志。一来二去,二人遂结为挚友。
  
   设馆授徒
   刘淑愈回到家乡的消息不胫而走,沂州(现在的临沂地区)的举人、秀才仰慕他的才华,纷纷前来求教,以至于门庭若市。
   刘淑愈有了一个把自己的学识传承下来的机会,倍感欣慰。他严谨治学,从诗书算术,到天文地理,乃至为人处世的道理,无不一一悉心传授。
   忙碌中,刘淑愈渐渐淡忘了一年为官的伤痛,心情逐渐开朗起来。空仙看在眼里,也是替他感到高兴。
   随着弟子数量的不断增加,刘淑愈的家中已是容纳不下,应空仙的一再邀请,刘淑愈在岐山寺的三间正殿“佛爷殿”开办书院,正式设馆授徒。
   几年下来,经他指点的门生多有成就,其中就有兰山县南旺村的伊开勋,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考取甲辰科进士,后任福建知府,因政绩显著,升为按察使;兰山县苗庄村的密云路,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考中恩科进士,任浙江太守;还有兰山县太平村的张鲁瞻、郯城县寨子村的于腾也先后考取进士,选授知县、知府。刘淑愈还有许多成名的学生难以胜举。
   刘淑愈名声大震,远近闻名,找他求学的人云集岐山寺。
  
   戏假进士
   岐山往东十三里,有个村子叫东墠。村子里有户姓王的财主,虽是家产万贯,但所有的男丁资质平平,没有一人考取过功名,其中一个叫王殿麟的,很想在这方面钓名沽誉,就巴结朝廷权贵,花巨资买了一个进士的头衔。
   当王殿麟听说名副其实的进士刘淑俞回了家乡,就打算前去套套近乎,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
   这一年的年关,大雪纷飞,王殿麟备了礼盒,带着仆人,骑马来到刘淑俞府上拜访,言谈之中想和刘淑俞结拜兄弟。
   刘淑俞最是看不惯没有骨气的人,更何况是一个用钱买来的假进士,便冷冷一笑,说道:“这么多年了,亦韩还真想找到一位知己,但不知你是否有诚意?”
   “我有,我有!”王殿麟连忙点头哈腰地答道。
   “那咱到村子里走走?”说完,刘淑愈自己先前一步迈出大门。
   王殿麟不明就里,只得一脸迷茫地跟了出去。
   一行人踏着厚厚的积雪走在大街上,引来许多围观之人。
   忽然,刘淑愈脱下自己脚上的马靴背在肩上,继续前行。
   身后的王殿麟因为有言在先,也只得脱了马靴跟在后面。
   猪倌出身的刘进士小时候寒冬腊月赤脚惯了,以至于做官期间穿上靴子反而感到十分的不习惯。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赤脚行走,他倒感到特别的爽快。
   这可苦了身后的王殿麟,你想:生长在财主家的他,那里禁得这番折腾,不一会儿,一双白白的肥脚冻得紫里透红、红里泛青,浑身筛起糠来,再看看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个是笑得前张后仰,刘淑愈还是不算完,继续在前面走。
   王殿麟明白了刘淑愈这是在故意羞辱自己,哆嗦着对身后的随从狠狠地说一声:“回家!”
   随从忙把快要冻僵的王殿麟扶上马背,忽听刘淑愈一声大喝:“慢,请带了你的东西再走!”
   刘淑愈令家人取回王殿麟的礼盒,还给了他。
   就这样,王殿麟羞惭惭地离开了毛家河,只听得身后传来众人的哈哈大笑。
  
   走马观碑
   刘淑愈文思泉涌,且写得一手好字,四里八乡的人经常求他撰写个碑文什么的,就算再忙,他都没有拒绝过。因此,刘淑愈对石碑的造型规格很有研究,即使骑着快马,飞一般地行走在大道上,用眼光扫一下大道两旁那些石碑,他都能分辨出坟墓里埋的是男是女、还是夫妻合葬。
   离毛家河很远有一个村子里一户姓高人家,明朝末年由于家境困难,举家迁到东北的黑龙江省谋生,在老家祖林里的几块石碑,由于长时间无人看管,被别人毁掉铺了路、修了桥,只留下破碎的底座,清朝道光年间高家后人从外地赶回来祭奠祖宗,已是分辨不出各自的所属,只得找来刘淑愈试试看,刘淑愈根据残留底座的制作规格一一给予确定,高家后人不胜感激涕零。

共 774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进士造反,本文详细记叙了清朝进士刘淑愈看不惯清王朝的虐政和官场上的尔虞我诈,而最终站在了劳苦大众一边,揭起了反清大旗,最终导致被害身亡。小说一小标题的格式完整记叙了刘淑愈传奇伟大的一生。小说从刘淑愈孩童写起,一直写到为抗清就义,文笔流畅妙趣横生,从多个方面塑造了刘淑愈多才多艺仗义执言同情百姓为官正直,刚正不阿不屈服权贵的高尚品质,读罢令人大快人心扬眉吐气。荐读。【编辑:1121672144】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511005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1121672144        2014-05-11 12:28:10
  刘淑愈传奇的一生令人敬佩。
2 楼        文友:1121672144        2014-05-11 12:29:04
  读罢此文,我想起了宰相刘罗锅,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回复2 楼        文友:江山一舟        2014-05-11 20:01:43
  编辑辛苦,向您道一声谢谢了!
3 楼        文友:紫苑飞红        2014-05-12 13:16:44
  死得有点屈啊。本是满腹才学,忠义之士,最终却也了封建王朝的牺牲品了。从童年写来,一桩桩一件件事情都清晰可见,最后的死亡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现实让这样一位人物就这样的惨死了。
回复3 楼        文友:江山一舟        2014-05-12 19:43:39
  感谢留墨,问好飞红。
4 楼        文友:逍遥南华        2014-12-17 16:41:27
  编得也太离谱了。
回复4 楼        文友:江山一舟        2014-12-22 18:59:48
  喔,由于事务繁忙,最近才上网,才看到你的高见,望指教。
5 楼        文友:逍遥南华        2015-01-21 15:01:45
  1.刘淑愈本人事迹被清廷抹去,不载于《费县志》。即以近人所修之《临沂地区志》来看,其任知县在及第后十余年,而非当年。以实缺知县之难得,如果及第即授,可真不算委屈。
   2.且不论临沂王氏人才满门,包括王殿麟在内,俱载《费县志》与《临沂县志》,仅是重金买个进士这个说法,也太过匪夷所思……
   3.刘与李宗棠起事于耿家埠,伏杀王殿麟之子王肇鼎后,耿家埠为王殿麟袭破,才逃亡旗山,为孙化祥接纳。
   仅列硬伤。文中各种对白情节等,得之传言也好,作者原创也罢,不必驳。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