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香天涯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墨香】碧波荡漾着的生命意蕴(作品赏析)

编辑推荐 【墨香】碧波荡漾着的生命意蕴(作品赏析) ——读《姚碧波诗选》


作者:心梦王水 举人,3357.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62发表时间:2014-05-21 08:41:53
摘要:《鱼的独白》是由《关于海哟》、《梦里的爱情》、《鱼族》、《生存独白》四首诗合成的组诗。这组诗以“鱼”这个特定物象的自我叙述为表现形式,通过对“鱼”的生存环境、爱情理念、生存形态和生存经历的描述,反映的是作者的生命理念和生存意蕴。他曾说“鱼,这一徘徊于尘世和上帝之间的精灵,是我小时候接触最多的动物,也是我儿时的玩伴。鱼这一有着渊源的历史、又和人类息息相关的生命体,让我目睹了它的生命的历程。它在水中生活着,为生存而活着。期间,悠游、栖息,抑或艰辛、愉快,但死亡一直在逼近着。这和人类是如此的相似。有时,我想我就是一条鱼。我知道,这条水鱼需要精神的家园,要游向精神深处呼唤着的大海,尽管大海拒绝接受这种生命的勇敢,但我毫不妥协。”因此,这组诗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一个生命的自述。

在新春时节,一个人坐在桌前,又翻开《姚碧波诗选》默默细读。这本姚碧波先生二十年创作的精华而编结的诗集,无疑,是他一个特定阶段的创作的总结。姚碧波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诗人,于是,他的诗就有独特性;而他又勤奋创作,诗作如潮涌现,自然丰收在握。他的很多诗作先后刊发于国家和省市的相关报刊,并获得好评。在特定的舟山海洋文学的大潮中,他的诗歌可以说是一面迎风搏击的旗子,张扬着灜洲的豪情雄风,宣示着大海之子的胸襟理念,体现着海洋文学的多姿多彩。姚碧波是生于海岛,长于海岛的本土本色的诗人,对海岛有着特殊的情感,自然,大海也孕育了他的诗情,赋予他创作源泉,培育他生活情爱,激越他创作的灵感,而他也自觉地把大海和海岛作为创作的主要题材。大海和海岛跟他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于是他在生命的探索、反思、追求之中,形成的生命意蕴,总是通过以大海和海岛中特定的物象为意象来多层次地深入表现的,在这碧波荡漾着的诗行里,我们领略到的是他的生命意蕴。有时他描绘具体的一礁一屿,一村一屋,如《鬼岛》(组诗)《蚂蚁岛》(组诗)《马鞍列岛》(组诗)等等;有时则展写浩浩东海,星星群岛,如《舟山群岛》《舟山群岛之东》(组诗)等等,而在这样的富有情感的描述中,只是表达了他的深沉的对生的追求与思考。如果说给他的诗歌确立主题词的话,应该是这样几个词:生命海洋爱情个性。生命是他诗歌创作的总纲,是核心主旨;海洋是他诗歌创作的源泉,主要题材和线索;爱情是他诗歌激情所在,是内心激荡的主动力;而个性是他诗歌特色的心理基础,是他追求诗歌创新理念的本性素质。《现在该是我叙述的时候》这首诗可以说是全面体现这几个主题词的一首诗,那种“双手共筑美好的家园”的坚信,那种走向“大海的女儿,比美更美的妹妹”的坚定,那种不怕“风暴袭击翅膀,毁灭生命的”坚强,那种“我也要成为带着最后一滴血,飞向你的大雁”的坚决,正宣示着一种还在滋育中爱的激励下对生命意蕴的追求和体念。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存定要实现人生意义的惊人意志。这是大海赋予的,渔人特有的一种意志。带着这样一种意志,还有什么不可战胜;“万物中的王,就是那些倾心于死亡的神/而所有的人啊,不要剥开谷粒/以顽强的方式,抵挡季节的寒酷/相信生命,并热爱进入心灵的曙光”(《相信生命》),有了这样的“热爱”便会创作人生的春天。
   我们读读他的专门以海岛为题的诗作,体会生命于大海的那一种关联。《鬼岛》。《鬼岛》由《大海公鸡》、《鱼》、《年终大雪》和《船骸》等七首诗组成。通过这七首诗,作者抓住海岛特有的风俗的某一情态,作了形象而深入的表现。“梦境还在不断重复/许多角落/仍旧需要火柴的燃明”,这是一个坚守着古老风习的小岛,现代文明的色彩在这里还是那么稀淡,而“劳作的人们已经习惯/大红公鸡的怒冠/三声啼后/知道天将大亮”(《大红公鸡》)这种原始性的生活惯习还是那么的强烈,那么的明显,那么自然而然地沿袭着。“家家的门挨着门/家家的门紧闭”,“一连三天/只有宁静的雪/落下的声音”(《年终大雪》),这里的封闭、独守,似乎有着一种“鸡犬之声相闻”,却不相往来的宁静自闭的形态。而“那个黑衣老者/胁下倒挟雨伞/频频出入门槛”这一乡间报丧的习俗,揭示了岛民生存的艰难,“频频”两字,把生存的危情发生频率之高的现状逼真呈现。然而,“一生都在逃避/同类的残杀/人类的捕杀/希望活得像石头/又像是鲜花”(《鱼》),“许多人在海边/喊着死者的名字/嚎哭,以酒和锡箔祭奠/然后,把死者镌刻在心底/再走向海”(《船骸》),为生存奔波,奔波又使岛民面对死亡,无奈却又一往无前地勇敢面对大海去接受死亡的生存状态。这里,似乎原始的古朴、封闭的自守、习俗的坚定交合而成一种别样的氛围,营造了一种特定的生存环境。所以,无庸讳言,作者好多诗以岛屿为描述载体,仍然有着揭示“岛屿意识”的诗理,那一种“在东海/谁也走不出岛屿/岛屿在你的前方/在你的后方”的圈囿感、孤独感,那一种特定的风俗下的生活习俗的保守,那一种生命无常,无法自主的无奈感和坚持不懈的奋斗感,那一种特定的生存意识,还是隐约其间的。但如果说,他的诗仅仅就是停留在“岛屿意识”这一个视角上,那似乎还没有真正深入读出诗中的韵味。在这种隐约的“岛屿意识”的氛围之中,碧波在诗中又注入了一种新的生存的意蕴。“蚂蚁岛的早晨恬静/这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没有汽笛回荡岛空”(《蚂蚁岛的早晨》),那是一种多么自然的静穆的安宁的环境啊。而“晨光中,蚂蚁般的村庄静谧一片/劳作的人们起床、洗嗽/开始一天的生活”(《蚂蚁岛的早晨》),人们又是多么自然地在这样的环境中惬意地生活,那活脱脱是一幅桃花源式岛村生活图,“目光所及,街道干净、质朴,第一缕海风吹过来/伴着远处公鸡的几声啼叫/蚂蚁岛恬静的早晨/在我的身后渐渐展开”(《蚂蚁岛的早晨》)。作者对海岛晨景的欣赏、喜好、向往之情绪不由自主地溢于字里行间。这里“恬静”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生态,是一种对生活追寻的自然情状。“我是在27米高的下三星灯塔上/注视到这边群羊的/在大海边的壁崖上/在高一头低一头的草丛间/跑来跑去,自由得像海风”(《走向灯塔下三星的羊群》)托物言情,借羊群的自由,其实正是表达着孤岛上静谧间的一种自由和自守。于是我们回头来看看《鬼岛》,我们不是也能从那字里行间,从那“岛屿意识”呈示之间,读出这样一种古朴的宁静、安谧吗?像《年终大雪》中那样各自独立地静静地听那白雪落下的声音,或是在大红公鸡的本能的啼叫声里开始自然的劳作之时,我们分明感到一种自然的、宁静安谧的情思在流动。于是我们进一步深入他的诗的内质,我们感到了他对生活对生存有着的一种原始的彷徨、反思与回归的冲撞,静谧的追寻、向往与拷问的苦痛,而在这样的冲撞与苦痛之中,便凝结出一种生命的新的生存意蕴。精神的家园需要建立在自然的宁静的质朴的氛围里,尽管那里有着不尽人意的情状。而“清晨时分/后山的桃花坠落纷纷/海水厚重,成紫色/鱼群般咕咕叫着”(《渔者的梦》),在这样美好的自然情态之中,开始着收获,谱制生命的意义,才是一种生存的美丽韵致。而大海的生活更铸就渔人的坚硬和豪迈。“在巨大的礁石上/筑起屋,掘起井/劳作、生活和歌唱”“用布扯起一块帆/用雨水铸造身体/用风暴锻炼意志/用网捕起一群鱼”(《东海群岛之东》)。这是对渔人的那一种特性精练的概括,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示了生命意蕴,那一种不怕艰辛,冲破困惑,追寻幸福,创造生活的执着。“有一座以生长枸杞著称的岛屿/亿万颗贻贝张开大嘴,吐故纳新/亿万颗贻贝期待成长、等待收获/亿万颗贻贝构筑生活点燃希望”(《枸杞岛》),新的生产视角,新的生活出路,新的生命意蕴,就在对岛屿的现状心态中展示。岛屿生活的苦难与生命脆弱跟生活的必然与意志的坚韧在这里也许是对立统一的一组矛盾,而这组矛盾的展现才会使诗作意蕴多重而丰富。
   这也许是碧波在生活追寻中的又一个深入,思想提炼时的又一种辩证。我们不妨来听听《鱼的独白》。
   《鱼的独白》是由《关于海哟》、《梦里的爱情》、《鱼族》、《生存独白》四首诗合成的组诗。这组诗以“鱼”这个特定物象的自我叙述为表现形式,通过对“鱼”的生存环境、爱情理念、生存形态和生存经历的描述,反映的是作者的生命理念和生存意蕴。他曾说“鱼,这一徘徊于尘世和上帝之间的精灵,是我小时候接触最多的动物,也是我儿时的玩伴。鱼这一有着渊源的历史、又和人类息息相关的生命体,让我目睹了它的生命的历程。它在水中生活着,为生存而活着。期间,悠游、栖息,抑或艰辛、愉快,但死亡一直在逼近着。这和人类是如此的相似。有时,我想我就是一条鱼。我知道,这条水鱼需要精神的家园,要游向精神深处呼唤着的大海,尽管大海拒绝接受这种生命的勇敢,但我毫不妥协。”因此,这组诗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一个生命的自述。
   我们还是进入这组诗里。在“鱼”的印象里,大海本是可爱的,“海宁静而博大,我上下潜游、冲浪/有时还和兄弟姐妹玩耍,自由自在/我感到很幸福,发出愉快的声音/像先知的一两句短话,遁水而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鱼是自由、幸福、舒展的。可是海在变幻,生活的环境在变更,“千万朵莲花,在曾是生涩。羞怯的/渐而热情、狂放的海中/至使蹂躏,就像即逝的闪电/瞬间已不复存在,俱成往昔/而此时铅色遍布,风暴眼掠过,啸声高过天宇”(《关于海哟》),这是喧嚣的景象,不安的环境,危险的境地。鱼的自有幸福舒展自然不复存在。而这种可怕更体现在这种环境下的规律,“大鱼吃小鱼,这是规律,我们无法回避”(《鱼族》),同时,更有各种对鱼的“捕杀”的隐患,“如果是人类的网,那是我的坟墓/没有碑文,也不会疯长青草”(《生存独白》)。这些充分展示了“鱼”生存景况的恶化,其实这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比况和隐喻。
   面对这样的情状,“鱼”“只能远离水面,下潜,贴着海脉”“在季节的层层环绕中,我极思,我放逐”(《关于海哟》),而“鱼”的爱情或理想,“是海市蜃楼,是埋藏在水底下的瓷罐”,“我的等待是苦涩的无花果”(《梦想的爱情》),于是对生存对死亡,“鱼”有了更明了的认识,“我们注定过着群居的生活/我们注定一生都要呆在房子里/我们注定要在追逐中死去/或是被同类残杀,或是被人类捕杀”(《鱼族》),“在无边际的海洋,活着,不断地追逐/在中途,也许我会孤独无依地死去”,“但不死的信念像锋利的青铜宝剑/在天空的门庭高高悬挂”(《生存独白》),就是在这样一方面担心着死亡的蓦然降临,一方面又顽强地滋生着生命的火焰,生死的对立与冲撞,形成了生存的苦痛与奋斗。在这样的奋斗之中,作者像鱼一样追求着精神的家园。可是那动荡的现实、变幻的环境、无情的规律,又模糊着这样的追求,于是,作者只有像鱼那样“远离水面,下潜,贴着海脉”,寻找一种超越现实的宁静的和谐的自然的环境。那里去找呢?于是,在往昔的岁月里,在曾被反思的原始古朴的岛屿生存环境中,作者看到了一种超脱于现实的,却又曾经熟悉的静谧与平和,于是,作者就带着反思的忧虑却系着向往的美好领着我们重新走进了《鬼岛》,重新欣赏起《蚂蚁岛的早晨》。而是否这真的就是要找的那种精神家园呢?作者又疑惑着。于是那种对生活对生存的原始的彷徨、反思与回归的冲撞,以及静谧的追寻、向往与拷问的苦痛,便凝结出一种生命的新的生存意蕴。当然,诗人还在思考,追求、回归、痛苦、向往就永无终结,这又进一步地展示着他的生命意蕴。
   当然这种生命意蕴中的爱情意念是一个重要的强烈的因素,从诗中的渔人的爱情和“我”的爱情展写看,也围绕这种激越的追求,执着的坚持,幸福的体念。这里也就不作细说。
   正如碧波所说:“诗,源于生命。我的诗是出于对生命的一次历程,对语言的一种期待。”诗的语言表现,自然也是姚碧波的一种历程,一种尝试,一次追求。碧波在诗的语言追求和尝试上是独到的。从上面提到的这些诗里,我发觉碧波在造型取景描写方面很得中国古代诗歌的手法,描写清淡质朴,而景象却又有画的感觉,疏笔描绘,浓淡相间。“露珠搭在青草间/风撞在壁上/星星被云遮了又遮/岸边的涛声越来越轻”(《鬼岛·大红公鸡》),“船泊在避风港/枝条上晶莹的/是闪烁的冰”(《鬼岛·年终的大雪》这白描式的文句,却把岛上的清晨和雪天的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清晨时分/后山的桃花坠落纷纷/海水厚重,成紫色/渔者置身其中/鱼群般咕咕叫着”(《渔者的梦》),这是桃花般的梦,虽是用清雅的笔调疏描,却是情景毕现,分外逼真。“白天的阳光落在他的毡帽上/像不远处白亮的海鸟/忘记海洋,寻找飞翔”(《守塔老人》),一顶毡帽,一个比喻,就有了动感的效应,顿生出生命的意蕴。用动态写静穆,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也运用的十分成功,如《蚂蚁岛的早晨》中:“墨鱼触须般柔软的夜晚/犹如林中栖息的黄嘴雀/收起滑翔的翅膀/潮汐像猛兽醒梦中的咆哮/无休止地拍打船和岸堤/惊动附近穿越暗礁丛的鱼群/纷纷掠出水面/引来众多海鸥的追逐/晨光中,蚂蚁般的村庄静谧一片”,静谧的形态,在动态的有声有色的海面景象的变幻衬托中更加突出可感,更加引人宁静安定。
   但在总体的语言形式上,特别叙述语言上,碧波却又多显外国诗歌的形态,长句交叠,诗行错综,诗节诗行多少不一,似乎特别受爱琴海的两位大诗人埃利蒂斯和塞弗里斯的影响,诗句形体颇有借鉴之象。然碧波又注重自我的探索实验。他的第一本诗集《语言和水鱼》中曾实验过用研究报告的模式来写诗。《鱼的独白》应该也是一种实验诗式,以鱼的自述视角来写,每一首诗独立成为一个内容段落,而四首诗又组成整体的鱼的生存世界。这是个复杂而纷繁的世界,是艰难而无奈的世界,是一个痛苦而矛盾的世界。而诗句的形式也是内容的一种表达。“在空荡荡的广场里,偶尔能遇到断桅的沉船/生锈的铁锚、破旧的渔网、以及腐蚀的骨骼/那是征服者留下的,不屈的灵魂处处耸立着/千百年来,人类义无返顾地走向海洋/而海依旧是如此的古老/如此的喜怒无常,也吸引新的征服者/在机器的轰鸣中,在精致的钢铁中”(《关于海哟》),诗句绵长,内容复沓,表现了大海与征服者之间的那一种繁杂的关联。“在白天,我和爱人一起穿越漫长的水道/在黑暗的夜里共守候,等待太阳从海底升起/我们还要生一大群孩子,带着他们/走遍所有的经纬,在激流中舞蹈”(《梦想的爱情》),明了的连锁的叙述,有着散文化的句式,呈示着爱情梦想的丰富的生活流程。“长久的生活,含辛茹苦的生活/就像农夫在黄土地上种作物/充满艰辛和汗水,并在祭坛上/祈祷雨水,而我的一生,抑或是一天/为生存奔波,捕获食物/这使我懂得怎样在苦难中成长/怎样又会在苦难中消亡”(《生存独白》),议论成句,也别有风味,直诉之间,却自然而多重地呈现了鱼的生存处境与复杂的心态。这些长式诗句或叙或议或描,交错组合,就形成了一个纷繁的无奈的惊险的情态,从而也呈现了在这样生存情态中的生存意蕴。如《期待》、《照耀黑暗》、《守望果子》等都有着这种散文化语言的特点,蕴涵着的语言信息也就丰富而厚重。
   追寻贴近生活的诗歌语言,也许是碧波创作的又一尝试。比如《作品第3号》正是体现了一种诗歌语言的口语化追求,而这种语言与诗歌的内容结合的时分紧密融洽,正是这首诗获得成功的原因。如果从某种角度看,中国诗歌的发展其实正是从书面化向口语化迈进的一个过程。宋词是对唐诗前的古诗口语化迈进,元曲又比宋词更口语化,现代诗歌自然就更是对古诗的白话式迈进。那么现代诗歌能不能更口语化,确实是值得探索。而且也有了一种收获。
   因此,不管是白描式的疏笔,或是泼墨式的繁笔,不管是长句或是短句,其实形式也是内容的一种显示。这一疏一繁一短一长也交织成一个矛盾的情景,也营造了一个纷繁的天地,作者正是借之把诗歌中的那种意蕴得以充分的全景式的表现。因此碧波的诗是一种整体式的表达。诗的句子的长短和排列与诗的内在的显示是一致的,特别是内在的那种诗的旋律。《鬼岛》的旋律与《鱼的独白》各不相同,但简明又简明的张力,繁复又繁复的节奏,所以那些诗就有着品读回味的情韵。
   创造,始终是一个诗人的诗兴的冲浪。这本诗集的题材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彩的。而这么多的诗歌,表现的形式的多样,又是一种创造。应该说,在诗体的形式上碧波也进行了有益的创造,形成了他个性的诗歌特色。比如《对鱼的某种研究》,化用“实验报告”的文体模式,有一种特色;比如说《邻居单身汉阿文》,这首诗我称之为小品诗,很有小品的意味;诗句的叙事的口吻,跟人物特征和谐组合,使表现更有了张力。
   当然探索和尝试不等于成熟,自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正如有缺陷的人才是一个活人一样,有缺陷的诗歌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和收成。比如口语化诗歌如何加强韵律和诗句含义的张力,大有进一步推进的空间。
   我开头说过,碧波是一个勤奋又有个性的人,在大海的滋润下,他的诗一定又会不断开拓,不断进展,达到新的高度的。
  

共 643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对诗歌的理解,由于各人所处的环境、地位、身份和文化层次等方面的不同,所以,所秉持的立场、见解也就不同。尤其是现代诗,自五四以来,出现了以白话或者口语化的文字排列形式,给诗歌的普及起到了一定作用。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诗歌作品曾出现过以七月派、新月派、乡土派、新边塞派、先锋派、无派之派、朦胧诗派等“茫茫九派流中国”的纷乱局面。作为今人,我们去体现诗歌所蕴含的艺术生命力,我们必须肩负起一个跨时代的历史使命。本篇的文学评论,作者从诗歌本身所赋予的职责范围,对《姚碧波诗选》和个人做了全面的分析,其中一些颇具见解的论述过程,见证了作者对诗歌研究的深入程度。欣赏问好!倾情推荐!【责任编辑:山形依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形依旧        2014-05-21 08:44:40
  欣赏佳作!精彩继续!问好心梦老师!敬茶!
山形依旧
回复1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14-05-21 08:56:08
  谢谢山形老师鼓励支持和深入理解,精彩点评。辛苦了。问好,敬茶!
2 楼        文友:潮仙        2014-05-22 06:42:13
  当然探索和尝试不等于成熟,自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正如有缺陷的人才是一个活人一样,有缺陷的诗歌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和收成。比如口语化诗歌如何加强韵律和诗句含义的张力,大有进一步推进的空间。欣赏佳作!
回复2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14-05-22 09:05:49
  谢谢潮仙持续不断的给力,祝好,敬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