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禅茶一味(散文)

精品 【心灵】禅茶一味(散文)


作者:性淡如菊 秀才,207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75发表时间:2014-05-21 10:58:26

【一】
   数十年前,时正青春年少,十七岁,与数位同学去零陵邮亭圩镇福田茶场,那是班上最高个子爱打篮球的廖剑学兄的故乡。廖兄一米七八的个头,瘦长而精干,常在上课时阅读小说,困顿时便如高僧禅坐般睡了,头也不偏,身也不斜。他家就在茶场大门前的一个篮球场旁,到他家,自然是喝茶,参观茶场,那是平生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喝茶,喝茶究竟是什么味,早已忘了。唯有碧绿的,一排排排列着,如列队般被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茶树,总在记忆深处,任时光荏苒,却无法磨灭一二。
   在这世界混了四十年,平时是很少出门的。再一次看见茶树,已经是三十岁了,那是在南岳衡山上,茶树与同学家看见的差不多,不过长的地方不一样了。衡山的茶树,是长在云里雾里的,这就是那茶,为什么叫云雾茶的来历吧。茶跟人一样,生的地方不同,身上所带的气质就是不一样。名山上的茶,得到天地日月的精华,和山水云烟的灵气,而格外超凡脱俗。能生在名山大川,肯定是一种前世的缘,非凡夫俗子可以常住的。这一辈子,要是能如那高僧一般,在名山古刹里生活,那是几世修来的福呢。
   在家平时很少喝茶,一般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以茶待客的风俗。每到过年,以前是父母,现在是我,总会花几块钱或十几二十元买回一小包散装的茶叶,把水烧开了灌进热水瓶(塑料或铁皮外壳,里面一个真空的两层玻璃的瓶胆,空瓶放在耳朵旁会嗡嗡的叫),然后抓一把茶叶仔细地放进去,用橡木塞子塞住,只等这茶水变红。这样的茶水自然只有色相,而少了茶的香味,论甜味,不及一杯糖开水,甚至也不及一杯清水让人喝了痛快。所以小孩子都不爱喝茶,儿子们是从来不与茶打交道的。年过完了,茶也被遗忘了,等到下一个年到来时,仔细查看,却亦是霉斑点点,用鼻子一嗅,霉味刺鼻。妻子也是个喝不喝茶无所谓的人,从未见她泡一杯茶来喝。岳父家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都喝茶,他们那里有野生的茶树,每次过来总是背一大包,有时也叫人捎一袋过来,半蛇皮袋。或是大片的枯黄的树叶,或是晒干的茉莉花。但我们终是不懂喝茶的人,收着欢喜,转眼即忘,待到发现时,已是数月之后,早已霉变了。大大一袋,拖出去扔了。妻的二姐继承了岳父家里的遗风,也是三百六十五天喝茶,弄一个不锈钢的大茶壶,装着满满一壶淡红可爱的茶水,像自来水一般,随饮随放,从不断绝。每次儿子去,吵着要喝“白色的水”,总要另烧。我是酷爱“白色的水”的,这样自然,原汁原味,不染尘埃,有种纯净、污染、自然的味道在里面,所谓真水无香,真佛无相,真经无字。喝着大自然里的泉水,或水管了流出的“自来水”,那种感觉才叫痛快。
   也知道有的茶道高手自己不喝茶,只饮净水的。后来接触佛学,知道人生本苦,了悟喝茶,无非就是从色香味俱全的茶里喝出无色无味无香的境界来。但往往喝茶的人,犹如爱烟嗜酒好色之徒,沦陷在色香味里不能自拔,并美其名曰:品茶,品味人生。岂不知是另一种贪执。说此贪婪和执着,世人有的深陷其中也不自觉,有的心知肚明而无法自拔。和尚不好色,不贪财,但贪西方极乐世界,志向高远,忍辱精进,论执着和毅力,恐怕这尘世的凡夫俗子无人能及。世上没有不贪的人,我就是那种贪闲贪自由的人,喜欢那种白云本无心,悠悠得自在的感觉。在泥淖里不染,方为莲花;在尘世里出尘,方为净土;在囚笼里自由,方为自在。
   此生与佛有缘,得益于十八岁那年,一个自称五台山出来云游化缘的妙龄女子,佛学院的,亦是十七八岁年纪,眉清目秀,可爱动人。虽然僧冠道袍,却一点都掩盖不了她的妩媚风流,其超凡脱俗的气质,让我想起来《红楼梦》水月庵里的小尼姑妙玉。一个夏日,我从一个叫桃李坪的山区村小学下午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从学校到自己家,有二十多里。独自行走在乡村野道,领略奔驰的快感。半路上就有了这次艳遇,突然山路上一个美丽的小尼姑伸手挡住了我的去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要求我捎她一程,帅哥遇美女,一段萍水之缘。我动心与否,不得而知。我便刹住,她轻快的跳上我的后座,温柔地抱住我腰,车行得飞快,不知路上说些什么,早就忘了。行了数里,到下一个村子,她说要到那边化缘,便风一样的离开了,临走嘱咐我一定要到五台山去玩。此时却是暮色四合,我不知道这样一个美丽可爱纤弱细长的妙龄女子在这荒山野岭,将去何方,留宿何地,心里无法解开这个谜底。
   现在想来,也许她就是专门来度我的吧,二十多年过去,她的那句“一定要到五台山来玩”,还在耳边回响。就为这句话,今生一定要到五台山去玩一下,不知隔着几十年的风尘,是否还能找到那尘世中脱尘而去的女子,她是否已在青灯古刹、暮鼓晨钟里立地成佛,是否在禅坐休息的刹那,还会记起那一段缘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佛缘,只是或早或晚而已。佛说每个人都是佛,每个人都是观音菩萨。那个美丽的小尼姑,就是来度我的观世音吧,只是我把她当成了小尼姑而已吧。
   说起茶缘,还是那次本城零师的老同学邓湘辉,钢琴教师,业余教小孩子弹钢琴,颇有名气,很雅的那种。家住河东,半夜了一个电话打过来,说是一个东安的老同学陈青山和欧向晖到了,要我马上赶到,到他家喝茶。他精通茶道,常在南华大酒店表演钢琴,又天天泡在茶馆里品茗,颇有心得。老同学,清茶,新居,自然外境、心境、人境俱佳,一个紫砂壶,数个白瓷杯,数杯清茶过后,有点云里雾里,飘飘欲仙的感觉。这才是品茗,不是我平常的那种吃茶,就顿悟了茶意。此后就在也没有吃过这么好的茶,又放下了。村子里的旧友,俗称“尻子兄弟”,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天天聚在一起,在家中建起了茶亭,兴起了茶社,就着山光水色,明月星辉,鸟语蛙鼓,白鱼戏浪,品茶论道,风雅起来,一日,还特意邀请我的老父亲去喝茶。父亲半夜喝完茶回来,人变了一个,一个酒鬼,居然想戒酒了,可见那“雅”的力量。令我这个舞文弄墨的“雅”人,觉得顿时俗了起来。于是一边研究佛道,一边研究起茶道来,找回一点尊严。翻阅无数典籍,才知道禅茶一味。
  
   【二】
   人的分别心,都是挺重的,一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出来的效果就是不一样。茶,这个词,就显得平常。和尚们大多都是平常心,喝茶就叫“吃茶”,与吃饭睡觉一样,再平常不过了。而文人雅士,就嫌它老土,没韵味,就起了一个雅号,称“品茗”。一下子,就文绉绉的,仿佛唐诗宋词,红楼梦里袅袅娜娜款款而来的古典女子,穿着民国的旗袍,那神采,那韵味,就活色生香般,灵动起来。茶与佛历来是有缘的,俗话说“吃茶是和尚家风”。自古名山僧占多,自古名寺出又名茶,上等好茶,大凡都长在名山之上,那是天地灵气聚集的地方,茶叶吸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便有了超凡脱俗的气质,一口吃到嘴里,自然把人的灵魂带到了高处,到那凡俗世界不能到达的地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野生的,只因有了人类社会,这些野生的,便变成家养的了。只是有点区别,唯有茶由野生到家养,是源于僧人。江苏洞庭山的碧螺峰上的碧螺春,原名"水月茶",最初是由洞庭山水月院山僧研制。武夷岩茶,数武夷寺禅僧制作的最佳。君山银针来源于君山白鹤寺。茶,可以通禅。佛门胜地,清幽空寂,最是适合吃茶的好处所。试想,在这样一个人烟断绝之处,唯清风浩荡,云烟出岫,日日闲来无事,饥了采一些野果,几根小菜;渴了用一碗清泉,泡一杯香茗,细细啜饮;累了在僧庐茅舍,摊一张禅床,或就在高处的岩石之上就地而眠,好一个自在了得。 高僧从谂禅师,因嗜茶成癖,所以每说话之前总要说声“吃茶去”。吃茶是“悟道”的方式,人称“茶禅一味”。唐代《封氏闻见录》载:"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伽,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古诗里有一句:"今日鬓丝禅塌畔,茶烟轻扬落花风",写的就是老僧煮茶的闲情逸致。茶之美,非凡人所能领会描摹得出,唯有性情中人,方能参悟一二。心中无事的闲人,最能体会个中三昧。亡国之君徽宗赵佶有诗赞云:“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诗僧陆羽《茶经》:“青云名士时相访,茶煮西峰瀑布水。”不问世事之人,方能领悟其中奥妙。尘世中人,怎么品味,总是觉得俗了。泡茶也颇有讲究,需名茶名水。史载“唐文宗宰相李德裕嗜茶,为饮茶,不远数千里远惠山泉水”,为弄点泡茶的水,不惜奔波数千里,可谓茶痴。《红楼梦》写妙玉用来泡茶的水,就有数种,一般的就是旧年积下的雨水,最是难得的是旧年采自梅花上的雪,这梅花上的雪,那是非凡俗中物了,与名山上的名茶,妙玉的超凡脱俗的心念一结合,自是人间绝无仅有。
   唐代煮茶,宋代斗茶,明代冲茶。煮茶在于慢火细烹,斗茶讲究色香味,冲茶才真正得自然。茶,美在自然,美在和谐,也没在深刻的内涵。心灵的宁静、清净、安逸,才是品茶的根本要求,茶道讲究“和静怡真”,“静”是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在静的基础上达到“天人合一”,“梵我合一”。佛学中的坐禅也在静的基础上做到“五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修习“戒、定、慧”三学。茶天性平和,茶香氤氲,轻啜慢饮可以让人心态宁静平和。,僧家坐禅,静虑修身,一颗平常心,无欲无妄。茶与禅融合为一体。人生有多少苦?佛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人可以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品茶又是一种社交活动,佛文化的传播,也依赖于茶的传播。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的说法;古人喝茶不仅讲究好茶,好水,还讲究饮茶的茶具美。《茶经》中记载的茶具就有29种之多,木头,竹器,玻璃,陶瓷,玉石,都是饮茶的好工具。品茶,最好的茶具,首推紫砂壶,世人对名家紫砂壶的推崇,分外狂热,“明制一壶,值抵中人家产”,能使土与黄金争价,这就是茶文化带来的变异。帝皇将相,皇亲国戚,平民百姓,无不爱茶成痴。茶叶自唐代以后,成为贡品。至清代达到巅峰,宫廷还专门成立了御茶房。政府官员,都按品级赐茶。这些,都与茶道的本质背道而驰,追名逐利,可叹可悲!
   茶道是一门平常又高深的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爱茶、懂茶的人,被称之为“茶人”。中国茶道有五境,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工夫茶是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茶道,将茶理寓于形式,讲求名茶、好水、美境、佳人、雅事、细器。名茶好水为茶艺之本,清雅美境则关系心境,后三种讲究尤为难得,器皿或可选择,而人与事却是可遇不可求。
   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一点是:新茶、甘泉、洁器;二点是:天气好:三点是: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中国茶礼具有深刻的内涵:俭、清、和、静。茶尚俭,即节俭朴素;茶贵清,即清正廉洁;茶导和,即和睦处世;茶致静,即恬淡安静。茶在日本,可以说是第二故乡。茶道在日本,已成为国粹,举行有固定的仪式,非常庄严和神圣。日本千利休,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代代相传,非常严格。相比之下,民间的茶道更近佛性,犹如散僧入圣,随意一杯一盏,一茶一水,都是道。
   其实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品茶最重要的两个动作是:拿起,放下。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心灵。
  
   【三】
   自古文人雅士,多是参禅悟道的高人。王维号维摩诘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超凡脱俗,因为他们近佛好道。儒家信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少隐士归隐田园,坐而论道。他们将自己置于自然界的山水之中,品茶作诗,研究泡饮技艺。明徐渭《徐文长秘集》品茗图:“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流白云,绿藓苍苔,素于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

共 680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详细的笔墨,讲述了自己从不爱喝茶到和茶结缘的过程。三十岁才见到茶树,平日里很少喝茶,自以为白开水喝着痛快。认为喝茶人是一种贪执,十八岁因拖带一位尼姑印象深刻,有了一段缘遇。老同学的一次聚会,品茗到了茶的雅兴,开始研究佛道和茶道。“吃茶是和尚家风”僧人以茶为兴,从“吃茶”中“悟道”,在轻啜慢饮中心态宁静平和,静虑修身,茶与禅融合为一体。人可以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茶道是一门艺术,品茶从古自今有很多讲究,但品茶最重要的两个动作是:拿起,放下,也如人生的道理。古人文人墨客对品茶有很高的雅兴,他们将自己置于自然界的山水之中,品茶作诗,研究泡饮技艺。从茶中可以对炎凉坎坷的人生产生诸多看法和领悟,一杯茶一世界一人生,“啜一口,细细的品味着茶味的苦涩甘甜,体悟着人生起伏、荣辱,品味着人间的苦乐、炎凉。”作者笔触细腻地给我们讲解了茶文化的深刻内涵,让读者从茶道中读出一种智者的哲学语言,蕴藏着的博大精深,这是作者给我们奉献的一道盛宴,一道精神大餐,慢慢阅读,才能从中真正咀嚼到甘之苦饴神韵。倾力推荐,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522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4-05-21 11:02:50
  问候如菊,写作快乐,夏日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14-05-21 11:03:25
  作者笔触细腻地给我们讲解了茶文化的深刻内涵,让读者从茶道中读出一种智者的哲学语言,蕴藏着的博大精深,这是作者给我们奉献的一道盛宴,一道精神大餐,慢慢阅读,才能从中真正咀嚼到甘之苦饴神韵。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性淡如菊        2014-05-22 08:50:04
  心中只有佛,是最幸福的,屏蔽外界的信息,才是最清静的,佛为什么总闭着眼睛?我想是怕红尘入心吧。谢谢琴姐的辛苦劳动,顶礼!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14-05-21 11:04:19
  祝如菊再创佳绩,精品再现!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小桥流水深圳        2014-05-21 17:41:01
  笔墨恣肆,洋洋洒洒,旁征博引,搜罗万象,可称为茶文化大全。要看多少书,才能到此火候,叹服!
回复4 楼        文友:性淡如菊        2014-05-22 08:50:49
  游戏之作,顶礼!
5 楼        文友:草原白杨        2014-05-22 16:18:09
  拜读了,长知识了,文章也写得很美,可惜关于佛学禅学我一窍不通,茶道也只了解个皮毛,所以几次想编辑你的文章都深感力不从心,不得不放弃了。不过做个读者也挺好,没压力还能增加见识。向你问好,并祝健康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性淡如菊        2014-05-22 20:55:04
  老师谦逊了,您是我学习的榜样,写不出您那么好的文章,所以写这样的文章糊弄而已。或许我已经是个脱离现实生活在云端的人,不能接地气了。一到现实就会莫名烦恼,所谓跳出三界,不在五行吧。人在红尘,心在净土,离人群,是越来越远了,承蒙先生不弃,阅读本文,是莫大的感激!顶礼!!!
6 楼        文友:梅竹        2014-05-25 08:55:08
  拜读美文,领悟道理!
回复6 楼        文友:性淡如菊        2014-05-30 08:48:47
  敬茶!
7 楼        文友:铁禾        2014-06-14 14:36:59
  在这炎炎夏日的午后,读上几篇精致的散文,屏蔽屋外的喧嚣,给自己一点内心的安静,有如品茗,实在是一种消暑。来读好文,得一抹夏风的清凉而去。问好文友!
铁禾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