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梧桐随笔】从《祝寿诗》看“尺水兴波”

编辑推荐 【梧桐随笔】从《祝寿诗》看“尺水兴波” ——读史明理之四


作者:老百 进士,852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72发表时间:2014-05-22 10:43:25
摘要:泰山之巍峨,华山之雄奇,武夷山之灵秀,其所以能吸引千百万游人,正在其参差曲折,跌宕错落,千幽万奇,令人神往。假若泰山、华山、武夷山等群峰,不在海拨千米之上,而是一马平川,坦坦荡荡,一览无余,不须寻探,那么,定会使那些辛勤的攀登者们大失所望,浩然喟叹道:“还不如去看大西北戈壁滩哩!”

【梧桐随笔】从《祝寿诗》看“尺水兴波” 前几年,流行一部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其中大学士纪晓岚描绘成一名聪明机智的才子,其实历史上嘉庆帝在御赐碑文也赞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这位纪大学士的确具有幽默风趣的真性情,他诙谐机敏,常讥刺于笑谈之中。
   老百现就说一则有关纪晓岚的民间故事。
   某一天,有位达官,给母亲作七十大寿,特意重礼聘请纪晓岚,到寿堂亲笔题诗。那时纪晓岚的诗才很有名,人人以得到他的题诗为莫大荣耀。
   酒足饭饱之后,磨浓了墨,铺展了纸,堂上堂下挤满了来祝寿的亲朋好友,众目睽睽注视中,纪晓岚举起大笔,龙飞凤舞写下了第一句:“你的母亲不是人。”“啊”的一声,大家不禁发出了惊呼:“这不是骂人吗?”有的惊得张大嘴合不上,有的义形于色,有的甚至捋起衣袖准备采取行动。
   在如此剑拔弩张之势,纪晓岚毫不动容,又挥动雄健大笔,写下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噢......”大家不约而同发出了传的赞叹,都大大松了一口气,有的赶紧放下衣袖,有的发出由衷的微笑,有的甚至开始搜寻如何赞美这首诗的高级形容词。
   在这欢欣赞叹的气氛里,纪晓岚笔锋一转,又写下第三句:“养的儿子都象贼。”“什么?”首先是那个达官吃惊的叫起来,仿佛脸上重重挨了一巴掌,火辣辣的不好受。紧接着,那些祝寿的亲朋们,有有嘴张得更大,有的更义形于色,有的袖子挽的更高,甚至跨前一步,伸手去揪纪大学士的衣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纪晓岚不慌不忙写下第四句:“偷来蟠桃孝母亲!”“哈哈......”那达官又气又急变得煞白的脸,忽地红光满面,敞怀大笑起来。同时,张着大嘴的也赶紧陪出笑声,义形于色的顿时化作笑逐颜开,揪脖领的手势变成鼓掌欢呼!
   这个关于《祝寿诗》的趣闻,又有人说是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之作,也有说是明清文学家徐文长送给岳母的祝寿联。其实,都是民间传说而已,无法查证确切的记载。或许本身就是编造的,这样的诗民间文人应该会写,但放在名人身上就成了趣闻。
   在此,老百暂且不去探讨是何人作品,但这首仅仅四句的诗,二十八个字,却有两个大的跌宕,掀起两回巨波危澜,牵引着那么多观众的情绪,发生两次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从金刚怒目,到赞赏迭起,再到老拳相向,最后落到鼓掌欢呼上,这真堪称是一个艺术的奇迹!
   这就是文学艺术的“尺水兴波”,其实,我国古代的文艺家,早就认识了波澜跌宕的魔力,并且从创作实践中,概括出一句十分形象的话来生动地表达它:“文似看山不喜平。”泰山之巍峨,华山之雄奇,武夷山之灵秀,其所以能吸引千百万游人,正在其参差曲折,跌宕错落,千幽万奇,令人神往。假令泰山、华山、武夷山等群峰,不于海拨千米之上,竟是一马平川,坦坦荡荡,一览无余,不须寻探,那么,定会使那些辛勤的攀登者们大失所望,浩然喟叹道:“还不如去看大西北戈壁滩哩!”因此,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大声疾呼道:“诗犹文也,忌真贵曲。”
   从文学史上看,那些艺术巨匠,总是努力在自己的创作中,实践这一艺术规律,千方百计把自己的作品,搞得波澜迭起,引人入胜。
   晚唐时的著名诗人李绅,有一首传世力作《古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大地是慷慨的,只要你辛勤耕耘,便会付给你丰硕的报酬,“一粒”就化“万颗”;农夫是勤劳的,他们把辽阔物原野都种遍了,没有荒废一寸“闲田”,这能收获多少粮食呀,老百姓们该过幸福日子吧?诗的前三句赞美劳动创造财富,发现了一个丰收后过好日子的强烈的可能性,由“种一粒”推到“收万颗”,再推到“四海无闲田”,一层层深入,一步步推到顶峰,结果怎么样呢?“农夫犹饿死!”猛的一下跌了下来,希望化作肥皂泡,辛勤汗水付东流。
   这个悲剧性的转折,是多么大的波澜呀!它不仅能在读者心中激起万丈怒涛,而且又启人深思:丰收的年景尚且这样,那么,要是遇上灾年歉收时,又会怎么样呢?不是会有更多的人饿死吗?这巨大的社会悲剧,又是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从而,有力的赢得了读者为农夫一掬同情热泪,深刻地表达了谴责残酷的封建剥削之主题。如果没有这一个强烈的转折,没有这一个巨大的跌宕,这首诗就会变得平淡无味,根本不可能流传千古。
   老百再说一则当代歌词家乔羽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拍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时,导演苏里偕同好友乔羽来到遐迩闻名的山西杏花村,酿酒厂主人以美酒款待,乔羽豪饮,不觉酩酊大醉。酒厂主人大概甚懂“斗酒诗百篇”的典故,并不醉客休憩醒酒,却取来文房四宝,铺展宣纸,让乔羽挥毫即兴作诗。
   苏里有点慌了,示意老友莫献丑。可乔羽不睬不理,摇摇晃晃提起狼毫,不加思索,便行云流水落墨:“劝君莫到杏花村。”
   苏里傻眼了,酒厂主人也面呈不悦之色,这个词坛著名的“乔老爷”真叫酒后失言,怎好以诗杜客呢?
   可是,待第二句跃然纸上时,人们笑了,拍手叫绝。原来第二句诗是:“此地美酒能醉人。”
   然后继续写:“我今来此偶夸量,入口三杯已销魂。”写毕,乔老爷把笔一扔,倒头便睡。
   讲了以上几则趣闻,回头我们再看看现在一些作者,不论写文章还是创作影视剧,却常常易出现两个问题:
   第一种情况例如散文或小说,作品平铺直叙,缺乏波澜跌宕,不能步步有奇,曲径通幽,引人入胜,这些作品,往往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结构布局、情绪变化、情节推移,几乎全是随随便便地写到哪儿算哪儿,只想匆匆忙忙把故事告诉人,结果读者看了开头,就已料到了结尾,兴趣索然!
   第二种情况正相反,许多作品尤其是影视剧本,片面追求曲折回环效果,但由于作者对生活不熟悉,对生活中的矛盾斗争之变化曲折认识不透,没有从生活的丰富性中受到波澜跌宕的启示,而是关在书房里,去冥思苦想,为曲折而曲折,为波澜而波澜,结果当然不会好,不是曲折得离奇古怪,想入非非,就是违背生活逻辑,无法自圆其说。
   所以,“尺水兴波”、波澜跌宕的本领,并非仅仅是一个表现技法的问题,而是首先从深入生活、研究生活中去寻求启示。

共 24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诙谐幽默详实的趣闻给人以创作技巧上的启迪,解析诗句妙趣横生,跌宕起伏的绝妙之处。读来深受启发,值得感悟学习。从而也能看出作者在日常的创作中,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善于观察思考,用巧妙的创作技巧写出佳作,正如作者说道:“尺水兴波”、波澜跌宕的本领,并非仅仅是一个表现技法的问题,而是首先从深入生活、研究生活中去寻求启示。一篇值得欣赏学习的好文,推荐共赏。【编辑:书萱墨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书萱墨香        2014-05-22 10:47:06
  一篇很受启迪的好文,在我创作时有很大的帮助。很欣赏老师作品,拜读感悟学习了!问好百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老百        2014-05-22 11:49:34
  感谢书萱墨香的支持和鼓励!其实,关于《祝寿诗》类似的传闻流传很广,老百只是想知识性、趣味性及文学性共融合,坚持这样的文思创作之路。
2 楼        文友:吴兴华        2014-05-22 12:23:46
  很欣赏老百的这篇赏析作品,拜读学习了!问好,远握!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回复2 楼        文友:老百        2014-05-22 15:58:58
  戏法人人会变,手法不一。其实这则趣闻有各种版本,老百只是将传闻再添油加醋,展开了艺木想象。谢谢吴社光临并鼓励!
3 楼        文友:诗词        2014-05-22 14:15:37
  拜读老师文章学习了真棒
回复3 楼        文友:老百        2014-05-22 15:58:08
  感谢诗词的光临!其实纪晓岚这首祝寿诗很通俗易懂,没有太美妙的诗境。老百引用也只是想表明,诗的跌宕起伏的写作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作品尺水兴波,才能引人入胜!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